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四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另附)

合集下载

湖北省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2)怀良辰以孤往,。

,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陈情表》)二、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蚱蜢(zhà)禀告(bǐng)啮齿(niè)命运多舛(chuǎi)B. 游弋(yì)弹劾(hé)专横(héng)不省人事(xǐng)C. 哮喘(chuǎn)玷辱(diàn)憎恨(zēng)从容不迫(cóng)D. 俨然(yǎn)讥诮(xiāo)帷幄(wéi)负荆请罪(jīng)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糍粑枯躁撮合袒胸露背B. 惊骇厮杀木呐泣下沾襟C. 蹩脚倨傲戊边冠冕堂皇D. 陨石庇佑噩梦归根结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俩50年前就是好朋友,今日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都感到喜出望外。

B. 老人已至暮年,如日薄西山。

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明白了自己一向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

自私自利的小人。

C. 仁爱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有关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是无可厚非的。

D.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是与实现素质教育休戚相关的。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B. 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4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4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武汉市重点中学4G+联合体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1月10日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光潜诗境论引起较大争议和批评的是他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辩驳,因为它们涉及诗的品评标准,是诗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下面略加评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四十则)里提出“隔”与“不隔”,朱光潜赞赏王氏的首创之功,但遗憾的是,王国维只是示以诗例,“没有详细说明理由”,于是,朱光潜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程度及其在读者心中引发的心理效果之角度加以阐发:“情趣与意象恰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显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

”朱光潜接着认为王氏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为“语语都在目前”,似可商榷。

他的理由是,诗原有偏重“显”与偏重“隐”的分别,王氏的标准似乎太偏重“显”。

朱光潜认为,不能要求一切诗都隐或都显,他的结论是“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

说概括一点,写景诗宜于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而所寓之情则宜于隐。

”朱光潜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王氏的评论确实与王氏的原意相去较远,因此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其中以吴文棋和张世禄为代表。

他们的反驳集中在两点:第一,“王氏所谓‘隔’是指以艰深文其浅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朱君所说的那种隐的表情法”,第二,言情诗不一定非要隐,因为“诗人如李白、岑参,词人如苏东坡、辛弃疾,他们的表情如飘风疾雨之骤至,如长江黄河之奔流,后来的批评家并不以其显而薄之”。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对于汉末的“清议”,刘勰从中吸取了重视人物操守的所谓“骨鲠”的观念。

对于魏晋的人物品藻。

他吸取了“骨”与人的气质、个性、才能相关的思想,并且直接把人物品藻中的“风骨”这个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

但是,刘勰所赞赏追求的“风骨”不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那种超脱玄远、不以俗务经怀的“风骨”,而是由《易传》而来的崇尚“刚健”的“骨”。

刘勰一反玄学的理想,把“刚健”与“风骨”结合起来,高扬了一种和魏晋玄学不同的审美理想。

这是他的“风骨”论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的重大贡献。

刘勰所说的“风骨”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来看,极大地发扬了儒家美学所具有的积极入世的精神。

刘勰最为服膺的儒家思想,是荀学——《易传》这个分枝的思想。

也正是在这一分枝中。

儒家的入世精神得到了它可能得到的最为积极、健全的表现。

当然,刘勰的儒家思想不可能脱离孔、孟,但由于刘勰实际是站在荀学这一分枝的思想立场上,因此他的思想又和孔、孟有所不同。

自汉代以来,由孔子而来的所谓“温柔敦厚”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在《文心雕龙》中也有表现。

但在另一方面,刘勰的“风骨”论赞美“翰飞戾天”的鹰隼的“骨劲而气猛”,称赏“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又是同“温柔敦厚”之旨难于相容的。

刘勰对“风骨”的“刚健”“骨鲠”的要求,显然同孟子赞美“浩然之气”的“至火至刚”以及“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精神有关,但两者又有不同。

这种不同,实际也就是荀学与孟学的不同。

站在荀学立场的刘勰称赏感性物质的自然界的丰富多样的美,鲜明地要求美与真的统一,与轻视外在物质世界,强调通过主体心灵的活动而“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孟子很不一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武汉市四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另附)

武汉市四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另附)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洪山高中吴喜华审题人:四十九中吕晓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冯骥才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

