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的差异界定: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差异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亦存在,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着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必备要素: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可分为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目标: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时候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种功能作用。
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互助功能其他功能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公平性特征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与监督社会化)福利性特征法治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项目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刚性发展特征
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
社会保障的意义
(1)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3)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
的决定性因素
●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基
础
●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它是衡量社会保障发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
标志
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划分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性发展阶段社会保险性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性发展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经济因素毫无疑问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政治因素的影响历史文化因素亦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相应的影响
慈善事业时代: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
1601年英国济贫法出现伊丽莎白
对早起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
➢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以现代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
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
国际经验:
1.尊重本国国情
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努力追求社会化
5.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国际教训:
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
3.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福利国家改革
1.削减福利支出
2.调整福利结构
3.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4.引入私营机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全面考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可以发现这种制度安排的特色非常鲜明。
概括起来就是: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全面保障封闭运行缺乏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自身亦存在着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负面影响。
因此原有制度因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亦有着改革的必要性。
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1986-1993)(1993-1997)(1997-至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通过近20多年来的变革,在维系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证整个社会基本稳定的同时,促使曾经惠及亿万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整体转型,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的社会保障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依赖政府与单位转化到责任分担,二是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即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板块结构式社会保障制度,三是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立法滞后
●责任模糊
●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并根据责任分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实践中坚持制度建设的多层次化与社会化原则,采取官民结合的手段来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乃至家庭及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建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项目结构及运行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
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
根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含的业务内容来看
1.社会救助:包括面向低收入阶层的贫困救助,面向遭灾的灾民的灾害救助,以及面向遭遇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的特殊救助等
2.社会保险:包括面向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疾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对其家属的津贴和伤残,退休之后的生活保障等待遇等等
3.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福利事业,残疾人妇女儿童乃至教育住房福利等等
根据是否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
与社会生产或收入关联的保障制度与社会生产或收入无关联的保障制度
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以及法律的规范的强制性分类
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和非制度化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特别捐税辅助
2.社会救助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
3.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4.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贫困人群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5.社会救助需要救助者依法自愿提出申请,经救济机构调查后并批准后方可获得救助
重要性两个方面
1.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均是在原来社会救助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2.社会救助是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社会保险
预防性补偿性储蓄型责任分担互助共济(特色)
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死亡抚恤护理保险残障保险
社会福利
特点: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水平弹性化
军人保障是以现役军人为保障对象的一个综合性保障系统。
补充保障
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特点)
1.以劳动者为核心
2.责任分担
3.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
4.互助共济
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代表:德国,美国,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福利国家模式(特点)—英国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
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
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
4.法制健全
5.充分就业
强制储蓄型模式—新加坡
1.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3.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4.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
5.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国家保险型模式—苏联
第四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现代意义的法制,是指把国家事务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原则。
社会保障法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法律制度是实现社会保障理想的重要基础。
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两种:一是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固有的价值;二是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目标来说的工具价值
社会保障立法理念的嬗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济贫法阶段.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启示标志,直到19世纪80年代社会保险法律的产生为止
2.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世界上第一批社会保险法律起始标志,直到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3.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4.现在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社会保障的特征:安全性,强制性,普遍性,平等性,鼓励性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
1.人权保障原则
2.公平原则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①宪法
②法律
③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⑤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
⑥法律解释
⑦条约与协定
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局面)
1.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
2.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
3.法制建设的层次低
4.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
5.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
1,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
2,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
3,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
4,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1.集中管理模式——英国,新加坡
