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针灸名家梁慕周及其《针灸学讲义》钩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针灸名家梁慕周及其《针灸学讲义》钩玄

黄伟萍;李乃奇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2页(P1244-1245)

【关键词】针灸学;名医经验;梁慕周;文献研究

【作者】黄伟萍;李乃奇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92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

药学院,广州 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梁慕周是民国时期岭南地区的针灸名家,他博学多才,著书立说,潜心中医教育和临证,精于内科针灸,在岭南地区享有盛誉。笔者试就其生平和针灸著作作一钩玄。梁慕周(1873—1935),字湘岩,广东南海西樵人,是近代岭南针灸名家。梁慕周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少从儒,擅诗词。在目睹家乡疫病流行,致乡中宗族十数人染病身亡后,梁慕周便决心研习岐黄之术,潜心攻读《素问》《灵枢》等,并四处拜访名医,得邻乡名医黄赤诚指导,医学造诣渐深[1]。光绪三十二年广东地区第一个中医社团——医学求益社成立,梁慕周系该社第六期(1913年)同人。其时梁慕周擅用华佗针灸法,精于内科、妇科诸症,在广州西关洞神坊四十三号设诊授徒,并受聘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和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教员,主讲针

灸学,兼授病理学、药物学等课程,同时,梁氏还任广东中医公会执行委员兼文牍员、广东中医公会编辑主任、广东医学卫生社董事等职。1929年,在反对“废止中医案”的全国性中医风潮中,梁慕周执笔起草《告海内外同胞书》,广为散发,影响很大。1930年,梁慕周等7位广东中医药界代表被聘为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并代表广东出席南京中央医馆成立大会,其后梁氏还出任全国教材编委会委员[2]。梁慕周精通医理,长于文笔,文学修养极高,有“中医秀才”之称,现存著作有《医学明辨录》《病理学讲义》《针灸学讲义》《内经病理学讲义》等。作为岭南地区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针灸医家,《针灸学讲义》[3](以下简称《讲义》)是梁慕周结合个人经验并为教学所需而编著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针灸特点,以下就概述作一钩玄。

2.1 体例和基本内容

《讲义》全书共八章一百八十三节,分为三册,其第七章“四花穴法”文后按语曰“此段文字,照承澹盫编来,慕按……”则该书至少应在承淡安先生《中国针灸治疗学》首版之后,即1931年后。第一章针刺总论,分九十四节摘取《内经》经文,分类论针灸原理,刺法要点,误刺、禁刺理论和内经刺法等,该部分内容杂而不乱,每节多引经文在前,各家注解于后。第二章针体总论,讨论九针形制和适应证。第三章灸法总论,为灸法基础并介绍寒热灸法。第四章寻穴揭要,分五节介绍取穴要点和人体度量。第五章穴道备纂系十四经经穴歌诀和奇经八脉循行及经穴歌。第六章经穴备考按任督脉、手足三阳、手足三阴顺序,详列十四经经穴定位、刺灸法、主治。第七章针灸要录共二十二节,论述刺灸的操作、注意事项、治则等,尤详于灸论。第八章针灸赋选,收录灵光赋、席弘赋、百症赋、玉龙赋和指要赋五首针灸临证歌赋。

2.2 文献构成

2.2.1 《类经》《黄帝内经注证发微》《黄帝内经集注》

《讲义》第一至第三章为针灸理论阐释部分,选取《内经》中关于针灸各方面的经典原文,内容包含广泛,既有针灸基本原理,九针形制各宜,补泻大法,又有因时、因人、因病之刺宜,刺禁,刺法,再有具体论五邪、痈邪、大邪、小邪、热邪、寒邪的治法等,亦有对灸法的详论;经文后则附各家注解,引文主要出自张介宾的《类经》[4],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5]《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6]和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7],少部分注文后,梁氏加以个人按语作进

一步的阐释。

2.2.2 张介宾《类经图翼》和杨继洲《针灸大成》

梁慕周在第六章经穴备考部分考证十四经经穴,每穴项下分列该穴别名、定位、针灸法、主治和治症歌诀。经对比,此部分内容主要引用自张介宾的《类经图翼》[8]和杨继洲的《针灸大成》[9]。

《讲义》经穴内容的定位、治症歌诀主要引用自《类经图翼》卷四至卷八各经内容;其刺灸法则以《针灸大成》为主,《类经图翼》作补充;主治项两书相互为用。梁慕周在部分经穴的取穴定位、刺灸法、治疗等方面均有其个人心得体会,以按语形式附随于后。如肺俞穴“慕按伤寒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是肺俞又为太阳少阳并病所针之穴,又按此穴主泻五藏之热,与五脏俞同”等。此外,《讲义》第七章针灸要录中灸论部分,亦大多以《针灸大成》卷九内容为根据。

2.3 学术特点

2.3.1 宗灵素为纲,集诸家之长

梁慕周在编著《讲义》教材时,将《内经》作为针灸理论和指导临证的纲领。在系统把握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分章节地将《灵枢》《素问》中关于针灸的经典论述分类条列,再选取张介宾、马莳、杨继洲、张志聪等诸注家对该段文字的阐释,附注于原文后,有助于学生对经文的理解。在当时“中医科学化”的思潮下,以承

淡安先生为代表的针灸界已开始对针灸的学术内涵、针灸课程的设置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改革,并引入解剖学知识厘定穴位。梁慕周显然亦参考过时贤著述,但他仍坚持将《内经》经典作为针灸教材的纲领,采诸家之长,这与他对经典的深入认识和重视是分不开的。

2.3.2 信古而不泥古,治验求真

梁慕周在《讲义》中以经典为纲,同时提倡信古而不泥古,要在临证中验证前贤所论。在书中多个经穴和灸法的按语中,梁慕周结合自己临证所得,提出有别于前人的观点,足资借鉴。如膏肓一穴,古今医家多以宜灸不宜针论,梁慕周则曰“昔贤多主用灸而禁针,慕尝疗治疟疾,乘其方来,如发寒则用补针,如发热则用泻针,出针立愈,不一而足,愿以公诸同好者。”又如对西北诸省所倡灸必有疮的习俗,梁慕周认为此说有失偏颇:“针灸后,发脓也可,不发脓更无不可,慕经手针灸,不下万人,百人中有九十余不发脓者,安在见其不可哉,西北人以发脓为依归,特其习俗相沿,尽亦一偏之见耳。”对古人用灸动则百壮,甚则千壮的记述,他指出“吾固不敢疑古人,吾亦不肯泥古,皆视其病之轻重而为之”,并举其治验一例“尝治一黄氏妇,环跳穴处,经痛半年,即用艾贴用灸之,第一日灸六十壮,第二日七十五壮,共灸一百三十五壮,其痛遂疗。”梁慕周方概叹“然后知天下之病,必有灸至百余壮,而病乃可奏功也,但亦居少数耳。”它如瞳子髎放血治眼红肿痛,外患气病灸鸠尾而愈等,无不体现了梁慕周“医道固要信古,然亦不必泥古也”的主张。

2.3.3 刺法用简,灸分补泻

《讲义》中对针刺补泻的论述十分扼要,梁氏采用随咳进针法,宗《灵枢·九针十

二原》迎随补泻之意,“迎之随之,以意和之,此即补泻兼施之法”。入针后觉针受吸摄而致搓转迟涩者,是为经气已与针交合,即谓之得气。其针向有三,或竖或迎或随,不因本经盛衰,而又不须涉及他经者,则针向为竖;凡针法宜于泻者,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