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城西学区中心学校2012年中考历史成绩分析

城西学区中心学校2012年中考历史成绩分析

城西学区中心学校2012年中考历史成绩分析与预料中的情况完全一样,我校中考历史成绩出来之后,看到高分不少,刘想、宗胤、李芳、王娜娜、李阿慧等二十多人都在50分以上。

低分也很多,有人甚至考出了个位数的“好成绩”。

中间成绩极少,出现两级分化情况。

去年秋季开学接手九年级历史后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成绩差的学生不管怎样劝,总是情绪低落,经过老师的耐心规劝、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他们也曾偶尔“良心发现”,但无法坚持。

2012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共五大题: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

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

该试卷严格地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

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察。

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试卷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因此高分较去年减少,低分较去年增加。

本人通过对我校中考历史分数的仔细研究,并对照试卷详细询问了参加考试的学生,本次我校中考成绩进行分析:一、试题分析(一)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1题部分:采用了陈述式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图表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等。

非选择题部分:采用的题型有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等。

2、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数量以及分值也与我省往年中考试题一致。

只是简答题与材料分析题的分值的消长尚未及时跟进今年的中考说明。

(二)考点的采集及考查内容比例剩下有10分左右的内容有的是能力考查,有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还有的是属于学生应当知道的史实(“冷战”时期美国敌对中国)。

另外,从上表还可统计出这份试题覆盖了初中阶段44个学习主题中的27个主题,覆盖率为61%。

2011-2012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年九年级历史三检试卷分析七中历史组一、考试成绩本次考试我校平均分24分,及格率29,优秀率1.7,和二检比有明显退步,尤其是优秀率。

二、试卷特点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更注重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

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辛亥革命、三次科技革命、中国近现代教育、新中国土地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过程等。

2、试题引用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活性,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

但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1、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

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努力学习,掌握基础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内容叙述较为灵活。

总之,整套试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一定的距离。

最亮的地方就是重基础、重能力、灵活不呆板。

三、考试情况分析选择题问题较多的有:第1小题,学生搞清那句话体现的是对外关系,都把民族关系当做对外关系,错误很多。

第4小题学生只记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没有注意时间,这也和教师平时侧重辛亥革命有关。

第12小题学生不知道伊斯兰教的标志,错误较多。

第13小题学生没注意16-18世纪这个时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联系。

第17题学生没有记住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

第19小题学生没有注意“当代世界政治格局”错误很多。

材料题问题较多的有:第22题第二问学生没注意“中国近代史”这个时间要求。

第24题第1问学生归纳能力较差,不会比较相同事件的相同点。

第5问学生搞不清“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个概念。

综上所述,一方面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基础差。

另一方面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在加上第一次开卷考试学生过多依赖资料,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造成本次成绩较差。

四下步打算1、立足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一、总体评价(一)命题指导思想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纲要》,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坚持以考查学生能力为目标,继往开来,稳中有变。

来自考生的评价:注时事、关心国家,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生三:看了答案之后才知道题目虽难但答案宽松,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建议答题的指向性更明显一点,让我们明白试卷考察的是什么内容。

来自考生家长的困惑:历史本是开卷考试,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考得这样差,是孩子不够努力,还是试卷太难,或者是老师教的水平不行?怎么会是带着资料、翻着书本却找不到答案的?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甲:作为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必备学科,历史不应该被轻视。

开卷考试发挥的导向性失当,学生普遍轻视历史,不重背诵,以为一抄大吉。

有人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老师。

可是,现在的开卷考试让老师上课很为难。

深入了说,孩子不懂;浅了说,说不明白。

乙:因为是开卷考试,就出现了猜题与反猜题的博弈,这使得近年的有些中考题不按常规“出牌”。

今年有的题目就是高考题的水平,题目与题目之间又环环相扣,若前问不能解,后问更不能解,像“希腊文明的影响”、“蒙哥马利之问”等题,甚至比有的高考题还难。

丙:初中开卷,高中闭卷,初高中衔接也是问题。

这些年历史开卷考试越走越偏,越出越难,越考越怪,都是开卷惹的祸。

出题者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教材版本的不同。

看样子,历史教材版本有走向统一的趋势。

丁:今年历史中考试题还是很好的,史地学科、人文学科渗透,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正符合当下的课改精神。

