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所属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48学时 1.5 学分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实验当中得到的。

普通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环节,但在实验课上学生的活动有较大的独立性,我们要求学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去组装实验装置、连接电路,进行观测与分析,探讨最佳实验方案,从中积累经验、锻炼技巧和机智,为以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新的实验课题创造条件。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既要指导学生安装、调整和操作实验仪器,又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选取实验条件、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实验故障和审查实验数据。

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实验操作。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学生既能正确读出有效数字,又能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四、实验考核方式考查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常用仪器使用方法(4学时)(1)项目类别:必做R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R(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理解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的原理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学时:108(理论6学时,实验102学时)学分:6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专业《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力学部分(36学时)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物理学的新概念的确立和新规律的发现要依赖与反复实验。

物理实验的方法、思想、仪器和技术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部门。

力学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长度、时间、质量三个验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懂得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量显微镜、秒表、数字式毫秒及光电门、天平、气垫导轨、光杠杆等验证仪器和实验设备。

能应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

三、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1、误差分析初步:6学时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杨述武主编,普通物理实验(力学及热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五、力学实验考核方式:考试《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热学部分(21学时)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热学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热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热学实验技能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实验能力应包括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要训练安装、调整和操作实验装置的技能,培养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条件、分析现象、判断故障和查审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该实验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教学,但在实验课上学生的活动有较大的独立性,学生要以研究者的态度去组装热学实验装置,进行观测与分析,探讨最佳实验方案,从中积累经验、锻炼技巧和机智,为以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新的实验课题创造条件。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览表四、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普通物理实验(一、力学及热学部分)第三版杨述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热学第二版秦允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五、热学实验考核方式:考试《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电磁学部分(30学时)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静电场和稳恒磁场分布规律的认识。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中文名称:普通物理实验周学时:4英文名称: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学分:2课程类别:主干基础课课程详细介绍“普通物理实验”课是基础课,授课对象是全校理科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内容是给学生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训练。

本课程历史悠久,曾于198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二十一世纪,普物实验如何继往开来,实现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又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普物实验是学生本科阶段接触的第一门物理实验课,打好基础尤为重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

什麽是“基础”,随着知识和科技更新的加速,“基础”的内涵在变化。

经过对原有题目的审视,去掉了一批内容陈旧、技术过时的题目,而精心选择的实验题目和内容正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基础”的理解。

确立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1. 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在力、热实验中增加了低温、真空、材料热导方面的实验;电磁学实验中加强了示波测量,用读出示波器和数字存储示波器替代了模拟示波器,引进了虚拟仪器;光学实验中用光学平台部分取代了光学导轨,用光栅光谱仪替代了棱镜摄谱仪,用光电传感器取代目视观察,使定性观察提高为定量测量;核探测、X光、核磁共振、微波等一批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内容和技术以及我们的一些科研成果融入了教学。

使我们将“基础”定位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我们在全国率先对理科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实验进行了成功的改革。

对理科非物理类各系约1500多名学生的物理实验课,明确、系统和有步骤地改革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增加了较多近代物理内容的实验选题(占1/3)。

这些选题有重要的近代物理内容和现代实验技术;在化学、生物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验装置在科学和技术上先进并引进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

《普通物理实验(三)》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三)》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 III 课程代码 PHYS1007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学 分 1学分 学 时 54学时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江美福、方建兴,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三版)上、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普通物理实验(三)是物理学专业大学生必修的独立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继续,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课程基础。

通过对普通物理实验中实验现象的观察、物理量的测量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学中有关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对普通物理实验中实验现象的观察、物理量的测量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误差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学中有关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课程目标2: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课程目标3:通过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实验、重要实验和实验物理学家的故事等,学习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了解我国实验物理学及应用领域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锤炼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勇于在物理学前沿及交叉领域探索、创新与攀登。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 通过下列实验训练、实验数据分析处理与实验误差理论知识的运用训练、实验背景知识学习来实现课程目标。

