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最新版
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5)
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5) 考点: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考点: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不可能毫无挫折、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也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
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认识矛盾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三,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
2.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社会中存在众多政党。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志,有自己的纲领、路线、方针、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
它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事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
2016年10月真题答案和解析(北京)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6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
从内容上划分,理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的理想是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答案】D【解析】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2.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3.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是A.意识B.运动C.时间D.空间【答案】B【解析】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4.毛泽东说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指A.物质B.精神C.实践D.价值【答案】C【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
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机试题整理
马哲单选1.“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写照。
A、人生观B、价值观C、道德观D、职业观【正确答案】:B2.1836年,在()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3.1844年,()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C4.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A、银行B、企业C、市场D、政府【正确答案】:D5.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A、充公B、赎买C、收购D、合营【正确答案】:BB6.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8.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9.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D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C10.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销售阶段B、购买阶段C、流通阶段D、生产阶段【正确答案】:B1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
成人自考2016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复习要点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竞争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政府对经济活动基本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形式。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P197(简答题)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其中,前两点是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后面3点是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二)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操纵与控制。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在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四)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2006、2011年有命题)【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2016年度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并不是商品。
()1.0分我的答案:×7不可知论否认了人的认识有无限可能性,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毫无益处。
()1.0分我的答案:×8人脑的重量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智力就依靠劳动产生差别。
()1.0分我的答案:×9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
()1.0分我的答案:√10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指的是存在于现实事物之外的“事物本身”。
()1.0分我的答案:×11辩证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是因为它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1.0分我的答案:√自然资源只有进入到社会生产中才能够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1.0分我的答案:√13人的认识过程只能借助理性的思维方法,非理性因素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1.0分我的答案:×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诗人陶渊明。
()1.0分我的答案:√15根据唯物史观,国家的命运前途是受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1.0分我的答案:×16鲁迅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到的是《易》,才子看到的是宫闱秘事。
()1.0分我的答案:×17人的内在尺度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1.0分我的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把科学性和无产阶级利益统一起来。
()1.0分我的答案:√19评价历史人物的阶级分析方法体现在要注意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
()1.0分我的答案:×20农业社会中没有信息的交流。
()1.0分我的答案:×21《本草纲目》是在李时珍花费大量时间心血积累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成书的。
()1.0分我的答案:√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直观性、机械性。
()1.0分我的答案:×23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种精神关系的集合体。
()1.0分我的答案:×劳动力创造的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①辩证统一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显示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意义: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在实际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发展.我们党的一切决策都要以代表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到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决策形成之后,还必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只有遵循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去从事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和意义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两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5、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关系的认识结合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2)
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2) 考点: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即抽象劳动的凝结。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考点: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都是两部分价值所构成,一是在生产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值,是以物化劳动形式存在的价值,又称过去的劳动。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不能仅理解为直接进行生产操作的生产工人的劳动,既包括生产操作者的劳动,也包括从事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活劳动;包括体力,脑力劳动;包括简单,复杂劳动。
考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否则越是劳动不熟练、劳动越差的人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就越大,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
实际上,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
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而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
了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变革的方向。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综合体。
3.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和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决定了
社会的发展方向。
4. 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继资本主义之后的必然发展阶段,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专政,实现对资产阶级的领导,并逐步消灭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
6.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研究社会问题,提出科学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和指导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理论的正确性。
8. 全球视野: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性和普遍性,要以全球的视野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世界社会主义
革命的发展。
(完整word版)2016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释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1)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2)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物质与意识。
(3)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ass=txt>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 朴素唯物主义d. 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木”、“水”或者“原子”的哲学派别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3.驳斥不可知论最彻底的武器是(a)。
a. 实践b. 物质c. 唯物主义d. 存在4.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的主张,其实质与下列哪种观点相同( b )。
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理在事先c. 吾心便是宇宙d. 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a. 它表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它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c. 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 它否认了静止的存在6.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
a. 解放思想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群众路线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c )。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方法论上坚持( c )。
a. 一点论b. 均衡论c. 重点论d. 两点论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a)。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d.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0.“张三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 )。
a. 个别包含在一般之中b. 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c.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d. 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11.任何真理都有它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成人自考2016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详细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详细完整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2016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10/25)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D.中国共产党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23/25)单项选择题
第23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上一题下一题
(3/5)简答题
第28题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4/5)简答题
第29题
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5/5)简答题
第30题
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D.虚拟资本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20/25)单项选择题
第20题
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最大限度占领市场
B.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行业控制权力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21/25)单项选择题
第21题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②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②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看,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阶段②人类的未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上②从意识的起源来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实践活动,尤其是劳动,对一时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③从意识的本质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意识反作用与物质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能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③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④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⑤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实践是基本途径,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手段④从社会历史领域说,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内容与形式是反映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①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②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合适的形式…不合适的…(2)本质与现象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的一堆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的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⑵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⑶物质世界时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⑷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⑸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其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①意识决定于物质。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八、联系的特点: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十一、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与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者是有区别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矛盾双方的同一不是完全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矛盾双方的差别、对立与排斥,缺乏联系的两个方面构不成矛盾。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指事物的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
二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
十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十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生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三是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十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普遍和特殊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十五、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在相互作用各自素而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促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起作用,但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十六、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质、量、度⑴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⑵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⑶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要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间进行和飞跃性的统一。
十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行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十八、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首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