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
1 材料要求
1.1原材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2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应无裂纹、老锈及油污;
3 应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1.2成型钢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2受力筋、箍筋等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应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1.3铁丝应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等,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1.4 保护层垫块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采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柱子竖向主筋定位箍筋等;
2 控制保护层水泥砂浆垫块,宜制成50mm×50mm,厚度同图纸设计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砂浆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使用。
2 主要机具
2.1手持工具应准备钢筋钩子、线坠、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粉笔、尺子、墨斗、油漆等。
2.2运料工具宜使用起重吊装机械、运输汽车、平板推车等。
3 作业条件
3.1 钢筋进场后经检查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放置在垫木上堆放。
3.2 钢筋绑扎前,对锈蚀钢筋,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3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放样,下达钢筋加工任务单,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3.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以及柱、墙外皮尺寸线。
3.5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要求,列出结构构件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及保护层厚度的统计明细清单。
并根据弹好的框架柱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接头百分比、错开长度,出现偏差时,应进行纠偏处理。
3.6 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板顶表面标高,再剔除全部浮浆到露石子后,剔凿接茬部位不宜高于板顶表面标高,用清水冲洗干净,不应留有明水。
3.7模板安装完成,应将模板内遗留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办理验收。
3.8按安全操作要求搭设操作脚手架,架体应组织验收。
3.9根据图纸及本工程的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 操作工艺
4.1框架柱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宜按图23.4.1-1规定的流程进行:
图23.4.1-1 框架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2绑扎前对保护层偏位的柱筋,按1:6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主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3 按图纸要求间距及抗震加密和绑扎接头加密的要求计算好框架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主筋上,然后安装柱竖向受力钢筋;
4 柱竖向受力主筋立起之后,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验收要求;
5 为控制柱竖向主筋的位置,将柱定位框应固定于柱模板上口300mm~500mm处,控制竖向钢筋位置、截面尺寸和保护层厚度;
6在立好的柱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或使用皮数杆控制箍筋间距。
并注意抗震加密、接头加密,机械连接时箍筋位置应避开连接套筒位置;
7 柱箍筋安装绑扎应遵守下列原则:
1)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而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2)柱箍筋与主筋要垂直和密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
1— 柱箍筋; 2— 竖向主筋
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
当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
5)柱上下两端及核心区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抗震规范要求。
当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图23.4.1-3);
图 23.4.1-3 拉筋钩住箍筋连接示意图
1— 拉筋; 2— 箍筋;3— 柱竖筋 6)柱筋为搭接接头时,接头长度内箍筋间距应按5d 设置;在受拉区时不应小于
100mm ,且不宜大于10d ;在受压区时不应小于200mm 加密。
当受压钢筋大于Ф25时,尚应在搭接接头外100mm 范围内各绑两个箍筋。
8 框架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主筋距外皮宜为25mm ,箍筋距外保
护层宜为15mm。
保护层垫块应绑扎在箍筋上,并应注意避开十字交叉处,间距宜为
800mm,或用成品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9当柱子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筋应在板内弯曲或在下层就搭接错位,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要求。
应在柱筋根部以及上、中、下部增设钢筋保护层控制垫块,垫块距柱边宜为150mm,两垫块之间距离不宜超过500mm;
10施工时应保证框架柱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准确无误,各节点的构造做法、钢筋连接及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完毕,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2梁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梁钢筋在模内绑扎时,宜按图23.4.2-1的工艺流程进行;
图23.4.2-1 梁钢筋在模内绑扎工艺流程图
2 当梁钢筋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时,宜按图23.4.2-2的工艺流程进行;
图23.4.2-2 梁钢筋在模外绑扎工艺流程图
3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按数量摆放梁箍筋。
主梁起步筋距柱边不大于
50mm,次梁起步筋距主梁边不大于50mm;
4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再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主次梁上部架立筋、受力钢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5 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宜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
6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要求;
7 在主次梁所有接头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二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接头长度、错开百分比、错开长度按本工程要求施工。
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
8梁箍筋安装绑扎应遵守下列原则:
1)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2)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 ,平直部分长度为
10d,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
3)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
4)框架梁端部箍筋加密区范围:一级抗震时取2倍梁高和500㎜中的较大值,二至四级抗震时取1.5倍梁高和500㎜中的较大值。
次梁穿过主梁时,在主梁两侧进行箍筋加密;
5)过梁箍筋应有一根在暗柱内,且距暗柱边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
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
9 施工时应保证主次梁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准确无误,各节点的构造做法、钢筋连接及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3板钢筋绑扎宜按图规定的流程进行:
1 板钢筋绑扎宜按图32.4.3的工艺流程进行;
图23.4.3 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图
2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起步筋距梁边不大于1/2板筋间距;
