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制梁场预制T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和缺陷修补作业指导书

制梁场预制T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和缺陷修补作业指导书

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编制依据 (1)4.基本规定 (1)5.修补方案 (2)6.材料 (4)7.修补方法及施工要求 (6)8.质量检查 (10)修补作业指导书1.目的(1)为统一***制梁场预制T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和缺陷修补技术要求,做到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特制定本工艺。

(2)本工艺适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修补和缺陷修补,不包括由于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3)本工艺未作规定的,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办理。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工程有限公司***制梁场修补作业工序。

3.编制依据《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 4.基本规定(1)混凝土结构裂缝和缺陷修补的范围及方法,应根据调查结果.设计资料,分析产生裂缝和缺陷的原因,根据所处腐蚀环境并结合结构物所要求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2)修补的混凝土结构应是相对稳定的。

混凝土结构在裂缝稳定后才能进行修补。

当气温低于5℃或高于32℃时,一般不宜施工。

(3)除另有规定外,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4)预计今后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会进一步开展的裂缝,当裂缝宽度d≥0.10mm,应采用化学灌浆修补;裂缝宽度d<0.10mm,应采用表面封闭修补。

(5)预计今后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会进一步开展的裂缝,当裂缝宽度0.1mm≤d<5mm,宜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粘结强度较高,且收缩小的树脂类材料进行化学灌浆修补;当裂缝宽度d<0.1mm,宜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树脂类胶泥封闭修补。

(6)宽度d 5mm的裂缝及结构的受力裂缝修补或加固,应根据裂缝调查情况和分析结论,确定修补和加固方案。

(7)T梁裂缝修补尚应满足以下规定:(8)处于承受预压应力区域的混凝土裂缝和缺陷,必须在对梁施加预应力前完成修补工作。

(9)施加预应力时,修补材料应具备必要的强度。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

为保证建筑物地安全可靠,应对构成建筑结构地预制构件进行结构性能检验.一. 检验装置及仪表.位移量测仪表. 量测挠度常用百分表..磁力表架..台座二个..角钢和棍轴各一个..垫板和砂浆.玻璃片.水泥胶砂及大白粉等.二.检验批抽样检验对成批生产地构件,应按同一工艺正常生产地不超过件且不超过三个月地同类型产品为一批.当连续检验批且每批地结构性能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范规定地要求时,对同一生产工艺正常生产地构件,可改为不超过件且不超过个月地同类型产品为一打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检验方法及程序(一).试验前地准备工作.确定检验构件先划分检验批,随机抽取试件.检查构件结构情况与图纸型号是否一致特别是钢丝规格.根数.几何尺寸与图纸设计地是否一致,生产日期是否到..对检验构件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构件地几何尺寸(长.宽.高),主筋规格.数量,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查强度试验日志)..构件放线步骤为:()量取板两端中点连成轴线①;()量其中点作垂线②是为试件中线;()由中线向两侧量(为检验跨度)做出支座线③;()量取规定尺寸作均布加载区格线或集中加载线④(四区格均布荷载量,三分点集中加载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量后在支座线中点和跨中线两侧上玻璃片作为量测点⑤,整个放线工作完成..构件就位.支放百分表.加载物地称重及分布.均布荷载合理加载计算详见加载程序表.预加载和仪表调零(二).构件加荷试验与检验.人员安排一般由个专职检验人员加上个辅助人员组成..分区格加载每个区格长度1.0m左右为宜,区格之间地间隙150mm..加载操作中地要求().每个区格一人负责加载,在主检人地指挥下各负其责互不干涉.().加载时要轻拿轻放,均匀放置,避免冲击作用造成地瞬时超载.().码放荷重块要摆放平稳.均匀.对称,以避免构件扭转和两挠度值相差过大.().加载物必须严格堆码在加载区格内,有些人将加载物码放在支座支承线以外,造成负弯矩,影响荷载效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意安全..读表及挠度计算().量测挠度值地主要目地:①判断构件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作用下,挠度检验是否合格;②根据挠度增长地愉慢来判断构件是否开裂;③检验构件是否达到跨度,以判断构件是否达到破坏标志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仪表读数及位移计算.每个仪表在试验开始时,都有一个初读数,在预压荷载以后,通过仪表调零,初读数往往调为整数值.由读数地差值可以计算出每个仪表地位移值,由每级荷载地位移值可以计算位移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测挠度地计算.().自重挠度地修正.。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本工艺合用于库阿高速桥梁、涵洞及构造物的混凝土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 076-95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及水文资料和道路、场地等情况。

