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
1984读书心得
1984读书心得《1984》是一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预言小说。
本书作于1945年。
要紧描写了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态,在此分享读书心得。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984读书心得,欢迎大伙儿阅读。
1984读书心得篇1温斯顿忽然转过身来。
这时他差不多使自己的脸部现出一种安详乐观的表情,在面对电幕的时候,最好是用这种表情。
P15当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如今的社会有时也是这样吧,太多的人在社交场所都有着一副面具,他们切换这副面具又是那么自然、那么迅捷,看起来他们从来没有过两副面孔一样。
而在《1984》中,这种别同面孔的切换又是更加令人悲哀的,在那个世界里,真正的聪慧人,才需要如此的两幅面孔。
温斯顿的第一篇日记P18~P19在温斯顿的日记里描写了一般群众在观察录像时的残忍的笑声,那个录像是一具身材胖肥的难民在乘船的时候在地中海某处遭到空袭,他降到水里,笨拙的身子在水里浮沉,后来他被直升机发觉,全身中了数别清的枪,染红了海水,悲惨的死去。
这种残忍的笑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所见,这是一种深切的悲哀。
有个面目英俊、外表凶猛的九岁男孩从桌子后面跳了出来,用一支玩具自动手枪对准他,旁边一具比他大约小两岁的妹妹也用一根木棍对着他,他们两人都穿着蓝短裤、灰衬衫,戴着红领巾,这是青年侦察队的征服。
温斯顿把手举过脑袋,心神别安,因为这个男孩的表情凶猛,看起来别彻底是一场游戏。
P30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有一具特别喜欢的扮演游戏,算是好人坏人,能选到好人的总是自豪又欢愉,选到坏人的也会嘻嘻哈哈的配合玩耍,但每个人脸上的神情,说到底,基本上童确实欢笑。
但是在这个地方,青年侦察队别是一场游戏,他们让孩子成了侦查员,去侦查与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去端起枪支指向他人,去残忍的做一些别该是孩童做的情况并以此来猎取荣誉。
这些孩子也真正的失去了孩子应有的纯真与善良。
思想罪可不能带来死亡。
读书心得《1984》
读书心得《1984》
《1984》是乔治·奥威尔所著的一本备受赞誉的反乌托邦小说。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以极端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景象。
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在这个高度控制和监视的社会中的生活经历,书中揭示了权力对于个体自由和思想的摧残。
无处不在的监控、思想操控和历史篡改,使人们失去了隐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社会给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感觉。
其次,书中的主人公温斯顿试图逃离这个极权统治的世界,追求自由和真实。
他对于社会现状的质疑和反抗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然而,他最终还是被完全吞没,表明了集权政权对于个体的无情打压和精神摧毁。
这让人深刻思考权力与个体自由之间的较量,以及个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力量和无力。
最后,这本书对于探索真理和守护自由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思考。
通过对权力机构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探讨,书中呼吁人们保持警惕,坚守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反思和质疑社会的现状,不被主流思想所左右,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它也提醒我们珍惜自由和隐私,不断为之奋斗。
总的来说,读完《1984》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小说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引发了我对自由、思想自主和权力滥用的思考。
它警示我们不要对权力盲目妥协,同时也呼唤我们每个人要保持警醒,勇敢捍卫自由和真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1984》都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值得大家一读。
《1984》》读后感
《1984》读后感
《1984》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极
权主义统治的未来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个人的自由和尊严被完全剥夺,人们生活在对党的无条件忠诚和对领袖的盲目崇拜之中。
读完这部小说,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 对个人自由的珍视:《1984》让我们意识到个人自由是多么的宝贵。
在小说中,主人公温斯顿试图反抗党的统治,寻求真实的历史和真相,但最终却被残酷的现实所击败。
这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不要因为一时的安逸而忽视它的价值。
2. 对权力的警惕:小说中的党是一个典型的极权主义政权,它通过洗
脑、监视和恐吓等手段来控制人民。
这让我们认识到,权力往往容易滋生腐败和压迫,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权力滥用。
3. 对历史的反思:《1984》中的“新话”和“双重思想”等概念,让
我们思考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记忆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历史的真实,避免被篡改和歪曲,以免重蹈覆辙。
4. 对人性的思考:虽然小说中的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剥夺人们的人
性,但温斯顿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爱情。
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人们仍然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
《1984》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警示意义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珍视
个人自由,警惕权力滥用,关注历史真实,以及坚守人性。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读一本书读后感13篇
读一本书读后感13篇1.《1984》 -- 奥威尔最近读完了奥威尔的经典之作《1984》,这是一本揭示了极权主义和思想控制的恐怖之作。
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主人公温斯顿的生活,小说向我们展示了权力如何腐蚀人性,以及思想自由的重要性。
阅读完《1984》,我深感现代社会中隐私的重要性和人们对于真相的追求。
2.《了不起的盖茨比》 --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通过一个经典而复杂的故事,揭示了财富、伪装和爱情的暗面。
故事中的盖茨比追求着被他爱着的女人黛西,却被现实和社会的虚伪深深伤害。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金钱对于人性的影响,以及爱情和社会的矛盾。
