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_同门_同事_同道_社会交往_省略_青年_主要撰稿人的构成与聚合途径_杨琥
专业技术人员-常用文体写作教程_题库
1、被列入的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判断 ) √ P2502、辩证逻辑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也是人们深化认识、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方法。
(判断)× P2263、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判断 ) √ P2274、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调查研究各种社会情况,推广典型经验,为领导机关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是调查报告的直接针对性的表现。
√ P305、答谢词的重点在于向对方表达诚挚感谢之意,对主人的盛情款待予以高度评价,对交往活动的结果表示满意和赞赏,对自己的收获给予充分肯定。
(判断 ) √ P181-1826、大事记与普通公文不同,它是由若干事件集合而成的。
(判断 ) √ P557、当代科学,早已不是在文献资料的土地上耕作,而是直接在生产与生活经验的土地上耕作。
P241 ×8、当事人的名称是指法人的名称及自然人的姓名,即签订合同单位的法定名称及自然人真实的姓名。
(判断) √ P1249、调查情况的表述必须客观如实,做到“文中无我”;而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有思考、有主见,做到“文中有我”。
(判断 ) P35√10、对简报的外观形式国家有明确规定,要严肃庄重、朴素大方。
(判断 ) × P4811、对于个人来说,科研论文发表得越多,越能说明其科研能力强、科研成绩显著。
√ P20712、对于科技论文来说,修改比起草更重要,一般要改3~5遍。
(判断 ) √ P25713、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大到中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小到组织一项集体活动,都离不开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便指导和规范现实工作。
(判断 ) √ P314、多稿一投可以提高论文发表的“命中率”。
(判断 ) × P21715、分类是比较的前提,比较是分类的结果,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文概
一、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以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解释现实矛盾,触及人生。
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
力求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评价。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主观倾向是其创作的重要原则。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3、再现:是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
“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4、逼真: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其特色。
5、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6、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7、虚幻: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8、象征形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是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是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9、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它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和韵律性。
10、小说: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可分为长篇、中篇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还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其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2、散文:广义上是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完整版
1.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3.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出版《创造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4.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湖畔代表作: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汪静之《惠的风》。
二、名词解释1.五四问题小说1、指在五四时期(1919-1921)民主、科学等新思潮洗礼下,一批具备了初步现代意识,但还涉世未深的文学青年,满腔热忱地探究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乡土写实小说派2、乡土写实小说派是指二十年代涌现的一批描写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色彩的作家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为鲁彦、彭家煌、许杰等。
4.零余者4、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学术史视野中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_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60年述评
学术史视野中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60年述评杨洪承内容提要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社团流派的研究,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
总结60年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之经验,史料基础和观念形态建构的双重重要性,是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整体思考的制高点之所在;反省过去的研究,我们缺乏考察这一现象的整体性理念和思路,即对文学社团流派中/文学、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地域)0等概念的包容性、动态性。