根据设计、施工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坍落度损失、可泵性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确定设计配合比后,填写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批准。

混凝土生产前,对场内材料进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有效检定。

经大修、中修或者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重新进行检定。

施工前,将暂时平台、通道、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入模方法及顺序、养护的方法和标准要求,有现场主管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交底。

混凝土拌和设备:混凝土拌和站、装载机。

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罐车。

配套设备:混凝土输送泵、吊斗、吊车等。

浇筑机具:导管、串筒、流槽、插入式振动器、表面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铁锹等。

安全设备:安全帽、安全护拦等。

通讯设备:手机、对讲机。

原材料: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项材料及拌和物的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的有关规定。

水泥和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创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

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

散装水泥的储存,采用水泥罐或者散装水泥仓库。

水泥如受潮或者存放时间超过 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普通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坍落度位180~220mm,基础、箱梁、墩台盖梁、护栏等位70~90mm。

现场浇制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场浇制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场浇制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前言现场浇筑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正确认识和正确操作现场浇筑混凝土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本指导书旨在对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作业进行指导,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施工前准备1.确认浇筑混凝土的种类和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原材料。

2.检查模板支撑、钢筋骨架等预制件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施工前准备充分。

3.准备好必要的施工工具和设备,包括搅拌机、输送泵、振捣器等。

三、施工操作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清理模板内部,确保无杂物和积水。

•在模板底部铺设合适的防水材料,防止混凝土漏水。

•安装好伸缩缝和接缝胶条,以便控制混凝土裂缝。

2.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混凝土的搅拌应按照配合比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浇筑时应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避免出现浇筑缝和冷缝。

•应采取合适的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完全填实,排除气泡。

3.养护和保养•混凝土浇筑完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度的湿润环境,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在混凝土初凝前,不得进行任何负重、碰撞等作业,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

•养护时间应根据气温、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混凝土养护的效果。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变更配合比和施工工艺。

2.在施工现场应加强安全管理,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注意施工现场秩序。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过早添加外加剂,防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施工结束1.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余浆。

2.对施工设备进行清洗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3.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以备工程验收和结算。

结语现场浇筑混凝土是一项细致且重要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朧和注意事项,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控。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标题: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帮助施工人员正确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一、混凝土搅拌操作1.1 搅拌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工程需求的搅拌设备,确保搅拌效果和效率。

1.2 材料比例准备:准确按照设计要求配比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保证混凝土质量。

1.3 搅拌时间控制:控制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过度或不足搅拌,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浇筑操作2.1 浇筑前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平整干净,设置模板和支撑,做好防水措施。

2.2 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性,避免混凝土流动不畅或出现空鼓现象。

2.3 浇筑后处理:及时修整混凝土表面,保持养护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

三、混凝土养护操作3.1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气温湿度等因素确定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发挥。

3.2 养护方式:采用湿润养护或覆盖保温养护方式,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裂缝产生。

3.3 养护质量:定期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修复破损,确保养护效果。

四、混凝土强度检测4.1 取样方法: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混凝土取样,避免取样不准确影响检测结果。

4.2 试块制作:制作混凝土试块,标明取样位置和养护条件,确保试块质量。

4.3 试块检测: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试块检测,获取混凝土强度数据,评估混凝土质量。

五、混凝土施工安全5.1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5.2 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5.3 紧急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培训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施工安全。

结语: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混凝土施工操作的重要文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文介绍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砼工程作业指导书

砼工程作业指导书

砼工程作业指导书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现场混凝土制备与浇筑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制备的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工程。