关键是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到底如何,全省也不均匀,城乡亦有差别。

(三)考查内容表一: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统计表(四)试题特点浅析1、题型题量保持稳定,版块构成稳中有变表二:近两年中考历史题型、题量比较表表三:近两年中考历史版块构成比例比较表从以上两张表格可以看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题量上没有任何调整,各题型题量的分值比例也没有任何变化,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一、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或分析与探究)等五种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卷面分值为70分,其中,选择题为20分,非选择题为50分。

1.单项选择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如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或西藏的管辖)、外交成就(如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百家争鸣)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火烧圆明园、近代不平等条约、卢沟桥事变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人民解放战争等)、新中国外交(如“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新世纪外交)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重要改革(如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交通工具的发明)等内容的考查。

2.组合列举(2)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捍卫领土和主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

(3)第三种形式是跨越年代和国界考查中外法制建设、中外历史名人、重大科技发明、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等。

3.辨析改错辨析改错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三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近年来,考查形式以第一种为主。

(2)第一种考查形式主要是跨越考查中外历史相类似或相联系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某国或某地区的历史发展等。

中考试卷分析报告及应考策略

中考试卷分析报告及应考策略

中考试卷分析报告及应考策略一、试卷概况本次中考试卷是某中学历史学科的期末考试试卷,共计60题,满分120分。

试卷涵盖了历史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内容。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本文将对试卷题型分布、难度系数和知识点覆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考策略。

二、试卷分析1. 题型分布根据试卷情况统计,选择题占总题量的60%,判断题占总题量的20%,简答题占总题量的20%。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而简答题则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 难度系数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有少量较难题目。

选择题中的较难题目主要涉及历史事件的细节和相关人物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简答题中的较难题目主要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和归纳能力。

3. 知识点覆盖情况试卷中的题目涵盖了历史学科的各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内容。

各个知识点的覆盖程度较为均衡,但在某些知识点上的考察比较深入,需要学生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此外,试卷还涉及到了历史学科的跨学科知识,如地理和政治等。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系统地学习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于解题过程中。

三、应考策略针对本次中考试卷的特点,提出以下应考策略:1. 夯实基础知识首先,学生应夯实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概念、事件和相关人物等。

可以通过背诵重要内容、总结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式进行复习。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在试题中准确地理解题目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

2. 理解历史事件对于考察理解能力的判断题和简答题,学生需要注重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背后的深层意义。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历史事件,形成宏观理解和思考能力。

2010、2011、2012三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比较

2010、2011、2012三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比较

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A.甲骨文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
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 A.台湾B.东北 C.西藏 D.新疆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
图,新中国出现
第二次建交高峰
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
4.“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
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

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摆脱了经济危机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下列观
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该地区位于图
A B C D 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

他位于右图
C.
1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11. 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⑴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
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_______,水稻逐。



图5:美国国会开会场景图6:2012年伦敦奥运
圣火在希腊点燃
尼克松访华
历史小板报史论结合分析探

,不进行侵略。

看看美国就。

2014安徽中考历史备考精品资料2010-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复习对策

2014安徽中考历史备考精品资料2010-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复习对策

2010-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复习对策在初三历史复习中为了提高效率和更好的把握重点,从最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入手,看看中考题是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试题分析1、选择题考过的知识点列表2、组合列举3、材料分析与探究1 2 3 4 5 67 8 9 10 2010商朝社会生活三国曹操的史实中国古代边疆的管辖—新疆抗战—考察地点中国现代史,1953—1956年农业发展科学文化—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袁隆平美国史—大事件启蒙运动—伏尔泰苏联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美术 格尔尼卡2011中国古代货币中国近代史—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史实排序 新中国外交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安徽史—老子故里、新安画派、新四军军部、大包干发源地世界古代史— 西欧封建制度:查理马特改革 宪章运动苏联经济发展1928—1940年的状况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012中国古代文化—汉字清朝经济政策—闭关锁国中国近代史—《南京条约》 五四运动(口号) 抗日战争—相关史实1952—1957年工农业产量表(一五计划)文艺复兴及代表苏联经济建设—斯大林模式科技革命发明—按时间排序中东地区的动荡—伊朗、巴以、叙利亚2010年2011年2012年安徽历史:吴敬梓、陶行知、邓稼先水稻: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先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北宋引进占城稻。