研究作家社团流派人与事的关系和纠葛,关键不是规约或简单的判断,而是对占有史料的合理整合。
关键词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史料基础观念之整合人与事之关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社团流派丰富而复杂,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中的独特景观之一。
文学社团流派在文学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0年代初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出现标志了新文学的深入,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0)和现代派的诞生使新文学双峰并峙的基本格局形成,40年代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0)到/七月派0、/九叶派0和/山药蛋派0,新文学规约统一与多元自主呈现协调发展。
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演变发展定格了文学史的基本生存形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习惯称谓的/当代文学0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其文学社团流派远不如20世纪上半叶繁荣。
而在文学史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学社团流派的研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史研究的现象。
由此,深入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现代文学社团流派都是应该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的经验。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社团流派的历史演变,虽只有30余年最为繁盛的时期,但仍留给我们许多文学本质、现象问题和其生存方式乃至文化历史的思考。
这项具有文学史基础研究性质的工作如果从1949年建国计起至今已有一个甲子了。
面对这一研究领域60年探究得失的清理和思辨,实际上,更在直面如此面貌不同、风格互异、人事复杂的作家群体和社团流派,所做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还原和不断再探,寻求新的认知。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三级)样题及详解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三级)样题及详解试题简介与解题指导一、听力理解听力理解是试卷的第一部分,在试卷总分数中占三分之一。
如果此部分得分偏低,将会影响整个考试成绩。
能否顺利完成这部分测试会对考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如果答不好甚至会影响整个考试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三级)》(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听力理解部分测试,主要考查应考者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一般性交谈和讲话的听力理解能力,考查考生能否听懂正常语速的对话和讲话,包括所学大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广播、电视中时事新闻、专题节目和娱乐节目;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常用的熟语、俗语。
具体要求是:(1)领会理解对话或讲话的基本大意或内容要点;(2)跨越一般性语言、文化知识等障碍,获取所听语料的主要事实、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3)根据所听语料迅速做出正确辨别、判断和推理;(4)领会和把握说话人的倾向、态度、语气和情绪;(5)听力速度为180—220字/分钟。
听力理解部分考试由两部分试题构成:第一部分(15题):这部分试题都是由一个男声和一个女声进行的简短对话,然后由第三个人提出一个与对话有关的问题,考生只可以听一遍录音材料,然后从试卷上所提供的4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每一问题后有17秒的答题时间。
第二部分(25题):这部分试题包括:①由两人进行的一段内容为一般性交际对话;②由一个人讲述的独白、讲演、故事、新闻广播、一般性论述或科普性短文等。
其中,对话篇幅约为150—200字;讲话篇幅为150—400字不等。
每段话之后提出若干问题,同样,每题只听一遍,每听完一个问题,考生应在试卷上的4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听力考试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普知识。
常考的场景有:借书还书、选课上课;准备论文、参加考试;医院就诊、应聘工作;体育运动、美容节食;逛街购物、餐馆用餐;旅游住宿、机场车站;邮局寄信、艺术欣赏;环境保护、天气气候;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等。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进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假设B.胡适C.刘半农D.鲁迅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假设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那么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 B.?亲爱的丈夫? C.?压迫? D.?北京的空气?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 B.?法西斯细菌? C.?秋瑾传? D.?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 D.?新中国将来记?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13.以鲁迅为带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杨念群--社会
杨念群:社会”是一个关键词:“五四解释学”反思引言: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的年份,也注定是一个热闹的年份,史学界多年已养成习惯,每逢“大年”“小年”,只要是“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都要举行一场拜祭典礼,故可称之为“纪念史学”。
尤其是“五四”在中国革命史的叙事中又是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祭拜之风渐趋火爆热烈当属自然。
不过祭台上下想移情换景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大概是已难忍祭典演出的仪规陈旧乏味,拜辞俗腔滥调,因每次祭拜的程式和颂辞无外乎是照旧祭出“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两尊神位,尤以“赛先生”的位置最为尊崇,故神位甫一出场,难免让人顿生厌倦,不是这两位“先生”不好,而是演员的演技太差,出场频率过高反而会倒了观赏者的胃口。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人提醒别忘了“五四”还有个大明星叫“费小姐”(自由),应该让她登场亮相,才使得历年的祭拜风情不至于陈腔依旧。
