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轮复习-中国近代史(2017)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二轮复习
1919——1924年 五四运动和中共创建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19世纪40~60年代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 史实: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思想:“开眼看世界 ”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文化:西服、餐饮、0西式住宅传入
(4)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妇女在政治、经济、思想方 面的发展变化。
妇女经济实力不断上升; 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思想趋于自由、独立等。
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侵略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阶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段 特 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征 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遭5——1949 政治: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社会生活: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 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 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论著及思想主 张。
4.物质文明: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 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 摧残。 5.精神文明: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 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6.社会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 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政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兴中会、同盟会、清末新政、预 主要 史实: 备立宪、列强以华治华 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实业救国兴起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近代中国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学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化,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的代议制,再到现代多种类型的民主政治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2017届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一)二轮复习

2017届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一)二轮复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 扩大。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其间中国先后被迫签订了《天 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 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 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演练:《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 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 。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 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 ) 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B.清政府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 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 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C
考点演练: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 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 ) 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 A
历史概念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 领事裁判权。(2分) 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2 分)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3分)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9世纪中期 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 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D
历史概念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导致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 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 力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 表现之一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逐 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之二是城乡商品经济 发展,中国经济逐渐被动地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三西方资 本主义经济在通商口岸及附近发 展起来。

中国近代史复习课件2017年

中国近代史复习课件2017年
原因
口号\内容: 性质: 影响: 失败标志:
洋务 运动
探索史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外患
洋务 运动
甲午中日 战争
口号:自强(军工企业) 求富(民用企业) 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影响:积极:…… 消极:……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立 •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928年,井冈山会师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 • 1931-1934,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红军发动5次“围 剿” • 1934-1936年,长征
中国人民抗争史
辛亥 革命
黄埔军校 (建立国民革命军)
1926年 对象:吴、孙、张 主要战场:湖北、湖南 北伐战争
(二)不平等条约 (内容及影响)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协定关税…… 2、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 权(侵犯司法主权)……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 约》——教堂及传教…… 4、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 约》——深入内地;开放通商口岸最多…… 5、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6、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准许华 工出国;开天津为商埠…… 7、1885年,《中法新约》——铁路修筑权。
改变
中国人民探索史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1918年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017届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三)二轮复习

2017届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三)二轮复习

(C )
政治
1、清帝退位
2、《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统治(袁 世凯;军阀割据) 4、五四运动
5、中共成立
6、中共二大
经济 民 族 工 业 短 暂 的 春 天
思想文化 1、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 3、社会生活 (1)习俗变迁 (2)大众传媒
总况: 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无产阶级登上历 史舞台,中共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新”曙光 1912—19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清帝退位
2、《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军 阀割据) 4、五四运动
5、中共成立
6、中共二大
总况: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申报》“ 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 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 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 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兴起, 学生运动受到压制。(4分)
(2015〃海南单科〃32)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 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 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一体的 。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 ,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 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 ,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 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 之机。 ——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 《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斟酌
• 课堂演练: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课件讲述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课件讲述

热考重点深化 1.对列强侵华的四方面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 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 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 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说 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
民地。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
(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4)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前期 (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 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 2.后期 (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 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专题)1~4主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专题)1~4主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各单元导言第五分册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然建立“理想天国”的努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无奈失败。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近代化之路。

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的命运。

甲午战争后,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继续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

无论是鼓吹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还是以“扶清灭洋”相号召的义和团运动,以王朝自救为目标的清末新政,均以失败而告终。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始基。

由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辛亥革命后,民国取代了专制王朝,但共和政体并未真正建立。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几度余波显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落幕。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推进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联合“以俄为师”的国民党,进行了北伐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七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导致大革命的夭折,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PPT精品文档

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PPT精品文档

(2)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 重任务。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 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 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资政新篇》是中国 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 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 行。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 甲午战争后,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 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 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 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
1840
1919
1949
专题总结
中国近代史
(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 战争后的中国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60、 70 年代, 在西方工业 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 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1.政治上 (1)两次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时期, 列强疯狂对外扩张, 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 战争,逐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 目排外的局限性。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 治和 2000 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 和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 性变化。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在屡遭挫折后,最终走上 了国共合作的道路。

