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分辨流言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者分辨流言的事例
周武王姬发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朝政,史称周公。
周公不负哥哥姬发重托,他在隆重安葬完武王后,当即扶持侄子姬诵登上天子宝座,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成王。
由于成王年幼,周公根据武王生前遗嘱,自任摄政王,挑起了管理朝政的重担。
可是不久,朝中便出现了流言蜚语。
有人说:“周公自任摄政王,目的是想篡位,看来成王必定要死在他的叔叔手中。
”
太公姜尚和召公奭听到流言,信以为真,去质问周公。
周公听后十分伤心,他没想自己的一片忠心换来的竟是人格上的侮辱,就连和自己同为三公的姜尚和奭也相信。
周公心灰意冷之余,竭力向太公和召公作出解释,可是太公、召公却半信半疑。
为稳定大局,周公决心离开京师,避居东方。
临走前,周公流着泪嘱托太公和召公说:“我走后,你们二位一定要牢记武王临终教诲,尽心辅佐成王。
”由于太公和召公对周公的解释半信半疑,所以,对其出走也未加阻拦。
周公走后,太公和召公才去禀报成王。
其实,十三岁的成王对有关周公篡位的流言已有耳闻,心中也是半信半疑,但他毕竟天资聪慧,遇事善于分析。
所以,他听到流言后,一方面神态自若,不妄下断语,另一方面,私下派出心腹调查流言来源,决心把事情弄清楚。
经过调查,有关周公篡位的流言原来是他的三叔管叔鲜和五叔蔡
叔度传出来的。
成王知道,当初武王和周公关系密切,临终时将他托付给周公的时候,三叔和五叔就心生妒意,现在这些流言出于他们之口,很可能是无中生有。
但为防万一,他没有把这事说出去。
现在听到太公和召公的禀报后,他表示对周公坚信不疑,并对周公的出走很惋惜,却又没有表态立即将周公召回。
为了把问题尽快解决,他又暗中到史官那里查阅了周公所有言行的记载。
在查阅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封闭严密的石匣,他急令史官打开。
石匣被打开后,成王发现,里面放的是一套竹简,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武王生病时,周公通过祭祀,祈祷在天之灵,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武王去死的话。
成王看后十分感动,急向史官问道:“这么大的事情,我为何不知?”史官道:“当时宰相只带臣下一人,并再三叮嘱不要将此事告诉任何人。
”
成王听了,立即将太公和召公及其他大臣召来,将此事公之于众,并流着泪对大家说:“从一开始,我就不信那些流言蜚语。
为了说服大家,查明真相,我又派人调查。
现已查明,说周公想篡权之事,完全是管叔和蔡叔出于妒忌之心凭空捏造出来的;眼前的事实,更加证明了宰相明心可鉴,全怪我是非不分,逼走了宰相啊!现在我决定:
亲迎宰相回京,亲向宰相赔罪,亲授宰相代我行政。
”
随后,成王又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火速送给周公。
周公看了成王的信,不仅为侄子小小年纪能如此明辨是非而高兴,还为他给自己洗去不白之冤做的大量工作而感动。
为此。
周公不等成王迎接,便起程返回京师。
成王知道后,立即率领王公大臣,亲迎至郊外。
叔侄相
见,抱头痛哭,各诉衷肠。
随迎大臣无不为他们叔侄如此肝胆相照而感动得落泪,太公和召公更是又自责,又高兴。
管叔和蔡叔见陷害周公没有得逞,便撕下伪装,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和淮夷发动叛乱,被周公一举平定,管叔被杀,蔡叔被囚,周朝重又太平。
在成王为父服丧已满时,周公归政。
成王亲政后,对周公更加谦恭敬重。
公元前1111年,当周公病死时,遗言葬于成周,以表示死后也要辅佐成王;然而成王却将周公埋葬在毕,和文王、武王的墓在一起,以表示他不敢将周公以臣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