一、施工准备1、材料(1)水泥a、水泥宜选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b、水泥的各项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标准要求。

c、常用水泥的使用范围见表。

d、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和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包装重量不足的另行堆放,作出处理。

e、水泥质量证明书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f、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2)砂a、砂宜优先选用坚硬不含杂质有棱的硅质砂粒。

b、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

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

对有抗掺、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3)石子(碎石或卵石)a、石子宜选用花岗岩为好。

其余石灰岩、砂岩、页岩、或其它水成岩必须取样做石材强度检定。

同时应根据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物的使用情况和强度要求,决定能否使用或有限制性使用。

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c、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1 总则通过实施本作业指导书,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包括清基、冲毛、埋件安装、钢筋安装、立模、浇筑、养护等)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混凝土成品符合设计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局在嘉陵江流域水电工程中承担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2 职责2.1 技术办为施工局施工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土建施工技术措施的制订,负责埋件施工技术措施的制订,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修订;2.2 质检办负责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终检)和控制,负责混凝土盯仓和记录;2.2 财劳办负责提供合格的劳务,负责特殊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换证等工作;2.4 施工部负责混凝土施工协调和所需资源的调配;2.5 测量队负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样点施放和测量检查;2.6 综合厂负责按钢筋配料表要求及时提供合格的钢筋和按图纸加工各类异型模板,提供合格的板枋材。

2.7 土木队负责按合同、规程规范及本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施工,并设置专职质检员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复检)和控制,负责施工仓面设计。

3 工作程序3.1 基本要求3.1.1 混凝土工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混凝土浇筑。

3.1.2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3.1.3 工序验收实行项目三检、监理核检制度。

3.1.4 混凝土浇筑实行准浇(开仓)证制度,即准备工作验收合格,监理签发准浇证后方可浇筑混凝土;三检过程中每一环节必须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检查、验收工作。

3.1.5 实行浇筑仓面设计和技术交底制度,开仓浇筑之前对浇筑仓面进行仓面设计,明确浇筑方法,机械人员配置等,复杂仓面、关键部位开浇之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3.1.6 混凝土浇筑实行挂牌施工,执行盯仓员盯仓制度。

3.2 准备工作3.2.1 钢筋加工与安装⑴钢筋配料:土木队必须根据混凝土浇筑分层图和钢筋设计图决定钢筋的配料长度,一般一个浇筑层配一次料,但对于浇筑层厚度较小,或不影响混凝土下料的部位,可两层甚至三层配一次料。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一节试验准备试验准备工作是指导整个试验工作的基础,因而试验准备的内容应尽可能地细致和全面,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比如先对试件作初步的理论计算和必要分析,这样就可以有目的地设置观测点,选取相匹配的设备和仪表,以及确定加载程序等。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准备工作首先要把握信息,这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充分了解本项试验的任务和要求,明确目的,使规划试验时心中有数,以便确定试验的性质和规模,试验的形式、数量和种类,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

二、试验大纲的制定试验大纲是在取得了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使试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预期效果而制订的纲领性文件,内容一般包括:1.概述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试验的依据及试验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

必要时,还应有理论分析和计算。

2.试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包括设计依据及理论分析和计算,试件的规格和数量,制作施工图及对原材料,施工工艺的要求等。

3.试件安装与就位包括就位的形式(正位、卧位和反位)、支承装置、边界条件模拟、保证侧向稳定的措施和安装就位的方法及机具等。

4.加载方法与设备包括荷载种类和数量,加载设备装置,荷载图式及加载制度等。

5.量测方法和内容主要说明观测项目、测点布置和量测仪表的选择、标定、安装方法及编号图、量测顺序规定和补偿仪表的设置等。

6.辅助试验结构试验往往要做一些辅助试验,如材料性质试验和某些探索性小试件和小模型、节点试验等。

本项应列出试验内容,阐明试验目的、要求、试验种类、试验个数、试验尺寸、制作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7.安全措施包括人身和设备、仪表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8.试验进度计划。

