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 情境。
四、(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不能(承受)。 盈手:满手、一满把。 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
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 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 情思。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译文: 向前看不到古之贤君,后望望不到当今明主。想到天 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惟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涕 泪横流。
四、诗歌鉴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现了 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 都无与我相知的人。
律诗的第二联一定要仗,这一联对仗吗?
思考:流水对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 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 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 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 对。
三、(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爱惜。 滋:湿润。 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 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 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 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
华南师大附中 李芸
登临诗词
▪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
而言 ▪ 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 登临何处何时? ▪ 目见何景何物? ▪ 生发何感何思? ▪ 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 闻 洞 庭 水,今 上 岳 阳 楼。
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悲羁旅流离之愁,抒思乡
怀亲之苦。抒发作者思乡怀人或孤 寂感伤的情感
▪ 异地漂泊,身如浮萍,思乡之情,如影随形。登高远眺, 更觉孤独冷清,归思难收。对游子而言,登高便是寄托乡 思的最佳场所。借登高念亲怀友,在远眺中寄托思慕之心 和惆怅之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陈子昂具有政治见识和政 治才能。直言敢谏,不为武则 天采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 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为 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 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 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 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 了什么情感?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 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 中来,怆然流泪了。本 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
《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 原因是什么?
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 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 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的抒情主人 公形象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 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 后犹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
吴 楚 东 南 坼,乾 坤 日 夜 浮。
亲 朋 无 一 字,老 病 有 孤 舟。
戎 马 关 山 北,凭 轩 涕 泗 流。
这是一首登临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一)、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 河。借此抒发作者的登临的愉悦之情
▪ 赏景是登高诗的重要内容。只有登高,才 能让更广阔的美景进入自己的视野,跳出 狭小的生活圈子,给心灵自由的空间,尽 情翱翔,寻觅登高之趣,驱遣世俗之累和 心中劳烦。
六、读诗感悟
陈子昂:一个大气超然,仰天长叹的孤 独的英雄。
这是一种绝对的孤独,是时间和空间的 交汇处一个孤独的点,这个点以浩瀚的天宇 和苍茫的原野的浑然交融为背景,无限辽阔 且苍凉。人是孤独的,能面对孤独的人的内 心是充实的,狂欢放纵是对孤独的逃避与慌 张。面对孤独会体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 超然物外,敢问苍天。人的尊严不是身居高 官要职的显赫,也不是名利双收后他人的青 眼,人的尊严是孤独地展现自我。
与之相似的句子有谢灵运的“池塘生春 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眺的“大 江流日夜”。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 隔千里兮共明月”
二、(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
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
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 埋怨长夜漫漫。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即景抒情诗四首
即景抒情诗:借自然景物中的山、水、 田园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 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情 感,而是移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自 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 感情色彩。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 而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孤独是一杯咖啡,入口是淡淡的苦,回 味是浓浓的香。
孤独不是清高,不是孤僻,更不是冷漠, “情到深处人孤独”!冷漠无情,何来孤独? 孤独犹如冰山上的一朵雪莲、峭壁上的一棵 孤松、湖面上的一叶浮萍。孤独是一种美丽, 一种超凡脱俗的、别样的美丽。
之二:孤独
人,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才会还原自己, 才会暴露出他心底的渴念、欲求。不孤独或 不会孤独的人,总是被一些浮名小利裹卷着, 总是处于热热闹闹的状态下,总是不由自主 的表演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 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 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 人。于是,在时间仿佛凝固的、辽阔无限的大地 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感叹着苍凉与孤独, 潸然泪下。
1、情景交融,两相映照。 背景: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 情感: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岁 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
▪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寄寓登高幽情。感悟人生哲理(生死 的思考)或抒发自己的追求
登高四望,放眼天地,顿觉宇宙之浩大,个人之渺小,人生之 短促,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唐代诗人,也随岁月的磨砺和仕途
的坎坷而生出颇多感慨。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可以说,他是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 的文坛宗匠。有《曲江集》。
二、解题
望月:即举头望明月;
怀远:怀念远方的人。
古人写望月怀远的诗句很多,请说出几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一、名句赏析
鉴赏品读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 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 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 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鉴赏“念天地之悠悠”
▪ 《相见欢》(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清秋囚于 深院,感到悲寂)。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一种)滋味在心头。
(五)、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 怀古抒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
民之志。
▪ 杜甫 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借登高抒发了羁于世俗尘网中郁郁不得志 的感愤情绪。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富 有才能的人士遭受压抑的悲哀,反映了他 们在失意境地中孤单寂寞的情怀。