3.《追风筝的人》 --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动人的故事,讲述了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以阿富汗动荡时代为背景,展现了友谊、背叛和救赎的主题。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亲情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傲慢与偏见》 --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是一本经典的爱情小说,也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之一。
小说通过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讲述了她与达西先生之间几经波折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这本书教会了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应被外表和先入为主的印象所蒙蔽。
5.《时间简史》 -- 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是一本科普读物,讲述了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对于宇宙起源、演化和时间等概念的思考。
这本书虽然内容极其复杂,但霍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科学理论,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和科学的无限可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1984》 -- 奥威尔(再次阅读)再次阅读《1984》,我发现自己对书中所揭示的思想控制和权力腐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奥威尔对于极权主义的揭示和质问,让我对于个人权力的滥用和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7.《杀死一只知更鸟》 --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本寓言式的小说,以童年回忆的方式讲述了种族歧视和人性善恶的故事。
《一九八四》读后感_《一九八四》读书笔记五篇
《一九八四》读后感_《一九八四》读书笔记五篇《一九八四》读后感1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这是1984给王小波留下的印象。
对于一个经历过文化革命,在每一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句里都散发着对思维自由与快乐的渴望的人来说,这本书在1980年给予他的感受想必是震惊与彷徨中又带点唏嘘。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1984以及动物农场的评价,注意其中的一个词,自由,到底什么是自由,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又在于何处。
至少我认为,在1984中,这种自由是思想及言论在不直接触犯他人利益前提下异于他人的许可,及思想的自由,追求自认为正确的真理的自由,不管它客观上是否正确,但是你不得反对人家去思考,去发表。
也就像其中所说的,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毫无疑问1984中的世界是对这种自由抹杀的极端反例,政府利用各种方法,近乎于残酷的把人的思想方式彻底扭转,只会接受和彻底认同,个体的思维不复存在,真正的思想只存在于统治阶级的脑海中。
不得不说,1984是集权统治的完美典范,把整个社会完美控制在对于对统治阶级最有利的状态之下,极端稳定且易于控制,并且这种稳定在统治者不改变自己做法维护这种秩序的情况下我认为它几乎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因为作者在书中总结了推翻统治阶级的几种状况,首先他把社会分成了三个阶层,上,中,下,上即为统治阶级,而中则以认为是满足了温饱问题还有余力的人,而下,则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而被推翻统治,作者认为有四种状况,一种是出现一个强大的中等人集团对其进行推翻,一种是自身失去统治意志,一种是残酷的统治让下等人觉得无论如何也无法生存从而进行反抗,一种是社会外部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强力的侵略导致权力的丧失。
而我对自身失去统治意志的理解是统治阶级自身的内部斗争,对强大的中等人集团出现的理解是当民众在物质上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民众将会去思考当权者存在的意义所在,而不是像曾经一样向野兽一般蒙昧的只顾工作,而当他发现统治者的存在对他的生存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反而带来一些束缚之后将会反抗,而这种反抗将基于思维上的自由,因为他们不是无产阶级,他们在已经有了自己资产的情况下而冒着更大的风险区革命,为的必定是更加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制度的改革,活者自由而不是像物质条件供给不足时为生存而斗争,也就是下等人的反抗,这反而更加恐怖。
《1984》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1984》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1984》读后感1读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我才第一次知道“反乌托邦”小说。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
而反乌托邦就是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1984》正是描绘了这么一个幻想的社会,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惊肉跳。
在这个人人被“老大哥”洗脑的社会里,亲人朋友之间互相揭发,甚至儿童都可以向组织告密自己的父亲所说的言论。
所有人性向往的美好都是罪恶,必定要被扼杀。
温斯顿和茱莉亚没有相遇之前,文章的色调是灰色阴暗潮湿的,而两人产生爱情之后,乌云背后仿佛透出一丝阳光。
在黄昏的小屋里,窗外夕阳的光芒投射在他们的身上,外面有一个洗衣妇人的歌声。
那样的时刻,那样的爱情,它真实地存在,不容抗拒,是极寒的世界里可怜的一点温情。
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时光不会长久,但是从此复活的人性之光照亮在阴暗的头顶,这缕阳光一直支撑着温斯顿对茱莉亚的忠贞,被俘后严刑拷打都不出卖茱莉亚,直到他最恐惧的老鼠出现。
背叛了茱莉亚他就获得了自由。
自由即奴役。
奴役即自由。
老大哥完成了他的自圆其说,成功的又洗脑了一个人。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阅读时我一直在想,第二句话为什么不是“奴役即自由”。
后来明白,在那个时代,廉价的自由已然泛滥,奴役才是被摆上台面的民众所需,也是最终目的。
人民最终的麻木和奴性才是极权统治者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
《1984》警醒我们,权利运用不当会导致可怕的结果。
《1984》读后感2《1984》这本书可以说是科幻小说类中的一朵奇葩,与其他大多数同类型的书不同,度过这本书之后,它给我的感受不是震撼,而是恐惧与悲伤。
作为一本想象未来的小说,作者乔治·奥威尔早在1948年就完成了它。
《1984》读后感
《1984》读后感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 1949 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极权主义政府统治的未来社会。