袁隆平“东方魔稻”世界联系的加强: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经济全球化社会生活: 辛亥革命后称谓等礼貌用语的变化。

明治维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团结与合作: 1848年《共产党宣言》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安徽历史:绘画李公麟 白描手法 徐悲鸿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安徽教育:安徽最早的高等学府,安庆求是学堂。

1986年《义务教育法》4、分析有些内容会反复出现如:苏联的经济建设,新中国1953—1956年的经济建设,新中国的外交,抗日战争,中国古代的文化等。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

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 3.“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

这项“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图2是沈泊尘先生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副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

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七七事变 5.小明准备设计“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迹展板。

下列选项中不应出现在展板上的是A.冯玉祥组同盟军长城抗战打敌寇B.戴安澜远征缅甸重伤殉国真英雄C.方振武变卖家产召旧部奋起救国D.吴樾怀藏炸弹以身殉国唤醒民众 6.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产量粮食(百万吨)棉花(百万吨)煤(亿吨)钢(百万吨)年份1952163.42 1.300.66 1.35 1957195.05 1.64 1.31 5.35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7.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A.《神曲》B.《英雄交响曲》C.《向日葵》D.《战争与和平》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8.某班举行辩论会,以上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安徽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安徽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安徽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中心学校郑旭东1.题型有点变化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材料分析(解析)题、分析探究题(2008年、2009年),从2010年开始题型有所变化,新增了“辨析改错题”放在“材料解析题”的前面,题量变化不大,卷面分值为70分,选择题为20分(2009年22分),非选择题为50分。

2.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各题型及考点分析(1)单项选择题(基本为10个小题,2009年为11个)分析:1.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经济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如古代政府对新疆的管辖)、外交成就(如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金文、司母戊鼎)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近代不平等条约、卢沟桥事变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新中国外交(如中美关系)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重要改革(如查理〃马特改革、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美国南北战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人民宪章》、《共产党宣言》)、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生物工程)等内容的考查。

(2)组合列举分析:1.第一种形式是集中考查安徽地方史内容(如考查安徽历史名人)、与某国有关的事件或人物(如考查与印度有关的内容,与英国有关的著名人物)。

2.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水稻种植、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

3.第三种形式是跨越年代和国界考查中外历史名人、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等。

(3)辨析改错分析:1.辨析改错题是近三年出现的新题型,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三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备战2012安徽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备战2012安徽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备战2012安徽中考历史复习策略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业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原则1.基本依据:教育部《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意见》。

2.命题原则(1)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

“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和乡土史均属于考查范围,应按照“内容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及其重点和要求。

(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历史试题的功能。

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3)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历史意识;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

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同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的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5)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试卷要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语言准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避免考试中的“难、繁、偏、怪”现象。

同时,中考试题还要结合初中生学业考查和高中阶段的招生的双重任务,设计合理的试题难度和区分度。

二、2011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平稳沿袭、略做调整(1)题型设计、题量及分值比例:表格1 2011年题型设计、题量及分值比例2009——2011年三年材料题题型与分值对比表:2.试题特点:(1)遵循《课标》原则,凸显了命题的基础性原则。

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

考查的内容均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科基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

在注重基础同时,突出主干,试卷在具有一定的覆盖面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其考察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①重要历史事件:秦统一时间、五四运动、新中国的外交、改革开放、宪章运动、中国古代农业成就、中共相关内容、经济全球化、三次科技革命、日本核泄露等。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5・3真题卷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部分7A (满分70分时间:与思想品德共用12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图11.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

