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更 吹 落、星 如雨。 元夕之夜,灯火通明,如千树花开;满天烟花自空而落,如雨和彩星。
花开千。树星:如形雨容:灯形火容之满多天如的千烟树花花。豪宝门富户骑着马宝马,坐着雕雕花的
车 香 满 路。 宝马雕车:宝马,高大神骏 凤箫声动, 车前来观灯,遗香满路。的马;雕车,镂花漆彩的车。 笙箫清音中,
一、字音辨识
蓦.然(mò)
髭.须(zī)
锦襜.(chán)
夜娖.(chuò) (lù) 阑.珊.(lán)(shān) 二、字形辨认
蓦(蓦然) 募(招募) 摹(描摹)
阑(阑珊) 谰(谰言) 澜(波澜)
三、词语释义 1.更.吹落、星如雨:___又___ 2.笑语盈.盈.暗香去:__仪__态__美__好____
仆姑。 一路飞箭不停。
燕兵:指金兵。娖(chuò):整理,在此是取的 意思。银胡 :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追往事,
叹 今 吾。 春 风
追忆往事,慨叹今天的自己。春风已不能把白胡子染黑,
不染 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 戎策, 青壮年时期一去不复返了。还是将洋洋万字平戎意见书
去换种换树的得书东,家归耕田种园,向树邻家学书种。树吧。平后戎向策朝:廷指提作出者的南抗归
玉壶光转,一 夜
鱼
龙
舞。
月移灯舞,灯月交辉,彻夜不息,舞龙舞鱼的节目令人心醉神迷。
凤箫:箫的美称。玉壶:精美的彩灯。鱼 龙舞:即舞鱼舞龙。是元宵的表演节目。
蛾儿雪柳
黄 金 缕,笑
语
身着盛装、装饰一新的女子们三五成群,仪态美好,有说有笑,
衣盈香袭人盈,暗阵香阵去掠。过。蛾时儿女雪性柳头黄上金的缕名:贵蛾装儿饰、品雪。柳盈、盈黄:金仪缕态美,好都。是当
◆ 知识链接 ◆ 辛弃疾词的特点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 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 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 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 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在意象的使用上,辛 弃疾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 点缀;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 一世的气派。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 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 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们暗身香上:散本发指出花来香的,香此气指。女性在众众多的仕里女中苦苦寻寻找意中他人
千 百 度,蓦 然回首,那 人却
在灯
千百次(却没有发现),忽然回过头,见心上人正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蓦然:忽然。阑珊:稀疏,零落。
鹧鸪天
有客
慨然 谈 功 名,因追 念_然__ 5.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稀__疏__,___零__落___
6.壮.岁.旌旗拥万夫:_年__青__时______ 7.燕兵夜娖.银胡 :整__理__,__在__此__是__取__的_ 意思
8.可.怜.无数山:可__惜_______ 9.江晚正愁.余:_使__…__…__发___愁__
都怜汴:京可。惜可。
青山 遮 不 住,毕 竟 东 流 去。 无数青山遮挡不住江水,江水终究要冲破重重山峦的阻碍,向东奔流。
终毕究竟。:江江边的傍晚晚,从深山正中传来愁一阵阵余鹧,鸪山“行不得也深哥 哥闻”的叫鹧声,引发了满腔鸪愁。情。凄愁切余,:好使像我在悲说愁“。行鹧不鸪得:也鸟哥名哥,”鸣。声
青玉案
上阕:元宵夜歌舞狂欢 元夕下阕游 那人 人如 :织 淡泊宁静、脱俗高雅
鹧鸪天上 下阕 阕: :英 投雄 闲壮 置举 散 回 现忆 状对比→悲 怨慨 愤凄 之凉 情
菩萨蛮 书上阕:悲惨史实→怀念故土(抑郁、苦闷) 江西造口壁下阕:坚信收复中原、雪洗国耻(愿望)
四、名句积累 1._东__风__夜__放__花__千__树__,更吹落、星如雨。宝__马__雕__车__香__满__路___。 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__里__寻__他__千___百__度__,蓦 然回首,_那__人__却__在__灯__火__阑__珊__处____。 3.壮___岁__旌__旗__拥__万__夫__,_锦__襜__突__骑__渡__江__初__。燕兵夜娖银胡 ,
有客人慷慨谈起事业功名之事,因而想起年青时候的事,戏作此篇。
壮岁旌 旗 拥 万夫,锦襜 突 骑渡江初。 年轻时率领起义部队征战,率精锐的锦衣骑兵渡江南下。
壮队岁。:锦年襜青突时骑。:旌指旗精:锐各的种锦战衣旗骑。兵拥。万襜,夫系:在统衣领服人前数面众的多围的裙部。
燕 兵 夜 娖银胡 ,汉 箭 朝 飞 金 金兵在夜里提着箭袋追赶,义军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
◆ 背景呈现 ◆ 《青玉案 元夕》
此词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之后。此时靖康之耻已经过去几十 年,而划江局面依然如故。敌虏依然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 仁人志士寝食不安。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国土,却粉 饰太平。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在这种情况下 词人写了这首词。
《鹧鸪天》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这首词显然是作者 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晚年他和客人谈及建功 立业的事情,引他想起青年到晚年的经历。“戏作”,是自谦, 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慨叹,是绝非儿戏 的笔墨。
汉箭朝飞金仆姑。
4.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__将__万__字__平__戎__策___, _换__得__东__家__种__树__书__。 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_西__北__望__长__安______, _可__怜__无__数__山______。 6._青__山__遮__不__住______,_毕__竟___东__流__去_____。江晚正愁余,山深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6 辛弃疾词三首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过目不忘 至“死”杀贼辛弃疾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病情越来越重。 昏迷之际,脑海 中时常闪现年轻时自己带领千军万马疆场杀敌的画面。临 终,辛弃疾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感到自己又 飞 驰 战 场 , 挥 刀 冲 杀 …… 大 呼 : “ 杀 贼 ! 杀 贼 ! 杀 贼 ! 杀!……” 儿女们听得辛弃疾的大声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经停止 了呼吸。