这个社会充满了监视、控制和思想改造,人们的自由和个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1. 令人窒息的氛围: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被极权主义笼罩的社会的压抑和恐怖。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连最基本的隐私都没有。
2. 对人性的探讨: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但在极权主义的压迫下,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极端的环境下,人性是多么的脆弱和容易被扭曲。
3. 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书中极权主义政府对人民的控制达到了极致,而人民却失去了自由。
这让我思考起权力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障自由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权力。
4. 现实意义:《1984》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它所反映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
例如,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对异见人士的打压等。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时刻警惕极权主义的威胁,保护好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阅读《1984》是一次令人震撼的体验。
这部小说让我对权力、自由、人性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继续启发和影响着更多的读者,让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未来进行深入思考。
欧美文学课程论文《1984》读后感(5篇)
欧美文学课程论文《1984》读后感(5篇)第一篇:欧美文学课程论文《1984》读后感欧美文学----《1984》读后感《1984》是我很早就听说过的一部作品,很高兴能够在王老师的欧美文学课上再去认识这样一部带有反乌托邦色彩的政治预言小说。
两周的的枕边时间带着《1984》的深深思考而入睡,作者奥威尔突出对现实的关注,用真实的笔触揭发乌托邦与现实的矛盾,让我们了解极权主义的危害和对乌托邦思想的反思。
这部作品不单单是文学上的闪光点,更像是西方政治史中的一道闪电,惊醒沉睡的世人,也震惊着半个多世纪后的我们。
Part1认识奥威尔,其人、其事、其书本书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是一名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由于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他便十分同情悲惨的印度人民,这无疑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了一些思想基础。
在著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作者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在奥威尔眼里,语言是掩盖真实的幕布,粉饰现实的工具,蛊惑民心的艺术。
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 《1984》则是他的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其一的作品,作者先是描绘了一个在极权专制的、令人窒息的社会形态下的一个小人物的点滴生活琐事,从而折射出他所处的整个时代大背景,以“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巧妙,着实引人深思。
《一九八四》中,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击破了乌托邦一派的幻想,令读者心中震颤。
而悲喜剧巧妙地融为一体的手法,使作品具有极大的张力。
Part2 关于《1984》的内容解读《1984》以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原型,构造了一幅人民生活在集权之下,却浑然不知的的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世界被三大国分割——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
经典之作《1984》带给我的启示
经典之作《1984》带给我的启示《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权力滥用的揭示而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阅读《1984》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让我重新审视了现实社会中的权力、自由和思想的重要性。
首先,《1984》让我深刻认识到权力滥用的危害。
小说中的“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了对个体的绝对控制。
这种权力滥用导致了人们的自由被剥夺,个人的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被束缚。
这让我意识到,权力的集中和滥用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必须保持对权力的警惕,并努力维护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1984》让我认识到自由的珍贵。
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生活在一个没有自由的社会中,他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种压抑和束缚让我深感自由的珍贵。
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珍惜并努力争取自由。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干涉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为每个人创造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
再次,《1984》让我思考了思想的重要性。
小说中,“党”通过控制思想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试图消灭个体的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思想多样性。
最后,《1984》让我明白了知识和真相的重要性。
小说中,“党”通过篡改历史和控制信息来控制人们的思想。
这让我认识到知识和真相的重要性。
只有拥有真实的知识和了解真相,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我们应该积极追求知识,保持对真相的追求,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以真实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
总之,《1984》这部经典之作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权力滥用的危害,珍惜自由,重视思想的重要性,追求知识和真相。
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公正、开放的社会。
