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及防治分析
矿井水情水害分析报告
![矿井水情水害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7c53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8.png)
矿井水情水害分析报告一、引言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井水情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矿井水灾害会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因此对矿井水情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煤矿的矿井水情进行分析,包括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矿井水位、水质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全面了解矿井水情的变化情况。
三、矿井水位变化分析通过收集煤矿矿井的水位数据,对矿井水位变化进行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矿井水位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逐渐加快。
这可能是由于下雨等自然因素导致了入井水的增加。
此外,由于矿井采取的排水措施不足,也导致了矿井水位的上升。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采取加强排水工作、提高排水设备效率等措施,及时降低矿井水位,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四、矿井水质变化分析通过对煤矿矿井水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矿井水质的变化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矿井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包括悬浮物、重金属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可能是由于矿山附近的冶炼厂等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导致的。
此外,矿井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煤尘等污染物,也会导致矿井水质的恶化。
为了保护矿井水质,建议加强矿山周边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排放,以及加强矿井内部的污染物控制措施。
五、矿井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矿井水灾害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矿井排水措施: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保持矿井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2.加强环境管理措施:加强矿山周边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减少对矿井水质的影响。
3.加强污染物控制措施:矿井开采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煤尘等污染物的产生,保护矿井水质。
4.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矿井水情监测系统,及时监测矿井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六、结论通过对煤矿矿井水情的分析,可以看出矿井水位呈上升趋势,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了减轻矿井水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需要加强矿井排水措施、环境管理措施、污染物控制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煤矿水害分析报告
![煤矿水害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366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b.png)
煤矿水害分析报告1. 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水害问题。
水害不仅给矿井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煤矿水害进行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水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煤矿水害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2. 煤矿水害的类型煤矿水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1 渗流水害渗流水害是指地表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通道渗入矿井的现象。
渗流水害不仅导致矿井地面陷落,还对工作面的通风、排水等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2 泥石流水害泥石流水害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岩土体发生剧烈变形,失去稳定性,形成泥石流并灌入矿井的现象。
泥石流水害给矿井的生产造成严重困扰,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设备损坏。
2.3 断裂水害断裂水害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因矿层或围岩的断裂而引起的水害。
断裂使得矿井内的水流通道增大,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
断裂水害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工作,还会破坏矿井的支护结构,加剧灾害程度。
3. 煤矿水害的原因煤矿水害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煤矿水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使得矿层和矿井围岩不稳定,易于发生水害。
3.2 开采工艺开采工艺不当也是导致煤矿水害的原因之一。
例如,矿井通风不畅,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增加矿井水害发生的风险。
3.3 加剧因素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加剧矿井水害的发生。
例如,降雨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等都会增加煤矿水害的发生风险。
4. 煤矿水害的对策针对煤矿水害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预防和控制水害:4.1 加强地质勘探在煤矿生产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矿井的地质条件,明确可能导致水害的地质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4.2 合理设计开采工艺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应合理设计通风和排水系统,确保矿井的正常工作。
此外,还应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及时发现水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ec5a5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a.png)
