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十一五_中前期我国控制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成就及建议_朱松丽

合集下载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贡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贡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贡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一直以来都积极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全世界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庞大,因此温室气体减排对中国来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中国政府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通过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努力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

中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其次,中国在工业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污染排放的监管,推动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同时,中国还实施了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性。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推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辆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中国加强了城市规划,提倡绿色出行,推广骑行和步行等环保交通方式,以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

总体而言,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中国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继续加强减排措施,以便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并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本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要,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总目次(总第103~108期)

《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总目次(总第103~108期)
加速 U S A B中颗 粒污 泥 形成 的研 究 进展
杰等
褚华宁, 张仁志 , 韩恩 山 () 1 3 8 杰, 裴宗平 , 李高金等 利, 程养学 , 喻文熙等
基于 B S / 结构的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概述及脱硫国产化
矿 井水微 量 油测定 研 究进 展
黄周满 , 高良敏
燃 煤 电厂脱 硫现 状及 展 望 纳米 TO 光催 化 反应 器 研究 进展 i:
蒋德林 , 周其刚 , 冯华伟 付婉霞 , 聂正武, 高
周 刘
() 1 3 O () 1 3 5
() 2 3 1 () 1 4
曾 旭, 秦树林 , 徐高 田 () 1 3 2
饮用水氨氮 的去除方法综述
李继文 , 李海生, 张
王小刚 , 李海滨 , 向银花等
石应 杰 , 基 峻 , 都 田 刚
蔡灏兢 , 淼 , 路 依成武 () 1 2 9
王旭辉 , 锦 , 王 许兆义等 () 1 3
罗亚田, 曾勇辉 , 张列3
浅析污泥膨胀 的特性与控制对策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工业试验
工业酸性废气颗粒吸收剂研究 超滤技术处理电厂循环水排污水的试验研究 光助 Fn n et 反应降解水溶性染料曙红 Y脱色研究 o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P M A C对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混凝脱色研究 D DA 非活性红色链霉菌处理 P 废水的试验研究 b
固定化技术降解有机废水 的动力学研究
胡和平 , 罗
蒋 爽, 端木琳 , 王树刚 () 5 5
王纪军 , 刘 纲, 魏明宝 顾广明 , 白中科
郑晓宇 , 周扬胜 , 秦树林等
() 5 6
维普资讯

[我国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时璟丽,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大国是

[我国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时璟丽,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大国是

[我国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时璟丽,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大国是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年来其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快进展。

根据2022年的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总量已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20%,其中传统方式的生物质能利用提供了2.5亿吨标准煤,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提供1.25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25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作用。

1、大型并网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型并网风电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2022年到2022年期间的年增长率为28%。

我国的并网风电在十五期间也得到迅速发展,到202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76.4万千瓦,位居世界第10位,其中2022年新投入运行的风机容量为19.7万千瓦,年增长率达到34%。

初步统计202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将超过100万千瓦。

目前新装机主力机型为600千瓦到1.5兆瓦。

我国已经建成了43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在准备阶段中的风电项目装机已经又达到百万千瓦以上,十一五将进入我国风电场开发的黄金时期,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

将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即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十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从而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地形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营造出风电场开发的广阔市场。

营造风电场开发市场的一个主要目的和基础是发展我国的风电制造业。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750千瓦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通过十五期间的科技攻关和863项目,又支持了兆瓦级的大型风电设备的开发和设计,2022年样机开始试运行。

兆瓦级风电设备的产业化也被列入2022年3月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专项”的资金支持领域中。

《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2
CQC 图 1.2 2007-2013年国航、东航、南航航运总周转量统计3 图 1.3 2007-2013 年国航、东航、南航旅客运输量统计4
图 1.4 2007-2013 年国航、东航、南航货邮运输量统计5
3/list/269/269382.html 4/list/269/269382.html 5/list/269/269382.html
统一指导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针对其中 11 个行业《指南》编写了系列解析丛 书,丛书包括背景介绍、指南解析、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获取、案例分析等 主要章节,针对《指南》中的重点内容由浅入深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编写组 结合多年对各种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核查的工作经验,通过案例帮助读 者深入理解《指南》的要求,逐步核算企业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立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 组织专家审定,该套教材已正式印发。教材可作为各级企(事)业单位用于温室
图 1.1 2007-2013 年国航、东航、南航客座率统计2
1我国航空公司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view/8919d8126edb6f1aff001f29.html 2/list/269/269382.html
CQC 气体报送工作的指导手册,同时也可以作为第三方核查机构、咨询公司等从业人
员的专业培训教材,各级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能力建设的教材,大中 专院校的专业辅助教材。
温室气体报送是一项漫长而繁琐的工作,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学习本书以熟 悉各个行业《指南》,为建立地方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制度和报送平台,促进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CQC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民用航空器运送旅客、行李、 邮件或者货物的企业法人。 民用机场,是指专供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