《1984》读后感4篇
《1984》读后感4篇《1984》读后感1伴随着楼上不绝于耳的装修噪音,终于将这本《1984》看完了。
这本书算得上是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了,绝对经典的讽刺小说,不久前还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动物农场》,也是十分精彩。
记得当时苹果公司推出一支广告,便是以《1984》为背景进行创作的,那则广告中将处于行业老大的IBM公司比作小说中的“老大哥”,据说乔布斯非常喜欢那支广告。
书中那个虚构的世界里,三个超级大国不断地在战争,可是谁也赢不了谁。
温斯顿被捕之前的那段日子和被捕之后的日子,让读者慢慢了解到在以“老大哥”为首的党的领导下,每个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是如何被无处不在的电幕监视着,是如何在“思想警察”的恐惧中担惊受怕地活着。
是非黑白被颠倒了,历史被不断地人为改写,它不仅控制所有人的物质,还要控制所有人的思想。
无处不在的“老大哥”的画像以及党的口号: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想要革命的人自然是有的,就像温斯顿。
不过革命的人总是孤独的,倒不是人人都麻木和冷漠,而是早已习惯了旁观,失去了敢于思考敢于突破的勇气。
渴望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在整个历史上,一种大致相同的斗争不断在重复着。
在很长时间内,统治者似乎牢牢地掌握着权力,但是迟早有那么一天,他们要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要么失去了有效地统治他人的能力,抑或两者都有。
于是,中等阶层将下等阶层招至麾下,打着自由和正义的旗号推翻了统治者。
一旦达到目的,中等阶层就将下等阶层重新打回奴仆的地位,自己变成了统治者。
不久,一个新的中等阶层又从其他某一个或两个阶层中分化了出来,斗争又从头开始。
就像《雪国列车》里主人公最后抵达第一节车厢时,他才意识到一切都是在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只有觉醒之后才会反抗,只有反抗之后才会觉醒。
《1984》读后感2《1984》讲的不(只)是关于红色的寓言,是一切集体对个人的吞噬,把《1984》过度代入中国无疑是太过狭隘的自恋。
《1984》读后感(三篇)
《1984》读后感(三篇)第一篇这本书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重要的政治小说,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可怕景象。
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斥着监控、思想控制和虚假宣传的世界。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让我感受到了温斯顿内心的痛苦和反抗。
他对体制的怀疑和追求自由的渴望让我动容。
在这个充满恐惧和压迫的社会中,温斯顿的勇气和坚持让人敬佩。
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我开始反思现代社会中的权力集中和信息控制。
我们是否存在类似于《1984》中的问题?这本书激发了我对隐私和自由的珍视,也使我更加警觉地看待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读完《1984》后,我深深地被温斯顿的故事所触动。
这是一本极具思想性和警示作用的书籍,它让我思考了个人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权益。
第二篇《1984》这本小说给了我强烈的震撼。
故事背景是一个完全被政府控制的社会,所有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监视和控制。
这种极权主义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迫,令人窒息。
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眼睛,作者展示了这个还未发生的世界,令人恐惧而又警醒。
温斯顿作为一个思想叛逆者,试图寻找自由和真相。
他的勇气和坚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整个故事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比如思想罪、虚假历史、智能监视等。
这些细节让我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滥用和信息控制有了更加敏锐的认识。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自由和隐私的思考,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权益。
《1984》是一本强烈触动人心的小说,它让我意识到权力的危险和价值。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自由和真相的珍贵,并决心捍卫自己的权益。
第三篇《1984》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
它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恐惧和压迫的世界。
这本书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经历,揭示了权力滥用的危险。
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极限的控制,集体主义和统治无处不在。
作者巧妙地通过温斯顿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丑陋和荒诞。
1984读后感(精选30篇)
1984读后感(精选30篇)1984 篇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
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
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xx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
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战斗走向自觉战斗的。
在战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
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
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
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
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保尔精神”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
拿我国来说,八十年代起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实生活不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不再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
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
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通用8篇)
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通用8篇)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篇1《1984》虚构了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虽然故事很夸张,有些极端,却很典型。
