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及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及问题分析1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拇指一族”正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无论在教室、寝室、食堂,还是在上课、自习、休息时,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场景。
手机正在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部分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还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消费,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及利弊。
并且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探讨出大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利弊;对策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情况
—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我项目组成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包括对大学生日常手机使用时长、手机用途等方面的问题。
此问卷共发出850份,收回800份,其中在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收回的问卷430份,在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发出的问卷共收回370份。
通过此份问卷,我们掌握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在手机上花费的金钱、使用手机用途方面等一系列的数据及现状。
经过现状数据以及利弊分析,我们得出了四个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让大学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从而减少手机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一)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
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时长
大学生身边不带手机多久会感觉不自在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自我评价
据调查,42%的学生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为5—8小时,甚至31%的学生每日使用手机长达8小时以上,可见,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贴身之物。
45%的学生表示,身边没有手机几小时就会产生不自在的感觉,对手机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
大学生们以对自己的了解,几乎都认为自身对手机存在依赖。
在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上面,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情绪的极端变化.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成瘾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手机依赖症”。
,
(二)大学生在手机上花费的金钱
大学生购买手机时最看重的方面
据调查,很多学生还是理性地看手机的质量来选购手机,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看重手机的品牌及款式,iPhone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
试看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速度之快,现在学生对手机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功能的消费,更大程度上,是将手机本身作为一个“身份象征”来消费。
大学生认为自己花钱购买的是时尚、精致、高效的生活方式。
而且,据调查得知,55%的学生每月话费为50—150元,甚至有10%的同学每月话费高达200元以上。
这样下来,大学生的攀比消费以及较高的话费支出,容易使其养成不良的虚荣心理和错误的消费观念,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
大学生手机主要用途
随着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电话、短信、上网、游戏、听歌、聊天、学习等,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电话、短信、上网已经是用手机必用的功能,手机发展之快,很多其他功能也在影响着同学们的生活,有些同学会
从早到晚拿着手机,很多同学说在自己空闲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拿出手机打发时间,不自然的一耗就会是很长的时间。
作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可是选择学习这一项的同学是最少的。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分析
;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有利方面
1.拓宽交流平台
流动空间是信息社会的支配性空间,有线互联网更多的是在象征意义上制造了“流动空间”,而无线互联却给人类流动空间有了真实体验。
手机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他人之间的一条独立连线,有了手机,你就有了一个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的信息平台,提供了更快捷的交流渠道,满足了大学生对于快速沟通的需求,扩展了大学生的社交圈。
大学生可以用手机更快地联系到需要联系的人,比如说下发通知、各种活动及学习信息等,很多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的。
手机作为新一代媒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2.扩展信息平台
对于人际间的信息交流而言,手机就是你的社会关系的载体,为大学生提供更便捷的交流,更便捷的通讯、上网服务,信息交换更加快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大学生与他人联系更加密切。
一个人丢失了手机,就等于失去了社会关系的联结,那种焦虑、担心、不习惯以及没有着落的失落感。
如今的手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媒介,而成了个人多媒体信息终端。
当今手机发展之快,百度、QQ、人人、微博等各种软件都在手机上有了更便捷的应用。
通过手机,你可以将接触到的信息增添进你的信息空间领地,扩展着你的信息版图。
3.构建话语平台
通过手机,你尽可以对现实评头论足,向朋友发泄着心里的郁闷,你的话语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很多学生平时不方便当面对别人说的话可以通过手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手机还可以让你“借别人的台词来表白自己的感情,借
别人的手帕来擦自己的眼泪,现实中无法满足的东西在精神世界里寻找补偿。
”同时,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手机为平民话语权、为公共话语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我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家在“两会”期间所开通的短信交流平台,成为新兴的民意表达方式。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不利方面
;
1.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弊端
许多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甚至面临着“手机强迫症”或“手机焦虑症”的困扰,一旦某天失去手机便极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沉溺于手机会让其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脱离正常的生活圈。
想想看如果某天你没带手机或是把手机遗忘在什么地方,你会不会整天坐立不安、心神不宁许多同学说一直把手机拿在手里才会踏实,而且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平均十几分钟就会看一次有无来电未接或短信,在要求静音的场合将手机设置成振动后贴身放置,却不放心地要一遍遍查看。
这些都是对手机过度的依赖,这样的依赖发展下去,容易造成自闭人格,不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健康心理的形成。
无论在何时何地,大学生都可以利用手机寻找快乐,或发短信,或玩游戏,或看电影,或听音乐。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课堂上充耳不闻,或低着头狂发短信,或窝在课桌下低声接听电话,不一而足。
这是手机随身性带来的按摩特质,其导致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将是传统休闲文化的解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眼花缭乱的“快捷性”、“短暂性”、“偶然性”和“强迫性”。
这种“短、频、快”的文化“特快餐”,不是休闲享受,而是为了打发暂时的无聊时间以获得短暂的信息满足。
2.私密性及匿名带来的缺陷
首先,手机作弊屡见不鲜。
近年来,考试作弊手段已由传统夹带、传纸条逐渐向利用手机、无线耳机、微型扫描仪等高科技工具作弊转变,并有团伙化、专业化、经营化发展趋势、其中手机是目前盛行的一系列高技术作弊行为的主要工具。