2017年二轮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017年二轮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一)中国近代史
经济结构的含义
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 其比例关系。
中国的经济结构
古代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近代中国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自 然 经 济 为 主 导
自然经济逐 渐解体(仍 占主导)
(封 主建 要经 )济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革命史观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史观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整体史观 国“闭关”的局面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促使中 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
列强采取了哪些方式侵略中国?
军事侵略
政治侵略
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甲 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 侵华战争 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项权益,破坏中国领 土、司法等主权,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 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一、兴起和发展
原因 (1)阶级矛盾的尖锐(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准备活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起义
开始: 金田起义(1851年) 初步建权: 永安建制 正式建权 定都南京(1853年)

历史二轮复习指导(中外近代史教师版)

历史二轮复习指导(中外近代史教师版)

历史二轮复习指导(中外近代史)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建议中国近代史复习,重在通史体例,回顾把重大事件,再以专题突出历史变迁的具体表现一、通史体例(一)整体线索1、1840-1894年前2、1894-1919年前3、1919-1949年(二)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辛亥、新文化及民族资本三阶段的的背景过程意义,党的探索过程二、近代专题1、近代化的进程(1)近代化的孕育阶段1840-1860近代化的孕育表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萌发衣食住的西式生活习俗(2)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60-1894前近代化表现:洋务派机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交通通讯教育近代化(3)近代化的全面发展阶段1894-1919前近代化的表现:民主化的初步尝试——戊戌、民主化开端——辛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黄金时期戊戌的思想启蒙、辛亥的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新文化的民主与科学礼仪的平等化、传媒的近代化(报刊、电影)(4)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1919-1949近代化的表现广州国民政府、重庆谈判与1946年政协民族工业发展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戊戌变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含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大革命,国共共同推动下,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爆发,全民族广泛参与。

抗战胜利,增加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解放战争,民主与和平成为广泛的民心,重庆谈判对民心的争夺,以及内战中的人心向背。

3、思想总结《精编》33页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过程,可以得出哪些认识?从内容看,学习的内容体现了三个层次,依据:林则徐和洋务派主张学习科技……从思想来源看,学习的都是西方文明成果,从对中国人影响范围看,新思想从少数先进分子到广泛接受从倡导者看,主张学科技的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学习制度和文化的是资产阶级各派别从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看,波及面越来越大,早期影响经济生活——洋务运动,后期既推动的经济生活(支持资本主义经济),还影响了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习俗变迁(礼仪、报刊)从对旧思想的冲击来看,对封建思想冲击越来越大(儒学)4、强化同类事物区别如: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有何不同是否推翻清朝,政体、理论上前者结合儒学,后者更多的接受的西方民主思想后者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如: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斗争目标:清朝和专制制度封建思想发展资本主义的途径:以民主革命建立共和制为核心思想解放为建立民主政治扫清障碍第二部分世界近代史一、按阶段回顾重点知识(一)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14—18世纪末)1.神学束缚人性到思想解放意识自由(文艺复兴)——信仰自由(宗教改革)——认识独立与权利平等自由(启蒙运动) 2.从专制开始走向民主可以扩展为整个民主制度的演进过程●雅典:民主的原则、民主机构的建设,问题——民主的范围、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利被滥用●英国:代议制,对王权的限制,法治●美国:分权制衡●法国:法治●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推动下,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普选3.从蒙昧到近代科学产生注意近代科学的其他意义: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基础4.从各地孤立发展到全球化进程的开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评价(二)工业文明兴起和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20世纪初)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充和完善●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年)帝制与共和的反复较量: 1804 —1815年,第一帝国即拿破仑帝国; 1815 —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君主专制); 1830 —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 —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 —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871年)注意德意志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第一第二国际(重在线索)二、专题1、西方民主体制和重要文献和法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过程及阶段特点:(1)16——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近代中国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二轮复习

1、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近代化:外国资本主义 入侵,商品输出,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 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2、政治:(1)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中国,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遭到破坏: ①1840—1842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签订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4—1895)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1900—190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
史实(历史事件) 史论(历史认识)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教育、外交
社会生活
阶化孕育阶段:这 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 近代化的因素,新的经济因素尚处于萌芽 状态,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1860~1895年,近代化启动阶段 :这 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中国近代 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主要指导思想 是“中体西用”,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 方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 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 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 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历史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完全封建而言。是指形式上 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 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 义。 ---历史的进步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 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 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 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 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 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 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 不是前者。”

二轮复习 历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 历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一、概况
1. 三条线索
1.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 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 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 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
1.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任务:反帝反封建)
2.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 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 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轮复习