9.试验组织管理一个试验,特别是大型试验,参加试验人数多,牵涉面广,必须严密组织,加强管理。

包括技术档案资料、原始记录管理、人员组织和分工、任务落实、工作检查、指挥调度以及必要的交底和培训工作。

10.附件包括所需器材、仪表、设备及经费清单,观测记录表格,加载设备、量测仪表和标定结果报告和其他必要文件、规定等。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材料的运输和存贮1、集料(1)砼用的集料,在运输或工地存贮时,不能使其受污染。

(2)集料应按不同尺寸运抵工地,并贮存在相互分开的不同料堆中。

(3)粗集料堆应按厚度不超过1m的水平层堆放,以免集料发生离析。

如果集料有离析时,必须重新拌和,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2、水泥(1)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防水蓬布或其他有效的防水覆盖物加以覆盖。

散装水泥运输车辆的贮料斗和管仓,不应残留不同类型的、低级别的水泥或其他任何材料。

(2)水泥应贮存足够的数量,以满足砼的浇筑需要。

任何时候不能因水泥供应中断而暂停浇筑。

(3)各施工队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完全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的足够容量的库房放置水泥,地板应高出地面至少0.3m,以防止受潮。

散装水泥应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

(4)水泥在到货后应尽快使用,使用时应为松散流体和没有结块。

二、混凝土拌和1、称量(1)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维持在良好状态,并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

(2)所有砼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质量称量。

预制场或搅拌站集中拌制的砼,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水、水泥、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1%。

2、拌和(1)砼只能按工程当时需要的数量拌和。

已初凝的砼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砼的稠度。

浇筑时坍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2)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任何不合规格及不符合规定的完好设备,或有缺陷的搅拌设备不得用于砼的拌和,均须撤出工地。

(3)砼拌和工作,应将各种组合材料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搅拌筒的转动速度,应按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操作。

每盘砼拌和料的体积不得超过搅拌筒标出的额定容量的10%。

在水泥和集料进筒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15s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筒中。

筒的入口应无材料积结。

(4)在下盘材料装如前,搅拌筒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倒光。

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min时,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才能拌和新砼。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3.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类型、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纪录。

6.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试块抗压报告等。

1.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且不少于10个;2.当对同批构件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应不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少于4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3.对长度小于或等于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

4.测区的布置应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5.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间距不宜大于2m,,测区宜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6.测区尺寸为200mm某200mm,相对的两个200mm某200mm方块应视为一个测区。

7.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

回弹测试、数据计算及修正均与回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相同。

(四)操作的注意事项1.操作回弹仪时,回弹仪的轴线始终应与测试面垂直。

2.超声声时测量时,换能器与混凝土之间的良好耦合是十分必要的。

3.同批构件的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构件种类相同;在施工阶段所处状态相同。

(五)超声声速值的测量与计算1.超声声时值的测量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呢,在每个测区内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布置三个测点。

应保证换能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且发射和接受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宜直线上。

浇筑面超声测点图2-1-1超声测点布置2.声速值计算声速值按照下式计算:vltmtm式中:v-测区声速值(km/);l-超声测距(mm);(t1t2t3)3。

混凝土结构试验检验细则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试验检验细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混凝土结构试验混凝土结构试验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试验的质量,正确评价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性能,统一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方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包括: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及动力特性测试。

不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试验,处于高温、负温、侵蚀性介质等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试验,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其他类型的试验。

三、检验依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四、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混凝土结构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试验目的:试验的背景及需要达到的目的;(2)试件方案:试验试件设计、预制构件试验中试件的选择、结构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中试件或试验区域的选取等;(3)加载方案:试件的支承及加载模式、荷载控制方法、荷载分级、加载限值、持荷时间、卸载程序等。

对于结构监测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荷载作用的方式;(4)量测方案:确定试验所需的量测项目、测点布置、仪器选择、安装方式、量测精度、量程复核等;(5)判断准则:根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达到不同临界状态时的试验标志,作为判断结构性能的标准;(6)安全措施:保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设备、仪表安全的措施。

对结构进行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时,宜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损伤。