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

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

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一、节能优先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节能优先的目标。

首先,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能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控制能源消费为了控制能源消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高耗能行业的监管,限制了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

其次,政府实行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政府加强了能源管理,通过加强能源计量、监测等手段,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政府还推广了节能产品,如高效节能空调、节能灯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四、鼓励节能服务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政府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

这些机构可以为节能减排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推广等。

政府对这些机构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五、推广清洁能源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广清洁能源。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核能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能源自给能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车辆等。

六、实施节能行动计划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节能行动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节能措施和目标,如建筑节能改造计划、交通运输节能计划等。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考核和监督,以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七、加强节能管理为了加强节能管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建立能耗监测平台等手段,及时掌握各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及实施计划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及实施计划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及实施计划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着重要责任。

为了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减排行动,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实施计划。

二、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承诺,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此外,我国还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结构调整我国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具体措施包括:(1)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

(2)优化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控制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

(3)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输送和分配效率。

2. 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淘汰落后产能。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3)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提高碳汇能力我国将加大森林碳汇建设力度,提高碳汇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覆盖率。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过度开发。

(3)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建设,激励社会参与碳汇项目。

4. 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将加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提高排放控制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

(2)提高农业排放控制水平,推广低碳农业技术。

(3)加强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碳中和国际社会在行动

碳中和国际社会在行动

碳中和:国际社会在行动廖虹云 康艳兵 朱松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碳中和等气候行动强化减碳力度,“碳中和”催生了新一轮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气候政策也在加速调整和转变。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庄严宣示提前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是我国引领未来全球产业高地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

跟踪研究碳中和国际行动,对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实现我国政府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政府在行动(一)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为呼应《巴黎协定》提出的1.5℃温控目标,巴黎会议之后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

在2017年12月“同一个地球”峰会上,29个国家签署了《碳中和联盟声明》,承诺21世纪中叶实现零碳排放;在2019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66个国家组成了气候雄心联盟;截至2021年1月20日,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英国、瑞典等六国已将该目标法律化,欧盟、西班牙等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相关法律草案。

总的来看,大部分国家(包括南非、斐济等发展中国家)均以2050年为碳中和目标年,少数国家(如瑞典、芬兰等国家)把目标年提前到了2035—2045年。

我国是唯一一个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

(二)主要国家的碳中和行动计划欧盟委员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政策性文件,2019年11月发布了“2050欧盟绿色新政”。

欧盟绿色新政以“205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推动全局性转变的抓手,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包括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重点行动,明确了能效、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立法计划以及每年新增2600亿欧元绿色投资的资金保障机制。

绿色新政是欧盟的绿色发展战略和世纪工程,其根本战略目标是重塑未来的发展方式,建设公平繁荣的社会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中国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积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来推行。

首先,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其中包括加强能源管理和开展节能宣传,推广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以及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了国际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变化合作。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合作机制,并承担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

中国不仅积极推动了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为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低碳发展。

中国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中国还加大了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对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促进低碳发展,中国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然而,尽管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压力依然较大。