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导读:煤矿地测防治水是煤矿安全与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加强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一、问题的背景与现状1.1 煤矿地测防治水的重要性:煤矿地测防治水是保障矿井安全和高效率生产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矿井的排水、下坡、排放、利用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煤矿的运行和矿工的安全。
1.2 存在的问题:(1)技术设备滞后:目前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测量和手动操作,技术设备滞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精度不高。
(2)管理不规范: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管理存在着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导致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防治水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3)应急处理不及时:面对突发的地质灾害和水害事故,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应急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应对不同情况的方案和措施。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2.1 技术设备滞后问题分析:(1)技术设备滞后主要原因: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技术设备投入不足,没有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精度不高。
(2)对策:a. 提高技术设备投入:煤矿企业应加大对矿井地测防治水设备的投入,引入先进的多功能仪器设备,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
b. 加强科技创新: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应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在自主研发上下功夫。
2.2 管理不规范问题分析:(1)管理不规范主要原因: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导致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2)对策:a.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
b.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对从事地测防治水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三篇)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4e6c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1.png)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防治煤矿水害的十六字原则针对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复杂和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认真总结各方面教训、归纳提炼各地成功经验、组织专家广泛论证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十六字”原则和“五项”措施体现了我们对煤矿水害防治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十六字”原则科学地概括了水害治理的基本程序水害防治是有规律可循的,水害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多年来,有关科研机构与煤矿企业密切配合,对水害的突水机理、探查技术、预测预报、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十六字”原则就是对这一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预测预报”是水害防治的基础,要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水害防治的关键,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确保井下采掘安全。
“先治后采”是水害防治的最终目标,对排查的水害隐患,必须先治理后开采。
第二,“十六字”原则是煤矿企业防治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大水矿区如肥城、开滦、焦作等多年来一直注重煤矿水害隐患的排查,加大防治水资金投入,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淹井伤亡事故。
特别是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自xx年以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对煤层底板先注浆加固后开采,连续20年未发生大的突水事故和淹井事故。
这些典型经验充分说明,不管水害多么严重,只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十六字”原则,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到位,就一定能够防范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害防治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d45fe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c.png)
演练应模拟真实场景,注重实战 效果,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检验。
开展水害防治培训,提高员工对 水文地质特征和水害防治知识的
了解和掌握。
05 水害防治管理措施
水害防治责任制
建立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 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水 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制定水害防治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 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水害防 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突水具有突发性强、来势迅猛、难以预测等特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底板突水
总结词
底板突水是由于地下水或采空区积水通过底板裂隙或薄弱层,突破底板防水层而进入矿坑的现象。
详细描述
底板突水通常发生在矿坑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采空区积水过多,当矿层被采动后,底板 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导致底板裂隙或薄弱层扩张,水通过防水层薄弱处进入矿坑。底板 突水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容易造成矿坑淹没和人员伤亡。
03 水害防治技术
超前探放水
目的
注意事项
