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日食和月食
(建议将本节课放到第3节上,即《月相的变化》之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两节课连上)
【教材简析】
日食和月食是对学生(人类)有着极大吸引力的两种天文现象。

这两种现象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这两种现象的研究认识能有效地推进学生对于月球公转轨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体系化的地月系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因此,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在本质上是月球公转运动的继续研究。

日食和月食,也是学生在前一课的研究基础上应该会产生的问题。

因此,本课教学就从月相的变化的学习共识和模拟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及值得研究的问题,并继续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解释、回答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并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月球运动的轨道模型。

让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想法、提出问题,再想办法去研究看到的现象、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解释和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重演一个人类发现、研究、解释日食(和月食)这两种现象的认识过程。

【学情分析】
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还不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
阳射向月球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已获得的关于月球公转的认识和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继续通过模拟实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月球公转能够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

2.继续通过日食和月食模拟实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自己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和解释的问题。

通过自主模拟实验来回答、解释自己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

并利用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去探究、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并不经常发生的事实,以及会出现不同种类日食和月食的事实,推断月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初步构建月球运动的轨道模型,解释日食和月食并不经常发生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有依据地、大胆表达对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更多想法、发现,并能把自己研究的结果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和语言等方法表达出来。

2.能够产生对于诸如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生活中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通过日食和月食模拟实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自己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和解释的问题。

通过自主模拟实验来回答、解释自己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

并利用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去探究、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并不经常发生的事实,以及会出现不同种类日食和月食的事实,推断月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初步构建月球运动的轨道模型,解释日食和月食并不经常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人1个小黑白球、每人1张观察记录表、全班1个球形大灯、(每组1把尺子)。

2.全班演示实验材料:日月地板贴模型、地球仪。

3.月球轨道简易模型。

4.PPT
【教学过程】
一、模拟月球公转,引出日食和月食(时间5’)
(本环节主要学习目标:学生在上节课基础中,通过继续模拟实验,自己发现可能发生的日食和月食现象。

并且产生有关日食和月食的问题。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和继续模拟月球公转,发现日食和月食现象。

上节课大家基于我们的实际观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月相变化的许多特点和规律,并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请大家继续思考,在月球公转一周过程中,除了会引起月相的变化,还有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继续模拟月球公转,教师强调月球公转的方向,月球亮面的朝向和转动的快慢。

期望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当月球挡住太阳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走进地球的影子里的时候,就会发现月食。

2.简单了解日食和月食
视频和图片展示日食和月食。

3.聚焦研究问题
了解了这些,你现在有没有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把问题都提出来,并引导学生转化为可以研究的问题)
预计学生可能会指向: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日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等等。

二、探究活动(时间18’)
(本环节主要学习目标:学生在模拟日食和月食现象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提出适合六年级小学生自己研究、解释和回答的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只会“为什么XXXXX?”这样的伪科学问题加以影响。

这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比较忽视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当前的学生不擅长的,所以教师准备提示卡。

在学生自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月球运动的轨道模型,解释、研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1.出示PPT,明确学习活动任务及要求。

这就是今天我们重点要研究的任务(出示PPT研究活动),怎样观察、研究更多的现象和问题?(两点提示,一是要很认真地做模拟实验和观察;二是可以继续提出更多的问题进行研究。

)如果有小组研究着研究着实在想不出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了,教师提供问题提示卡,学生可以派人上来取。

提示卡这边是简单的问题,那边是比较难得问题。

但如果你们组不断的有问题想到可以研究的,就继续研究自己的问题。

2.分组领取实验材料、记录单,开始观察与研究。

(鼓励学生用尺子测量月球的远近、高低的变化距离。

同时视学生实验进度随机提供简易月球轨道模型,让他们对自己的发现作进一步的解释。


活动期望:学生能不断地自己提出问题,或通过与教师的个别交流,或借助领取的提示卡,进行较长时间的持续研究,并通过研究获得有关日食或月食的更多信息和发现,能利用两种模拟实验和示意图向他人解释自己的发现与解决的问题。

关于问题提示卡:教师强调问题提示卡是研究小组在不能自己提出研究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领取,提示卡一共有五张,从一到五分别对应所提示问题从容易到复杂。

提示卡五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问题,意在暗示学生,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计算寻找答案的。

(本环节主要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敢于交流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他人的观点。

不管是自己观点的分享还是对他人的质疑,都要有理有据。


(一)小组交流活动:根据PPT提示进行5分钟左右时间的小组交流活动。

1.交流研讨基于模拟实验的研究和发现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全班的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你们可以是全组一起上来,也可以派代表上台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研究了哪些问题?获得了哪些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并自选一种方法来向大家作个解释。

一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同学请注意,如果你对他们的研究、讲解有什么疑问或不同意见的,等他们介绍完了之后自己向他们提出来。

当然,如果有补充的,也可以在他们介绍完之后自己上来说。

(1)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和发现,并作相应的讲解。

小组展示、交流时,努力推动学生通过4个层次来表述研究成果:一、用刚才的模拟实验来解释。

二、用模型来解释(地球仪)。

三、用图示或板贴来表达。

四、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而教师要坐到教室下面去,把讲台让给学生,同时注意倾听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以作必要的介入准备。

(2)学生之间进行质疑或补充,以及回应与研讨。

在学生质疑、解释的过程中,教师视情况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想法,推进所有学生的思维。

预期通过交流、质疑、研讨,能达成以下方向的一些共识(弹性化):
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且三者成一条直线时会发生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发生时,总是太阳西边先被挡住;月食发生时,黑影先出现在月球的东面;
发生日食时,当月球离地球近时发生的是日全食,远时发生的是日环食,偏一点时发生的是日偏食;
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是因为月球公转的轨道是变化(倾斜)的;
一次日食发生的时间都在两小时左右;月食持续时间更加长。

……
四、延伸拓展(时间2’)
今天我们讨论了日食和月食,想不想自己亲身去观察一回日食和月食啊?(提供离我们最近可见的日食和月食日期)考一考你们,你推测这两天分别是农历的哪一天?为什么?是不是真这样?(在学生推测的基础上,出示日历表进行检验)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上一节课的月相变化图
【作业设计】
1.2020年6月21日,我国西藏、四川、贵州、湖南和福建的一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其它地区都可以看到日偏食。

那天应该是()
A.农历十五
B.农历初五
C.农历初一
D.不能确定
2.月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A.农历十五或十六
B.肯定在新月时
C.每个农历月初一
D.可以在任何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