这些字的字体应是()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3."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

""这项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图24.图2是沈泊尘先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

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七七事变5.小明准备设计“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迹展板。

下列选项中不应出现在展板上的是()A.冯玉祥组同盟军长城抗战打敌寇B.戴安澜远征缅甸重伤殉国真英雄C.方振武变卖家产召旧部奋起救国D.吴橄怀藏炸弹以身殉国唤醒民众6. 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产量粮食(百万吨)棉花(百万吨)煤(亿吨)钢(百万吨)年份1952163.42 1.300.66 1.351957195.05 1.64 1.31 5.35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7.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A,《神曲》B.《英雄交响曲》C.《向日葵》D.《战争与和平》正方:它使诙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图38.某班举行辩论会,图3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这几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

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

一、题型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中考题型都比较固定,由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题、问答题组成,并且分值起伏不大,从下面的统计表可以选择题分值占的比例很大,选择题与相关链接题都是对学生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覆盖面广。

列举题的分值10分,这个版块相对容易一点,学生丢分很少。

材料分析题和识图题是对学生处理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的考查,它要求学生能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将其归纳综合,解决问题。

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历史的感悟力等,重点考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分值各册所占的比例三、试题特点稳中有变,反映新课改。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

重视对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

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试题涉及世界近代史内容大量减少,世界近现史内容增加,做到了突出重点。

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

引用大量史料,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

关注时事,关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进行不懈的探索,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

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

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

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2012安徽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2012安徽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2012年安徽省历史中考试卷分析安徽省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坚持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在继续前几年命题思想的基础上,命题形式日益成熟,命题质量逐步提高。

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形式活泼多样,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开卷考试和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题型、题量基本没有变化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为五大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

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与政治学科同场,考试时间共计为150分钟。

初步统计数据见下表: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上没有大的调整,分值比例也没有变化。

体现了中考试题一贯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二、试题难度较之去年有所增加2012年历史中考试题,难度较之2011年略有增加。

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尤其是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比以往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

体现出向高中接轨的趋势。

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点、线、面结合。

与此同时,侧重学生的历史视野,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考查。

三、试题形式活泼多样、设问灵活试卷题干素材丰富多样,图文表格并茂。

灵活考查了考生的各项能力,包括读图识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获取新信息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等。

并且题目设置多以小切口,考查多层次的史实。

比如:材料解析题的第16小题,以希腊文明为切口,考察了古代希腊文明、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反映出的历史规律。

充分体现了《考试纲要》明确的以能力为考查主要目标的导向。

四、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周年事件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趋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安徽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预测

安徽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预测

安徽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预测第一部分:复习课的几个问题几种流行的史观近年来,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来指导历史命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以辛亥革命为例,用新史观评价其影响文明史观——革命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推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现代化史观---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全球史观(整体史观)——革命属于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史观——革命对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史观评价《鸦片战争》文明史观——战争的本质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较量。

全球史观---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潮流之中。

现代化史观---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东西,近代化运动思潮开始出现。

社会史观——战争引起的阵痛带来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动,各种矛盾加剧,社会急剧动荡。

积累标签式答案改革启示: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⑤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革命类启示:①落后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必然会被推翻和粉碎。

⑤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解放篇①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世界大战篇启示: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近几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用