此外,一些地方在环保法规的执行上存在问题,导致一些企业未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管控和监管,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中国正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节能减排成效及“十二五”节能思路的初步考虑——在2010’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十一五”节能减排成效及“十二五”节能思路的初步考虑——在2010’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对外 贸 易平稳 增长 ,积极 扩 大进 口 ,优化 利 用 外 资结 构 ,深入 实 施 “ 出去 ” 战略 。要 提 走 高 区域 发展协 调性 ,加大对 革命 老 区、民族地 区 、边疆地 区 、贫 困地 区的扶持力 度 ,积极推 进 主体功 能 区建设 ,积极稳 妥推进 城镇 化 。要 着力 推进重 点领域 和关键环 节改 革 ,积极推进 财税 、金 融 、投资体 制改革 ,深 化农村 改革 ,做好综 合配 套改革试 点工作 。要大力 保障 和改
尊敬 的韩启德 副委 员长 、石秀诗 主任 ,各位领 导 、各位来 宾 :上 午好 ! 在 学习贯 彻党 的十七 届五 中全会精 神 ,科学 谋 划 “ 十二 五 ” ,即将 迈人 又一 个 五年 ,在 新 的历 史起点 上 ,努力开 创科 学发 展 新局 面 之 际 ,中 国节 能协 会举 办 “ 00中 国节 能与 低 21 碳 发展 论坛 ” ,对树 立绿 色 、低碳 发展理 念 ,推 动节 能减 排 ,积极 应对 全 球气 候 变化 ,加 快 建设 资 源节约 型 、环境友 好型社 会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 义 。根 据论 坛 安 排 ,下 面 ,我 就 “ 十
为长远发展打下 良好基础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 努力提高中低收人群众 收入 ,积极扩大商品消费 ,大力拓展服务消费 ;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 用 ,促 进社会 投资 稳定增 长和结 构优化 ,防止乱铺 摊子 和盲 目重 复建设 。要 大力推 进现代农
业 建设 ,促进 农业 稳产增 产 ,严 格保护 耕地 ,加 强水利基 础设施 和 防灾 减灾 能力建 设 ,增 强 科 技支 撑作用 ,完 善农业 扶持政 策 ,加 快 推进 农业 信 息 化 、专 业 化 、集 约化 、产 业化 发展 。 要 加强 市场保 障 和价 格稳 定 工 作 ,落 实 “ 米袋 子 ” 省 长 负责 制 和 “ 篮 子 ” 市 长 负 责制 , 菜 完善 市 场调控 预案 ,继续 整顿和 规范市 场价格 秩序 。要扎 实推动 产业结构 调整 、制定 出台战 略性 新 兴产业 发展 规划 。加 强 以企业为 主体 、 以市 场为导 向、产 学研结合 的技 术创新 体系建

“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l0%的约束性指标。

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做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退监督管理、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经过艰辛努力,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本刊第10期“发改委专线”这个栏目里,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环资司司长赵家荣就节能减排在“十二五”时期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探讨,在国家继续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一系列措施的“十二五”开局之年,本刊记者请环资司吕文斌处长就“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以飨读者。

《财经界》:节能减排的成效主要体现哪些方面?环资司:一是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二是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

“十五”后三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上升了9.8%,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 5%。

三是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

20XX与20XX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 7%上升到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52%,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下,中国是否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下,中国是否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下,中国是否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面临的压力更为巨大。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本文将从减排目标、能源需求、经济发展、技术实力等方面探讨中国是否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首先,减排目标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动力。

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0-65%。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大幅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并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

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其次,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保障能源供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永续性和可再生性的特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

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巨大,可以有效解决能源供应的问题。

第三,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降低环境污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投资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创下了全球纪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实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一些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最后,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国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对策

中国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对策

中国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对策章永松;柴如山;付丽丽;刘立娟;董慧芬【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年(卷),期】2012(038)001【摘要】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CO2、CH4和N2O是几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CH4和N2O最重要的排放源之一,本文从减少水稻田和反刍动物CH4气体排放、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CO2气体施肥以减少秸秆燃烧和畜禽粪便随意堆置过程中CH4和N2O排放以及调整农田氮肥施用方法减少土壤N2O排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在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些措施,以期在这些方面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作出积极的贡献.【总页数】11页(P97-107)【作者】章永松;柴如山;付丽丽;刘立娟;董慧芬【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TK6【相关文献】1.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J], 黄耀2.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J], 董红敏;李玉娥;陶秀萍;彭小培;李娜;朱志平3.农业源污染减排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J], 王欲4.农业源污染减排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J], 游大海5.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J], 齐玉春;董云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建议-环境保护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建议-环境保护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建议-环境保护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碳元素活跃于陆地表层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中,是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基本要素[1].2012 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排放的CO2排放量达创纪录的9. 7 0. 5 PgC[2],气候变化已经造成并将继续造成对全球人类生存的威胁。

为保障世纪末全球升温控制在2℃ 之内,碳排放空间将逐步成为类似国土资源一样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新边疆.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目前年碳排放量已占全球3 成,排放增量过全球1/2,人均排放也接近欧洲水平[3].尽管我国已提出碳强度下降目标,但实践表明,强度管控难以扭转碳排放总量增长的趋势。

因此,进一步强化碳约束,合理配置排放空间资源,实施总量控制十分必要。

从环境科学角度来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是指要求主体排放控制在总量目标内的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指标分配方法;从资源科学角度来看,是排放空间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强调资源使用价值;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则是将区域经济学观点引入到环境保护中,强调区域协同。

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一是科学领域研究,包括排放影响因素、全球碳收支平衡分析、排放空间测算、情景模拟等;二是方法学研究,主要是责任分摊机制和时空分配研究,如英国全球公共资源研究所[4]、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5]等;三是资源管理政策研究,主要是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研究,包括排放许可制度、总量-配额交易制度、碳标签制度和MRV 机制等。

