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4之魏晋南北朝64页PPT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2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工艺美术史 4 魏晋南北朝
具有鲜卑族的造型
18
女陶俑 南朝
女陶俑眉目娟秀,削肩细腰,头梳 高髻,身穿束腰微露足尖的长裙。 面带微笑,拱手而立,体态端庄, 看上去给人以温柔和顺的感觉。
供养人立像
19
陶质镇墓兽 北朝 该兽为人面兽身,是早期镇
墓兽的较完整形态
陶质骆驼佣 北朝
20
第三节 染织及服装工艺
一、染织工艺
魏晋南北朝的染织工艺,继汉代之后,仍以丝织工艺的 成就最突出,刺绣技艺有所提高,绣像出现。
铜镜铸作纤巧,图案工整, 装饰纹样多用浮雕手法。铜 镜以圆形为多,镜钮矮扁, 顶部尽平,纹饰主要沿用汉 镜的风格。
南北朝 龙虎镜
龙虎镜是魏晋较典型的铜镜之 一,龙虎对列,龙常为一角四 足粗身细尾,与虎形相称
32
晋 四叶八凤镜
三国 鎏金神兽镜
33
铜铸佛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品种,在制铜工艺 上是个突出的转变。
1、丝织
魏晋时期的丝织工艺,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 锦有禽兽纹,几何纹,联珠纹,菱花纹,忍冬纹等。
织锦除主要供国内统治阶级享用外,还是对外交流的 重要物品,其纹饰图案呈多元化的风格,能体现出中外 文化的交流。
21
对鸡对羊灯树纹锦
锦面上的灯树,是受西方生命树的
影响,鸡、羊则又与“吉祥”谐音,
“胡王”联珠纹锦
13
东晋晚期开始成功烧制的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 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
2、黑瓷
黑瓷以东晋德清窑烧造的最著名。胎色 浅褐或紫红,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器 型多样,有盒、壶、罐等。
黑瓷鸡头壶 东晋 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
此壶是德清窑黑瓷的代表作
黑瓷唾壶 东晋 唾壶盘口,束颈,扁圆腹,平 底略上凹。外壁施黑釉,釉不 及底。此壶亦属德清窑制品
18
女陶俑 南朝
女陶俑眉目娟秀,削肩细腰,头梳 高髻,身穿束腰微露足尖的长裙。 面带微笑,拱手而立,体态端庄, 看上去给人以温柔和顺的感觉。
供养人立像
19
陶质镇墓兽 北朝 该兽为人面兽身,是早期镇
墓兽的较完整形态
陶质骆驼佣 北朝
20
第三节 染织及服装工艺
一、染织工艺
魏晋南北朝的染织工艺,继汉代之后,仍以丝织工艺的 成就最突出,刺绣技艺有所提高,绣像出现。
铜镜铸作纤巧,图案工整, 装饰纹样多用浮雕手法。铜 镜以圆形为多,镜钮矮扁, 顶部尽平,纹饰主要沿用汉 镜的风格。
南北朝 龙虎镜
龙虎镜是魏晋较典型的铜镜之 一,龙虎对列,龙常为一角四 足粗身细尾,与虎形相称
32
晋 四叶八凤镜
三国 鎏金神兽镜
33
铜铸佛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品种,在制铜工艺 上是个突出的转变。
1、丝织
魏晋时期的丝织工艺,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 锦有禽兽纹,几何纹,联珠纹,菱花纹,忍冬纹等。
织锦除主要供国内统治阶级享用外,还是对外交流的 重要物品,其纹饰图案呈多元化的风格,能体现出中外 文化的交流。
21
对鸡对羊灯树纹锦
锦面上的灯树,是受西方生命树的
影响,鸡、羊则又与“吉祥”谐音,
“胡王”联珠纹锦
13
东晋晚期开始成功烧制的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 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
2、黑瓷
黑瓷以东晋德清窑烧造的最著名。胎色 浅褐或紫红,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器 型多样,有盒、壶、罐等。
黑瓷鸡头壶 东晋 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
此壶是德清窑黑瓷的代表作
黑瓷唾壶 东晋 唾壶盘口,束颈,扁圆腹,平 底略上凹。外壁施黑釉,釉不 及底。此壶亦属德清窑制品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 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 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 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 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 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 佛洞。其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 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 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 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 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 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 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 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 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 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 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精品PPT课件
2.产品构成:传统陶瓷材料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 以黑釉产品而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 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 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 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 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
“南朝寺庙四百八十寺”的南京市鸡鸣寺
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商代的“釉陶”已经具备 早期瓷器的特征,是瓷器 的萌芽,称为“原始瓷 器”。 (P39)
黄釉瓷尊 商
早期青瓷在汉代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具备了成 熟的条件。釉陶到铅釉陶 和青釉陶(即青瓷发展过渡 产物)、原始青瓷。已经选 用了高岭土作材料,还制 造了早期黑瓷。(P99、 100)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工艺美术
第六章
目录
一、历史背景 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2、染织工艺 3、金属工艺 4、漆器工艺 5、其他工艺 三、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的特点、地位
一、历史背景
1.从年代上来讲,处于220年—589年:分为三国时期(曹 魏、蜀汉与孙吴并立)、两晋时期(西晋时期、东晋时 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
又称魏晋南北朝、六朝。
社会动荡、文化交流
200年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确立三国鼎立的格局