“五四”解释学自进入知识生产流程以来,就一贯难脱政治史解读的窠臼,标准的党史叙事习惯把“五四”看作是一场相对单纯的爱国抗议事件,“五四”犹如薪柴燃料,点燃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的熊熊火焰,它漫天辉映着,遥遥与作为近代革命之开端性标志的鸦片战争时相呼应,“五四”的作用就是把自己变成中国近代史叙述末端的一个句号。
(1)自“费小姐”登场并日益走红以来,大多数的“五四”研究才开始转向,试图把它解释成一场触及中国人灵魂和精神变化的“文化改造运动”,这场运动的一个最佳描述就是“人的觉醒”。
周策纵先生那本“五四”研究的名著英文名字就直截了当地说“五四”是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意思是现代中国的一场思想革命。
(2)既然是“思想革命”就不是短暂的政治运动影响力能够说明的,而是具有一种持久的精神力量。
当年胡适也称“五四”是中国发生的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大意也是如此。
不难发现,这种解读自觉不自觉地在大唱“纪念史学”突出“五四”政治特性的反调,显示的是“自由主义”式的思想关怀,特别能展示出台湾学者所崇尚的一种史学意识。
【整理好了背就完事】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
【整理好了背就完事】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No.1第一个十年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2.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1924年,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尽管语丝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相同,但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的风格是: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
其中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优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3.沉钟社是20年代中期出现在现代文坛的一个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文学社团,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这四位文学青年有感于德国戏剧家霍普特曼的童话剧《沉钟》的启示——艺术的成功在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北京出版发行了《沉钟》周刊,沉钟社即因此而形成。
沉钟社诸作家的质朴而悲凉的文学创作和对外国文学的广泛译介显示了自己的实绩和特色。
在创作上,对精神压迫反抗和对细腻朴实风格的追求,是沉钟社作家艺术创作的显著特征,其中《沉钟》杂志及《沉钟丛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成就。
在译介方面,沉钟社先后翻译了俄国和欧美众多作家和批评家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对扩展文学的艺术视野做出了贡献。
沉钟社最有影响,成就最突出的作家是冯至,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题库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时间是A.1915年B.1917年C.1918年D.1921年2.《人的文学》作者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周作人D.胡适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A.1928年B.1930年C.1937年D.1942年4.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A.上海B.武汉C.重庆D.香港5.《七月》杂志的主编是A.巴金B.老舍C.胡风D.茅盾6.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A.1937年B.1938年C.1942年D.1945年7.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创造社B.语丝社C.新月社D.文学研究会8.《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创刊于A.1915年B.1917年C.1919年D.1921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人物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A.郑振铎B.许地山C.沈雁冰D.朱自清E.冰心2.下列哪些作家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A.周作人B.郭沫若C.郁达夫D.张资平E.郑伯奇3.下列哪些作家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A.胡适B.徐志摩C.戴望舒D.梁实秋E.闻一多4.下列哪些作家是语丝社的主要代表?A.林语堂B.鲁迅C.周作人D.陈西滢E.田汉5.1928年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太阳社D.语丝社E.莽原社6.下列哪些是“左联”的重要刊物?A.《北斗》B.《十字街头》C.《拓荒者》D.《小说月报》E.《萌芽月刊》7.下列哪些作家属于“左联五烈士”?A.柔石B.殷夫C.胡也频D.丁玲E.蒋光慈8.下列哪些诗人是属于“九叶诗派”的?A.辛笛B.穆旦C.郑敏D.胡风E.绿原三、名词解释题1.《新青年》2.“人的文学”3.文学研究会4.创造社5.新月社6.语丝社7.学衡派8.甲寅派9.文协10.战国策派四、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湖北省曾都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湖北省曾都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在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带来类似的网络社交诈骗问题。
(甲)网络社交平台多建立在虚拟、开放的基础上,除了现实中的熟人外,使用者很难了解其他虚拟ID的真实情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更重要的是,一些社交平台不善监管、缺乏自律,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丢失了诚信的本色,必然问题百出,行之不远。
中华民族一直有崇尚诚信的优良传统。
(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将守信视为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实是天道人伦的法则。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致亡国,商鞅“徙木立信”为后世所传诵。