普通物理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第3学期为考查。
考核方式:实践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
要求:要对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原始数据处理进行实验报告评定,要对实验内容、步骤、方法、技巧进行操作评定。
成绩评定:实际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60%。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内容提要
学时分配
主要仪器设备、型号及套数
1、观察在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下的三种运动状态。
2、观察测定灵敏电流计内阻和电流计常数的方法
3
AC15/4型直流复射式检流计、电压表、电阻箱、滑线变阻器、直流稳压电源/12套
1
电磁学实验室
本科
10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基础类
1、了解分光计结构
2、学会使用和调节分光计
3、掌握测棱镜顶角的方法
1、学习调整分光计
二、考核方式、要求及成绩评定办法
第1、2学期为考试。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第1学期)或操作考试(第2学期)、实践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
要求:要对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原始数据处理进行理论考核,要对实验内容、步骤、方法、技巧进行操作考核。
成绩评定:理论考试或操作考试占50%,实际操作占20%,实验报告占30%。
本科
7
电表的扩程和校准
基础类
1、了解磁电式电表基本结构
2、学会将电流计改装成安培计和伏特计
3、掌握分压器和限流器的使用方法
1、将电流计改装成安培计、伏特计。
2、校准安培计、伏特计。
*3、测量表头的灵敏度、内阻。
3
TKDG-1型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仪/12套
1
电磁学实验室
本科
8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设计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设计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物理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是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基本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常用的测量方法,能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能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力学实验2、热学实验3、电磁学实验4、光学实验36×4=144学时教学方式实验室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绪论、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教学要点1、普通物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2、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3、物理实验操作规则。

教学内容(一)基础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及实验课的目的。

(二)误差和数据处理基础知识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2、误差的处理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4、测量结果的评定和不确定度5、数据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三)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四)力学、热学实验基本仪器。

考核要求1、理解普通物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误差和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3、知道物理实验操作规则。

一、力学实验实验一物体密度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规则物体密度的一种方法。

2、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4、学习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1、规则物体密度的测定2、用静力称衡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3、用静力称衡法测量液体的密度4、用比重瓶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仪器物理天平,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烧杯,比重瓶,定容瓶,温度计。

被测物:规则固体(金属块圆柱体),不规则物体(石块、玻璃),液体(酒精、盐水等)。

普通物理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
力热实验室
本科
2
单摆
基础类
1、练习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及误差△g。
1、测量单摆的摆长及周期。
2、求重力加速度值g及其误差△g
3
大学单摆仪(GM-1)/12套
1
力热实验室
本科
3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基础类
1、学习气轨的调节及操作
2、学会测物体的加速度
3、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测定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2、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3、用逐差法计算测量结果。
3
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YMC-2)、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标/12套
1
力热实验室
本科
5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
基础类
1、学习热学两个基本量-温度与热量的测量方法
2、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3、学习一种粗略散热修正的方法。
1、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3、了解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
1、设计二极管伏安特性测试的实验线路图
2、测试二极管伏安特性
3
THPZ-1型平衡指示仪、直流数字稳压电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滑线变阻器/12套
1
电磁学实验室
本科
34
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设计类
掌握电位差计测电动势的原理即补偿法原理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设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
应用类
1、掌握冲击电流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用比较法测电容,用电容器漏电法测高阻阻值以及电容通过电阻的放电曲线
1、测量冲击电流计的电量冲击常数
2、测量电容器的电容量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供物理类专业使用)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面向理科物理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内容的总体安排上,除开设一定数量的基本实验,以保证基础训练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全部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方面的基本实验33个,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26个,根据学时要求和“分段开放式”教学要求,可将内容进行适当组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达到:1.掌握常用基本物理仪器的原理和性能,学会正确使用、调节和读数。

2.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知道如何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掌握作图法、逐差法、外推法、补偿法、定标法等常用实验方法。

3.学习用实验方法探求物理规律、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加深对一些重要的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还要用所学过的理论及实验知识指导实验,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4.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学会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特别是严肃认真对待实验数据,杜绝弄虚作假,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道德。

6.提高进行科学实验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对于基本实验,教师重点讲授实验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认真指导、考查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情况的讲评。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手脑并用,学会思索、发现,以及强调科学求实的精神。

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指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选择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后实施。

【教学大纲】普通物理实验

【教学大纲】普通物理实验

《普通物理实验II》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普通物理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 of General Physics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12100032周学时:3 总学时:48 学分: 2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开设专业:物理系(物理学师范、应用物理学)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物质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环节,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在物理学中找到其脉络或踪迹。

反之,物理学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学科并促使其进一步地发展。

早在1993年3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第23届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代表大会上所通过的决议就阐述了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

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实验在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建立乃至整个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典物理学规律是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