220年 曹丕称帝建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蜀 定居成都
222年 孙权建吴 定都建业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265年 司马炎废魏 立晋,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晋惠帝“八王之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地点: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
“南朝寺庙四百八十寺”的南京市鸡鸣寺
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商代的“釉陶”已经具备 早期瓷器的特征,是瓷器 的萌芽,称为“原始瓷 器”。 (P39)
黄釉瓷尊 商
早期青瓷在汉代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具备了成 熟的条件。釉陶到铅釉陶 和青釉陶(即青瓷发展过渡 产物)、原始青瓷。已经选 用了高岭土作材料,还制 造了早期黑瓷。(P99、 100)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工艺美术
第六章
目录
一、历史背景 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2、染织工艺 3、金属工艺 4、漆器工艺 5、其他工艺 三、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的特点、地位
一、历史背景
1.从年代上来讲,处于220年—589年:分为三国时期(曹 魏、蜀汉与孙吴并立)、两晋时期(西晋时期、东晋时 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
又称魏晋南北朝、六朝。
社会动荡、文化交流
200年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确立三国鼎立的格局
220年 曹丕称帝建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蜀 定居成都
222年 孙权建吴 定都建业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265年 司马炎废魏 立晋,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晋惠帝“八王之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地点: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4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5
中外美术史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 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 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 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 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2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9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小结: 秦汉歌功颂德,尊崇孝道;南北朝重视个人修养,脱离功利。 秦俑与汉佣的特点,马踏飞燕与马踏匈奴 早期书法的演变 顾恺之绘画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第一人 谢赫六法:绘画评价标准 春蚕吐丝,秀骨清像,曹衣出水
9
10
11
12
13
2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4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5
中外美术史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 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 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 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 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2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9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小结: 秦汉歌功颂德,尊崇孝道;南北朝重视个人修养,脱离功利。 秦俑与汉佣的特点,马踏飞燕与马踏匈奴 早期书法的演变 顾恺之绘画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第一人 谢赫六法:绘画评价标准 春蚕吐丝,秀骨清像,曹衣出水
9
10
11
12
13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瓷工艺概述
• 中国瓷器肇始于青釉瓷,魏晋南北朝也仍为青瓷的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 时代的形成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器大量生产,当时日用器皿中青铜和漆器已经部分地被瓷器 取代了。青瓷,标志着我国制瓷业的成熟。
•
•
北方于南北朝时期烧制成功白瓷。白瓷的烧造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大事,它为 陶瓷美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虎子的用途有两种说法,一是便溺之器,一是贮水之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南方常见的器物,墓葬中多有出土。青瓷虎子多作虎形装饰,或塑成虎 形,堆塑、刻划兼施,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名称:青瓷刻花壶 年代:南朝 规格:高21.5厘米,口径11 厘米,底径1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花纹装饰自东晋开始流行, 至南朝更盛,与佛教的传播 有直接关系。南朝青瓷莲花 纹较为常见,多采用刻划手 法,此器纹饰较为典型。
名称:青瓷扁壶 年代:西晋 规格:高23.2厘米 1970年8月江苏省金坛县白 塔惠群出土 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藏
扁壶在陶瓷器皿中不多见, 此壶通体施青釉,造型独具 特色,并有铭文,是西晋青 瓷中的珍品。
魏晋时期陶瓷工艺概述
• 中国瓷器肇始于青釉瓷,魏晋南北朝也仍为青瓷的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 时代的形成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青瓷羊全身施青色釉,匀净无瑕,光采晶莹,造型十分美观,整体作卧伏状, 身躯肥壮,昂首张口,似正在咩咩而鸣,全身装饰划纹、圆点纹,卷曲纹。 羊头上布有一个圆孔,可以插蜡烛。从实物的形态看,因东汉已出现了蜡烛, 而此类羊、狮等器其背部或头部有孔的皆为烛台。
名称:《青瓷虎子》 年代: 三国 吴 规格:高15.7厘米,长20.9 厘 米,口径 4.8厘米 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士岗 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束。
公元 316 年西晋灭亡,其余残余退到江南。
公元 317 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定都建康 ( 今南京 ) ,史称东晋。
从公元 304 年刘渊起兵反晋,到 439 年北魏统一北中国的 130 余年里,北方