国内研究来看,中科院[6]、社科院[7]、发展研究中心等[8]先后提出了中国自主的国际碳预算或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并讨论相关实现机制;不少研究也从技术层面探讨了区域层面、行业层面的分配方法或减排路径[9 -10].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我国“十一五”前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及建议

我国“十一五”前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及建议

作者: 武力超[1];张伯伟[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经济纵横
页码: 17-2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节能减排;成效;区域差异;政策建议
摘要:"十一五"前四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积极通过政策、制度的完善更好地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指标交易制度,通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承担着巨大的环境责任。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在“十二五”时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目标设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环保要求,制定了“十二五”时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到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2024年下降15%。

具体的排放目标为:二氧化碳比2024年下降17%,甲烷比2024年下降15%,氮氧化物比2024年下降10%。

三、主要措施1.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工业生产优化: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实现减排目标。

3.交通运输管理:加强交通管理,推广低排放交通工具,优化交通路网,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4.城镇建设规划:优化城镇布局,提倡节能环保建筑,开展低碳城市建设,降低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5.农业生产管理:采取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甲烷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6.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增加森林碳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实施机制1.设立专门机构:设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监测和评估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2.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减排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减排行动。

3.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关注环境、共同减排的氛围。

五、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评估系统,定期发布排放情况和减排效果,对实施方案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措施和政策。

六、总结展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是当前全球环保的重要议题,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减排力度,制定并实施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施方案。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评审那些事儿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评审那些事儿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评审那些事儿
朱松丽
【期刊名称】《世界环境》
【年(卷),期】2022()5
【摘要】又到金秋季节。

这个时节也是一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组织附件一缔约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年度评审的时间段。

在2020年前,每年8月下旬到10月中旬,公约秘书处所在城市德国波恩总要接待一拨又一拨国际专家,对缔约方提交的国家报告和数据表格进行集中评审。

专家们在莱茵河边的公约大厦21层大会议室密集工作6天,产出一份评审报告初稿之后离开。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朱松丽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机制研究及建议
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精细化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3.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时间序列一致性和2005年清单重算研究
4.《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废弃物卷修订浅析
5.美国油气行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送体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徐华清;朱松丽;朱晓杰;刘强;于胜民【期刊名称】《环境保护》【年(卷),期】2005()5【摘要】本文在中国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政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我国各种能源规划可能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探讨了不同类型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源规划;研究报告;管理政策;指标体系【作者】徐华清;朱松丽;朱晓杰;刘强;于胜民【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3;TV82【相关文献】1.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程互动原则实施的建议 [J], 李炳金;陈天2.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程互动原则实施的建议 [J], 祝家能;李云燕3.未来十年我国最有可能的十大科技突破/我国将用循环经济理念编制"十一五"规划/我国拟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我国加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我国将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我国即将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我国启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国家广电总局制订出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我国科学家将深入研究三大基因组框架计划/我国目前最快超级计算机正式启动/信息产业部要求根除电信服务协议中的"霸王条款"/科技部着手禁绝科技界失信现象/我国软件产业遭遇人才障碍/国内互联网平台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我国环保官员建议环保 [J], 4.《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的实施意见(试行)》的政策解读 [J],5.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政策的成就、问题与建议——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的思考 [J], 赵紫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政策建议“十一五”中前期我国控制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成就及建议*朱松丽韩文科*本文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

内容提要“十一五”前三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2.2%,标志着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控制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仍然存在着定位不清、战略地位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缺憾。

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的提出和复杂的国际谈判形势也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我国应根据形势变化,从“十一五”后期起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作出调整。

关键词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政策措施能源发展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能源活动所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各类国际双边和多边会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在国际谈判中,就减排责任分担、资金支持、减排核查等关键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歧难以弥合。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针对2012年后减排责任分担等的谈判还将艰难地进行下去。

尽管仍处发展中国家行列,我国作为第一排放大国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更明确地承担起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这是“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能源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中,首次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标志着我国的减缓气候变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7年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于同年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部分相关领域的具体减缓目标;2008年全面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方案的编制工作,提出各地“十一五”乃至2020年的减缓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经过三年努力,我国在控制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为推动国际谈判和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CO 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在“十二五”即将来临之际,有必要对“十一五”中前期我国控制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措施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推动“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进一步深化,保证2020年目标的实现。

一、“十一五”前三年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就根据初步统计和计算,2008年我国能源燃烧CO 2排放量约为64亿吨,比2005年增长20.8%;能源活动CO 2排放强度(单位GDP 能源CO 2排放)比2005年降低12.2%(表1)。