(丙)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正因此,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和践行诚信价值观,高度重视诚信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可乘之机B . 安身立命C . 以致D . 传诵(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军在《结构的力量:“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一文中指出:与性别、阶层这两个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
文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认为其“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生存机会的影响”。
然而,“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何为社会结构?米尔斯认为这个概念最通常的用法是指各项制度的组合。
也就是说,“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并非由于头等舱、女性、儿童自带免死金牌,而是由于与舱位、性别、年龄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不同乘客的生存机会。
中国现代文学2期末考试重点
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4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要内容:1“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2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3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4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意义: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1京派2论语派3新月派4“自由人”5“第三种人”共同特征:1、革命文学以文学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工具、武器;2、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
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健康”、“尊严”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左联和新月派的论争,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的论争。
海派小说海派小说概观:广义的海派包括民国初年的包天笑、周瘦鹃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二、三十年代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现代派),四十年代对承言情传统和现代主义探索均有继承的徐訏、张爱玲、无名氏等新海派。
广义海派的很难说是一个流派。
它受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洋场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时髦而畅销的都市文学、租界文学、洋场文学。
海派的小说最基本的艺术思路有两条:一条是编织男女两性间曲折离奇的浪漫故事,一条是师法外国现代主义新颖活跃而又光怪陆离的表现手法新感觉派狭义的海派指新感觉派,中国的新感觉派是在日本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的酝酿,从一九二八年九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算起。
杨国强‖无从归聚:清末民初知识人的社会形象
杨国强‖无从归聚:清末民初知识人的社会形象原文刊于《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注释从略。
无从归聚:清末民初知识人的社会形象—杨国强—摘要清末民初是后科举时代知识人的初生期。
与初生相应的,是他们正在别成一种社会群类,又常在脱散而不能归聚之中。
知识人养成于学堂之内,而清末人所见的是学堂与学潮常常相伴,致“师生每成仇雠”;之后由学堂之内走到学堂之外,民初人所见的又常是“凡国民中稍优秀者,无不鼓吹政治主义,逗挑政治感情”,而“各据旗帜奋力相攻”。
这些记述说的都是知识人当中最有活力者,而反映的则是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群类,整体上的不能以同类相聚而成其群体的存在。
比之与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相连的科举士人,清末知识人是由朝廷兴学育才催生出来的,其背后没有一个自然养成的历史过程,所以,就此而论因果,则这种不能同类归聚而成群体,正是出自催生的知识群类因没有自然养成而犹未认识自己。
以此为起点,而后漫长地演化于中国历史的变迁之中,初生的知识人才能一步一步地在更完全的意义上成为后来的知识人。
关键词知识人西学群体国本与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下的士人相比,后科举时代的知识人已是一种明显不同的社会群类。
但一千三百多年岁月留下的历史惯性,又使清末民初的知识人常常是在科举士人的反衬下显现自己的社会形象的。
一、学堂与社会否隔,学生与大众否隔20世纪初年学堂替代了科举,而后是学堂和科举代谢,教育的重心便移到了城市;与之同时,又是授学的重心急速地移到了时人心目中的新学新知一面。
19世纪末期,自命维新的龙璋在一封信里说:“今日之人才,究非钻研故纸者所能够陶冶”,他更相信的是“通英国语言文字者”和“通格致诸学者”之能够成为人才。
与19世纪70年代薛福成列举的“英才”“通才”“将才”“译才”相比,前后之间的要义大略相同,但先起的论说见之庙堂奏议,后来的论说大半发为报章群鸣,在20世纪初年的新派人物中,已是一种主导舆论的共知共识。
之后舆论支配变法,“英国语言文字”和“格致诸学”之类都成了学堂里的主要课目。
黔西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可复制】
黔西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可复制】1:所谓网络戏谑文化,是网民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互联网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很多时候,反讽和隐喻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有力,嬉笑的态度比严肃的发言更接近事情本质,戏谑的效果通常是通过猛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才得以形成的。
()单项选择题轻描淡写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指桑骂槐2: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闽南话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给力' 一词流行起来,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国内舆论热议,许多报刊纷纷效仿运用。
下列对给力”一词运用不当的是()。