先后由汉、匈奴、鲜卑等族建立十几个大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南方,东晋之后,先后有宋、齐、梁、陈 4 个封建王朝相互更替,史称“南
.
3
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最早开凿于 3 世纪末 4 世纪初,最晚的开凿于 7 、 8 世纪 以后。克孜尔石窟中 3 至 4 世纪的壁画题材主要为佛传故事画、游化说法、因缘故事、涅 槃故事等。壁画的表现技法,其衣纹起伏较大,线条奔放,细劲均匀流畅如“屈铁盘丝”。 人物造型圆脸、小眼、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的棱形画格,具 有鲜明的西域民族和地区特点,展示出独特的龟兹风范。
表。
.
13
云冈石窟外景
.
14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13窟东壁第4层北侧佛龛
.
15
二、陵墓仪卫雕刻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
和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一类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 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明器雕塑 :明器雕塑在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发现。洛阳北魏元邵墓、北魏司马 金龙墓、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南京象山 7 号东晋墓、湖南长沙西晋墓葬等处都有 数量众多的陶俑、石俑和瓷塑出土。这些明器雕塑常见的题材有文史俑、武士俑、 男女侍从、镇墓兽、马、牛、猪等形象,还有出行仪仗俑和部曲俑等。从造型风格 看,北方的塑像古拙浑朴,南方的塑像清秀端庄,南北风范各有特色,互相辉映。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2020年9月28日
20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8日
18
敦 煌 莫 高 窟
2020年9月28日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8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9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020年9月28日
1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4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风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风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它们分别属于越窑瓯窑?它们分别属于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4个系统越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余姚上虞一带瓯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温州一带婺州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德清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杭嘉湖平原西端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工艺背景概况 二.陶瓷之路—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 三.织绣之锦—染织、刺绣 四.金属之落—青铜、金银饰品 五.漆器之改—佛像 六.玻璃之晶—器皿、饰品
染织—丝织(三国蜀锦)
刺绣
• 刺绣工艺在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的实物中 都很少。据王嘉《拾遗记》记载,吴王赵夫人曾 因刺绣技艺之高,被当时人誉为“针绝”。1965 年,在甘肃省 莫高窟125、126窟中发现的一件北 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绣品,是现已发现的 这时期刺绣工艺的珍品。
佛 二 菩 萨 说 法 图 绣 品
黑瓷之美
白瓷
• 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 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份。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后,, 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 的干扰,便能烧出白瓷。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较为细白,显然 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 而且器表普遍泛青。隋代白瓷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 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唐代邢窑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 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青铜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vs汉代)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汉代
金银器的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动荡、大分 裂持续最久的时期。尽管处于非常时期,人们对金银器的 使用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 通过对墓葬材料进行统计,发现有金银饰品的晋墓比汉墓 要多,而且这种情况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无一例 外。北京顺义县大营村西晋墓,出土了金银手镯、金银戒 指、银臂钏、银指环、银发钗等,是北方两晋墓出土金银 饰物最多的墓葬。 • 值得关注的是,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lO件金银 器中,有一件鎏金刻花银壶,长颈,鸭嘴流,腹最大径在 下部,单柄,圈足,柄顶端铸一深目高鼻胡人;壶腹部分 成4区,每一区表达1个情节,4个场面如同连环画一样,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送丈夫出征的故事,纹饰洋溢着浓郁的 西方风格,充满了诗情画意。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工艺背景概况 二.陶瓷之路—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 三.织绣之锦—染织、刺绣 四.金属之落—青铜、金银饰品 五.漆器之改—佛像 六.玻璃之晶—器皿、饰品
染织—丝织(三国蜀锦)
刺绣
• 刺绣工艺在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的实物中 都很少。据王嘉《拾遗记》记载,吴王赵夫人曾 因刺绣技艺之高,被当时人誉为“针绝”。1965 年,在甘肃省 莫高窟125、126窟中发现的一件北 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绣品,是现已发现的 这时期刺绣工艺的珍品。
佛 二 菩 萨 说 法 图 绣 品
黑瓷之美
白瓷
