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2018-20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3)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20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
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2021年最新最新江苏省2018-20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3)(..
精准训练七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从考试的角度看,是以后者为重点的。
把握形象的特点或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再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或内涵的准确判断;最后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对于物象应注意由外而内地分析概括:明了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再把握其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随意拔高或贬低,有失偏颇。
分析内涵时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应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来寻找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两位老师萧乾我早年——也就是20年代——读书时,学校里颇有几位老师是体罚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他们中间,特别凶狠的是一位教代数的老师。
他的脾气暴得像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
课堂里的秩序靠板子维持,学生的作业也靠板子来督促。
他脸上有麻子,而且麻得厉害。
每次风暴到来之前,我都觉得他的麻粒总是由青而紫。
接着,他就抡起他所倚重的那件“教育”武器,在我们手心上显示起威风来。
有一阵子,我这由私塾混过来的学生,忽然对代数产生起浓厚的兴味,觉得代数题好像有点情节,而“设X”还颇能启发点想象力。
然而经过他两顿清脆而沉重的板子,科学在我幼小心灵中露出的那一点点幼芽,就永远枯萎了。
当时我们念的课本叫《温德华氏代数学》,大概是根据什么外国教科书改编的,书挺厚,要一块多钱一本。
每天上下学途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同旁的教科书裹在一块蓝布包袱皮里,夹在腋下。
可有一天走在东直门大街上,突然对面奔来一匹惊马,它像发了疯似的在马路中心横冲直撞起来。
顿时街上人声鼎沸,我也没命地朝一家专营殡葬的杠房大黑门跑去。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同题型评析三(线索、情节梳理、手法类)
手法类
高考真题(手法类)
卷别
篇名
2022·浙 和军校《逛
江卷
》
2019·新 鲁迅《理水
课标Ⅰ卷 》
2019·新 莫泊桑《小
课标Ⅱ卷 步舞》
2017·山 乌热尔图《
东卷
七岔犄角的
公鹿》
体裁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题目
考查 能力
10.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些 形象
艺术手法?
手法
8.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形象
(2021·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 9.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 简要说明。
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 “小本生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 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 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 解囊。
线索类
高考真题(线索类)
卷别
篇名
体裁
题目
2017·新 何士光《天嚣 小说 课标Ⅰ卷 》 2016·新 迈尔尼《战争 小说 课标Ⅱ卷 》
2016·新 贾平凹《玻璃 小说 课标Ⅲ卷 》 2015·新 李德霞《马兰 小说 课标Ⅱ卷 花》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 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新课标Ⅲ卷) 贾平凹《玻璃》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 信;(表达效果角度)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 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情节角度)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 在而更加鲜明。(形象角度)
2018年新课标2卷语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苏锡常镇3月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试菜黄丽群①好几个月才忽然从学校回家一次的老二皱眉头:“爸,怎么搞的。
”老二啪一声关上冰箱门,气味已经非常不行。
“家里还好吗?”②“冰箱里都是什么啊,看起来都放太久了,要不要整理一下啊,妈最受不了这样子吧。
”老二最后只在滤水器接杯冷水喝下,喝完,无意识抓抓脸。
“真的没事吗?”他摇摇头。
这对兄弟差八岁,大的宁静小的轻快,从小就凡事不像,谁知现在小的一举一动,竟和大的二十几岁时候一模一样。
他看了,心里喜欢,也不免有点儿慌。
③“你吃过饭没有?晚上,”他犹豫着,“晩上我跟你妈出去吃饭。
你不出门吧?我们会打包回来。
最近我和你妈两个人常出去吃饭。
”“喔。
”老二倒在沙发上弄他的手机。
“那我也要去。
我难得回来,你们居然两人世界出门吃饭不邀请我,还叫我吃你们打包回来的剩菜!还是今天是你们什么纪念日?是的话我就算了。
”④“也不是……不是啦,不是要给你吃剩菜……不知道怎么讲。
”他是真的不知道跟老二怎么讲,也不知道现在跟妻怎么讲。
只好一直吃吧。
⑤十年前他奔去妻的医院,把她从营养室叫出来,让她坐在走廊长椅上。
“老大出事了。
”他压住她肩膀,当时他以为自己控制得非常好,几天后强押妻入浴室帮她洗澡,才发现她双胛都是冒紫血点的青指印。
⑥他多希望大儿子是个绝顶聪明七窍玲珑心的孩子。
这样的话,他想,也算有个说法。
可是他这老大,只是最一般每科考六十五分到七十分的男孩,温柔迟慢,在点心房里当着副手的一个最像海绵蛋糕的孩子啊。
他都记得,那时有人告诉他们,说,大殓之际,父母得拿一根拐棍狠打老大的棺材。
妻说:“我不要,我不怪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他?他自杀是很不孝,连原因也不说,他真的是不要我这个妈妈了,可是我还是不怪他,我不打他。
”⑦“咦,到家啦。
”老二和他叽叽咕咕,午睡的妻醒了。
“刚好,去洗洗澡,晚上跟我和你爸爸去试菜。
”⑧“试菜?什么东西。
”⑨“吃吃看哪里有好餐厅好饭店啊。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2018-2019)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2018-2019)【五】(18分)〔200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聚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真的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况且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如今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况且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2018-201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江苏卷)
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江苏卷)总述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2016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结构、题型。
总体来说,题型规范,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
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