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

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

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

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

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

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

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

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

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

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

或是呆头呆脑地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

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

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

(完整版)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

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

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

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

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

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

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

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

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

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

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

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

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

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

湖北省武汉市—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doc

湖北省武汉市—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doc

——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基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穿凿.(záo)氛.围(fèn)呱.呱坠地(gū)插科打诨.(hún)B.症.结(zhēng)脖颈.(gěng)卷帙.浩繁(zhì)日削.月割(xuē)C.倾圮.(pǐ)馥.郁(fù)奴颜婢.膝(bēi)逸兴遄.飞(tuān)D.狩.猎(shòu)宝藏.(zàng)忧心忡.忡(zhǒng)繁文缛.节(r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坐镇哈密瓜食不果腹蛛丝马迹源远流长B.蛰居大杂烩兵慌马乱悬梁刺骨声誉鹊起C.防碍芭蕾舞嬉笑怒骂叽叽嘎嘎黔驴计穷D.装钉刊误表流言蜚语指手画脚金碧辉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玛雅人终究没有一语成谶....,2012年12月21日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感受着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清香,享受着瓦尔登湖水的清澈,追求着栖居的诗意。

B.2012年12月19日,韩国民众投票选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这标志着未来五年韩国政治进入了牝.鸡司晨...的时代。

C.尼采、伍尔芙、斯德林堡给人类留下的作品可谓惊世骇俗,但许多人对他们不仅不赞一词....,反而对他们表现出的神经质多有议论。

对这样一群人,上帝也没辙。

D.由于生理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泰戈尔笔下的素芭被父母骗嫁远方;曾经萌动过的要与她所爱的帕斯达帕喜结金兰....、白头偕老的梦想终究被粉碎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谓举足轻重。

教育得法,则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地球上的星星;否则,无论孩子怎么聪明奇锐,也难免不成为方仲永或者清兵卫。

B.莫言告诫世人要多关心一点教人恋爱的文学,少关注一点教人打架的政治。

武汉市四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武汉市四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湖北省局部重点中学2022 -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原文中,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的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的影响。

答案为C项。

2、解析:原文中“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中的“其〞指的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才能〞的“传统〞。

答案为B项。

3、解析:由原文“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可以确定,“出色努力〞“必然会消失〞是武断的。

答案为D项。

4、解析:A项中“用〞应为“因为,凭借〞。

答案为A项。

5、解析:①说明况钟雷厉风行的为政作风,③说明况钟和同僚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⑥说明况钟具有知恩图报的品质。

答案为B项。

6、解析:D项中前一次是因为遭遇母丧而离任。

答案为D项。

7、〔1〕况钟于是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老百姓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

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参考译文】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

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认为他才华卓越,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的官职。

后又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才能的官吏补各府的空缺。

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推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理之地。

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他开场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

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

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的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

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稗官(bài)豇豆(gāng)缱绻(jiǎn)酩酊大醉(mīngdīng)B.剽窃(piāo)传舍(zhuàn)肉袒(tǎn)解甲归田(jiě)C.漱口(shù)欢谑(xuè)猿猱(róu)强人所难(qiáng)D.忖度(cǔn dù)口讷(nà)荫蔽(yīn)拾级而上(shè)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慰藉撕杀捅娄子草菅人命委屈求全B.崔嵬诽闻舶来品明火执杖作壁上观C.坐阵反聘明信片渊远流长责无旁怠D.匡正涂鸦百页窗光风霁月名声雀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望着空荡荡的崇德楼,不少准高三生们不禁又一次感慨:时间如江河日下,为了收获来年的盛夏果实,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B.这两个在生活中互相扶持的好朋友在学习上也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尤其在数学方面,他二人是项背相望。

C.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其对反动政府的揭露都属于诛心之论,这可能也是当时许多国民党刊物不敢刊登的原因。

D.这则笑话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B.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呢?难道我们不应该迅速采取应对策略吗?C.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D.已经使许多人沦落于空虚之中的互联网,即便是那些相当理智的人也会承认,一旦他们上了瘾,就会无法自拔,整天沉迷于网络。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城市里的森林》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它位于高楼大厦之间,仿佛是一片遗世独立的绿洲。

这片土地上,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树木,从高大的松树到低矮的灌木,每一棵都承载着城市人对自然的渴望。

这里是城市里的一片森林,虽然不大,却给周围居民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春天,森林里的樱花盛开,粉白色的花瓣随风飘落,像是下了一场浪漫的花雨。

孩子们在树下追逐嬉戏,老人则坐在长椅上享受着春光,偶尔还有几只小松鼠忙碌地穿梭其间。

夏天,这里成了避暑的好去处,郁郁葱葱的树木遮挡了强烈的阳光,带来了一丝丝凉意。

秋天,树叶变成了金黄色,落叶铺满了小路,踩上去软绵绵的,让人感到格外温馨。

冬天,雪后初晴,森林披上了银装,一片洁白的世界,静谧而美好。

这片森林不仅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地方,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各种鸟类在这里筑巢,小动物们在这里找到了食物和庇护所。

