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检测试题历史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潍坊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潍坊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B.宗法体系逐步完备C.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D.集权体制已经确立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材料中“现代化”主要是指A.实现了以法治国B.确立了官僚政治C.扩大了郡县权力D.体现了君民共治3.傅乐成在其《中国通史》中认为: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由一个皇帝的独裁专制,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

其主要依据是明清时期A.废除了宰相制度B.六部对皇帝负责C.内阁掌握决策权D.根除了割据势力5.唐高祖时,交州总管丘和“有子十五人,多至大官”;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

上述现象的存在表明唐代前期A. 科举制度流于形式B. 门第观念仍很浓厚C. 中央集权尚需加强D. 士族势力左右政局6.《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表明A.监察是丞相的重要职责 B.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监察机构权力源于皇权D.监察官员能够履行职能7.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检测地理(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检测地理(解析版)

单项选择题: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每题2分,共60分)下表为我国10月16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A.纬度低 B.大气削弱作用强C.大气保温作用弱D.大气反射作用弱2.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白昼短C.大气吸收能力强 D.天气晴朗【答案】1.C2.D【解析】试题分析:1.拉萨和杭州大致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是七月平均气温拉萨比杭州低10多度.造成两地气温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拉萨大气保温作用弱。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日较差,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天气晴朗,所以D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答案】3.A4.C【解析】试题分析:3.图中三地由沿海向内陆变化,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最明显,所以A正确。

4.一月0℃等温线是重要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考点:大气运动读沿31 º纬线某大陆1月份和7月份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大陆为A.澳大利亚大陆B.北美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6.影响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大气环流②洋流③地形④纬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5.A6.A【解析】试题分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所以,此地位于南半球;大陆中西部降水较少,为沙漠气候区,大陆东岸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且雨热同期,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为澳大利亚大陆。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5题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象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固化 B.体制尚未健全C。

地方相对独立 D.君主专制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春秋时期是分封制的崩溃时期,“家国一体固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春秋时期已经是奴隶社会的末期,“体制尚未健全”不符合史实,排除B;结合材料“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可知诸侯在地方治民,故C正确;君主专制出现在秦朝,排除D。

2.《晋书》“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材料意在强调A.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 D.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A;汉代出现内外朝制,“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史实,排除B;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应该是先秦时期,排除C;材料强调“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可见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故D正确。

3.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提出:大体说来,汉初的几位皇帝,因受无为政治原则的影响,对政治都不十分积极,因此丞相权重。

至武帝时,因为他本人想大有作为,亲自过问的事较前倍增,相权也就随之低落。

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治国理念影响B.君主专制制度C.皇权相权制衡D。

国家实力强弱【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君主专制制度。

潍山东省坊行知学校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doc

潍山东省坊行知学校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doc

潍坊行知学校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2.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A.大宗的长子 B.大宗的庶子 C.小宗的长子 D.小宗的次子3.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替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第三次在1949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学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5. 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8.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1. 如表为关于华夏早期推举的民众首领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知()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儒家思想推崇德治2. 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畜等商品增多。

其变化原因是()A.土地私有的出现B.商品种类的增加C.高产作物的引进D.重衣抑商的执行3. 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下令对大批从军归来的“军吏卒”赐爵、赐田宅,即“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这反映出汉初()A.黄老之学备受重视B.稳定统治促进生产C.汉承秦制推行法制D.扶植新兴地主阶级4.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

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图籍,期月之间,殆将各矣。

”据此可知()A.国家对社会思想严密控制B.图书商品化趋势开始出现C.诸王势力已威胁中央集权D.儒家孝文化具备社会基础5. 根据文献记载,宋朝商业税的征收有严格的审计制度、明确的审计报告格式,朝廷派遣专人到地方考核,发现亏失,要对亏失的物品、数额、时间予以明确记载,并向户部禀明,对审计出亏失的官吏予以奖赏。

这反映宋朝()A.造成冗官局面出现B.高度重视商业税的征收C.创设良好营商环境D.杜绝官僚腐败渎职行为6. 明朝初期,为了解决北方边疆的军粮供应问题,实行“开中法”,即商人把粮食送到边疆,国家用盐来给予交换。

弘治五年(1492年),户部尚书叶淇推行“开中法”改革,将粮食换盐变为白银换盐。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内地和边疆商业联系加强B.打破了政府的盐铁专营权C.白银的广泛流通使用D.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7. 清朝建立后,每年举行“冰嬉运动会”。

久而久之,冰嬉逐渐成了老北京的一种体育运动。

下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

这一作品《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8. 据《北华捷报》记载:1851年伦敦世博会当年,上海生丝出口量仅为20631包,而到了1852年,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在世博会获奖后,引发了新一波的生丝出口浪潮,上海生丝出口量在第二年就飙升至54233包,到1858年竞高达85970包,短短7年总量增长了3倍。

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三级10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综合2016年10月本试卷共12页,46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23。