相比“十五”期间单位GDP 排放强度不降反升的状况,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利用环比法计算,2006—2008年三年间,我国累计节约能源2.9亿吨标准煤,累计少排放CO 28.4亿吨,其中能效提升约贡献81.5%,能源结构改善贡献18.5%。

在所有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施政策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6—2008年,万元GDP 能源消耗量(能源强度)累计372010年第2期政策建议降低10.1%,完成“十一五”目标的一半。

其中在重点工业行业,通过强制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抑制。

仅2008年一年,我国通过“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2009年上半年关停1989万千瓦,共减少CO 2排放量约1.2亿吨,如果考虑替代机组的CO 2排放量,则减少排放量4600万吨(表2);2008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400万吨,约避免排放2200万吨,如考虑替代产能的CO 2排放量,则最终减排720万吨;2008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0万吨,避免排放12.6万吨,如考虑替代产能的排放量,则最终减排4万吨;2008年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4亿吨,约减排4600万吨,如考虑替代产能的排放量,则约减排1670万吨。

能源结构改善也为排放强度的降低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2.8%增长到2008年的3.8%,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从2005年的7.1%快速增长至2008年的8.9%。

2008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总量总计为2.5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2%,共相当于避免排放5.7亿吨CO 2。

风电的发展尤其迅猛,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6万千瓦增加到2008年的1200万千瓦,年增长率达到32.7%,连续三年新增装机容量翻番,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2005—2008年,由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单位能源的CO 2排放量降低了1.78%。

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约为55亿立方米,完成目标的55%;尽管近三年我国己二酸等工业品产量继续增加,但生产过程中的氧化亚氮排放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排放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近三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约1140万公顷,相当于增加近1.2个百分点的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到130亿m 3,森林碳汇能力得到明显增长。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上升依然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我国在短短的三年内取得能源燃烧CO 2排放强度降低12%的成就,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显示了我国积极减缓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为探索低碳发展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五”中前期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特点由于《规划》只是笼统提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没有制定定量目标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因此“十一五”中前期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及其实施都存在喜忧参半的特点。

(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与其他政策紧密相关,但定位仍不清晰,缺乏普遍认同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一贯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这既是国际社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选择。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许多领域,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只有将其与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这些政策更加有效。

但也由此衍生了一种略显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我国似乎还没有特定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另一方面,所有能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也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尽管这些政策设计的初衷都不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这使得不论是在国际社会,还是在国内决策者、政策执行者、公众中,都存在对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措施认识不到位、不深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就的认可。

实际上,仅仅是“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降低20%左右这一个政策,如果能够实现,就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这在整个国际社会上都是非常惊表12005—2008年排放强度变化表2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排量注:直接减排量:不考虑替代产能、只计算淘汰落后产能而减少的排放;最终减排量:考虑替代产能的排放,也就是直接减排量与替代产能排放量之差。

资料来源:笔者计算所得资料来源:笔者计算所得382010年第2期政策建议人的成就。

(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并取得积极进展,但减缓能源活动温室气体仍缺乏战略指导和法律法规保障2007年5月国务院常务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称《方案》),并对外正式颁布。

《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方案》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方案》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两年来《方案》的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但是这个方案的目标年为2010年,缺乏从战略高度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

同样,《方案》只能立足于其他相关战略和政策,因而缺乏自主性,很难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鉴于目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的长期战略性问题,相对于能源战略等研究而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研究工作启动相对迟缓,还不能对当前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缺乏应有的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在能源、节能和环保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领域都先后出台或即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等。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没有开始启动,致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在实施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三)国家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逐渐完善,但地方职能部门尚不健全1990年我国就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并在2007年6月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在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基本形成,即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有关具体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但从实际职能而言,管理体制机制尚显薄弱,特别是缺乏相应的地方职能部门,给国家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尽管很多地方已经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但目前也只有吉林、山西等少数省份提出建立气候变化专门机构的设想,在很多省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还只停留在国家层面,与地方关系不大,因此也不能将其与节能、改善能源结构等政策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很快,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完善清洁发展机制(CDM)政策可以说是我国少有的直接服务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政策。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于2005年10月颁布了《CDM 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CDM 项目的开发管理。

同时,为解决CDM 项目开发在基准线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自2006年起发布《电力部门CDM 项目官方基准线》,以简化CDM 项目的开发过程,使CDM 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批准的CDM 项目已经达到2279个(而三年前仅为51个),这些项目大约能形成4.3亿吨CO 2当量的年减排量。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核证减排量(CERs)的提供国。

CDM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几个主要问题:一是CERs 价格比较低,无序竞争的局面还比较严重;二是CDM 项目技术含量比较低,额外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没有实现真正的技术转让;三是CDM 项目的优先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