它像是一座城市的肺,净化着空气,调节着气候,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片森林也面临着被开发的风险。

开发商们看中了这块宝地,计划将其改造成商业中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地居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够保护这片珍贵的城市绿地。

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政府决定保留这片森林,并将其设为城市公园,永久性地保护起来。

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对城市文化和精神的一种传承。

在这座繁忙的城市中,人们需要这样一片可以暂时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地方。

城市里的森林,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依旧可以实现。

1-5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提到的城市森林的功能?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提供食物D. 作为休闲场所2.文章中提到的“城市里的森林”主要面临的威胁是什么?A. 污染B. 开发C. 气候变化D. 动物入侵3.根据文章,居民是如何行动来保护这片森林的?A. 种植更多的树木B. 组织抗议活动C. 向政府提交请愿书D. 自发组织,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4.文章最后提到了保护森林的意义,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这一意义?A. 增加城市的绿化率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连接人与自然,传承城市文化5.下面哪个季节的描述没有出现在文中?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湖北省武汉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名篇名句默写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登高俯瞰江天,用“______,______”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廉颇这一人物。

居功自傲而内心不服的廉颇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可听了蔺相如先国家、后私仇的内心剖白后,他又充满自责而痛悔地说:“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A. 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B.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C.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胸有成竹....,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D.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我国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远隔重洋,却异曲同工....地表现着爱情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看罢故事,我不禁也要感叹林志玲的聪慧: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她每次都能以“四两拨千斤”悄然化解,这一神奇秘诀就是因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同理心”B. 康师傅食用油的安全题告诉我们,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不是一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就能凑效的,还须加大处罚力度C.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一直享有盛誉D. 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沈从文先生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很有心得地告诉我们:“贴着人物写”。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7高二下·应县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9月8日,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领导的愤慨。

②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无减,而且还有方兴未艾的趋势。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需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不刊之论。

⑤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师心自用,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⑥韩美启动2016年度“关键决断”联合军演,朝鲜投桃报李,于2日凌晨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南浦地区向东部海域发射了4枚短程弹道导弹。

⑦强权政治总是以舆论抹黑、武力威胁的方式压服反对的力量,这种危言危行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⑧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火中取栗。

A . ①③④⑦B . ②④⑤⑧C . ①②⑤⑥D . ④⑤⑥⑧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广州市交通拥堵状况令人堪忧,网民纷纷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交通法规、提高司机和行人素质等方面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彰显了良好的参政议政意识。

B . 由于采取了陆海空相互配合的撤侨方案,中国政府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行动开展得很顺利,为今后海外撤侨保障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C . 1月29日,被誉为“中国网坛一姐”的李娜获得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亚军,这一成绩填补了中国网球在世界网球大满贯赛事上的历史。

D . 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1.(16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 )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 )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 )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2022-2023学年武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武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武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

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竞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

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

它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洪山高中吴喜华审题人:四十九中吕晓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冯骥才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

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

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

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

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

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

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

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

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

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

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

或是呆头呆脑地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

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

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

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

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

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

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

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

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

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

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1.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社会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北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这表现在城市建筑的外部、内部以及家具风格上。

B.北欧人使传统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已经成功地将自己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C.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逐步衰败,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无法达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了破坏。

D.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成功过渡一方面来自知识界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来自公众的认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做出了杰出努力。

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况钟传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

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

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

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

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

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诏起复。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注释】①蠲(juān):免除。

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

③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用:运用B.若辈舞文久,罪当死当:判罪C.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延:邀请D.郡民诣阙乞留诣:前往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孜孜爱民”的一组是(3分)()①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②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③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④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⑤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⑥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⑥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难治之州得有能治之人。

况钟到任伊始,略施计谋,就让那苏州的“贪虐庸懦”者现出原形,自此吏治为之一新,官员皆守法。

B.以前,太监侵官、将卒虐民的情形时有发生。

况钟到任后,这些人都有所忌惮,不敢放肆。

C.况钟在担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

邹亮就是他推荐奏明朝廷的,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

D.况钟治理苏州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曾两次因任期满了离职,当地百姓都向皇上请求让他连任,均得到应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5分)(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8.“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5分) 9.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默写填空。

(6分,每处1分)(1)吾所以为此者,_____ 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把吴钩看了,_____ 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 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________ 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 __ 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佳节又重阳,_________ __ ___,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把所选大题题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陈忠实:乡居得静五谷养人胡忠伟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

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

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

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

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

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

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

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

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

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

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

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

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

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