单项选择题CPI创25个月新高,食品给力74% (《沈阳晚报》2010年11月12日)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12日)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2010年11月12日)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3 :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单项选择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民主党派4:教室:教师:教材()单项选择题法庭:法官:法警舞台:演员:演戏厨房:厨师:厨具军营:士兵:战场5:新兴的光子产业首先在通信领域找到了突破口。
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体曾经一度是电子,然而,由于采用光子传输信息,能够获得比电子传输更高的效率,因此,新兴的光子通信大有取代电子通信的趋势。
在光子通信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全光通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单项选择题光子传输信息效率高光子产业最先落脚的领域是通信领域光子通信已经取代了电子通信全光通信最有发展前途6:对发文进行终审的工作是()。
?单项选择题核稿?签发?承办?批办?7:(胞外超氧化歧化酶)是人体自然产生的一种抗氧化剂,该蛋白质据认为在治疗由于大量含氧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疾病上有潜在用途。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三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9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清华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本卷须知:1.本套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局部,总分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2.在答题之前请将本人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正确填写上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展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挪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穿两心,别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者心灵隔膜,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现代文学 名词解释、文学社团等
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cc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现代文学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一、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⑴一九一五年九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改名《新青年》),这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⑵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人权、平等、民主"的思想。
倡导科学、民主精神。
⑶新文化运动当时从两方面着手推进思想启蒙运动:一是:彻底批判封建宗法制度的思想体系,提倡思想解放。
二是:宣传介绍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⑷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双簧信:为活跃文坛气氛,⑴钱玄同、刘半农两人⑵于1918年3月在《新青年》第4卷第3号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著名的"双簧信"。
⑶先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仿旧文人口吻汇集各种反对新文学的观点和言论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再由刘半农据此撰文《答王敬轩》逐一驳斥,给予旧派文人以致命的打击。
终于引发了文坛上新旧思想的一场大论战。
3.文学研究会:⑴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⑵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⑶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
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⑷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
⑸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⑹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4.创造社:⑴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⑵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
⑶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
⑷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
⑸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
社科文考点应知应会
社科文考点应知应会常见错因1、混淆范围大小、程度深浅。
部分与整体、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最、个别、凡是、全、都、部分、除了、一些、有些、几乎、多数、有时、唯一、全部、全都……应对策略: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些词语前边的表示范围和程度的修饰与限制词。
(用笔划出来)2、混淆可能与必然。
在阅读原文时,应把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差不多、不一定、不可能、一定、必定……这些表示可能或肯定的词语作为关注点。
3、混淆未然与已然。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4、混淆概念。
命题人在转述文意时,混淆了两个概念,把甲换成了乙,弄错对象,张冠应对策略:考生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一些易混的概念,并标出。
在做题时,应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5、混淆因果。
因果颠倒,就是混淆了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先后颠倒。
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6、无中生有。
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应对策略: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7、答非所问所给选项与所给题干不相符。
