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涵洞自身沉降观测需要在涵洞边墙两侧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不少于4个。涵洞 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采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 进行观测的方式。
⑷桥涵变形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关于发布沉降 观测测量标志技术要求的通知》沪昆浙工函〔2010〕115号),确定其位置。 ②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③变形观测中应符合以下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2. 沉降变形观测装置的规格、材料及埋设深度应符合《客运 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号)的相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第8页/共27页
6. 严禁采用单一附和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第24页/共27页
7. 低矮墩身无法观测,应将承台观测标挖出,埋入127PVC管 且露出回填土10Cm,并加护盖,观测承台观测标即可。
8. 桥梁铺架段应严格按照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频次,对架梁 前、架梁后、运粱车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观测。 9. 应及时完成连续梁徐变观测数据的处理工作,并应尽快对 已完成的连续梁进行初始徐变观测。
第7页/共27页
5.观测期内,墩台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二)主控项目 1.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标布设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 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规定。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第1页/共27页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一)一般规定 1.桥涵工程沉降变形测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程 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有关规定。
⑴桥梁变形观测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形观测;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 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
⑵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设置观测标。观 测标埋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第2页/共27页
墩身、承台观测标埋
设示意图
长
沙
第3页/共27页
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第4页/共27页
预制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第5页/共27页
连续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第6页/共27页
ⅰ按三等垂直位移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读数取位至0.1mm; ⅱ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ⅲ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基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2. 变形测量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 的稳定位置;工作基点在观测期间应稳定不变;变形观测点应设 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3. 观测期间应对变形监测网设施和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 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4. 变形观测成果的所有原始观测记录应真实、可靠,具有可 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并应符合竣工文件编制和移 交的有关规定。
数量的10%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 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应符合设计要
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清点数量。
3.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应不低于高铁测量规范或沉降观测
第16页/共27页
第17页/共27页
细则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 测。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0.1mm; 剖面沉降观测的重复精度不低于±4mm/30m。
第22页/共27页
4.用于评估的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相关设计资料、施 工资料、监理资料应内容齐全,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和专业队伍组织检查 相关资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观测检查。
第23页/共27页
沉降观测应注意的问题 1. 一个观测结束时,应认真查看测段闭合差是否超限。
第9页/共27页
路基变形观测 一)一般规定 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 观测。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 定期的复核校正。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路基 监测断面设置一览表设计图),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 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 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继续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3.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 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得低于±1mm。 4.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 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 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确定。
第18页/共27页
隧道沉降观测与评估 一)主控项目 1.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照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与技术设计书进行评估。施工单位测量,监理单位确认。
第19页/共27页
1. 隧道洞门结构范围内应布设一个段面; 2. 隧道内围岩变化处应布设一个断面; 3. 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一个断面;
4. 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 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 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建
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按规定要求进行相应数量的
2.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表之规定及设计要求。
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项目
布置要求
备注
沉降观测断 面
Ⅲ级围岩每4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 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Ⅳ级围岩每3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 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 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2. 观测时,应按测段独立建立文件名,严禁多个不连续测 段建立一个文件名。
3. 数据处理应及时,处理后应认真查看(数据处理生成的 12个文件)中的GCO、QC、RESULT、OU1四个文件,对异常数据 应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及时进行重测或补测。 4.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沉降观测标的保护工作,对损坏的观 测标和被埋的观测标及松动的观测标或未埋设的观测标应及时 进行恢复或补埋;脚手架搭设时应避开承台观测标,严禁在观 测标周围堆放杂物,确保沉降观测工作能够连续进行。 5. 水中墩的沉降观测,观测前应做好水中墩沉降观测专项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按高铁测量规范或沉降观测细则规定 的观测频次进行路基沉降观测。监理单位一般地段平行检验总 测点的3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等区段,平行检验总测点的 50%。
检验方法:水准测量。 三)一般项目
1.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 应不大于20c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平行检查。
第20页/共27页
隧道沉降观测标布设示意图
观测标应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
第21页/共27页
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应不低于下表之的规定。沉降 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期限
一般围岩
软弱围岩
观测周期
隧底工程完成后Biblioteka 1个月3个月1次/周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观测,监理单位重要环节见证检验, 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一般地段平行检查总测点的 30%,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 复杂地质区段平行检查总测点的50%。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B-2型)
第13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E-1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E-2型)
第14页/共27页
5.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 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竖向位移值及其发展 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6. 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 变形观测单位应有专门的路基变形观测组,观测资料应 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提供给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负责铺轨条件的评估工作,并组织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单位实施。 8. 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 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 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 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⑸每个桥梁墩台应在承台施工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根据高铁测量规范或 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⑹梁体徐变变形观测需在梁体施工完成后开始布置测点,并在张拉前进行初始观 测,各阶段观测频次应满足高铁测量规范或沉降观测细则要求。
⑺每个涵洞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沉降观测,观测频次应满足高铁测量规范或沉 降观测细则要求。
第15页/共27页
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9. 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 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二)主控项目 1. 沉降观测装置和位移边桩的构造、结构尺寸和制作材料 的规格、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
第25页/共27页
完毕! 欢迎指正!
第26页/共27页
感谢观看!