②镇压革命,屠杀人民。 如:袁世凯、吴佩孚、张作霖
③军阀割据
A、概况
派系
头目
控制区域
扶植的列强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B、原因:a.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b.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轮复习
中华民国史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华民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 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及三个阶段
不同性质的政权所推行的内外政策。
2、通过概括、比较、分析,明确北洋军 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特征及其
实质,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
3、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 史实对重要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
[知识回顾]
一、南京临时政府 1、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对内政策: ①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颁布: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政院制订的 《临时约法》 B、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 C、性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要求、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影响和前途不同。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是民主 革命的主要斗争对象之一。
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解放,在经济上 得到翻身,使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从兴衰角度来分,北洋军阀史可以分 为四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 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 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 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 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 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A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故A项错误;B项符 合题意,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晚于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 学”思想也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1895~1919)
【阶段特征】主旋律觉醒、探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 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 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发展深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主要表现】 (1)政治上 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半殖民地 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面临空前严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两大矛盾汇流。 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但又盲目排外,又表明其局限性。 ③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先后提出 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 的道路
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阶段特征】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转型,农 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从农民阶级到地主阶级内部的抵 抗派和洋务派,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抗争和探索。 【主要表现】 (1)政治: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遭破坏,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掠夺中国农副产品,倾销工业品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 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 (3)思想文化: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2016•吉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3)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 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 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 A.坚船利炮 B.洋纱洋布 C.自由平等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 传媒的变化 【解析】坚船利炮是打开中国近代国门的武器,故A项错误;特别 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打开了中 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当然是洋纱洋布,故B项正确;自由平 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应该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故 C项错误;欧洲风俗习惯主要侧重的应该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故D现错国近代史时空整合
二、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主旋律觉醒、探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 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 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发展深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主要表现】 (3)思想上: ①维新思想。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 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开端。这是中国近 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 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③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④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社会生活: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 向发展
【总结】(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①促进作用: a.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 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b.《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c.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就 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阻碍作用: a.《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 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不符。 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我国富饶地区的生产力,阻碍了这些省份 近代化的进程。 c.太平天国运动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 者以可乘之机。
(1895~1919)
(2017•湖南怀化高三期末•6)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 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但仅仅 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 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这是因为这个条约( )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 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 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 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属 于触发点,但不是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原因,故A项错误;《天 津条约》明文规定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游历传教,故B项错误;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这些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但义和团运动主要兴起于山东、直隶,故C项 错误;《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大规模的拆迁、 征地,让无数农民脱离土地,成为流浪者,而各级官吏的不尽责和 偏袒,使中西文化冲突加剧,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7•安徽师大附中高三新课标模拟•29)军权、财权、人事行政 权等集中于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晚 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坐大,使这一基本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鸦片战争时期,地方督抚权力没有坐大,故A项错误;太 平天国时期,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崛起,体现地方督抚权 力坐大,故B项正确;甲午战争时期,地方势力已经崛起,故C项 错误;清末新政时期,地方势力已经崛起,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7•河南郑州一模•15)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 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 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 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 “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片面最惠国待遇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在今天是平等条 款,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侵犯了天朝的尊严,故A 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不平等条款,当时的人们浑然不觉,故B项 错误;中英双方协定关税是不平等条款,当时的人们浑然不觉,故 C项错误;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不平等条款,当时的人们浑然不觉, 故D项错误。 【答案】A
——专题综述——
经济上,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化,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化开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
思想上,各种救国方案提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提 出“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 学思想,工人阶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 成了毛泽东思想。 生活上,逐渐近代化,服饰、居住、饮食、交通、传媒等 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质上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二、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主旋律觉醒、探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 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 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发展深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主要表现】 (1)政治上 (2)经济上: ①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 间(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 的春天”。 (3)思想上:
(2017•山东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海关 的报关制度,“几乎全靠商人的良心来申报进口货物的确实数量, 该报关制度(
关税一律按照商人呈报的数量,而不是根据海关查验数量来征收”。 ) B.促进了中国海关近代化 A.制约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冲击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017•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 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 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 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 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 【解析】当时中国在实行禁烟运动,义律此举不可能使鸦片贸易合 法化,故A项错误;义律作为/英国商务监督,此举将民间的商业贸 易行为上升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为后来侵略中国制造了借口, 故B项正确;义律担任英国商务监督,此举无法提高自己在华政治 地位,故C项错误;义律此举是在应对中国的禁烟运动,与中英两 国平等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