近几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用

• ⑷ 语言表达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答 题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每年中考 有开放性试题都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 言,写出自己的看法或启示,大概占5 分左右,例如:2013年中考最后一题, 感悟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 秀品质,要求学生从学过的历史中感 悟,很多学生往往只有寥寥简单几句 套话,感染力不强,得不到满分。
第三、近几年中考历史试卷以人们比
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关注社
会热点与社会焦点,创设情境,考查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 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例如:2010 年成历史小板报,考查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所起到的 作用;2011年中考活动探究题,就日本大 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考查“科技革命 与日本”; 2013年中考活动与探究题以 “弘扬爱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展开主题 探究活动。
二、复习备考建议
⑴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⑵ 夯实基础,研读提纲,灵活运用。 ⑶ 整合知识,归类综合。 ⑷ 加强专题复习,理清主干,提高能力。 ⑸ 关注时政,聚焦热点和周年大事。 ⑹ 掌握答题技巧,准确答题。 ⑺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迹工整,避 免出现错别字。
5、关注安徽历史,培养乡土感情,考 查角度创新
近几年中考安徽地方史总计3分,占试卷总 分的4.3%,注重考查安徽古代文化和经济 成就,置安徽地方史与中国历史的大环境 之中引导学生关注安徽的发展,培养学生 的乡土情感。
6、学生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 ⑴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概念模糊不 清,以至于对历史知识分析归纳能力不够。
例如:2013年第9到选择题,考查工业革命 使大工厂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但许多学生 却选择殖民扩张。
• 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 答题不准。尤其是解答材料题时容易犯错, 得不到高分。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随想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随想

让人又爱又恨的安徽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安庆四中储红玲作为一名连续在毕业班工作了多年的历史老师,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去备考,每年都去分析中考历史试卷,它蕴含的一切几乎决定了我教学的所有内容和方向。

而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又带给了我什么呢?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份很有区分度的试卷,它体现出了中考对于学生的选拔性。

理解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作答这份试卷会感觉是一趟快乐的思维旅行,而那些靠死记硬背历史知识或者打算在考场靠翻书和资料去应答的学生则是很痛苦的。

这些情况主要就出现在本试卷的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上,特别是材料题中的第16题考查希腊文明为由,不但涉及到热点2012年伦敦奥运会,也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如讨论会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而回答“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则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体现历史学科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特点。

最后一大题的“蒙哥马利之问”考察中国的和平发展问题,从考察角度出发点来讲并不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话题,反之则是一个毕业班师生都很熟悉的长效热点问题。

但是为什么学生都感觉不容易,作答之后心里没底,关键就是使用的材料和题目中的语言需要仔细玩味,语文基础不好或者说语言理解力不好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懂题目在说什么。

比如最后一问“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从所给答案来看就是在回答“中国强大起来了为什么不会去侵略别人”,如果这样直接问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很标准的答案,但是这样就不能把那些能力强的孩子从中选拔出来了。

因此本套试卷语言障碍的设置让人恨,让孩子们难以拿到满分或高分。

有区分度的试卷就是有个性的试卷,它对我们历史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依然是最重要的,没有知识的熟练掌握,就没有融会贯通,也就谈不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课本知识进行链接,根本无法正确作答。

2012年安徽中考

2012年安徽中考

2012年安徽中考2012年安徽中考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试,对于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考试临近的时候,全省各地的考生都展开了紧张而有序地备考。

下面我将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难度以及考试结果分析这次中考的情况。

首先,2012年安徽中考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

语文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

外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这些科目的考试内容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对于考生来说,依然需要进行充分的复习和准备。

其次,2012年安徽中考的考试形式采取了传统的笔试形式,与现在流行的电子化考试不同。

考生需要在答题卡上作答,需要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这对于一些电子化考试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花更多的时间适应。

再次,2012年安徽中考的考试难度与往年相比整体上保持了稳定。

语文考试的阅读和写作题目相对较容易,数学考试的题目从容易到难都有涉及,外语考试的听力和阅读题目难度适中。

这样的考试难度设定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出真实水平。

最后,2012年安徽中考的考试结果也能够反映出学生们的学业水平和努力程度。

经过长时间的备考和紧张的考试,考生们在这次中考中展现出了各自的实力。

有些考生发挥出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们将有机会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

而另一些考生则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努力。

总之,2012年安徽中考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

它不仅是对学生中学学习阶段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对他们进一步学习的交接和引导。

通过这次考试,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道路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料之中意料之外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安庆二中李晶晶
今年历史的中考试卷,可谓是预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

预料之中是指考点分布、试题数量、难易程度等都没有多大变化;意料之外是指出题角度、材料甄选、答案呈现等都出乎老师们的猜测。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今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做一简单分析。