五、试验量测仪表、加载设备和加载装置(一)量测仪表1、混凝土结构试验用的位移和变形量测仪表的精度、误差等应分别满足下列规定:(1)钢直尺、千分表、百分表的误差允许值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精度分别不应低于3级精度(DS3)和2级精度(DS2);(3)位移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位移传感器的指示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所测总位移的1.0%,示值允许误差为量程的1.0%。

(4)倾角仪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5";电子倾角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为量程的1.0%。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一、依据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T 1345—2005。

二、仪器设备:1、试验筛 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符合GB/T 6005 R20/3 80µm, GB/T 6005 R20/3 45µm 。

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2、负压筛析仪 负压可调范围为4000~6000Pa 。

3、天平 最大称量为100g ,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

三、准备工作:将水泥样品充分拌匀,通过0.9 mm 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四、方法步骤: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 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 ,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水泥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用毛刷柄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 ,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正常。

五、计算:水泥试样的细度按下式计算:F (%)= ×100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水泥筛余物质量(g )R t水泥试样质量(g )W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二、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 729的要求。

2、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内,即2D=17.5mm±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3、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4lOmm×240mm×310mm,篦板的结构应不影响试验结果,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箱的内层由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3h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混凝土结构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试验的质量,正确评价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性能,统一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荷载试验。

不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研究性试验,以及处于高温、负温、侵蚀性介质等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试验。

第1.0.3条引用GB50152-92标准。

在执行本标准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以及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试验结构构件的制作及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第2.0.1条试验结构构件的材料、截面几何尺寸和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预制混凝土国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制作研究性试验结构构件时,应保证量测仪表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正确位置和减少截面的削弱,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中损坏预埋传感元件。

在构件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部位应采取钢筋网片或钢板等局部加强。

第2.0.2条试验结构钢筋的钢筋应取设计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等力学性能试验。

钢筋试件的拉力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力试验法》的要求。

当需要确定国家的钢筋应力时,应测定钢筋的弹性模量,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第2.0.3条对研究性试验,在制作试验结构构件时应采用同批拌和物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并与试验结构构件同条件养护。

当需要测定混凝土的应力、弹性模量或轴心抗压强度时,应制作棱柱体试件,并宜绘制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当进行抗裂性研究时,应同时制作用来测定抗拉强度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

立方体试件和棱柱体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要求。

第2.0.4条当采用新品种的钢筋或水泥制作试验结构构件时,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0.5条对成批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抽样检验,其试验构件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试验前应由送检单位提供。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作业指导书

S12梅龙高速公路粤境程江至梅南段路面维修工程(K91+120~K103+404)水泥混凝土面板纵横向施工接缝处理作业指导书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路达分公司2011年11月一、新浇筑水泥混凝土面板纵横向施工接缝处理根据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规定,新浇水泥混凝土面板宜按以下规定执行。

1.1 纵缝施工1.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位置应避开轮迹,并重合或靠近车道线,构造可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当所摊铺的面板厚度大于等于260mm 时,也可采用插拉杆的企口型纵向施工缝。

采用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可用摊铺机的侧向拉杆装置插入。

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方式时,应在振实过程中,从侧模预留孔中手工插入拉杆。

2.当一次摊铺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3.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4.插入的侧向拉杆应牢固,不得松动、碰撞或拔出。

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

当发现拉杆可能被拔出时,宜进行拉杆拔出力(握裹力)检验,混凝土与拉杆握裹力试验方法可参照规范附录C。

1.2 横向施工缝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重合,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螺纹传力杆的企口缝形式。

横向施工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

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见图1。

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见图2。

图1 横向施工缝构造示意图图2 胀缝构造示意图1.3 横向缩缝布置1.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

不宜采用斜缝。

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2.在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3条缩缝应采用假缝加传力杆型。

缩缝传力杆的施工方法可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或传力杆插入装置(DBI)法,支架法的构造见图3。

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裂缝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为进一步细化裂缝的现场检测工作,保证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更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准确、顺利进行,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二.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规程》CECS21:2000三.抽样规则对于结构及构件中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均为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委托,检测部位均由委托方指定。

