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 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酸和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酸和碱
考点一:酸碱度
1.下表是人体中四种液体的pH 范围,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液不能与碳酸钙反应B.唾液一定显酸性
C.胆汁是中性液体D.胰液的碱性最强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4.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
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A.T=25℃pH=7 B.T=25℃1≤pH≤13
C.T>25℃pH=14 D.T>25℃1<pH<13
5.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n(OH-)(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原因是该溶液中n (H+)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 +)n(OH-)。
6.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 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考点二: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C.浓硫酸D.浓盐酸
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乙醇、葡萄糖、干冰B.氧化物:MnO2、K2O、KMnO4
C.碱:KOH、Ca(OH)2、Na2CO3D.酸:醋酸、硝酸、硫酸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4.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5.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6.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7.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发现均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
查阅资料:4HNO 3O2↑+4N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 (1)浓HNO3(浓硝酸)易挥发出HNO3,浓硝酸的挥发性是浓硝酸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3)(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不能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发现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但也不能证明(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8.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该液体可能是蒸馏水;
猜想二:该液体可能是稀硫酸;
猜想三:该液体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交流讨论)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错误,理由是.
(实验探究)(1)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粉末,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2)为证明猜想二成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综合以上方案可知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2)请写出方案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三: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3.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5.在A+ 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A.HCl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D.H2SO4和BaCl2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7.“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也变稀且质量减轻.A.①B.①③C.①②④D.全部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10.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11.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12.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新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佳佳认为溶质是Na2CO3
贝贝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贝贝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反思)同学们联想到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有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20中考复习化学能力提升训练——专题三:酸和碱参考答案
考点一:酸碱度
1.下表是人体中四种液体的pH 范围,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液不能与碳酸钙反应B.唾液一定显酸性
C.胆汁是中性液体D.胰液的碱性最强
【答案】D
【解析】
A、胃液显酸性,里面有H+,能够与碳酸钙反应,错误;
B、唾液的pH 为6.6-7.1,可能显酸性,也可能使碱性,错误;
C、胆汁的pH 为7.1-7.3,显碱性,错误;
D、胰液的pH 为7.5-8.0,显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在四种体液中pH最大,碱性最强,正确。
故选D。
点睛: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
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
”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A、测定溶液pH时,可以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比对,故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不能用量筒配制,故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只能精确称量到0.1g,不能精确称量12.25g,故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不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答案】C
【解析】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用水润湿试纸就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2.6,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
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A.T=25℃pH=7 B.T=25℃1≤pH≤13
C.T>25℃pH=14 D.T>25℃1<pH<13
【答案】D
【解析】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后的溶液比原酸性溶液的酸性减弱,比原碱性溶液的碱性减弱,故pH大于1,小于13,故选D。
5.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n(OH-)(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原因是该溶液中n (H+)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 +)n(OH-)。
【答案】(1)=(2)溶液变红;<(3)>
【解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为中性物质,故水中n(H+)=n(OH-);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溶液变红,原因是该溶液中n(H+)<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 n(OH-)。
6.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 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答案】10 红无NaCl、HCl
【解析】
但二者恰好反应完的时间是溶液的pH变为7.0,所以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
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的pH值在12.5和12.7之间显示碱性;
同理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酸性,所以颜色变为无色,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没有反应完的氯化氢。
考点二: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C.浓硫酸D.浓盐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成分变为碳酸钠;B选项石灰水中溶液减;C选项浓硫酸吸收水分质量增加,成分不变;D选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答案选择C 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乙醇、葡萄糖、干冰B.氧化物:MnO2、K2O、KMnO4
C.碱:KOH、Ca(OH)2、Na2CO3D.酸:醋酸、硝酸、硫酸
【答案】D
【解析】
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如乙醇、葡萄糖,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干冰)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视为无机物,A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KMnO4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C错误;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醋酸、硝酸、硫酸都属于酸,D正确。
故选D。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A. 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属于
盐,推断正确;
B.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有单
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2H2O 通电
2H2↑+ O2↑,有单质生成,但属于分解
反应,推断正确;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推断错误;
D. 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推断正确。
故选C。
4.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答案】C
【解析】
酸一般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而选项中只有C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C符合题意
5.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酸雨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
错误;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故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
故选A。
7.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发现均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
查阅资料:4HNO 3O2↑+4N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 (1)浓HNO3(浓硝酸)易挥发出HNO3,浓硝酸的挥发性是浓硝酸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3)(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不能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发现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但也不能证明
(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物理加热红热的木炭可以为浓硝酸直接分解提供热量C+O2点燃
CO2
【解析】
(1)浓HNO3(浓硝酸)易挥发出HNO3,挥发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挥发性是物理性质,浓硝酸的挥发性是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故填:物理;
(2)由于[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提供热量,故填:加热;
(3)[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不能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因为红热的木炭可以为浓硝酸的直接受热分解提供热量,故填:红热的木炭可以为浓硝酸直接分解提供热量;
(4)[实验3]发现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但也不能证明[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因为红热的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故
填:C+O2点燃
CO2。
8.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该液体可能是蒸馏水;
猜想二:该液体可能是稀硫酸;
猜想三:该液体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交流讨论)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错误,理由是.
(实验探究)(1)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粉末,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2)为证明猜想二成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综合以上方案可知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2)请写出方案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交流讨论】蒸馏水是纯净物;
【实验探究】二氧化锰;
【反思交流】(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2)H2SO4+BaCl2═BaSO4↓+2HCl.【解析】
【交流讨论】水是纯净物,不含有溶质,故不会出现溶质质量分数,故不可能是蒸馏水;故填:蒸馏水是纯净物;
【实验探究】根据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的结论,所以是向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验证不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2)实验的结论是硫酸,故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能使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故填:
【反思交流】
(1)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
(2)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考点三: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答案】A
【解析】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发生的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可能出现白色沉淀,记录的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中,A 中放浓盐酸,一段时间后B的颜色变成无色,说明盐酸有挥发性,通过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B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呈碱性,B烧杯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B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叫中和反应,同时,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选D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如果盐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的生成.故A错误;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B错误;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故C正确;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
故选。
C.
5.在A+ 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A.HCl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D.H2SO4和BaCl2
【答案】D
【解析】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酸与碱、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金属氧化物与酸。
反应H2SO4+BaCl2=2HCl+BaSO4↓中没有生成水,故选D。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故A错误。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B错误。
C.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
故C错误。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D正确。
7.“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