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1.室内光环境
(1)建筑采光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视觉工作和身心健康。

(2)采光系数和室内天然光照度为采光设计的评价指标。

采光系数标准值和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参考平面上的平均值。

采光标准值的参考平面:工业建筑参考平面取距地面 1m,民用建筑取距地面0.75m,公用场所取地面。

(3)对于I、Ⅱ采光等级的侧面采光,当开窗面积受到限制时,其采光系数值可降低到Ⅲ级,所减少的天然光照度采用人工照明补充。

(4)采光设计时,减小窗的不舒适眩光可采取的措施:
①作业区应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
②工作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
③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
④窗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5)采光设计时,应注意光的方向性,应避免对工作产生遮挡和不利的阴影。

(6)需补充人工照明的场所,照明光源宜选择接近天然光色温的光源。

(7)需识别颜色的场所,应采用不改变天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8)采光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有效的节能措施:
①大跨度或大进深的建筑宜采用顶部采光或导光管系统采光;
②在地下空间,无外窗及有条件的场所,可采用导光管采光系统;
③侧面采光时,可加设反光板、棱镜玻璃或导光管系统,改善进深较大区域的采光。

2.室内声环境
(1)影响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物外部噪声源通过建筑围护结构传播至室内,另一类是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传播至室内。

(2)室内允许噪声级采用A声级作为评价量。

(3)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

昼间和夜间时段所对应的时间:昼间,6:00-22:00时;夜间,22:00-6:00时。

(4)新建居住小区临交通干线、铁路线时,宜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作为建筑声屏障,排列在小区外围。

(5)对安静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宜设置于本区域主要噪声源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6)与住宅建筑配套而建的停车场、儿童游戏场或健身活动场地的位置选择,应避免对住宅产生噪声干扰。

(7)当住宅建筑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其他高噪声环境区域时,应根据室外环境噪声状况及室内允许噪声级,确定住宅防噪措施,设计具有相应隔声性能的建筑围护结构。

(8)在选择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噪声控制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应使分户墙两侧的房间和分户楼板上下的房间属于同一类型。

②宜使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背噪声源的一侧。

③对进深有较大变化的平面布置形式,应避免相邻户的窗口之间产生噪声干扰。

(9)电梯不得紧邻卧室布置,也不宜紧邻起居室(厅)布置。

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起居室(厅)布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10)当厨房、卫生间与卧室、起居室(厅)相邻时,管道、设备等不宜设在隔墙上。

对固定于墙上且可能引起传声的管道等物件,应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措施。

主卧室内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宜做隔声包覆处理。

(11)现浇、大板或大模板等整体性较强的住宅建筑,在附着于墙体和楼板上可能引起传声的设备处和经常产生撞击、振动的部位,应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3.室内热工环境
1)热工设计原则
建筑热工设计区划分为两级。

一级区包括5个热工分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

(1)保温设计
①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平面和立面设计、门窗洞口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②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体形设计应减少外表面积,平、立面的凹凸不宜过多。

③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

④严寒地区建筑出入口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⑤外窗、透光幕墙、采光顶等透光外围护结构的面积不宜过大。

⑥围护结构的保温形式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结构形式、采暖运行方式、外饰面层等因素选择,并按要求进行防潮设计。

(2)防热设计
①建筑物防热应综合采取有利于防热的建筑总平面布置与体形设计、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散热、环境绿化、被动蒸发、淋水降温等措施。

②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③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屋面宜采用绿化、涂刷隔热涂料、遮阳等隔热措施。

④建筑物的向阳面,东、西向外窗(透光幕墙),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⑤房间天窗和采光顶应设置建筑遮阳,并宜采取通风和淋水降温措施。

⑥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其他夏季炎热的地区,一般房间宜设置电扇调风改善热环境。

2)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1)提高墙体热阻值可采取的措施:
①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砌块等主墙体材料组成复合保温墙体构造。

②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新型墙体材料。

③采用带有封闭空气间层的复合墙体构造设计。

(2)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建筑应采用木窗、塑料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钢塑复合门窗和断热铝合金门窗等保温性能好的门窗。

严寒地区建筑采用断热金属门窗时宜采用双层窗。

(3)有保温要求的门窗、玻璃幕墙、采光顶采用的玻璃系统应为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充惰性气体Low-E中空玻璃等保温性能良好的玻璃,保温要求高时还可采能用三玻两腔、真空玻璃等。

传热系数较低的中空玻璃宜采用“暖边”中空玻璃间隔条。

(4)地下室外墙热阻、地面层热阻的计算只计入结构层、保温层和面层。

地面保温材料应选用吸水率小、抗压强度高、不易变形的材料。

3)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1)外墙隔热可采取的措施:
①采用浅色外饰面。

②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

③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可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

当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高一侧。

④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

⑤采用墙面垂直绿化及淋水被动蒸发墙面等。

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

⑦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

(2)屋面隔热可采取的措施:
①采用浅色外饰面。

②采用通风隔热屋面。

③采用有热反射材料层(热反射涂料、热反射膜、铝箔等)的空气间层隔热屋面。

④采用蓄水屋面。

⑤采用种植屋面。

⑥采用淋水被动蒸发屋面。

⑦采用带老虎窗的通气阁楼坡屋面。

(3)向阳面的窗、玻璃门、玻璃幕墙、采光顶设置固定遮阳或活动遮阳。

4)自然通风设计
(1)民用建筑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去除室内热量。

(2)建筑的平、立、剖面设计,空间组织和门窗洞口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

(3)受建筑平面布置的影响,室内无法形成流畅的通风路径时,宜设置辅助通风装置。

(4)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进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未设置通风系统的居住建筑,户型进深不应超过12m。

公共建筑进深不宜超过40m,进深超过40m时应设置通风中庭或天井。

5)遮阳设计
(1)建筑门窗洞口的遮阳宜优先选用活动式建筑遮阳。

(2)当采用固定式建筑遮阳时,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阳;东北、西北及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北向宜采用垂直遮阳;东南、西南朝向窗口宜采用组合遮
阳;东、西朝向窗口宜采用挡板遮阳。

(3)建筑遮阳应与建筑立面、门窗洞口构造一体化设计。

4.室内空气质量
(1)民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应有污染控制措施,应进行装饰装修设计污染控制预评估,控制装饰装修材料使用量负荷比和材料污染物释放量,采用装配式装修等先进技术,装饰装修制品、部件宜在工厂加工制作,现场安装。

(2)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及寒冷地区等采用自然通风的1类民用建筑最小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0.5次/h,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换气措施。

(3)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Bg/m且小于3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0.05Bq/(㎡.g) 且小于0.10Bq/(㎡.s)时,应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

(4)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不小于30000Bq/m且小于5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不小于0.10Bq/(m.s)且小于0.30Bg/(m2.s)时,除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外,还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

(5)I类民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采用的无机非金属装饰装修材料放射性限量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A类要求。

(6)Ⅱ类民用建筑宜采用放射性符合A类要求的无机非金属装饰装修材料;当A类和B类无机非金属装饰装修材料混合使用时,每种材料的使用量应通过计算确定。

(7)民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采用的人造木板及其制品、涂料、胶粘剂、
水性处理剂、混凝土外加剂、墙纸(布)、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地毯等材料的有害物质释放量或含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