通过超前探放水,了解工作面前方的 水文地质情况,为后续开采提供安全 保障。
应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工作 面的安全。
方法
利用钻孔、物探等手段,在工作面前 方一定范围内进行超前探测,了解含 水层、导水通道等水文地质特征。
注浆加固
水害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完善的水害监测监控系统,对矿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矿 井涌水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水害防治科技创新
加强水害防治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 ,提高水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煤矿水害及防治
![煤矿水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f6b80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a.png)
01
煤矿水害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01
降雨量
煤矿所在区域的降雨量会影响地 下水位的变化,进而影响煤矿的 水害风险。
02
03
地形地貌
含水层
煤矿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会影响 地下水的流动和聚集,如低洼地 带或山间谷地等。
煤矿所在区域的含水层类型、厚 度、分布范围等因素都会影响地 下水的流动和涌水量。
人为原因
在煤矿建设和开采前,应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 的勘查和评估,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量、水位等参数, 为防治水患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泵、排水 管道等设施,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地下水排出矿外。
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煤矿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对防治水患的 认识和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治技能和处理措施。
煤矿水害及防治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煤矿水害概述 • 煤矿水害原因分析 •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 煤矿水害案例分析 • 煤矿水害预防措施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煤矿水害概述
煤矿水害定义
煤矿水害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 过程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 响,进入矿井或与矿井有关的水
流造成的危害。
提高矿井排水能力
优化矿井排水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排水设备,提高排水效率。
定期对排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排水 不畅。
建立完善的水患应急预案
制定水患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水 患的组织、人员、物资和技术保障措 施。
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确 保在突发水患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水文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适用于 各种类型的地下水防治工程, 如煤矿、隧道、水利工程等。
精选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煤矿井下水害防治
![精选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煤矿井下水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241b2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9.png)
(一)矿井水常见的来源(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所有矿床 充水都直接或间接与大气降水有关。另外,部分降雨可直接灌 入井筒使在前进充水。因此,大气降水主要通过入渗补给地下 水,成为矿井充水的常见水源。
2.地表水。当矿区内有河流、水库、水池、积水洼地等地表 水体存在时,这些水就有可能沿河床沉积层孔隙、构造破碎带 或产状有利于水体入渗的岩层层面补给浅层地下水,再补给煤 系地层中的含水层,或通过采煤产生的裂隙直接补给矿井。所 以,地表水能否成为矿井水源,除了开采深度条件外,还与地 层构造和采煤方法有关。
三、发现透水预兆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六条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 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 、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 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 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八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 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 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煤矿井下职工不管发现上述何种透水预兆,都必须立即停止 采掘工作,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 析查找透水原因。
另外,有些矿井水还有很强的腐蚀性,尤其对金属材料 及机电设备的腐蚀更为明显,这对矿井生产是非常不利的。
矿井水灾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煤矿领导与职 工必须共同努力做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杜绝水灾事故的发 生。应让每一个井下职工都应该了解一些矿井水的知识,以 及发生透水时的措施、避灾路线等。
做好防治水工作,应该首先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在此 基础上,制订出与矿井水做斗争的措施。
钻孔导水
矿井水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矿井水害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67c0e09581b6bd97f19ea92.png)
案例:
1. 2007年8月17日,山东华源矿业公司矿井遭遇一起特别重大的溃水事故。 8月17日,新泰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205mm,造成山洪暴发,洪水漫过 上游东周、金斗水库泄洪道,引发汶河水位暴涨,导致柴汶河东都河堤 被冲垮,冲毁汶河大堤约50米。17日14时30分,河水灌入地势低洼的西 都沙井后以每秒50 m3溃入华源矿业公司三号井井下,造成172人死亡的重 大溃水事故。 2. 2009年11月27日,吉林省梅河口中和煤矿发生溃水事故,掺杂着泥、 沙、水和煤,相当于“泥石流”。溃泥导致地面塌陷,连泥沙带水一起 进入工作面,将近200m巷道被灌严,造成至少16人死亡。
矿井主要水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郑 建 矿产普查与勘探