数以千计的学生利用手机给朋友发送考试答案,或者在考试进行过程中用手机上网查找答案。
其次,黄色信息沉渣泛起。
大学生好奇心、模仿性强,这种满天飞的短信会不会成为一根不良的导火线,恐怕谁都不能打包票。
比色情短信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随着手机无线上网功能的发展无线网络涉黄的问题。
受利益的驱使,一些网站明目张胆地提供手机下载用的淫秽图像、视频链接,许多链接是免费的,可以随意下载。
最后,不少手机诈骗犯罪就是利用手机传播的匿名性,如伪造假身份证购买手机卡或专买不需身份证的手机卡实施诈骗的。
近年来接连不断的利用手机匿名诬告他人的案件更令人触目惊心。
3.缺失现实沟通带来的信任危机
无论是语音通话还是手机短信,你和对方之间都不是面对面,而是依靠手机的电波联系着。
手机给了我们一种躲在面具背后发言的机会,你可以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的情绪,躲在手机的背后,“表达情感似乎也多了一层保护,进退自如,但是感情也不再像在传统的沟通手段中那样严肃认真”。
有学生在我们调查时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对方没有表情的文字,无法真正了解对方发短信时候的真实感受。
的确,通过手机进行的对话丧失了面对面的现场感,直接了人际交流的整体有效性,接受者一方无法获知发送者所处的真实情境,为交往行为中的谎言创造了条件,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濒临考验。
另外,沉浸在与他人手机联系的同时,现实中的交往却乏善可陈。
手机替代了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之后,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与人的现实沟通能力也随之降低。
通过手机相谈甚欢的两个人到了现实中,也许可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
4.攀比心理带来的负面情绪及经济压力
许多大学生出于对时尚的追求和彼此间的攀比心理,不断购买推陈出新的手机。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在购买时比较注重手机的品牌和购买价格,这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消费,容易使其养成不良的虚荣心理和错误的消费观念,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是只要一出自己喜欢的新款式的手机,就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其中不乏部分“果粉”(苹果手机的粉丝,每新出一款iPhone都会想去购买)。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县六名学生只因攀比心理作怪,就到手机店中偷手机九部,价值10000余元。
导致学生做出有违道德、有违法律的事情,都是因为手机成为了现今学生眼中“身份的象征”,使学生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再说话费问题,据调查得知,55%的学生每月话费为50—150元,甚至有10%的同学每月话费高达200元以上。
步入大学的学生,应学会合理理财,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月光族”,其中话费也占了不小的开支,带来了经济压力。
5.手机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
据调查,95%的学生是随身携带手机的,且有20%的同学随身携带的不只一部手机。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同学们在睡觉时手机的状态,手机没电了才关机和从不关机的同学占到了百分之49%,30%的同学是偶尔关机的,而只有21%的同学是关机的。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
欧洲防癌杂志所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机会比不用的人高出30%。
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患脑瘤的几率比不使用手机的人高出80%。
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
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可见,手机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小觑了。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新形式下,大家应对手机媒体这一“双刃剑”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应对手机的负面效应带来的新挑战,构建管理、引导机制,减少大学生因为使用手机引发的消极影响,主动扩展新平台,探索新模式,努力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让大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
|
(一)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
高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大学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意识教育。
同时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如倡导文明使用手机的科普知识讲座等,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二)正确树立大学生“三观”,积极倡导健康使用手机理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手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及时准确地让大学生知道过度地使用手机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加强管理与引导,积极倡导健康使用手机理念,是出于当代大学生特定成长背景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学生自我需求的需要。
同时,大学生应增强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养成使用手机的道德意识,强化大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消除攀比消费心理,摆脱虚荣作祟,养成健康、合理、符合实际的消费理念。
(三)改变认知,纠正心理偏差,淡化攀比心理
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立坚定的信心,了解手机并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一个普通的工具。
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往往会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忽略了纵向比较,虚荣心会助长大学生的攀比心理。
而纵向比较会让大学生更清醒的自我认识,感觉到满足感。
(四)科学使用手机,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保护自身健康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手机别放枕头边,对脑部伤害过大。
不要为了方便而挂胸前,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
切勿将手机
别在腰部,容易影响生育。
来电话时,让手机响7秒后再接听,因为7秒前的时候辐射最高。
学会科学使用手机,可以保护自身健康,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
】
'
%
参考文献
[1] 靖鸣,刘瑞.《手机传播学》[M].新华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P77—83.
[2] Rich Ling.《M时代—手机与你》[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P75—101.
[3] 倪桓.《手机短信传播心理探索》[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P176—180.
[4] 朱海松.《手机媒体:手机媒介化的商业应用思维与远离》[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P11—16.
、
[5] 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P20—25.
]
】
附件1
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为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以及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特开展此次专项调查活动。
本调查问卷共有10道题目,占用了您的时间,谢谢!
1、请问你每日手机使用时间有多久
小时以内 ~3小时 ~8小时小时以上
2、请问你每月的话费大约多少
元以内 ~100元 ~200元元以上
3、请问你手机主要做哪些用途
[
A.电话
B.短信
C.上网
D.游戏
E.听歌
F.学习
G.聊天
H.其他____________
4.请问你上课时手机模式
A. 静音
B. 振动
C. 响铃
5、请问你买手机更看重手机的哪方面
A.质量
B.款式
C.品牌
D.其他__________
6、请问你多久更换一次手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以上
D.新款上市即换
E.用坏了再换
7、如果你身边不带手机,你觉得没有手机多久会让你感觉不自在
A.几分钟
B.几小时
C.一天或几天
D.几个礼拜或更久都不要紧
8、请问你随身携带几个手机
A.不随身携带个个个以上
9、请问你睡觉时手机是否关机
A.关机
B.偶尔关机
C.没电了才关机
D.从不关机
10、请问你觉得自己对手机依赖程度如何
A.完全不依赖
B.有点依赖
C.很依赖,完全不能离开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