(三)、抒怀励志。抒发作者的远大 理想和豪情壮志
▪ 《望岳》(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
“质本洁来还质去”,大凡真正的孤独者 都是这样的。唯一与非孤独者迥异的是,他 们“洁来洁去”,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精神 财富。托翁开辟的路是建在尘世之上的,所 以鲜有人效法。
孤独,注定常常要一个人上路。远方如
果传来几声问候,几句鼓励,这个孤独的行 人就算是很幸福的了。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
——古代登临诗词
这粒“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 魂”,身后有王实味、张中晓、张志新、摩 罗、余杰们,虽则寥寥,却毕竟有。
彻底还原自我的还有列夫•托尔斯泰。功 成名就并没有障其目熏其心,他始终不能原 谅自己贵族、富人的身份地位,正如时刻不 能宽宥自己的私心己欲一样。他幻想天国之 爱,他期待众生普救,他想用劳动去弥补心 的失衡,他欲用光明去驱散黑暗,所以,晚 年的他一刻也不得安宁,总如孩童一般想入 非非,最后竟以82岁高龄离家出走,贫病交 加地死于一个无名小站。
2、在用词造句及句式上化用楚辞体。
《楚辞远游篇》有云:“为天地之无穷 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子昂此诗显然是从古诗化出,但意 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上,采取了长 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前——后 不见 念 天地之悠悠 独 怆然、泣下
时间之长 无奈之苦 感慨之深 宇宙之广 孤独之切 悲苦无限
▪ 《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诗篇 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 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 的哀伤。融自然景色、家国灾难、个人情思为一 体,抒写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怀抱。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8—740):一名博物,字子 寿,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于开元二十 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 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被称为“开 元贤相”“岭南第一人”,王维、杜甫都作 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 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 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 得可惜(见《八哀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 没有一点点染的色彩,却为何是千古名 句?
答:1、前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 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 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 明月。写出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和高华浑 融的气象。2、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 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3、脱 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
鲁迅拥有这种孤独,他担当起了人格自 由的知识分子责任,而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宁 可选择奴性自由的,所以鲁迅终生生活在冷 箭暗枪、讥言讽语之中。“不愿彷徨于明暗 之间”的鲁迅“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 杯酒,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荒芜英雄路,路漫漫其修远,鲁迅一个人坚 持走下去了,在无物之阵和有物之阵中大踏 步地走,然后死在漫漫长路上。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 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 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 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 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句法长 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尾联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子夜吴歌·秋歌
▪
李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
五、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已经不复 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 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 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全诗沉郁悲凉,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表达 了一个正直的封建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无限伤痛之感。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 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 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 鸣。
四、(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不能(承受)。 盈手:满手、一满把。 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
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 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 情思。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译文: 向前看不到古之贤君,后望望不到当今明主。想到天 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惟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涕 泪横流。
四、诗歌鉴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现了 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 都无与我相知的人。
律诗的第二联一定要仗,这一联对仗吗?
思考:流水对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 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 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 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 对。
三、(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爱惜。 滋:湿润。 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 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 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 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
华南师大附中 李芸
登临诗词
▪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
而言 ▪ 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 登临何处何时? ▪ 目见何景何物? ▪ 生发何感何思? ▪ 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 闻 洞 庭 水,今 上 岳 阳 楼。
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悲羁旅流离之愁,抒思乡
怀亲之苦。抒发作者思乡怀人或孤 寂感伤的情感
▪ 异地漂泊,身如浮萍,思乡之情,如影随形。登高远眺, 更觉孤独冷清,归思难收。对游子而言,登高便是寄托乡 思的最佳场所。借登高念亲怀友,在远眺中寄托思慕之心 和惆怅之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陈子昂具有政治见识和政 治才能。直言敢谏,不为武则 天采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 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为 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 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 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 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 了什么情感?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 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 中来,怆然流泪了。本 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
《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 原因是什么?