矿井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
1.水 2.瓦斯 3.顶板 4.煤尘 5.火 其中,五大自然灾害没有先后顺序,各矿井着重防治的对象也不尽 相同。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矿井水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一、矿井主要水害分析
1.1 雨季地表水威胁 1.2 老空水威胁 1.3 承压水、顶板水、断层水威胁 1.4 岩溶陷落柱的水害威胁
1.2 老空水威胁
(1)采空区积水。采空区内的低洼点逐步积水,对下部距离比较近的煤层的开 采或同一层的下部采掘工作面带来威胁。 (2)巷道内的积水。①废弃的下山巷道逐步积水,不能正常及时填图,给以后 的采掘活动留下隐患;②平巷道口或者上山巷道的下口密闭没有留设泄水孔,密 闭内如果逐渐积水,随着积水的增多,最终可能突破密闭造成突水事故。 (3)矿区的积水威胁。不少报废和被关闭的矿井,存有大量积水,与周边附近 生产矿井有直接或间接相通关系,亦或填图不及时,图纸交换不正常,对生产矿 井构成重大威胁。 (4)挡水墙封闭的高压老空水威胁。部分煤矿在生产区域之上为控制涌水量而 对部分采空区使用挡水墙进行封闭,当采空区水积满以后该区域就成了高压水包, 由于其生产区域和作业人员都在封闭的积水以下,一旦挡水墙出现意外,有可能 造成重大损失。 (5)复采区域局部滞留的老空水威胁。部分煤矿在原煤层的采空区内有复采活 动,采空区的低洼地点和老巷道有可能滞留部分老空水,如果探测不细有可能造 成事故。 (6)古空水威胁。很多煤矿处在煤层露头下部开采,露头浅部不同程度的存有 古井,古采区,下部的生产矿井遭受古空水威胁。
煤矿水害及防治
![煤矿水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82589c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c.png)
煤矿水害及防治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煤矿水害概述•煤矿水害的防治技术•煤矿水害的监测与预警•煤矿水害案例分析•煤矿水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目录01煤矿水害概述煤矿水害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受地下水、地表水、老窑水及注浆水等的影响,引发的井下涌水、透水、溃水等灾害。
定义根据水源和影响程度不同,煤矿水害可分为地下水害、地表水害、老窑水害、注浆水害等多种类型。
类型煤矿水害的定义与类型煤矿水害发生时,可能造成矿工伤亡,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煤矿水害的危害性人员伤亡煤矿水害可能造成井下设备、设施等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煤矿水害可能造成矿井生产中断,影响煤炭生产计划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中断原因煤矿水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人为因素包括开采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施工不当等。
规律煤矿水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如季节性、时间性等。
一般来说,雨季、梅雨季节、台风季节等是煤矿水害高发期,而夜间、凌晨等时段也是煤矿水害易发时间。
煤矿水害发生的原因与规律02煤矿水害的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调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灾害治理和应急救援。
实行分区管理将矿区划分为水害威胁区域和非水害威胁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和防治措施。
水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收集矿区及周边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资料收集通过勘察矿区内的地下水分布、水量、水质、水位等参数,查明矿井充水水源和通道,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矿井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井下防水墙在矿井下修建防水墙,将采掘区域与水源隔离,防止地下水进入矿井。
地面防水工程通过修建防水堤、截水沟等工程,防止地面水流入矿井。
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将矿井中的地下水及时排出,降低水位。
矿井地下水治理技术突水预测通过应用突水预测系统,对采掘过程中的突水危险性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煤矿开采的水害治理方案
![煤矿开采的水害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9e6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1.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煤矿水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 水害治理原则与技术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的重要 因素之一。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突水事故频发,给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炭生产带来严重威 胁。
水害治理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矿井 水害。
水害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矿井突水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煤矿的正
常生产和运营。
水害会导致矿井巷道变形、坍塌 ,甚至淹井,增加煤炭开采成本
和难度。
水害还会影响采煤设备的正常运 行,降低生产效率,并对矿区生
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水 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技术措施细分
01
02
03
地面防水
采取地面防水措施,如修 建防水堤、铺设防水材料 等,防止地表水流入矿坑 。
井下排水
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 保井下水能够及时排出。
注浆堵水
通过注浆技术,对矿区的 水源进行封堵,防止水害 的发生。
04 案例分析
某矿区顶板水害治理案例
02 煤矿水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顶板水害
总结词
顶板水害是由于煤层顶板含水层 中的地下水压过大,突破煤层顶 板而形成的水害。
详细描述
顶板水害通常发生在煤层开采过 程中,由于采空区顶板岩层破坏 ,导致地下水或地表水通过裂隙 进入矿坑。
底板水害
总结词
底板水害是由于煤层底板含水层中的 地下水压过大,突破底板而形成的水 害。
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4a7cd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a.png)
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煤矿水害是指煤层中因水与煤岩发生反应或运移引发的一系列破坏和危害。
煤矿水害的特点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害的形式多样煤矿水害的形式比较复杂,如煤层下沉、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煤层顶板下垮、岩溶、渗透变形、地面沉降等,这些变化引起了煤矿井下水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危害现象明显煤矿水害导致的危害现象比较明显,如井下水位急剧上升、采区水压增大、沉降等。