3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下部受力主筋。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双向板绑扎相交点需全部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当现浇板中有暗梁时,应先绑暗粱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4 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件、管线及预留洞等,其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洞口补强钢筋做法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 板下部筋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垫块,纵横间距不超过600 mm,呈梅花状布置。
垫块
厚度应满足结构楼板构件钢筋保护层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
15mm;
6绑板上部钢筋时,应按楼板钢筋定位措施架设相应规格钢筋马凳,间距不超过1000mm,绑扎板上部架立筋及负弯矩钢筋,板上部负弯矩筋交叉点应全数绑扎;
7当板为双层钢筋时,两层筋之间应加钢筋马凳,马凳间距不宜超过1000mm,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当板为悬挑板时,为了保证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位置的正确,应根据悬挑板厚度和钢筋直径,在悬挑板中布置间距不大于1000mm,直径不小于14mm的马凳;
8楼板钢筋绑扎时,钢筋搭接连接部位,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9施工时应保证板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准确无误,各节点的构造做法、钢筋连接及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要求。
4.5 楼梯钢筋绑扎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钢筋绑扎宜按图23.4.5的工艺流程进行;
图23.4.5 楼梯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图
2 绑扎楼梯梁时,对于梁式楼梯,应先绑扎楼梯梁,再绑扎楼梯踏步板钢筋,最后绑扎楼梯平台板钢筋,钢筋绑扎要注意楼梯踏步板和楼梯平台板负弯矩筋的绑扎位置;
3 根据下层钢筋间距,在楼梯底板上划出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4 绑下层钢筋时,板筋要锚固到梁内,且板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绑扎方法与板钢筋绑扎相同;
5 楼梯上层钢筋绑扎方法同板钢筋绑扎。
在上下层钢筋之间应设置马凳,以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
并应板底设置保护层垫块,以保证下层钢筋的位置;
6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施工时应保证楼梯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准确无误,各节点的构造做法、钢筋连接及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 质量标准
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3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圆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
(2)400MPa 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
(3)500MPa 级带肋钢筋,当直径为28mm 以下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6 倍,当直径为28mm 及以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 倍;
(4)箍筋弯折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5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和75mm 两者之中的较大值;
(2)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受拉锚固长度,且两末端均应作不小于135°的弯钩,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和75mm 的较大值;
(3)拉筋用作梁、柱复合箍筋中单肢箍筋或梁腰筋间拉结筋时,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本条第1 款对箍筋的规定。
6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及相应连接标准的规定抽取钢筋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验收规程的规定;
7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固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弯钩朝向正确。
5.2—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钢筋网片和骨架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量的5%,且不应集中;
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要求。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
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钢筋不应进行搭接。
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或搭接接头时,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当设计图纸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验收规定条款的要求;
5 现浇框架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及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1和表5.2-2的规定。
表5.2-1 现浇框架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5.2-2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23.6 成品保护
6.1框架柱钢筋绑扎成型后,不应随意踩踏。
6.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扎好后,不应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应另铺凳子、跳板,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位置的正确性。
6.3 绑扎钢筋时,不应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6.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应污染钢筋。
6.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应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7 绿色施工
7.1钢材堆放区和加工区地面应进行硬化,以防止扬尘。
7.2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钢筋棚及材料堆场等,钢筋加工棚应采用工具式可周转的防护棚。
7.3钢筋加工应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钢筋设备和机具,并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声和振动。
7.4应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7.5材料运输工具应适宜,装卸方法应得当,以减少损坏和变形。
并应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7.6现场材料堆放应有序,储存环境及措施应得当,保管制度应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7.7 应优化钢筋配料下料方案,钢筋制作前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7.8 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加工时,应设置钢筋废料专用收集池。
7.9钢筋采购宜选用距现场500km以内的供应商。
8 应注意的问题
8.1 对进场钢筋进行抽样检验时,应注意钢筋混合批检验抽取的问题。
8.2 浇筑混凝上前应检查钢筋位置,振捣混凝上时应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应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8.3 应精确配制箍筋加工尺寸,避免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8.4熟悉图纸并按要求施工,对梁柱端、柱核心箍筋加密区应准确控制。
8.5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8.6 梁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8.7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8.8绑扎板的钢筋时宜用尺杆划线,绑扎时应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
8.9 绑扎纵向受力筋时应吊正,搭接部位应绑3个扣,不应出现在同一方向顺扣绑扣。
当层高超过4m时,应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8.10在钢筋配料加工时应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8.11主次梁相交时,应保证主梁保护层厚度。
当次梁与板筋在主梁之上时,次梁板筋保护层及楼面标高,应在绑扎前先与设计协商确定。
梁、柱主筋收头做法应符合图纸要求,且梁、柱主筋均应伸至梁端或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