• 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 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份。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后,, 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 的干扰,便能烧出白瓷。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较为细白,显然 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 而且器表普遍泛青。隋代白瓷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 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唐代邢窑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 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青铜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vs汉代)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汉代
金银器的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动荡、大分 裂持续最久的时期。尽管处于非常时期,人们对金银器的 使用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 通过对墓葬材料进行统计,发现有金银饰品的晋墓比汉墓 要多,而且这种情况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无一例 外。北京顺义县大营村西晋墓,出土了金银手镯、金银戒 指、银臂钏、银指环、银发钗等,是北方两晋墓出土金银 饰物最多的墓葬。 • 值得关注的是,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lO件金银 器中,有一件鎏金刻花银壶,长颈,鸭嘴流,腹最大径在 下部,单柄,圈足,柄顶端铸一深目高鼻胡人;壶腹部分 成4区,每一区表达1个情节,4个场面如同连环画一样,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送丈夫出征的故事,纹饰洋溢着浓郁的 西方风格,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釉,油层厚薄均匀,结合牢固。(三国) • 胎骨稍厚,釉层也偏厚,釉色呈青灰色。(两晋) •
• 特点: • 胎釉:胎质坚硬细腻、釉质纯净、以淡青色为主,少见黄釉和青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种类: • 茶具、 酒具、餐具、 • 文具、容器、盥洗器、 • 灯具、卫生用瓷。 • 常见器物: • 碗、蝶、壶、罐、洗、盆 、盘、 盒、钵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陶塑: • 大多是人物俑,动物俑中主要是马和 骆驼, • 吸收佛教艺术特点,秀骨清像。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主要品种:
• • 绣、綦、组、罗、绮、绫等。 云、凤、花草、树木等。
• 纹样: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说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时代特点: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宗教流行——佛教
• 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手工业受到一定影响 • 为壮大经济实力,也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重视发展经济。 • 曹魏:招募流民、专以农桑为业; • 诸葛亮辅佐刘备,主张务农植谷,实行盐铁官 营,发展署锦生产; • 东吴孙权重视屯田开荒,开运河兴水利。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
•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第1页/共86页
•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 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 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 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第41页/共86页
顾恺之
• 顾恺之(约346~407)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 位有画迹(摹本)传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 论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
• 在理论上,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传神”的 重要性。认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神” 是人物画的根本要求,而“形”的描绘则是 表现“神”的手段”这就是“以形写神”。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第9页/共86页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 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第10页/共86页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 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 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
第19页/共86页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
•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
•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第1页/共86页
•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 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 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 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第41页/共86页
顾恺之
• 顾恺之(约346~407)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 位有画迹(摹本)传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 论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
• 在理论上,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传神”的 重要性。认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神” 是人物画的根本要求,而“形”的描绘则是 表现“神”的手段”这就是“以形写神”。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第9页/共86页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 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第10页/共86页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 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 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
第19页/共86页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