这些现象给采矿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不确定性,威胁着工人们的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
三、复合机制比较常见煤矿水害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
它既与地质条件、煤矿开采的方式、水文地质特征有关,又与地表活动、大气循环、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由此形成的复合机制往往产生比较难以预测的煤层水害事故。
针对煤矿水害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下面就讨论一下防治措施。
一、考虑地质条件在煤矿开采之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特别是要了解煤层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水位、水位变化规律、水急潮以及水化学特性,从而确定适当的开采方法和方式,减少水害的发生。
二、加强采矿技术对于煤矿采矿技术,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和预防水害的发生。
比如煤矿采空区的填充、巷道防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害的发生。
三、加强监测与预警对于煤矿水害的监测和预警非常重要,可以提前发现水害事故的迹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人员和煤矿设备的安全监测,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加强管理和培训加强煤矿管理和培训,在煤矿的生产环节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注重采用科学、技术和经济手段对采矿作业实行优化控制,减少煤矿水害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率。
综上所述,煤矿水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防治工作。
通过加强采矿技术、监测预警等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煤矿水害原因分析及主要防治技术
![煤矿水害原因分析及主要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c1d1d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8.png)
煤矿水害原因分析及主要防治技术摘要:煤矿发生水害的原因有很多,通过煤矿发生水害的不同原因分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煤矿水害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中一方面是煤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结构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是人为因素这两方面是造成煤矿水害的重要原因,加强这两方面的监测和管理并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煤矿水害原因分析和防治上提出相应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煤矿水害;原因分析;防治技术引言:煤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都需要煤,煤的开采量也在大大提高,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国土面积十分辽阔且地形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对煤矿开采的难度,由于地质和地形的复杂对于开采时的安全性也很难形成判断。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灾害就是水害且破坏性很强还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要对煤矿发生水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出原因之后提出主要的防治方法和意见。
一、增强施工人员对水害防范的意识煤矿的开采情况复杂尤其是在地质复杂的区域会存在较多的地下水,地下水会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度向下渗透最终造成水害,煤矿水害也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因为煤炭在开采时对上下层的含水层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煤层出水形成水害,还有可能是煤矿的地表水造成的,伴随着煤炭的开采,地表水都向煤矿口汇集造成煤矿的地表坍塌。
在排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有些不法的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煤矿的开采不符合国家的开采要求还在继续进行开采造成煤矿坍塌,这些都是没有防范意识造成的。
水害作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灾害都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防治的过程中要考察煤矿的地质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煤炭,在结合当地的地质和水文情况下制定一个合理的煤炭开采方案,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能对水害发生做出预告,以免发生人员伤亡,相关的专业人员要对煤矿的实际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勘察,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水文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理方式,在施工前要对开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必须佩戴安全帽,当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报告给上级,避免发生人员的伤害,一定将安全施工贯穿于整个煤炭开采过程之中,经常通过广播的形式向采矿人员传达煤炭开采中水害的破坏性,要提醒采矿人员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在水害发生的时候怎样进行自救,提高煤炭施工人员的水害防治意识,为了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将安全写到工作服装和帽子上,让施工人员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
煤矿煤矿防治水工作措施
![煤矿煤矿防治水工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8ec4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d.png)
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对地下水水位、流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
建设防水闸门和排水设施
建设防水闸门
在矿井口和重要区域设置防水闸门,防 止地下水涌入矿井,确保矿井安全。
VS
建设排水设施
根据需要建设排水设施,包括水泵、管道 和水仓等,及时排出矿井内的积水。
采取注浆等加固措施
强化技术训和宣 传教育
对煤矿职工进行防治水技术培 训,提高其对防治水工作重要 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防治水知识,提高职工 的自我保护意识。