题型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没有故意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李将军列传》里的相关内容。
同时,第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101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
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但难度在正常范围之内,需要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
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考,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思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
(完整版)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最新江苏省2018-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2)
精准训练十五紧扣语境,理解词句含义(意)练前提示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及句子内涵的理解是江苏卷论述类文本考查的重点内容,其考查多选内涵丰富、理解起来难度稍大的词句,且选取词句类有变化。
做此类题必须牢牢把握好这样一个原则:以词句本身为抓手,紧紧扣住所在语境,以更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内涵,对于词语、概念理解题,要特别关注核心词语(指凝聚了全文思想感情的词语)、形象化词语、指代性词语;根据词语出现的地方确定语境,仔细阅读,用好瞻前顾后法、比照辨析法等。
对于句子含意理解题,一定要运用好四种方法:①位置入手法;②关键词突破法;③结构透析法;④表达意图分析法。
词句含义(意)理解题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把原文关键词语“缝”进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节选)宗白华周济(止庵)《宋四家词选》里论作词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
”从这两段话里可以建立一个文艺理论,试一述之。
一切生活部门都有技术方面,想脱离苦海求出世间法的宗教家,当他修行正果的时候,也要有程序、步骤、技术,何况物质生活方面的事件?技术直接处理和活动的范围是物质界。
它的成绩是物质文明,经济建筑在生产技术的上面,社会和政治又建筑在经济上面。
然经济生产有待于社会的合作和组织,社会的推动和指导有待于政治力量。
政治支配着社会,调整着经济,能主动,不必尽为被动的。
这因果作用是相互的。
政与教又是并肩而行,领导着全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古代政教合一,政治的领袖往往同时是大教主、大祭师。
现代政治必须有主义做基础,主义是现代人的宇宙观和信仰。
然而信仰已经是精神方面的事,从物质界、事务界伸进精神界了。
人之异于禽兽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并重的动物。
知识研究的系统化,成科学。
综合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哲学。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2018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18江苏卷,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最新江苏省2018-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06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
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
母死,蔬食庐墓三年。
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
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
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
太祖嘉纳之。
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
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
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
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
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
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
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
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
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
令休兵归藩。
”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
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
胜败之机明于指掌。
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
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
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
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洒泣流涕也。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
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
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
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
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
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旌.孝行旌:表彰B.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辟:征召C.亦易罢.矣罢:停止D.必蒙宽宥.宥:宽恕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真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真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有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答答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
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
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
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
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
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
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
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
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
电影已经开映。
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
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
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
(精校版)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学#科网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训练七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从考试的角度看,是以后者为重点的。