应对策略: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紧紧把握筛选的依据 .8、信息遗漏。
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
(以偏概全)总之:1、要树立一种观念。
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坚信答案就在原文中。
2、牢记三个步骤通读全文(了解)找准相关句(判断)对照辨析(确认)3、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论文·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构成与聚合途径*杨 琥内容提要 五四新思潮的核心力量,是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和纽带而结合形成的一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经由地缘、师友、革命同道以及思想主张的相互吸引与呼应等几种途径聚合而成新文化阵营。
新思潮核心力量的聚合与分化,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新旧杂糅,政治主张对立歧异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的复杂性。
在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它本身也经历了由依赖同乡、同门、同事等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向以思想主张一致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
新思潮核心力量是一联合阵营,但并非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政治团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之后,它的分裂与重组势所必至。
关键词 《新青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 社会交往 思想交融 聚合途径五四新文化运动,基本上是由中、青年两代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之失败进行反思与探索的基础上所倡导和发动的一场思想革新运动。
其核心力量是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和纽带而汇聚在一起的知识分子精英群体以及由他们启发、引导的青年学生。
关于这个以《新青年》为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力量,以往有关的研究论著仅笼统地指出,他们是与辛亥革命党人不同世代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是一批急进民主主义者。
①至于这支核心力量由哪些人组成,他们的背景及其特征如何?他们又是以何种方式、经由何种途径聚合而成?则很少论及。
近年来,香港学者陈万雄著《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一书,则对《新青年》及其撰稿人队伍的组成、来源以及他们与辛亥革命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不仅在革新思想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使在人事谱系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原先也属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系*①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民初进步报刊与五四新思潮》(北京大学,2000年,指导教师:刘桂生教授)的一部分;本次修改,又承张步洲先生及两位匿名评审人指正。
在此对业师刘桂生教授、张步洲先生和评审人谨致谢忱!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0页;汪士汉:《五四运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1页。
杨琥/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统。
换言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辛亥革命党人是同一世代的人,他们不仅不是“辛亥革命之外的力量,而应是辛亥革命力量的一部分”①。
这一观点,揭示了以往为研究者所忽略的一面,对于我们考察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思路。
王奇生的论文《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从《新青年》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入手,探讨与描述了“新文化”从“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的“运动”历程。
②在众多研究《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著中,上述论著是值得重视的原创性成果。
③但综观学术界的现有成果,对《新青年》撰稿人队伍及五四新思潮核心力量的构成、聚合途径及早期分化等内容,仍付之阙如。
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拟通过对《新青年》主要撰稿人队伍的考察,以展现新思潮核心力量的构成、特征和汇聚途径,揭示以往学界注意较少或忽略的面向,从而推进对此一问题的研究。
一、《新青年》撰稿人的构成与特征众所周知,新思潮核心力量是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和纽带而聚集汇合到一起的。
可以说,新思潮的核心力量,实际上就是《新青年》杂志的撰稿人或作者群。
本节拟通过对《新青年》作者群的职业身份、教育背景以及早年经历的分析,揭示新思潮核心力量的构成及其特征,以期对这一群体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1.《新青年》撰稿人的构成《新青年》从1915年9月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总共发行9卷54号,据统计,在它上面发表政论、诗文的作者共有两百多人。
而以1919年五四学生运动为界,它前、后期的作者(或撰稿人)队伍有很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前期(1—7卷)撰稿人队伍的构成、聚合与分化。
如果从发表文章的方式与数量来看,《新青年》的作者群可以划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新青年》杂志的几乎每一个栏目中(如通信、随感录、政论)都发表文章,且数量相当多,这部分作者包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高一涵、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鲁迅、刘叔雅、陶孟和、沈尹默、陈大齐和蔡元培等,他们人数并不多,但却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另一类主要是在《新青年》杂志的“通信”栏与“读者论坛”栏发表文稿,尤其是来信。
这部分作者每一个人发表的文章很少,一般为一篇,多也不过四五篇,但他们人数相当多,地域分布广,构成了《新青年》作者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可以称之为通信作者。