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防治水技术手段,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方案
根据收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某煤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方案,包括建立完善的水害 预防体系、定期进行水害隐患排查、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了防治水工作的有效开展 。
加强现场管理
某煤矿在防治水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现场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对 矿井进行分段封闭管理、对出水点进行实时监测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害事故的发生。
安装与维护
某煤矿在防水闸门安装过程中,采用了专业的安装队伍和先进的安装工艺,确保闸门的安装质量和密封性能。同时,对闸门进行了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某煤矿的注浆加固实践经验
01
注浆材料选择
某煤矿在注浆加固实践过程中,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选择了适合的注浆材料。例如,采用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聚氨酯等
材料,以满足不同的注浆需求。
02
注浆工艺控制
某煤矿在注浆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注浆设备和工艺技术,确保注浆质
煤矿水害知识及其防治措施
![煤矿水害知识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661a6d9763231126fdb1185.png)
目
录
一、煤矿水害知识概述
二、我省煤矿水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CONTENTS
三、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及防治措施
PART 01 煤矿水害知识概述
(一)煤矿水害的特点
煤矿水害是指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 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量超过正常排水能力并给矿山建设或生产带来影响或灾 害的过程与结果。
直流电法
属于全空间电法勘探,可 在地面及井下使用。主要 应用在以下4个方面: ①巷道底板富水区探测; ②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 导高探测; ③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 导水构造探测;④潜在突 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 柱探测。
水文物探
音频电穿透
由于探测深度的限制,一般 只应用于井下。 主要探查: ①采煤工作面内及底板下 100m内的含水构造及其富水 区域平面分布范围、并进行 富水块段深度探测;②工作面 顶板老窑、陷落柱、松散层 孔隙内含水情况及平面分布 范围探测; ③掘进巷道前方 导水、含水构造探测;④注浆 效果检查。
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 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煤矿一 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就有21次,死亡人数高达1144人,其中不 乏一次死亡百人的事故。2006年以来,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对矿井水灾防治工 作监管力度加大,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水害事故依 然严峻。
(二)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4)防治水措施不落实
一些矿井超层越界、非法违法违规开采,甚至在隔壁矿井的保安煤柱、防水煤柱滥 采滥挖;探放水措施不落实,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机,达不到探水距离;雨季防洪 截流措施不到位,灾害性天气预警预防机制不健全,对影响矿井安全的废弃老窑、 地面塌陷坑、堤防工程等巡视检查不够;一些矿井虽然制定了防治水措施,但根本 不落实,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课件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ee4a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0.png)
矿井水害类型
01
02
03
地面水害
由于地面防水措施不当或 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地 面水(如江河、湖泊、水 库等)进入矿井。
地下水害
地下水通过岩层裂隙、断 层、陷落柱等通道进入矿 井,是矿井水害的主要类 型。
老窑水害
废弃的矿井、采空区等积 水,通过与现采矿井连通 的地方流入现采矿井,造 成危害。
新型排水技术
研发大流量、高效率的排 水设备,提高矿井排水能 力。
新型探测技术
利用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 ,提前发现潜在的水害隐 患。
智能化矿井水害监测预警系统
实时监测
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 监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涌水情
况。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发出预警信息。
远程控制
CHAPTER 02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矿井周围的水文地质环境, 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 地下水流场等。
矿井水文地质参数
确定矿井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 系数、给水度、地下水位等,为 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
水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矿井周围的水害危险性,预测可 能发生的水害类型和规模。
结论
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防治技术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
通过分析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降低水害发 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 有重要的意义。
建议
பைடு நூலகம்
煤矿水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煤矿水害现状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333a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f.png)
煤矿水害现状及防治对策引言煤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着水害问题。
煤矿水害不仅会造成矿井工作面积水,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本文将通过分析煤矿水害的现状,探讨防治煤矿水害的有效对策。
一、煤矿水害的现状1. 煤矿水害的类型煤矿水害主要有地表漏水、巷道积水和矸石水库溃坝等形式。
其中,地表漏水是煤矿水害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在高含水层、围岩破碎或堆煤场。
