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直接决定戊的因素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D。
9.下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自然灾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a点引入新物种可能导致鳄鱼的种群数量由K变为K1
B.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很可能在K1上下波动
B、植物激素是作为植物的内源信号而发挥作用的。植物激素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引起细胞反应,从而起到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B正确;
C、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了解最适浓度范围,以摸索实验条件,避免资源浪费,C正确;
D、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该状态下没有天敌,食物和资源充足,故曲线Ⅳ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种群密度大小制约,D正确。
故选C。
10.为了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详解】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由于存在突触延搁现象,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B错误;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电信号的调控,并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C正确;
D、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递质不会,D错误。
【分析】
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及方向可以判断: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A错误;
B、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通常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图中电表的两极均连接在细胞膜的外侧,故无法测出一定条件下的静息电位大小,B正确;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1.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B.发生过敏反应时产生的组织胺可引发组织水肿
C.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不需要细胞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故选C。
5.下图表示缩手反射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⑤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
B.利用图中电表装置无法测出一定条件下的静息电位大小
C.该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
D.细胞外液的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会受到影响
【答案】A
【解析】
2、据图可知:戊是种群密度,甲是出生率率,乙是死亡率,丁是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丙是性别比例(仅仅影响出生率)。
【详解】A、戊是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A正确;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主要是破坏了性别比例,即图中的丙,B正确;
C、预测戊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对应丁,C正确;
故选C。
7.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 生命活动
B.植物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
C.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摸索实验条件
D.缺氧条件下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为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②1889年: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③1916年:科学家将胰岛产生的、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
④1920年:班廷了解到胰管结扎或阻塞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这样机体不会患糖尿病。
⑤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通过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直接提取到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快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信号的调控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引起Na+内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经过突触时有以下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此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详解】A、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
B、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如自身免疫病,B错误;
C、异体器官移植由于免疫排斥而成活率较低,发生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某些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C正确;
D、灭活的疫苗能够引起免疫反应而无致病性,免疫缺陷病的初期机体可以产生免疫反应,所以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接种灭活的疫苗,D错误。
C、该反射为缩手反射,通常手被扎时会出现缩手反射,但采集指血时不会缩手,说明缩手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C正确;
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若细胞外液的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会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A。
6.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不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
(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 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A.农田退耕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明显,且乔木的丰富度逐渐提高
B.由数学模型可预测此地区另一耕地还林后7年左右草本植物种类最丰富
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处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D.曲线Ⅳ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种群密度大小制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Ⅰ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曲线Ⅱ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Ⅲ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
故选A。
【点睛】
4.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所作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C.班廷将胰岛产生的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
D.温特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的发现
①1869年: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并命名“胰岛”。
故选A。
8.下图表示种群的部分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戊表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丙
C.预测戊变化的重要依据是丁D.直接决定戊的因素只有甲和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种群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发生过敏反应时产生的组织胺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形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C错误;
D、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D错误。
故选B。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信号分子,并没有直接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
【详解】A、乙烯利不是植物激素,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A错误;
B.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是不能接种灭活疫苗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详解】A、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A正确;
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B正确;
C、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通过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直接提取到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但胰岛素并不是由班廷命名的,C错误;
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详解】A、呼吸和心跳变化与肾上腺素有关,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故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B正确;
C、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效应器应答,没有经过完成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学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3.考试内容为新课标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2。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小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详解】A、在a点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如果该新物种能为该鳄鱼种群提供食物,那么K值可能增加,即鳄鱼的种群数量由K变为K1,A正确;
B、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即处于自然条件下,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B正确;
C、曲线Ⅲ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仅仅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种群数量还会上升,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