我国的许多名言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当时风气,故主有难或去世,故吏要尽力营救,甚至为之守丧三年。

被察举者承担的义务与故吏类似。

这主要体现了A.察举制影响了人才选拔 B.郡县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2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26.“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材料说明工业革命A.导致了两级分化的加剧 B.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C.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有利于工厂制的形成27.“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品

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秦代竹简。

墓主人生前任县令史,竹简法条是他抄录的有关法律文书,记录了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条文,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得到秦朝的确切信息是A.关心民众生活 B.加强专制集权 C.形成立法规范 D.进入法治社会2.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秦、唐、明 C.秦、元、清 D.汉、宋、明3.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胜任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4.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题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历史10月阶段测试试题

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山东省中学联盟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富足刺激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2.《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政策C.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D.耕种、加工、交换本末有别3.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A.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4.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二者均认为科举制A.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B.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D.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5.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

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据此可知北宋初期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检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检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检测地理试题2016。

10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题2分,共60分)下表为我国10月16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读材料完成1-2题。

城市纬度海拔(m)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北京39。

8°N54183晴杭州30.2°N401711多云海口20。

0°N142723雨拉萨29。

7°N3649196多云1.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A.纬度低B.大气削弱作用强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大气反射作用弱2.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 B.白昼短 C.大气吸收能力强 D.天气晴朗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读沿31 º纬线某大陆1月份和7月份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5-6题。

5.该大陆为A.澳大利亚大陆B.北美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6。

影响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大气环流②洋流③地形④纬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右图为某次台风从27日至3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示台风A.发源于北太平洋东岸B.中心上升气流强烈C.向西北移动逐渐加快D.向西南移动逐渐减慢8.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此时沿海受海水倒灌影响较大的地区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下面左图为黄河干流图,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A.源于自然法则B.体现神权思想C.强调等级对立D.规范社会秩序2.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

”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到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3.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罪减一等,发配邻州。

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4.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

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A.儒商成为商人主体B.社会观念生转变C.拜金追利风气盛行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5.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

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递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A.实行地方自治B.反对仅学西方技术C.重视发展海防D.大力发展民用工业6.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侼。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2016.9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富足刺激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2.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令是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二者均认为科举制A.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D.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4.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

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

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

由此可知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 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的限制了相权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 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5.董仲舒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学生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2017届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届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高三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II卷所有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答案超出规定区域或答错位置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权至上 D.小农经济2.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3.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上述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为推动国共合作创造条件C.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4.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可知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5.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doc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doc

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6.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3.《旧唐书·睿宗本纪》云:“(景云元年七月)中宗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皇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B. 唐中宗滥用皇权并遭到罢免C.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D.外戚专权,政治腐败4.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

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

这是因为古雅典A.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B.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C.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D.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5.“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

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10月份) 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10月份)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其中1-8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错选不得分;9—13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1.关于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B.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量了引力常量的数值2.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 m/sB.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C.位移x3的大小为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

75 m/s3.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D.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5.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A. B.C.D.6.如图,拉格朗日点L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以a1、a2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3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2>a3>a1B.a2>a1>a3C.a3>a1>a2D.a3>a2>a17.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Mg﹣5mg B.Mg+mg C.Mg+5mg D.Mg+10mg8.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木块A、B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绕固定转轴OO′匀速转动,木块A、B与转轴OO′的距离为1m,A的质量为5kg,B的质量为10kg.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如木块A、B与转台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转台角速度ω的最大值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A.1 rad/s B.rad/s C.rad/s D.3 rad/s9.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90°,质量为m2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设此时质量为m2的小球对地面压力大小为F N,细线的拉力大小为F T,则()A.F N=(m2﹣m1)g B.F N=m2g C.F T=0 D.F T=(m2﹣m1)g10.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方向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

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其意在说明A.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D.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4.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察举制度存在弊端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地方分裂势力坐大5.“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

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

”(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6.图8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上学期高三年级单元过关检测一历史试题 2016.10.8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4..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6.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7.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表明在明代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8.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9.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B.制瓷业开始兴起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11.“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

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材料指出了A.人类开启了近代化的起点B.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D.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12.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13.《英国社会的商业化历史进程》中说:“通过与殖民地的贸易,英国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促进了西部港口城市的崛起和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些新工业的诞生。

”这表明A.殖民扩张促使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资本的崛起C.三角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D.工业的开展拉动了殖民地经济发展14.为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瓦解……可见,“托拉斯”的出现A.有助于调节生产B.实质是经济区域集团化C.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体现D.借鉴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做法15.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16.185 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这种现象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17.《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18.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

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19.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以下近代企业的创办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煤矿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机器制造局20.请你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民族工业的春天”C.“实业救国的浪潮”D.“近代工业的起步”21.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2. 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23.费正清提出:“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具有A.半殖民地性质 B.半封建性质C.不平衡性D.先天不足24.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5.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6.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

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27.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28.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B.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C.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2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说,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建立国营企业30AC.经济“大萧条”D.体现滞胀特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