巷道积水主要由于地下水涌入或工作面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水。
矸石水库溃坝是煤矿水害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2. 煤矿水害的影响煤矿水害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
首先,水害会导致矿井工作面积水,增加矿工的工作难度和风险,甚至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其次,水害还会导致矿井的通风和煤层气抽采受阻,增加瓦斯爆炸和矿井火灾的风险。
此外,水害还会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位升高、山体滑坡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煤矿水害的原因煤矿水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原因包括地下水源丰富、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采煤工艺不当等。
煤矿水害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控水措施不力或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所致。
此外,煤矿地下水的长期排泄也会导致煤矿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加剧煤矿水害的风险。
二、煤矿水害防治对策1. 加强水害监测与预警煤矿水害的防治首先需要进行水害监测与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水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矿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的变化,及时预警水害风险。
同时,还应加强对矿井巷道和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勘察,及早发现潜在的水害隐患,采取预防措施。
2. 加强煤矿排水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水害,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排水技术。
对于地表漏水问题,可以采用加固输水管道、降低输水压力等方式进行治理。
对于巷道积水问题,可以加强巷道支护、提高巷道排水效果。
对于矸石水库溃坝问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确保矸石水库的安全运营。
3. 完善煤矿水害应急管理在煤矿发生水害时,需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第六章 矿井水害事故及其预防
![第六章 矿井水害事故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db89e18580216fc700afd59.png)
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公司
王运福
一、影响矿井水害发生的因素 二、矿井水害的危害 三、矿井突水预兆 四、矿井水害的防治 五、水灾现场处理指挥 六、煤矿防治水的安全检查 七、案例分析
一、影响矿井水害发生的因素
(一)矿井充水要素 1.充水水源
大气降水:对于地下开采的矿井,大气降水是通过补给充 水含水层,构成矿井的间接充水水源。而对于露天煤矿, 大气降水则是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水对矿井的充水强 度取决于年降水量、降水性质和矿区地形、煤层埋藏深 度及上覆岩层的透水性等因素。 地表水(江、河、湖、海、水库、积水洼地):分布于井 田范围或附近的地表水,可能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 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开采二叠纪煤层的 矿井,主要充水水源除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 老空水:老窑积水区通常是煤矿下部开采的重要充水水源。 老窑水突水时,瞬时涌水量很大,来势凶猛,具有很大 的破坏性。
四、矿井水害的防治
煤矿防治水的原则是“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 掘,先治后采”.严格执行“有采必探、有掘必探、不 探不采不掘”的制度,以防为主,防、堵、疏、排、截 相结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到经济合理,技 术可行,效果最佳,资源效益最好。“专家查隐患、 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执法促整改” 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才能形成合力,及时消除 隐患,防患于未然。
2.人为因素
★对水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够 ★只顾眼前经济效益,不严格执行《煤矿安全 规程》,乱采乱掘,忽视安全生产。福建省苏邦煤矿
矿区西一井的“8·14”透水事故 ,死亡4人.
★防治水工程投资力度不够,必要的防治水工 程不做,或偷工减料,擅自修改设计,忽视工 程质量要求等。 ★无防治水的规章制度,发现水灾预兆不重视, 不及时汇报、处理。
煤矿水害事故隐患及防治措施
![煤矿水害事故隐患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8c56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d.png)
实施效果
经过治理,矿井内的水量明显减 少,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提高
了矿工的工作效率。
某煤矿的水害事故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对矿井内排水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同时,对矿工进行防水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 意识和应对能力。
实施效果
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降低了某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地层含水层枯竭,使得原本有水的 地方变得没有水。这不仅会影响煤矿作业的效率,还会增 加水害事故的风险。
雨季来临前未采取防洪措施
隐患:雨季来临前,未采取必要的防 洪措施,导致煤矿受到洪水侵袭,增 加水害事故风险。
VS
在雨季来临前,需要对煤矿进行必要 的防洪措施,如修建防洪墙、加强排 水设施等。如果未采取这些措施,可 能会导致煤矿受到洪水侵袭,增加水 害事故的风险。
排水设备老化或损坏
隐患:排水设备老化或损坏,导致无法及时排出积水,增加水害事故风险。
排水设备是防止水害事故的重要设施之一。如果排水设备老化或损坏,会导致无法及时排出积水,增 加水害事故的风险。
03
煤矿水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防水治理责任制
制定防水治理计划和 目标,明确责任人和 工作职责。
加强防水治理工作的 监督和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整改。
对煤矿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排水设备的正常 运行。
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定期监测 和分析,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变 化情况。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制定煤矿水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职责。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配备足够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水害及防治分析