本文考察的重点是前者(即主要撰稿人),①②③参阅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9、57—58页的相关论述。
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长期以来,《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众多。
但检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内容的探究,而相对忽略对于新文化运动发展过程的考察;多集中于对《新青年》所刊文本之思想的诠释与解读,而很少将《新青年》作为一份杂志具体研究其编辑风格、栏目设置、撰稿队伍和传播效果等问题。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对此种偏向首先有所突破;此后,杨琥《〈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载陈平原、山口守编《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和章清《民初“思想界”解析———报刊媒介与读书人的生活形态》(《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等文,从报刊媒介的角度对《新青年》及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反映了学术界关于新文化运动研究的最新趋向。
此外,王汎森《思潮与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个例子》(《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一文,以吴虞社会地位的变迁为例,分析了五四新思想与社会条件关联互动的过程,也颇有所见。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其他论文甚多,但有些仍重复前人的结论,有些不顾《新青年》等文本的原始资料而只凭研究者的主观推论作出种种诠释,有些所谓“重大成果”或“创新之作”甚至属于抄袭他人的成果而抢先发表。
2009年第1期但为充分说明问题,也兼及后者(即通信作者)。
根据笔者对《新青年》主要撰稿人和通信作者队伍教育背景、政治活动及其所从事职业的考察,《新青年》的撰稿人主要由下列四类人物构成(一般均以投稿时的身份为主)①:(1)大、中专学校教师。
在这一群体中,尤以北京大学教师居多,五四运动前即达20名,如加上吴虞等1920年后任职的,就更多。
这是因为《新青年》北迁后,北京大学教师钱玄同、陶孟和、沈尹默、周作人等都为《新青年》撰稿,并参加编辑部工作,而《新青年》前两卷的作者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半农、杨昌济、高一涵等先后进入北大,成为北大教授。
他们一身兼二任:既是《新青年》撰稿人,又是北京大学教授。
除北京大学的教员外,北京高师、北京医专以及上海、浙江、湖南、安徽等地中等学校的教员也投稿《新青年》,支持和宣传新思潮。
以北京大学教员为主的这一群体,从《新青年》创刊到五四运动爆发,一直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
可以说,他们是五四新思潮的倡导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居于领导地位。
(2)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
《新青年》创刊之初,其撰稿人主要是以陈独秀为首的皖籍知识分子,随着《新青年》在读者群中的影响逐渐扩大,从第二卷起,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青年学生来稿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恽代英、常乃悳、毛泽东、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黄凌霜等青年学子还发表了长篇的思想评论。
相对于上述第一类新思潮的倡导者来说,这是五四时期新一代的青年,最初他们是新思潮的追随者,后来也加入到倡导者行列,日后并成为五四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与活跃分子。
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时,就将其启蒙的对象放在青年身上,希望唤醒青年以图改造中国。
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投稿《新青年》,表明《新青年》实现了其创刊初旨。
②(3)报刊编辑、律师、议员与政府官员。
这部分人在《新青年》撰稿人队伍中所占比例不大(共18人),但也值得注意。
他们早年或就读于国内新式学堂,或留学国外,尽管他们不在大、中专学校工作,但却怀有高远的理想与变革社会的愿望,因而或主动(如汪叔潜,国会议员)或被动(如最初撰稿的鲁迅,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投稿《新青年》,加入其撰稿人行列。
其中有些作者如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如蓝公武、陈博生(渊泉)等人,则积极响应《新青年》倡导的新思潮,改革《国民公报》与《晨报》,为推动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投入新文化运动、扩大新文化阵营的队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英美留学生。
③留学生在《新青年》撰稿人队伍中人数较少,仅十多人。
但他们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尤其是在这些留学生中,留学美英的占较大的比例(胡适本人在最初投稿时,也尚在美国留学)。
留学英美的学生加入《新青年》撰稿行列,改变了晚清以来西洋留学生与国内思想言说的疏离,沟通了国内思想界与欧美社会的思想、学术潮流。
④从此以后,中国思想界、知识界所讨论的问题就主要以西方思想潮流为转移了。
⑤2.《新青年》撰稿人的年龄结构与教育背景新思潮核心力量即《新青年》撰稿人的年龄结构,根据相关传记资料,当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①②③④⑤笔者对《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和通信作者(共215人)的教育背景、政治背景及其参与近代报刊的活动均进行了考察,制作了“《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一览表”。
因篇幅限制,本文略去此表。
但本文后面的分析,凡依据该表的资料,不再一一注出。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第17—18页。
《新青年》撰稿人中,很多人都有留学国外的经历。
但此处指的是撰稿人在第一次投稿时,仍在国外留学者,如胡适、任鸿隽、陈衡哲、李剑农、李寅恭、张慰慈、张熙若和程振基等。
参阅罗志田《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5期)一文对民初思想界的论述。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知识界讨论的中西文化、社会主义、科玄论战等问题均如此。
参阅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杨琥/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时,该刊撰稿人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为吴稚晖(54岁),其次为蔡元培(51岁),年纪最小的为沈泽民与汪静之(二人均17岁)等,前者属于1860年代出生的一代(1865,1868),后者则属于1900年代出生(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