把握形象的特点或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再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或内涵的准确判断;最后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对于物象应注意由外而内地分析概括:明了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再把握其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随意拔高或贬低,有失偏颇。
分析内涵时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应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来寻找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两位老师萧乾我早年——也就是20年代——读书时,学校里颇有几位老师是体罚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他们中间,特别凶狠的是一位教代数的老师。
他的脾气暴得像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
课堂里的秩序靠板子维持,学生的作业也靠板子来督促。
他脸上有麻子,而且麻得厉害。
每次风暴到来之前,我都觉得他的麻粒总是由青而紫。
接着,他就抡起他所倚重的那件“教育”武器,在我们手心上显示起威风来。
有一阵子,我这由私塾混过来的学生,忽然对代数产生起浓厚的兴味,觉得代数题好像有点情节,而“设X”还颇能启发点想象力。
然而经过他两顿清脆而沉重的板子,科学在我幼小心灵中露出的那一点点幼芽,就永远枯萎了。
当时我们念的课本叫《温德华氏代数学》,大概是根据什么外国教科书改编的,书挺厚,要一块多钱一本。
每天上下学途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同旁的教科书裹在一块蓝布包袱皮里,夹在腋下。
可有一天走在东直门大街上,突然对面奔来一匹惊马,它像发了疯似的在马路中心横冲直撞起来。
顿时街上人声鼎沸,我也没命地朝一家专营殡葬的杠房大黑门跑去。
哎呀,迈沟的时候一不小心,蓝包袱散了。
我慌忙把零乱的书册拾了起来,重新包起,躲进那家杠房。
晚上一温习功课才发现:糟了,“温德华”不见了。
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丢失“温德华”所造成的危机更大的了,因为比这轻得多的过失也要招致一顿重打呢!我溜出大门,摸着黑儿跑回惊马的地方找,还去敲杠房的门,问掌柜的可曾见到那本书。
掌柜的说:“什么‘温德华’‘热德华’的,没有!”然后,“咣当”一声,板门又关上了。
那一夜我尽做噩梦,天好像塌了下来。
早晨,我提心吊胆地走向学校。
上代数课之前,我央求邻座的同学把书放在两人合用的课桌当中。
他吐了下舌头,就答应了。
可是,他答应了管什么用!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像目光炯炯的老鹰,“老鹰”立刻张开翅膀扑了过来。
几分钟后,我抚着红肿的手,淌着泪,回到座位上。
“老鹰”在讲台上横眉立目(一手还攥着那个刚才抽过我手心的板子),大声咆哮道:“哪天你不带书来,哪天照样揍,把书揍出来算!”那刚好是月头上,是交饭费的时候。
记得当时每月饭费是两块半大洋。
我有了主意。
我向管膳务的先生说明了情况,苦苦哀求他,准许我只吃早饭和晚饭。
这样,中饭的钱就可以省下来买那本“温德华”了。
这本来是没有先例的,但那人的心肠软,并且也耳闻过“麻”老师的威风,就真的同意了。
于是,每当中午下课,大家熙熙攘攘拥到饭厅里去吃午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留在篮球场上,无精打采地投篮。
当有人路过球场,好奇地问我干吗不去吃午饭的时候,我还笑嘻嘻地说:“不饿。
”有一位教高班地理的贾老师——哎,现在我连他的名字也忘掉了,只记得他戴副近视眼镜,细高挑个儿——听了我那个答复并不满足。
他跑去问我班上的同学,才弄明了真相。
他不声不响地替我补上了饭费,然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用充满温情的目光望着我说:“不是你粗心,是马惊了,这怪不得你。
从明天起,你去吃午饭吧。
”我含着泪问他:“那——钱呢?”他把手一挥,用诙谐的口吻说:“等你毕了业,再双倍还我。
”谁想到没等毕业,我就被开除了。
那以后,走南闯北,这位贾老师的慈祥面孔却时常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每次都感到一泓暖意。
1.文章首段是如何表现代数老师的“凶狠”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表现他脾气暴(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他模样凶狠(脸上的麻粒由青而紫);侧面描写,表现他教学手段粗暴(学生因体罚失去学习兴趣)。
2.文章两处画线句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因丢书而着急惊慌,因可能受到的处罚而恐惧。
②不能吃午饭却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窘迫,逞强。
3.作者围绕“温德华”把主体事件交代得有条不紊,请作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慌张丢书,惶急找书,因丢书受罚,省下饭钱抵书款,引发贾老师的帮助。
(答出四点即可,要注意先后次序)4.本文题为“我的两位老师”,但写贾老师只用了很短的篇幅,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和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贾老师是教高班地理的,和“我”接触不多,故略写;代数老师的惩罚引发的事件是贾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主因,应详写。
效果:用代数老师的凶狠粗暴和贾老师的细心温情形成对比,突出代数老师给作者带来的伤害,衬托贾老师关怀学生的慈爱性格;篇幅的详略安排和作者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倾向恰成一种反差,凸显了文字的张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寒色龙应台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提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
这么难的题啊!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
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
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
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甜蜜的时刻。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一年只有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
然后,其中的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某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
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
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
渴望安宁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能更寒冷。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能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还有很多,很快就有了儿女。
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
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
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书包里。
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5.文章第一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开篇点题。
②总领全文。
③奠定文章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
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②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③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7.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容上:文中这一唱三叹的追问,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
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