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_2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相关资料:包括延安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什么会怀念延安?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延安的哪些景色?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延安的怀念之情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气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1.引导: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诗中有体现吗?
2.学生交流。
预设:诗的第3节和第4节都有体现:“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贫穷的面貌,国家走向富强,因为我们继承了延安精神,勇于奋斗。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1:在诗的第2节,作者写道“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他在追寻沿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和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预设2:诗的最后一节,作者写“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他在追寻信念和理想,温暖和春光,光明和太阳。
点拨:作者追寻的就是延安精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深情的赞美和真切的呼唤。
三、再读诗歌,领悟延安精神
1.引导:延安精神,对于我们来说重要吗?你能从哪里感受到?请你再读诗歌,加以体会。
2.学生交流。
预设:我从诗的第3节和第4节中体会到延安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我从中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过去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
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
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
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结合图片,谈话导入。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那里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人们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用的是煤油灯。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
为什么延安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走进延安,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预设: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的什么?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识记。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
延安昔日春笋茅屋土炕一旦明媚(3)提醒学生注意:“笋”是平舌音,“炕”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通过与熟字比较的方式识记,如“惜——昔”“抗——炕”“但——旦”。
4.教师范读,感知音韵。
(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请学生用着重号画出诗歌的韵脚。
(2)交流,小结:全诗押的是ɑnɡ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模拟交响乐的方式朗读诗歌:第一节由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领读,第二节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三小节女生齐读,第四小节男生齐读,第五小节男女生领读,第六小节第一小句全班齐读,后面一组排比句组组递进读。
在合作朗读中感受诗歌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特点。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不能靠分析,而重在朗读和感悟。
在第一板块中,就设计了三次不同形式的朗读。
学生自读,学习生字;教师范读,找出韵脚;合作朗读,感知音韵。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准备课文原文,用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回答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描绘作者对延安红色革命精神的追寻和崇敬的诗歌。
本诗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场景和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延安精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
2.难点: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决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延安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分组讨论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延安的印象,然后引入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
3.操练(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交流,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延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
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
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
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
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
“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意识。
同时,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背诵部分篇章。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相关延安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背诵部分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感和对延安的认知。
2.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延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
二、学习篇章1.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课文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三、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延安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创作1.分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关于延安的内容。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到历史馆、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加深对延安的感受。
2.邀请家长或长辈分享关于延安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1.关注诗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及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1.读题设疑: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2.自由朗读全诗,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诗中写了诗人在追寻什么?3.指名分段朗读全文,随机正音。
4.引导发现韵脚“ang”。
诗歌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在于诗歌讲究韵律,你能发现这首诗押什么韵?5.交流:诗人在追寻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四个方面。
(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请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3)边讨论边交流,补充视频和图片。
从“南泥湾开荒”明白了什么?(短短三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牛羊、处处庄稼的“陕北好江南”。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代表什么?(让学生明白“镢头”象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延河叮咚的流水”其实是在追寻人们在延河边度过的美好革命岁月。
(引导: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边讨论革命的岁月是多么美好!)“枣园梨花的清香”是在追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枣园展开革命工作。
(引导: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在追寻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引导:当年党中央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做出了许多决策。
有了正确的领导,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小结:可见,诗人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2.读过全诗,我们知道了作者追寻的是延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庄、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小节。
(板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朗读指导:四个“追寻”读的时候应该语气逐步上扬。
(板书:追寻)
学生反馈交流。
明确: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预设补充,相机出示图文:
①“延河叮咚的流水”。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
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
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②“枣园梨花的清香”。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
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
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③“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④“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
【板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延安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延安景物的文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和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文字理解与表达: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景物和情感。
2.延安的历史:介绍延安这座城市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地点。
3.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信息的技能。
2. 教学难点1.部分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文字背后的历史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
2.学生阅读课文的练习册。
3.讲台或者黑板。
4.课堂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景物,引出本课的话题。
2. 学习课文(2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并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
•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延安历史(1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地标,介绍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4. 文字背后的历史含义(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背后的历史含义是什么?•讨论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贡献。
5.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表达他们对延安的感受和观点。
•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我国英雄人物的敬意。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可以写一篇关于延安的短文或者寻找更多关于延安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延安这座城市的兴趣和热爱。
2023最新-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最新4篇)
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延安我把你追寻篇一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学生视角: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难点: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
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教学要求: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忆;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好课文原文&课后篇章题目;
2.准备好相应的课件和教案要点;
3.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延安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于教学中的补充说明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翻译文章开头,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概括文章讲述的主题;
2.介绍延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讲解篇章
1.逐段分析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进行情感解读和讨论;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练习写作
1.提供一个与篇章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2.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写作范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延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进行了了解,也会学会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进行情感表达。
通过练习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希望这节课程能够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收获。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师: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她更是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
1935年到1948年,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开始席卷全国,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一处处革命遗址,依旧历历在目。
看着这一切,诗人祁念曾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在这里,追寻就是——诗歌,作为一种写作体裁,与别的体裁有很明显的区别,谁说一说?(都分小节)诗歌常让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
诗歌都押韵,而且都有自己的韵脚,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
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
现在请你找一找这首诗歌的韵脚是什么?这首诗歌押的是“ang”韵。
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
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让我们自己试一试。
师检查读全诗。
同学们真棒,会动脑筋,会倾听,老师稍微点一点就通。
二、寻找延安,品读精神1、要想读好诗歌啊,首先要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然后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情感。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题目,那么诗人在寻找什么?诗歌中写到了两个时期的延安,一个是现在的延安,一个是过去的延安。
你能找到吗?再读一读诗歌,画一画相应的句子。
2、现在的延安谁先来说一说现在的延安。
雨后春笋?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满目琳琅?家用电器?你读懂了?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地,高兴地,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3、过去的延安看到了今日的延安,回看过去,又是怎样的延安呢?找一找。
(破旧的茅屋,窑洞,土炕,老牛破车)引入旧延安的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上却很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点的是煤油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解诗题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三、明诗意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
(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齐读)四、悟诗境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
”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
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
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萧瑟的……)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能够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能够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理解。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能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实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能够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
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个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能够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能够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
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能够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
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能够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能够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能够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升朗读水平。
朗读时,能够这样停顿: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