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文学看中国文化(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外国文学看中国文化(上)
主讲人: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诸位好!非常高兴来到国图听讲座,其实是我的读书心得跟大家交流一下,题目是《从外国文学看中国文化》。
那一般我们说从外国文学看中国的话,就是大致上可能有两种。
一、外国文学作品中中国人的形象
第一种就是注意外国作品里面的中国人的形象。那么外国文学他们一般文学作品什么时候开始提到中国人比较多一些?大致是我觉得是从18世纪开始,是1762年的时候英国出了一部小说,作家叫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就是一部小说挺有名的叫《The Citizen of the World》,就是世界公民的意思,那么这部书后来就成了英国文学里面的一个经典,所以要是说18世纪英国文学里面有哪一位中国的智者,那么就是在这个《世界公民》这部小说里面。
18世纪初期的时候,法国有一位启蒙哲学家叫孟德斯鸠,他写了一部书《波斯信札》或者是《波斯人信札》。写《波斯信札》的时候,是从1709年到1720年,他那本书里面也好几次提到中国,还讲到中国人口众多这样的问题,时候其实中国已经跟欧洲已经有来往了。18世纪初的时候,在法国巴黎住着一位是福建旅法的华侨,叫黄嘉略,然后据考证,实际上孟德斯鸠其实还是跟黄嘉略见过几次面,后来孟德斯鸠又通过和他几次交谈里得来的印象,然后把关于一些中国的内容写到书里面去。
那么18世纪的欧洲,当时关于中国的文化介绍是特别多的,比如说伏尔泰他几部主要的著作里面比如像风、索兰拉斯(音译)这些。里面还有很多地方他讲到中国人的社会,讲到孔子,讲到儒教。那么和伏尔泰差不多,当时的欧洲其他很多的文人,包括一些政要或者是王室人员,他们都很爱中国文化。那时候有一种文化现象叫中国风,它体现在当时欧洲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园林设计方面就是特别多的。大家如果到伦敦去的话,会在伦敦有一个
很有名的公园叫做Kew Gardens,然后那里看到一个中国式的一个宝塔,塔就是18世纪的时候建的,所以那个时候,还有室内装璜呢等等很多,全是流行中国风。
但是过了18世纪,当欧洲人真的跟中国有着具体接触的时候,中国的形象就开始转变了。实际上在18世纪下半叶的时候,一个英国经济学家他叫Adam Smith(亚当·斯密),他就在《国富论》里面讲到,他讲到说有很多人可能把中国的富裕想象的过了头了。他说英国的商船到了广东,就在港口看到很多中国人就是为着一个海上飘着一顶不知道谁的帽子在争抢。或者是他们在路边争抢一些菜皮。就是他突然对中国有了一种不太一样的一种看法。
到了19世纪,慢慢的,中国人的形象开始往不大好的一方面转变了。经过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一方面跟中国人做生意,另外一方面又入侵中国。在这个过程里面,中国的形象开始慢慢变得不好。然后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比较刻板的对中国的负面的描写。比如有一个英国人写的一个中国人是很奸刁的,留着一个山羊胡子,叫Fuman chou。后来还有一些电影也是关于他的。他很会动心眼,但是有时候做事情不诚实,很奸刁的,总要使坏。我觉得像这个,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描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批判的文章,指出这个背后实际上是一套意识形态的话语。
到了20世纪末,我就觉得关于中国人的形象这些越来越丰富了,越来越多了。比如在美国,现在有很多位很重要的旅美的华裔作家。他们觉得他们在美国从事创作的话有什么长处呢?他们觉得最好来写中国题材。但是这些作家他们往往自己是不懂中文的,因为他们是第二代、第三代的移民,他们靠一些道听途说,或者他们到美国图书馆面然后看一些英文的参考资料,来猜想中国生活大概是怎么样的?所以他们写的主要是讲中国人在美国的移民的经历。这些书对美国人来说,实际上他们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是不是对这些感兴趣,我不知道,我自己对这些书不太感兴趣。
像这些有几位作家挺有名的,有一名叫谭恩美。谭恩美写了一部小说叫《喜福会》,后来改编成电影放得很有名的。《喜福会》里面她讲到几位在美国的华裔的中老年妇女,讲到她们的婚姻,所有的婚姻都是不幸的。我觉得这样的书,这种书符合了一般的美国人他缺乏对追究的具体了解,总是以为中国的社会是很黑暗的,压迫性很重,所以每一个婚姻都不好。那么还有另外一位作家叫汤婷婷,这个汤婷婷她也是写了不少都是关于中国人的这种文章。一般我觉得她们作品里面中国人的这个形象一般的来说不太好。
也有一些旅美的华裔作家,比较有名的一个叫赵建秀Frank Chin,他是一位男士。他就说这些华裔的作家,他们在美国主要是为美国市场写的,他们要呈现一个负面的中国。然后他们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他是要其他人来付出代价的,付出代价的是谁呢?很可能中国的文化,还有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男性。所以赵建秀跟其他一些女作家之间他们有一些很激烈的争论,所以赵建秀就说中国的男性不是这样,不是很猥琐的,有像关公那样的人物,还有像张飞那样的人物,他们是有赳赳武慨的,所以他要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二、从外国文学中看中国文化
那么关于文学作品里面的形象,我刚才说了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那么慢慢的发展起来一种叫形象学,专门看这个形象是怎么样的。我说主要从文学作品里面怎么来写中国人,这个是我们从外国文学来看中国文化,这个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那么有几部书做得非常好,我想推荐一下。原来南京大学有一位老教授叫范存忠先生。他原来在美国做博士学位的时候,写过关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里面中国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还有钱钟书先生他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时候,做一个论文研究的也是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文学里面的中国人、中国文化。范存忠那部书有中文的译本,原来是英文的。钱钟书先生那部著作现在还没有中文的版本,只有英文的。英文的是由外研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研出版社出版了,如果大家懂外文的话,可以去看看他们怎么样来讲这个话题。
(一)认识自身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不太一样的,我不会直接说到外国作品里面看中国人的影响是怎么样。我今天要说的我觉得是这一点,是我们现在文化里面强调是不够的。专门教外国文学的老师或者是从事外国研究的一些同志们他们关注还不够。我们在看外国文学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它很多方面跟中国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差别,然后对于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可能起到一个什么积极的作用。这方面我们有时候关注还不够。实际上就像晚清的时候,当时有一些中国官员他们派到伦敦、巴黎这些地方去,然后他们就要开始给国内写报告,然后把他们每日的见闻写下来。我觉得读外国的书有时候,觉得也会像晚清的官员在伦敦在巴黎写日记,然后来观察他们的社会差不多的。因为中国晚清官员他们到了外国以后,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出去。他们写很多东西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带着一个中国文化的框架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