屯兰矿煤层开采面临的水害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其中地下水包括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主要水害为奥灰水和老空水。
采掘工作面坚持采取“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措施,可有效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
标签:煤矿水害;防治;有掘必探;排水系统
屯兰矿位于古交矿区的西部,面积73.34km2,2005年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500万t/a。
主要可采煤层为2、4、8、9号煤,现开采2、8号煤,采用斜井立井综合开拓方式。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屯兰矿山西组2、4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太原组8、9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
1 矿井水害类型分析
屯兰矿煤层开采面临的水害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其中地下水包括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下面就以上水害进行分析:
1.1 大气降水、地表水
根据矿井钻孔资料,屯兰矿全矿盖山厚度为127~600米,北一盘区部分区段稍薄,最小也在127m以上,煤层回采后顶板冒裂带一般不会与地表沟通,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煤层回采一般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1.2 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上组煤层开采直接充水水源,含水层除了在褶曲的轴部岩层裂隙比较发育、水量相对集中外,富水性整体相对较弱,连通性较差,该含水层对上组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1.3 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該含水层为下组煤层开采直接充水水源,含水层除了在褶曲轴部可能相对富水外,整体富水相对较弱,该含水层对下组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1.4 奥灰含水层
屯兰矿为全区带压开采矿井,奥灰水静水位标高830-890米,现生产采区2号煤、8号煤底板标高分别为620~900米、630~860米。
2号煤层隔水层厚度为160m,8号煤层隔水层厚度为90m。
目前矿井所承受的最大水压为2.5MPa,
突水系数最大为0.041MPa/m,正常情况下,在完整底板情况下奥灰水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但矿井存在导水断层、导水陷落柱、封闭不良的钻孔等导水通道,可将奥灰水引入矿井,造成透水事故。
2010年3月1日,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透水水源为奥灰水,导水通道为底板隐伏陷落柱,最大涌水量约6万m3/h。
奥灰水由于其水量丰富,屯兰矿又为全区带压开采,所以可形象把带压开采比喻成水库下开采,一旦误揭导水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1.5 老空水
2 矿井水害的防治
防治奥灰水害主要是预防误揭导水通道,防治老空水主要是探放积水,以下就防治奥灰水及老空区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2.1 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措施
所有采掘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做到“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
开掘工作面使用瑞利波和瞬变电磁进行超前物探,回采工作面全部进行坑透,确定出地质异常体,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对物探及坑透成果进行验证,并对工作面及钻孔涌水及时进行水质化验,确定充水水源,对赋水区采取注浆加固或留设防水煤柱等措施,消除水害威胁后,方可继续施工。
开掘工作面超前探测深度为90米,允许掘进距离为60米,留设30米的超前距。
受老空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必须探放老空水,待老空水疏放完毕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
2.2 矿井抵御水害措施
2.2.1 矿井中央排水系统的建立。
井底车场中央水仓容量3600m3,有两个主仓和一个副仓,配备有离心泵5台,2台工作水泵,2台备用,1台检修,水泵型号D280-43×7,单泵排水量Q=280m3/h,扬程H=301m,功率355kw,φ273排水管路一趟,φ219排水管路一趟,至地面污水处理厂。
矿井正常涌水量245m3/h,最大涌水量300m3/h,每年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2013年联合排水能力为616m3/h。
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能够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2.2.2 屯兰矿属带压开采矿井,在已有的中央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排水系统。
强排水系统位于副斜井底中央水仓旁,由水仓通道与中央水仓相联。
安装2台BQ550-383/10-900/W-S(6kv)型矿用隔爆型潜水排沙电泵,两趟φ325排水管合并于管道井φ426排水管,排水垂高269.7米,单台水泵流量为550m3/h,扬程为383m,功率为900KW,电压为6KV。
地面在主斜井井口附近设应急强排配电室,采用地面控制。
2.2.3 屯兰矿属带压开采矿井,在矿井车场修建了防水闸门。
分别在南二轨
道大巷、南二胶带机巷、西翼轨道大巷、西翼胶带机巷、东翼轨道大巷、东翼胶带机巷、东翼回风巷、794瓦斯抽采措施巷修建了防水闸门,共9道,并对其进行了壁后注浆,实现了各盘区的相互隔离,某一盘区一旦突水,可使其他盘区、井底车场及中央水泵房不受其影响。
2.2.4 每年4月29日,组织全矿井下职工进行一次水害应急救援演习,井下职工全部按避水灾路线升井,地面各单位相互协调,组织救援,以提高矿井抵抗水灾的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对屯兰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威胁屯兰矿煤层开采的主要水害为奥灰水和老空水。
采掘工作面坚持采取“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措施,可预防误揭导水通道;受老空水威胁的地点,提前对老空水进行探放,待水头降至安全水头以下时,方可进行采掘活动。
截止2012年底,屯兰矿尚未误揭一个导水通道,累计探放老空水约80万m3/h,有效预防了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水害事故对矿井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启云.矿井防治水工作研究[J].煤炭技术,2010,29(1).
[2]陈美智.周桂铨煤矿水害事故分析及其防治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
[3]孙俊鹏.煤矿水害类型、原因及治理方向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1).
作者简介:赵金龙(1984-),男,山西河津人,2008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防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