一、试卷结构,紧扣考纲,但不盲从。

1、分值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试卷结构预料之中的是各考点分值分布,基本跟考纲一致,但是预料之外的是世界古代史分量明显增加,这一点变化估计让很多老师措手不及,如果盲从考纲,忽略世界古代史的复习,则是得不偿失。

2、内容涉及
今年中考试题的内容一共涉及近40个知识点,其中的甲骨文、《南京条约》、新文化运动、中东战争、安徽近代教育的兴起这些知识点,均为今年考纲新增的知识点。

由此可见,考纲的导向性不容忽视,但是这些考点并非新增考点的全部,中考考查范围广泛,我们必须步步为营、稳打稳扎,避免侥幸和盲从。

4、阅读书写
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这表现在试题的整体文字阅读量和答案书写量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点在材料解析题和分析探究题中表现格外明显。

同时,试题设问简洁、指向明确,答案设计简明扼要、全面公正。

但是考纲的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的阅读量和书写量都比较大,所以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盲从考纲、面面俱到则会适得其反。

二、试题考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1、注重实效,选材灵动。

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通过大视角着眼,小切口入手,热点问题隐性考查等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实现了知识的教育价值。

比如第1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汉字,从安徽蚌埠的考古发现入手,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醒学生对安徽考古发现的关注。

第10题通过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入手,考查学生对中东地理位置的了解,历史学科渗透地理知识,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仅是时间的历史,也是空间的历史,从而提示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历史地图。

第16题的材料二从时政热点英国奥运会入手,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文化的掌握,了解希腊的政治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使学生明白文化的传播具有世界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设置情境,角度新颖。

试题在情境设置方面匠心独具,设问角度新颖。

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给他们答题提供指导方向。

比如第4题为一道漫画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20世纪前期”、“青岛”、“太阳旗”这些时间、地点、标志的提示,使学生看出五四运动前日本对青岛的觊觎之心。

第9题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起
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第11题通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考查中国近代的学校、近代安徽教育和中国现代的教育法律,明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3.突出基础,更重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要特别重视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法,努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试题通过创设新的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挑战,让其利用积累的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通过重新认识、独立思考、做出判断,解决新的问题。

这一思想,在所有试题中均有体现。

第3题通过一段材料来考查《南京条约》。

材料中只是隐晦的提到战争、鸦片、条约等词,学生必须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才能得出结论。

第6题考查了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

该表格有两处重要提示:一是时间,1952年和1957年,正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前后;第二个重要提示是煤和钢两方面产量的剧增,反映的是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两相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第14题通过《大国崛起》考查英国历史的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更不要说改正了,真正体现夯实基础方能显示能力。

4、关注情感,引领价值观。

历史教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特别要启迪学习者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就要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等。

并且要注意避免生硬的结论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说教,着重强调了它们的自然生成。

比如第5题考查安徽近代的抗日英雄,通过一组四个高度概括性、统一性的词语,使学生明白革命志士的英勇斗争精神,更使学生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些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取的,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15题的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通过对比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使学生明白文明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每一种文明都是本民族历史的缩影,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看待文明分析问题的角度必须客观理性、公平正义。

第17题实际通过目前国际上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的观点,用史实说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友好国家,从而明白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以驳斥那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国家,并且使学生明白发展国力与维护和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指导教学,培养能力,关注高中。

从近几年的历史试题来看,中考试题的命制朝着材料新颖、设问灵活、角度多样的方向发展,几乎每年的中考试题都在一线老师的“猜题”与命题组的“反猜题”的斗争中问世。

一线老师可以猜到一些考点,但是猜不到设问的角度和材料的遴选,史海浩瀚,材料不过沧海一粟,与其冒险猜题,不如扎实基础、“授之以鱼”,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力、教会方法、“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

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历史材料题的出题方式越来越接近高中,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老师必须开阔视野,放眼高中,关注高考,尤其关注高中试卷的材料解析题,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和比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以上是我对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评价,仅为一家之言一孔之见,还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此文档仅作为分享,不收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