2.分撒管理模式——德国
3.集散结合管理模式——美国,日本
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二)依法管理原则
(三)属地管理原则
(四)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2)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3)其他社会保障管理
第五章养老保险
现代养老保险的产生,较为公认的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这一立法正式确立了社会保险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打上了深厚的俾斯麦时代的烙印。
(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
(2)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
(3)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
养老保险的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
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
1.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
2.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着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
3.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
4.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养老保险模式
1.政府负责型:由政府直接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
2.责任分担型:由政府单位或雇主个人等多方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
3.个人负责型:在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中,有极个别国家的养老金完全由个人负责
4.混合责任型。
养老保险财务模式
1.现收现付式: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方式
2.完全积累式: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
3.部分积累式: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阶梯式
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1.社会统筹模式
2.个人账户模式
3.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养老保险缴费模式包括给付既定模式和缴费既定模式
养老保险制度内容:适用对象即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管理和使用,养老保险金的享受条件和待遇标准,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改革探索阶段(1984-1994),改革深化阶段(1995-)
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家庭保障功能减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大,养老金保值增值难
中国基本保险未来发展
目标设定: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
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
政策建议: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现行制度的有效性,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的五层含义
1.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1883年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疾病社会保险法》在德国诞生)
2.医疗保险的对象通常是劳动者尤其是工薪劳动者
3.医疗保险强制权利义务相结合的互助共济
4.医疗保险保障的内容主要是疾病
5.医疗保险必须社会化
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
1.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
2.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
3.涉及关系非常复杂
4.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
医疗保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强调解除人们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努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宗旨
2.理性看待医疗费用的增长
3.合理确定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一、医疗保险的当事人及其关系:包括政府(国家的行政机关),医疗保险机构(买单人)医院(医疗服务的供给者)被保险人或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者)和雇主(投保人)
二、医疗保险对象
三、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筹集渠道,筹资方式,缴费方式
四、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按服务项目,按人头,总额预算制,按病种,工资制
医疗保障模式
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2.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
3.合作医疗保障模式
4.私营医疗保障模式
中国的医疗保障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三种制度构成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强制性参保的人员范围
2.确立新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明确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
3.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划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支付办法
4.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
5.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6.特殊政策规定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公共卫生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
第七章失业保险
按照就业意愿,可将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按照失业的程度,可将失业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
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可将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
按照不同的失业原因,可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待性失业。
各国治理失业的政策根据其侧重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通过增加就业量以降低失业率
2.减轻失业带给社会非负面影响
失业保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物资帮助,使他们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得以维持。
失业保险的功能:保障基本生活功能,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促进就业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分为权利型失业保险和调差型失业保险
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保险
失业保险的管理
1.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
2.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
3.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
国外失业保险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失业保险的国家,于1905年首次立法
失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
1.失业率不断升高
2.失业保险入不敷出及沉重的财政压力
3.高水平失业保险助长不良风气
失业保险的改革趋势
1.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
2.加强对失业保险的管理和开展基金运营
3.突出就业导向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进入全面改革阶段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实际覆盖面仍然较窄
(2)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不良
(3)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面临的挑战
1.隐形失业显性化
2.失业率上升
3.失业保险的非周期性
4.就业方式多样化
就业保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就业保障,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这种转变是更主动,更积极地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的制度安排,它也意味着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将是失业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两个基本目标。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已从当初的制度象征变成了有效制度,但在就业形势长期严峻的条件下,也需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完善失业保险的内容,促使失业保险向既能够促进失业者再就业又能够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就业保障机制转化。
第八章工伤保险
工伤:也成职业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责任认定的三种责任:劳动者个人负责阶段,雇主过错责任阶段,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从世界各国工伤保险的实践来看,工伤保险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日趋扩大
(2)工伤社会保险成为工伤保障的主流方式
(3)工伤预防和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
工伤保险的特点与原则
特点:实施范围广,保障性最强,待遇相对优厚,给付条件最宽
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区别对待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工伤保险的作用
1.工伤保险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
2.工伤保险是分散行业或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减轻行业或企业负担的重要措施
3.工伤保险是建立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防范机制的重要条件
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工伤范围,工伤鉴定,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工伤预防,职业康复。
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雇主责任制,工伤社会保险以及混合型保险
中国工伤保险
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险统一法规,是社会制度开始在中国实施的起点。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1)工伤保险的目的
(2)工伤保险的原则
(3)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
(4)工伤保险基金
(5)工伤的范围:
(6)工伤认定程序
(7)劳动能力鉴定
(8)工伤保险待遇
(9)监督管理
(10)法律责任
第九章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最低保障性按需分配权利义务单向性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
社会救助的功能:缓解贫困问题时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