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师说第一课时学案 07鲁人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 1.2师说第一课时学案 07鲁人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思路。
4.研读文章第一段。
【知识导学】
1.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憎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2.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
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3.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
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
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
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
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
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
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5.韩愈的名言警句: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2)不塞不流,不行不止(《原道》)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初春小雨》)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愚()句读()谀()经传()郯()
苌()聃()蟠()巫()
2.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解
释:
②或师焉,或不焉。
通解释:
3.用“\”给句子断句: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指出第一段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古之学
者古:今: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古:今:
③吾从而师
之古:今:
④是故无贵无
贱古:今:
5.指出第一段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吾师道
也
吾从而师
之
【合作探究】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出各段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填好下表:
二.研读文章第一段:
2.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3.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句末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二、填空题: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7.用“\”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
好为人师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益不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①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译:
__________
____。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第一课时答案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愚(yú)句读(dòu)谀(yú)经传(zhuàn)郯(tán)
苌(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
2.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传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不是这样
3.用“\”给句子断句: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指出第一段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凭借今:因果关系连词
③吾从而师之古:从,跟随,而,顺承今:"从而"是连词
④是故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5.指出第一段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合作探究】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出各段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填好下表:
二.研读文章第一段:
2.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答案: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
“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
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
“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
“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
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
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
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
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
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3.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答案: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
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
“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
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句末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二、填空题: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7.用“\”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
好为人师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益不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①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译:
__________
____。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略
7.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8.①专、深厚②从师③指态度严正不屈④就⑤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冒
犯学生
9.①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
②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
10.例证师道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