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项目化学习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项目化学习案例
——咏赞春歌共述忠魂
一、项目背景
2022年4月,由于疫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转移到线上。

疫情的冲击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激发了线上课堂的活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可见,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远程传授,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线上教育平台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素养目标、转变育人方式的价值和功能。

《新课标》也为课堂设计指明方向,指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适逢清明小长假,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利用这一契机将第三单元所学内容与“网上祭英烈,传承民族魂”的清明祭扫活动相结合。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线上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可选用配乐朗诵、新闻播报、记者访谈、视频讲解等方式讲述英雄故事并剪辑、制作成精彩的短视频,用自己的声音、用实际行动传颂英雄意,讴歌英雄情。

二、项目目标
1.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写作技巧,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展现人物形象。

2.通过英雄事迹相关文学文本的阅读,体悟英雄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通过完成英雄故事视频录制的任务,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项目实施
1、设置驱动性任务
为了完成“制作班级视频,献礼英雄”的总任务,备课组立足于《新课标》所提出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总任务拆解成以下三个子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的过程。

子任务一:创作个人视频
首先,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重点关注“人物事迹材料的选择”“人物描写方法的使用”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方法”,并布置相应作业有针对性地训练这三方面能力。

接下来,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形式撰写演讲稿、访谈稿等文本。

最后,学生在镜头面前演绎英雄故事,自行录制视频。

子任务二:展演及互评
课前,学生通过钉钉“家校本”上传作品。

老师浏览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学生可以在收到反馈意见后进行修改和重新上传。

课上,通过钉钉“在线课堂”进行作品展演。

学生在评论区自由发表观点,提出修改意见。

子任务三:修改及合成
同学们收到修改意见之后,进行个人作品的修改。

最后,由熟悉剪辑操作的同学合成班级视频,其他同学也可以对配乐、片头、画面创意等内容提出建议。

2、教师全程指导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拥有极大的自主性。

但当遇到困难时,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精准的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支架一:带读辅助材料
除了本单元的课文,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找到了不少辅读材料。

有些篇章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会选择部分材料带读,拓宽学生对于革命年代背景的了解,让学生对英雄事迹的了解更加全面而深刻。

支架二:提供表达指导
阅读-写作是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部分同学面对学习资料的大量输入,确实能够掌握一些方法,但是要想充分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难度。

这时候,教师会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个文本的结构化提纲或者一些表达句式的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文本输出。

3、开展充分评价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应当确保“教-学-评”一体化的充分落实。

通过开展多主体、多情境、多形式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
实现充分交互,在思维碰撞之间生成崭新思想。

在评价时,师生的点评和打分应严格按照统一标准:
第一,材料饱满充实,英雄人物事迹有事实依据,契合英雄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

第二,讲述内容详略得当,细节饱满,做到叙议结合,突出人物精神。

第三,视频时长、拍摄背景符合要求,表达流畅、声音洪亮、口齿清晰、举止大方,具备较强表现力。

四、项目反思
这是一个基于线上平台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探索在线课堂平台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营造真实情境,创新授课模式,联结课堂内外,增强师生交互。

此次活动立足于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纪念革命英雄。

活动任务明确,依托线上资源平台,依照“线上学习-线上探究-线上展示”的路径,将学习的全过程搬到了线上。

且全程接受老师的远程指导,并有机会与同学合作讨论,连接课堂内外各个学习环节,体现了一个连贯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效落实了“训练人物细节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人物精神”等各项教学目标,是对语文知识的真实运用和对语文能力的切实培养。

项目化学习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师生之间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组合成为一个为达成同一目标而努力的“共同体”。

其间,师生共同研讨、充分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孤立地思考问题、单一地消化知识,而是在自发的合作交流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消化知识、提升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真正撬动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单向输出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愈加凸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