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 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 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的抒情主人 公形象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 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 后犹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
吴 楚 东 南 坼,乾 坤 日 夜 浮。
亲 朋 无 一 字,老 病 有 孤 舟。
戎 马 关 山 北,凭 轩 涕 泗 流。
这是一首登临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一)、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 河。借此抒发作者的登临的愉悦之情
▪ 赏景是登高诗的重要内容。只有登高,才 能让更广阔的美景进入自己的视野,跳出 狭小的生活圈子,给心灵自由的空间,尽 情翱翔,寻觅登高之趣,驱遣世俗之累和 心中劳烦。
六、读诗感悟
陈子昂:一个大气超然,仰天长叹的孤 独的英雄。
这是一种绝对的孤独,是时间和空间的 交汇处一个孤独的点,这个点以浩瀚的天宇 和苍茫的原野的浑然交融为背景,无限辽阔 且苍凉。人是孤独的,能面对孤独的人的内 心是充实的,狂欢放纵是对孤独的逃避与慌 张。面对孤独会体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 超然物外,敢问苍天。人的尊严不是身居高 官要职的显赫,也不是名利双收后他人的青 眼,人的尊严是孤独地展现自我。
与之相似的句子有谢灵运的“池塘生春 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眺的“大 江流日夜”。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 隔千里兮共明月”
二、(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
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
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 埋怨长夜漫漫。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即景抒情诗四首
即景抒情诗:借自然景物中的山、水、 田园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 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情 感,而是移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自 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 感情色彩。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 而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孤独是一杯咖啡,入口是淡淡的苦,回 味是浓浓的香。
孤独不是清高,不是孤僻,更不是冷漠, “情到深处人孤独”!冷漠无情,何来孤独? 孤独犹如冰山上的一朵雪莲、峭壁上的一棵 孤松、湖面上的一叶浮萍。孤独是一种美丽, 一种超凡脱俗的、别样的美丽。
之二:孤独
人,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才会还原自己, 才会暴露出他心底的渴念、欲求。不孤独或 不会孤独的人,总是被一些浮名小利裹卷着, 总是处于热热闹闹的状态下,总是不由自主 的表演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 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 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 人。于是,在时间仿佛凝固的、辽阔无限的大地 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感叹着苍凉与孤独, 潸然泪下。
1、情景交融,两相映照。 背景: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 情感: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岁 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
▪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寄寓登高幽情。感悟人生哲理(生死 的思考)或抒发自己的追求
登高四望,放眼天地,顿觉宇宙之浩大,个人之渺小,人生之 短促,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唐代诗人,也随岁月的磨砺和仕途
的坎坷而生出颇多感慨。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可以说,他是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 的文坛宗匠。有《曲江集》。
二、解题
望月:即举头望明月;
怀远:怀念远方的人。
古人写望月怀远的诗句很多,请说出几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一、名句赏析
鉴赏品读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 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 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 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鉴赏“念天地之悠悠”
▪ 《相见欢》(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清秋囚于 深院,感到悲寂)。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一种)滋味在心头。
(五)、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 怀古抒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
民之志。
▪ 杜甫 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借登高抒发了羁于世俗尘网中郁郁不得志 的感愤情绪。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富 有才能的人士遭受压抑的悲哀,反映了他 们在失意境地中孤单寂寞的情怀。
(三)、抒怀励志。抒发作者的远大 理想和豪情壮志
▪ 《望岳》(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
“质本洁来还质去”,大凡真正的孤独者 都是这样的。唯一与非孤独者迥异的是,他 们“洁来洁去”,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精神 财富。托翁开辟的路是建在尘世之上的,所 以鲜有人效法。
孤独,注定常常要一个人上路。远方如
果传来几声问候,几句鼓励,这个孤独的行 人就算是很幸福的了。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
——古代登临诗词
这粒“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 魂”,身后有王实味、张中晓、张志新、摩 罗、余杰们,虽则寥寥,却毕竟有。
彻底还原自我的还有列夫•托尔斯泰。功 成名就并没有障其目熏其心,他始终不能原 谅自己贵族、富人的身份地位,正如时刻不 能宽宥自己的私心己欲一样。他幻想天国之 爱,他期待众生普救,他想用劳动去弥补心 的失衡,他欲用光明去驱散黑暗,所以,晚 年的他一刻也不得安宁,总如孩童一般想入 非非,最后竟以82岁高龄离家出走,贫病交 加地死于一个无名小站。
2、在用词造句及句式上化用楚辞体。
《楚辞远游篇》有云:“为天地之无穷 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子昂此诗显然是从古诗化出,但意 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上,采取了长 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前——后 不见 念 天地之悠悠 独 怆然、泣下
时间之长 无奈之苦 感慨之深 宇宙之广 孤独之切 悲苦无限
▪ 《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诗篇 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 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 的哀伤。融自然景色、家国灾难、个人情思为一 体,抒写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怀抱。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8—740):一名博物,字子 寿,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于开元二十 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 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被称为“开 元贤相”“岭南第一人”,王维、杜甫都作 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 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 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 得可惜(见《八哀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 没有一点点染的色彩,却为何是千古名 句?
答:1、前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 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 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 明月。写出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和高华浑 融的气象。2、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 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3、脱 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
鲁迅拥有这种孤独,他担当起了人格自 由的知识分子责任,而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宁 可选择奴性自由的,所以鲁迅终生生活在冷 箭暗枪、讥言讽语之中。“不愿彷徨于明暗 之间”的鲁迅“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 杯酒,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荒芜英雄路,路漫漫其修远,鲁迅一个人坚 持走下去了,在无物之阵和有物之阵中大踏 步地走,然后死在漫漫长路上。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 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 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 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 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句法长 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尾联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子夜吴歌·秋歌
▪
李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
五、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已经不复 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 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 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全诗沉郁悲凉,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表达 了一个正直的封建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无限伤痛之感。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 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 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