5.试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 流去”。 [名师指津]理解“无数山”“青山”“东流”的隐喻意义, 抓住作者的爱国情感。 我的理解:面对眼下所见证的悲惨史实,想到当前南宋朝廷 的政治现实,凝望汴京,追思北宋,怀念中原故土,一个 “望”字饱含着多少爱国之情!可是,汴京却望不见。它被 无数的青山遮挡住了。“无数山”,喻指什么,不易明确落 实,应是包括各种造成中原未能收复的因素。“青山遮不 住,毕竟东流去”又是一个设喻。驱逐金侵略者,收复中 原,雪洗国耻,当前虽是困难重重,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阻 挡的,爱国者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毕竟”二字更见深沉 有力。
4.请分析《鹧鸪天》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名师指津]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词人的人生经历,抓住关键 词句,分析人物的遭遇,概括其形象。
我的理解:这首词以短短五十多个字,概括了一员抗金名将 的悲剧遭遇。他青年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擒获金军将领, 带义军南下,威武雄壮,战功赫赫。然而皇上没有抗金决 心,又畏惧起义军,把义军遣散,让义军半途而废。主人公 处处受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多少年后,感 叹年老不能回到青春,岁月虚度的可惜,可又不甘心年老, 言外之意有壮志未能抛却之意。之后以鲜明、典型的形象, 突出主人公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 剧,把上文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总之。 本文主人公文武双全,应有大的作为,由于昏君与投降派的 干扰,壮志未酬,实乃悲剧的典型,其悲慨程度使人扼腕不 已。
2.《青玉案 元夕》下阕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分别表现了什么? [名师指津]阅读诗歌,找出重点描写词句,注意词人写两类 人的衬托用意。
我的理解:一是写盛装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 “那人”。从三个方面对贵族女子进行描写:一是写其服 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华贵的装扮和 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其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 节日之欢。三是写其香气,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 飘散。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 闹。但写“那人”着墨却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 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 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 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 作者卡片 ◆ 姓名 字号称 谓
朝代/生 卒年月
籍贯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宋代/1140—1207 济南(今属山东)
姓名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宋 词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 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 相关材 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 料 吸取各家之长,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 的艺术风格。文集《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青玉案 元夕》 等
6.《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都描写了 江水和青山,请简析写法和作用。 [名师指津]注意江水的起兴作用,青山的比喻作用。 我的理解:上阕以江水起兴,联想到百姓因敌人入侵而流离 失所,苦难深重。下阕以江水“毕竟东流去”为喻,即景抒 情,说明青山可以遮挡人们的视线,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 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登临的地方,题目中已写清楚,就是 “江西造口壁”。所怀的“古”,实际是 40 多年前当朝的旧 事。这一旧事,据有关文献记载,大体是这样的:宋高宗建炎 三年(1129)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佑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 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 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大肆蹂躏,广大人民遭到 血腥劫掠和屠杀。40 多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点刑狱期间, 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3.试赏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名师指津]回答该题应紧扣辛弃疾上书抗金、继而被贬回家 的历史事实来分析。 我的理解:这两句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 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 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说明作者不 仅有雄心壮志,而且有经邦治国的才能,有把握时代的宏图 大略,可是这样卓越的人才,竟然长期闲置不用,何等憾 恨!
闻鹧鸪。1.试赏析“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名师指津]作答时,先解释诗句大意,再分析“那人”的人 格品性,最后点明“那人”正是诗人所认可的理想人格的化 身。
我的理解:这几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极乐狂欢的元宵节 里,“我”在欢乐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寻找心中的“那人” 却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了她,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 的偏僻角落。“那人”在作品中直接用墨不多,但她的品性 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 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
金家意:见邻。家东。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
台 下 清 江 水,中 间 多 少 行
郁孤台下的赣江水滚滚北流,江水当中洒下了多少逃难民众
人泪。 的泪水啊!
郁北孤流台。:清在江赣:州赣西江南与,袁是江当会时合形处,胜一之名地,清赣江,江在经此此指向赣
江赣。西多地少区行。人这泪是:追宋述高当宗年建当炎地三民年众被,侵金掠兵的曾惨南状下。侵扰西在郁孤北台上向望 西长北遥望安长安,,可可惜被群怜山挡无住,数望不山到。。长京都安:,在本是此汉借朝指、北唐宋朝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