四.检测设备及辅助工具裂缝测宽仪、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钢卷尺。

五.设备要求1.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应具有波形稳定、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0.1μs;2.裂缝测宽仪的最小示值宜为0.02mm;3.钢卷尺分辨率为1mm。

六.检测方法裂缝检测包括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裂缝宽度检测;裂缝深度检测。

检测前应首先通过沟通尽可能获取下列信息:1)裂缝出现时间及已出现裂缝的数量和分布情况;2)对混凝土结构应详细了解混凝土施工浇筑情况;3)检测部位钢筋分布情况、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4)检测原因。

6.1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结合委托方提供的信息,初步查看裂缝的外观形态,手绘裂缝分布图,准确记录裂缝的条数、位置、长度和走向,宜记录并存储构件典型裂缝的影像资料。

6.2裂缝宽度对委托方选定的裂缝采用裂缝测宽仪进行宽度检测,一条连续裂缝上宜布置2个以上裂缝宽度测位,对每个测位检测两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做为该点裂缝宽度值,精确至0.02mm 并在裂缝分布图中标注检测部位。

6.3裂缝深度裂缝深度检测采用超声法,根据裂缝深度与被测构件厚度的关系以及可测试表面情况,可选择采用单面平测法、双面斜测法或钻孔对测法进行检测。

被测裂缝表面应清洁、平整,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裂缝的估计深度不大于500mm且比被测构件厚度至少小100mm以上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要求在裂缝深度测试部位的两侧分别具有清洁、平整且无裂缝的可进行检测的混凝土面,裂缝两侧的可测试表面宽度分别不小于估计缝深,检测测试部位混凝土的声速、跨缝的声时并测量换能器的间距,计算测试部位处的裂缝深度。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2)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2)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版次号:批准:审核:编写: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在法定计量检定有效期限内使用五、抽检数量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的3.3.13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六、检测工作检测准备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1)工程名称;2)检测目的与要求;3)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4)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6)构件上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规定6.1.1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度的部位(简称测位)。

6.1.2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6.1.3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6.1.4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混砂或空气。

6.1.5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6.1.6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1.7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1)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

大体积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大体积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大体积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前言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梁墩台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等质量问题。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浇筑量等设计要求。

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原材料性能及施工条件,通过试配确定最优配合比。

3、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

(二)材料准备1、水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骨料:粗骨料宜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

3、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4、外加剂: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掺入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5、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三)现场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保证场地平整、排水畅通。

2、搭建混凝土搅拌站、输送泵及管道等设施,并进行调试。

3、准备好混凝土浇筑所需的模板、钢筋等,并进行验收。

三、混凝土浇筑(一)浇筑方法1、分层浇筑: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浇筑量,将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500mm。

2、分段浇筑:对于面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每段长度不宜超过 30m。

(二)振捣要求1、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

2、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三)浇筑顺序1、一般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2、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也可多点同时浇筑。

四、温度控制(一)测温点布置在混凝土内部及表面合理布置测温点,测温点间距不宜大于 6m。

(二)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后 72 小时内,每 2 小时测温一次;72 小时后,每 4 小时测温一次。

(三)温度控制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构件缺陷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观缺陷检测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检测包括裂缝深度检测、不密实区检测和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观察及尺量判断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内部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四、检测设备盒尺、手持测距仪、吊线、超声波检测仪。

五、抽检数量5。

1外观缺陷检测:全数检查;5。

2内部缺陷检测: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相应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①委托方要求:②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中,混凝土表面存在修补痕迹或严重质量缺陷:③人防工程口部、防护密闭段、采光井、水封井、防毒防爆井等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未一次整体浇筑混凝土:④后浇带、施工缝不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的规定。

行。

六、检测前准备6.1收集资料了解工程概况,结构型式,成型工艺等情况,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志》等相关工程资料.6。