近代物理学是从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和进展都与实验密切相关。

很多工程学科是从物理学的分支中独立出去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理论和实验。

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和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物理知识、实验技能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s)
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课程编号:010602 学分:6.0
一、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普通物理实验》是为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的基础课,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它重在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初步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是一系列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关物理实验思想、物理实验基本原理、物理实验基本方法、物理实验基本仪器和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以及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细致踏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近三十个实验项目。

从大学第三学期开始,分两个学期完成。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1、绪论
讲述普通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实验的一般进程及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2、基本测量
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及读数显微镜的原理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有效数字、算术平均误差和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学习多次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方法。

3、三线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了解三线摆构造,掌握用三线悬摆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利用三线扭摆测量圆盘、圆环、圆柱体的转动惯量;通过圆柱体转动惯量的测量验证平行轴定理。

4、杨氏模量的测定
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训练正确地调整测量系统的能力;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5、气垫导轨上物体的运动
观察匀速直线运动,测量滑块的运动速度;学习使用气垫导轨和存储式数字毫秒计;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研究发生完全弹性、完全非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所遵循的规律。

6、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滞系数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学习斯托克斯公式的修正方法;用作图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

7、弦振动的研究
观察横波在弦线上所形成的驻波波形;验证弦线上的横波波长与弦线张力、密度的关系。

8、毛细管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学习毛细管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学习读数显微镜的调节及使用,测量微小长度。

9、稳态法测定橡胶板的导热系数
掌握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稳态平板法;利用物体的散热速率求传热速率;了解相关仪器及热电偶测温度。

10、动态法测定杨氏模量
学习用动力学悬挂法测量金属材料杨氏模量的方法;学习真假共振峰的辨别方法;学习确定试样节点处共振频率的方法。

11、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学习示波器调整;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交流信号电压和频率,测量信号的频率;利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

12、静电场的描绘
测长直同轴圆柱面电极间的电场分布;测量平行长直圆柱体电极间的电场分布;画出待测电场的等位线和电力线,并指出何处电场较强,何处电场较弱,进一步说明:等位线、电力线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13、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自拟实验步骤,连接电路,测量所给电阻的电压、电流数据;用图示法绘出线性大、小
电阻以及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4、惠斯登电桥
用自组板式电桥测量电阻;用箱式电桥测量电阻;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桥灵敏度。

15、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用直流箱式双臂电桥测量待测铜导线的电阻;用直流板式双臂电桥测量待测铜导线的电阻;计算室温下铜导体的电阻率。

16、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用板式电位差计测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通过实验掌握补偿法测电动势的原理和方法。

17、霍耳效应法测磁场
测量霍尔电压;利用霍尔效应测量长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18、直流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学习将表头改装成电压、电流表;校准电表及确定准确度等级;学习滑线式变阻器分压、分流接法。

19、超声声速的测量
进一步熟悉掌握示波器调整及使用;利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法测量声速;学习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0、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的研究
了解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测量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21、牛顿环与劈尖法测细丝直径
观察牛顿环和劈尖干涉现象;测量牛顿环直径和劈尖干涉条纹间距;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和细丝直径。

22、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学习分光计的调节,联系分光计中水平的调节;用分光计测定透射光栅常数、光波波长。

23、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等倾干涉现象的观察和氦-氖激光器光波波长的测定。

24、光强分布的测量
观察、测量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调节可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图样的变化。

25、折射率的测量
学习调整分光计;利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测量棱镜折射时最小偏向角;测量三棱
镜折射率。

26、光学干涉的应用研究
进一步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测量当前温度下空气的折射率;研究空气折射率与压强的关系。

27、普通照相技术与数码摄影
熟悉普通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习使用普通相机拍摄景物;学习普通照片的冲洗技术;熟悉数码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习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景物。

四、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
本课程所涉及物理实验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

具体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能自行阅读资料、仪器说明书或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能借助说明书或教材,正确使用常用仪器;能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学会设计表格和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能够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学会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自行设计并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素质,主动学习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查询有关资料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并逐步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和素质。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能够融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在完成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能完成初步的研究性或创意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1、《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杨淑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原所佳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3、与实验相关的其他高校实验教义及理论教材。

七、其他补充说明及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实行结构性成绩:平时实验占60%,期末考试占40%,总分为100分。

其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为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2010年6月撰写人:孙海波教研室负责人:原所佳系、部(院)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