第27页/共27页
3.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观测精度应符合铁 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有关 规定。
检验数量:观测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观测资料。 4. 桥涵沉降变形的观测阶段及频次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 5.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应系统、完整、真实、可靠,满足 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需要。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沉降变形观测成果资料。
第10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1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2型) 第11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3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4型)
第12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B-1型)
⑷桥涵变形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关于发布沉降 观测测量标志技术要求的通知》沪昆浙工函〔2010〕115号),确定其位置。 ②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③变形观测中应符合以下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2. 沉降变形观测装置的规格、材料及埋设深度应符合《客运 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号)的相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第8页/共27页
6. 严禁采用单一附和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第24页/共27页
7. 低矮墩身无法观测,应将承台观测标挖出,埋入127PVC管 且露出回填土10Cm,并加护盖,观测承台观测标即可。
8. 桥梁铺架段应严格按照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频次,对架梁 前、架梁后、运粱车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观测。 9. 应及时完成连续梁徐变观测数据的处理工作,并应尽快对 已完成的连续梁进行初始徐变观测。
第7页/共27页
5.观测期内,墩台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二)主控项目 1.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标布设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 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规定。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第1页/共27页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一)一般规定 1.桥涵工程沉降变形测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程 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有关规定。
⑴桥梁变形观测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形观测;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 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
⑵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设置观测标。观 测标埋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第2页/共27页
墩身、承台观测标埋
设示意图
长
沙
第3页/共27页
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第4页/共27页
预制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第5页/共27页
连续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第6页/共27页
ⅰ按三等垂直位移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读数取位至0.1mm; ⅱ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ⅲ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基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2. 变形测量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 的稳定位置;工作基点在观测期间应稳定不变;变形观测点应设 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3. 观测期间应对变形监测网设施和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 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4. 变形观测成果的所有原始观测记录应真实、可靠,具有可 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并应符合竣工文件编制和移 交的有关规定。
数量的10%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 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应符合设计要
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清点数量。
3.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应不低于高铁测量规范或沉降观测
第16页/共27页
第17页/共27页
细则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 测。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0.1mm; 剖面沉降观测的重复精度不低于±4mm/30m。
第22页/共27页
4.用于评估的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相关设计资料、施 工资料、监理资料应内容齐全,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和专业队伍组织检查 相关资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观测检查。
第23页/共27页
沉降观测应注意的问题 1. 一个观测结束时,应认真查看测段闭合差是否超限。
第9页/共27页
路基变形观测 一)一般规定 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 观测。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 定期的复核校正。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路基 监测断面设置一览表设计图),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 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 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继续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3.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 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得低于±1mm。 4.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 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 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确定。
第18页/共27页
隧道沉降观测与评估 一)主控项目 1.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照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与技术设计书进行评估。施工单位测量,监理单位确认。
第19页/共27页
1. 隧道洞门结构范围内应布设一个段面; 2. 隧道内围岩变化处应布设一个断面; 3. 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一个断面;
4. 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 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 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建
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按规定要求进行相应数量的
2.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表之规定及设计要求。
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项目
布置要求
备注
沉降观测断 面
Ⅲ级围岩每4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 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Ⅳ级围岩每3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 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 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2. 观测时,应按测段独立建立文件名,严禁多个不连续测 段建立一个文件名。
3. 数据处理应及时,处理后应认真查看(数据处理生成的 12个文件)中的GCO、QC、RESULT、OU1四个文件,对异常数据 应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及时进行重测或补测。 4.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沉降观测标的保护工作,对损坏的观 测标和被埋的观测标及松动的观测标或未埋设的观测标应及时 进行恢复或补埋;脚手架搭设时应避开承台观测标,严禁在观 测标周围堆放杂物,确保沉降观测工作能够连续进行。 5. 水中墩的沉降观测,观测前应做好水中墩沉降观测专项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按高铁测量规范或沉降观测细则规定 的观测频次进行路基沉降观测。监理单位一般地段平行检验总 测点的3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等区段,平行检验总测点的 50%。
检验方法:水准测量。 三)一般项目
1.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 应不大于20c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平行检查。
第20页/共27页
隧道沉降观测标布设示意图
观测标应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
第21页/共27页
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应不低于下表之的规定。沉降 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期限
一般围岩
软弱围岩
观测周期
隧底工程完成后Biblioteka 1个月3个月1次/周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观测,监理单位重要环节见证检验, 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一般地段平行检查总测点的 30%,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 复杂地质区段平行检查总测点的50%。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B-2型)
第13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E-1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E-2型)
第14页/共27页
5.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 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竖向位移值及其发展 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6. 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 变形观测单位应有专门的路基变形观测组,观测资料应 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提供给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负责铺轨条件的评估工作,并组织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单位实施。 8. 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 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 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 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⑸每个桥梁墩台应在承台施工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根据高铁测量规范或 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⑹梁体徐变变形观测需在梁体施工完成后开始布置测点,并在张拉前进行初始观 测,各阶段观测频次应满足高铁测量规范或沉降观测细则要求。
⑺每个涵洞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沉降观测,观测频次应满足高铁测量规范或沉 降观测细则要求。
第15页/共27页
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9. 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 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二)主控项目 1. 沉降观测装置和位移边桩的构造、结构尺寸和制作材料 的规格、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
第25页/共27页
完毕! 欢迎指正!
第26页/共27页
感谢观看!
第27页/共27页
3.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观测精度应符合铁 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有关 规定。
检验数量:观测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观测资料。 4. 桥涵沉降变形的观测阶段及频次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 5.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应系统、完整、真实、可靠,满足 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需要。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沉降变形观测成果资料。
第10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1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2型) 第11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3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A-4型)
第12页/共27页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B-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