2制定检测方案,确定设备七、检测方法7。

1外观缺陷检测检验方法:观察,检测技术处理方案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7。

2内部缺陷检测7.2.1裂缝深度检测(1)平面检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裂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①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1'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 i =a+bti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1’+|a|式中:li—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1’—第i点的R、T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mm);a —“时-—距”图中1’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V=(1n ’—11’)/(tn—t1) (km/s) (1)或V=b(km/s) (2)1n ’、 11’-—第n 点和第1点的测距(mm); tn 、t 1—-第n 点和第1点读取的声时值(us) b -—回归系数 ②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1'取100、150、20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t i 0,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缺陷作业指导书超声波法检测混凝⼟缺陷作业指导书⼀、测试原理和⽅法超声测缺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纵波)在混凝⼟中传播的不同参数反映混凝⼟的质量。

即利⽤超声波在混凝⼟中传播的声时、振幅、波形这三个声学参数综合判断其内部的缺陷情况。

声时—即超声波在混凝⼟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如超声波在传播路径中遇有缺陷时,则要绕过缺陷,声时就会变长。

振幅—即接收信号⾸波振幅。

混凝⼟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缺陷界⾯上声阻抗差异显著,产⽣发射、散射和吸收,使接收波振幅显著降低。

振幅变化⼤⼩可通过增益和衰减器的调整进⾏测量。

波形—即接收到的波形。

混凝⼟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内部传播发⽣变化。

直达波、绕射波、反射波等各类波相继被接收。

由于这些波的相位不同,因此使正常波形发⽣畸变。

主要观察前⼏个周期的波形。

⼀般情况下,正常混凝⼟的前⼏个波形振幅⼤,⽆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半圆形见图11-1(a)。

有缺陷混凝⼟的前⼏个周期波形振幅低,可能发⽣波形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喇叭形,见图11-1(b)。

11-1 接受图形常⽤的测试⽅法⼤致分为以下⼏种:1平⾯测试(⽤厚度振动式换能器)(1)对测法:⼀对发射(T)和接收(R)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相互平⾏的两个表⾯,且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位于同⼀直线上。

(2)斜测法:⼀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的两个表⾯,但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不在同⼀直线上。

(3)单⾯平测法:⼀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置于被测结构同⼀个表⾯上进⾏测试。

2钻孔测试(采⽤径向振动式换能器)(1)孔中对测:⼀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位于同⼀⾼度进⾏测试。

(2)孔中斜测:⼀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但不在同⼀⾼度⽽是在保持⼀定⾼程差的条件下进⾏测试。

(3)孔中平测:⼀对换能器置于同⼀钻孔中,以⼀定的⾼程差同步移动进⾏测试。

⼆、仪器设备1.超声波仪超声波仪应满⾜下列要求:(1)具有波形清晰、显⽰稳定的⽰波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为进一步细化裂缝的现场检测工作,保证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更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准确、顺利进行,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二.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规程》CECS21:2000
三.抽样规则
对于结构及构件中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均为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委托,检测部位均由委托方指定。

四.检测设备及辅助工具
裂缝测宽仪、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钢卷尺。

五.设备要求
1.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应具有波形稳定、显示稳定的示波装
0.1μs;
2.裂缝测宽仪的最小示值宜为0.02mm;
3.钢卷尺分辨率为1mm。

六.检测方法
裂缝检测包括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裂缝宽度检测;裂缝深度检测。

检测前应首先通过沟通尽可能获取下列信息:
1)裂缝出现时间及已出现裂缝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对混凝土结构应详细了解混凝土施工浇筑情况;
3)检测部位钢筋分布情况、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4)检测原因。

6.1裂缝外观形态、分布特征的描述
结合委托方提供的信息,初步查看裂缝的外观形态,手绘裂缝分布图,准确记录裂缝的条数、位置、长度和走向,宜记录并存储构件典型裂缝的影像资料。

6.2裂缝宽度
对委托方选定的裂缝采用裂缝测宽仪进行宽度检测,一条连续裂缝上宜布置2个以上裂缝宽度测位,对每个测位检测两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检测三次,取平均值做为该点裂缝宽度值,精确至0.02mm 并在裂缝分布图中标注检测部位。

6.3裂缝深度
裂缝深度检测采用超声法,根据裂缝深度与被测构件厚度的关系以及可测试表面情况,可选择采用单面平测法、双面斜测法或钻孔对测法进行检测。

被测裂缝表面应清洁、平整,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裂缝的估计深度不大于500mm且比被测构件厚度至少小100mm以上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要求在裂缝深度测试部位的两侧分别具有清洁、平整且无裂缝的可进行检测的混凝土面,裂缝两侧的可测试表面宽度分别不小于估计缝深,检测测试部位混凝土的声速、跨缝的声时并测量换能器的间距,计算测试部位处的裂缝深度。

单面平测法:
1.测量步骤
1.1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100、150、200mm……分别读取4个以上的声时值(ti),图1.1为“时-距”坐标图,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lˊi = a + bt ;(1—1)
式中 lˊi——第i点的R、T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
---第i点读取的声时值(μs);
t
i
a——“时-距”图中lˊ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b---回归系数即平测法声速v=b (km/s)。

图1.1 平测法“时-距”图
1.2 超声测距的修正
测点超声实际传播的距离应为 a l l i i +'= (1.2-1)
式中 l i ——第i 点的超声实际传播距离(mm);
1.3 跨缝的声时测量:
如图1.2所示,将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对应不同的'l 值分别测读声时值t 0
i 。

图1.2 跨缝测试示意图
2 裂缝深度的计算
对应不同测距
l按(J.2-1)式分别计算裂缝深度 J ci:
i
h= (J.2-1)
ci
式中 J ci-——第i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跨缝平测时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l
i
——第i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μs);
t0
i
v ——裂缝区域的混凝土声速,可取用平测法声速或用其他方法获取的声速(km/s)
3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
3.1 计算J ci的最大偏差与判定取舍
1、在J ci中确定最大值J max和最小值J min
计算:最大绝对偏差△ = J max-J min
最大相对偏差△(%)= (J max-J min)/ m×100%
m=(J max+J min)/2
各测点裂缝深度J ci的允许最大偏差为:
当m≤30mm时,允许最大绝对偏差△≤10mm;
当m为30~ 300mm 时,允许最大相对偏差△(%)≤30%;
当m≥300mm时,允许最大绝对偏差△≤90mm
2、若J ci不满足允许最大偏差的要求,在J max和J min二者中,将偏离
m J 较大的一个删除, m J =∑=n i ci h n 1
1 (3.1-1) 式中 m J ——各测点裂缝深度计算值的平均值(mm );
n ——测点数。

删除J ci 后,重新计算剩余J ci 的最大偏差,直至满足允许最大偏差
的要求。

3、若删除J ci 后剩余总测点数少于2个,需要补充测点。

3.2 裂缝深度的确定
对满足最大允许偏差的测点裂缝深度按(J.3.2-1)式计算该点裂缝深度J c
J c =m hc =1
1m ci i h m =∑ (3.2-1) 式中 m hc ——各测点裂缝深度计算值的平均值(mm );
m ——满足最大允许偏差的测点数。

双面斜测法
测点布置如图J.1所示,将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1,2,3……的位置,图中第3、4、5条测线为通过被测裂缝断面的测线,其他测线未通过被测裂缝断面,读取相应声时值t i 、波幅值A i 及主频率f i 。

图1 裂缝双面斜测测点布置示意图
2 裂缝深度判定
将通过裂缝断面的测线的声参量与未通过被测裂缝断面的声参量进行比较,根据声参量是否发生突变以及波形是否发生畸变,可以判定通过裂缝断面的测线是否穿过裂缝,从而确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在初步测得裂缝深度后,必要时可在裂缝断面区内加密测点进行测试,以更为准确地判断裂缝深度。

七.结果表示方法
裂缝检测结果以裂缝宽度单个检测点宽度平均值和所检部位裂缝深度值表示,必要时辅以图示标明所检部位。

八.其他注意事项
1.现场检测前应充分了解委托方意图及裂缝的相关信息。

2.裂缝所检部位必须在达到表面清洁,内部无泥浆等杂物。

3.现场检测应有保证检测人员操作安全的条件,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黄油等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