可怕的地方在于,这种社会不是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
在《1984》的世界中,没有美的存在,人的身上看不到人性,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整个社会只有仇恨、猜疑、出卖、恐惧。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几乎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人只是为“党”服务的机器而已。
我认为这个社会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用尽任何手段,来控制你的思想。
这种思想控制不是中世纪的思想控制,而是可怕上百倍,千倍。
中世纪,教会最多只会“异教徒”处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他们会被看做“烈士”,会有更多的人信仰他们的学说。
而在书中的世界,党会首先改造你的思想,直到让你真心接受党,真心爱“老大哥”,他们才会枪毙你。
还有“双重思想”的逻辑。
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想控制手段。
“双重思想”的逻辑在于,人会自己否定自己的记忆,党说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党今天的言论和昨天说的不一样,这时候人们会运用“双重思想”,选择性地“忘记”,今天和昨天的说法是不同的,而且似乎从来都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对于“双重思想”,这个逻辑我一直不太明白,但大致的运作结果应该是这样的。
在这样的一个没有美的世界,人性被压抑,人的本能被异化,稍微有些思考能力的人都被“蒸发”了,历史每天都在被篡改,而且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人们每天都坐着机械的重复的工作,党员们为党服务,无产者忙碌于生活琐事。
人们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世界对我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但是,在我看来,美是永远无法被消灭的,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永恒的话,那就是美。
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保持美的创造力,“老大哥”就不会出现在现实社会中。
这本书是7月份从当当网拍下的,收到后,断断续续的看了几章,就放一边。
看不下去,一部幻想小说,原没有幻想类电影来得吸引,更能引人入胜。
《1984》读后感
《1984》读后感《1984》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1984》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984》读后感1作者以极左的社会主义思想描摹了一个极权社会,这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作品,那个社会信奉唯心主义,一切皆由心生,一切皆可篡改或者叫毁灭,把一个有记忆有意识的人一步步的在内心挣扎和极权统治下彻底毁灭。
亲情、爱情、信任等等一切都被毁灭,人类的文明就此终结,大洋国用仇恨和无知去缔造另外一种“文化”。
读完让人久久不能能平复,尤其是在阁楼上突然从电屏传来监视者的声音,犹如耳畔。
正如兄弟会书籍节选的那段文字,那是一个一切都可操纵的社会。
值得一读。
“战争”这个词就变得能使人误解。
也许说得准确点,就是通过将其变得连绵不断,战争已不复存在。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的战争对人们造成的那种独特压力也不复存在,而代之以完全不同的东西。
如果三大国不是互相开战,而是同意永远保持和平,每个国家的边界都不受侵犯,结果将完全一样。
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每个国家都仍是自成一统的天地,永远不会有外来危险所带来的使人头脑清醒的影响。
真正永远的和平和战争将是一回事。
这一点——虽然党员中的绝大多数只是在浅层意义上明白这一点——就是党的标语“战争即和平”的内在含义。
党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阶级,其目的不是将权力交给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简单。
如无其他办法让最能干的人留在最高层,它会完全准备好从群众阶层中提拔整整新的一代。
关键年代里,党并非世袭体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能化解反抗。
老式社会主义者被训练跟所谓的“阶级特权”作斗争,他们以为不是世袭的,便不会是永远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寡头政治的连贯性并不需要在实际意义上世袭,也未能想一想世袭贵族统治总是短命的,而像天主教会这样具有吸纳性的机构,有时会维持几百到几千年。
寡头统治的要旨不是父传子、子传孙,而是坚持死者加诸生者的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1984》的深刻感悟
《1984》的深刻感悟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作者通过描绘一个极权主义社会,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权力、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反思。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1984》有了以下几点深刻的感悟。
首先,小说中对权力的揭示令人警醒。
《1984》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受到极端监控和控制。
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包括对历史的篡改和对言论的限制。
这种对权力的揭示让我意识到,权力的滥用和集中可能导致人类的自由和尊严的丧失。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统治。
其次,小说中对思想控制的描述令人深思。
在《1984》中,政府通过操纵和控制人们的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们通过改变历史和语言来控制人们的记忆和思考方式。
这种对思想控制的揭示让我认识到,思想的自由和独立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的舆论和思想束缚。
第三,小说中对个人权利的剥夺令人感到不安。
在《1984》中,人们的个人权利被严重侵犯,他们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权利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这种对个人权利的剥夺让我认识到,个人权利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不被任何形式的压迫所束缚。
最后,小说中对真相和谎言的探讨引发了我对信息和媒体的思考。
在《1984》中,政府通过控制信息和制造谎言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对真相和谎言的探讨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持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被虚假的信息所欺骗。
同时,媒体的自由和独立也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支持和捍卫媒体的独立性。
总的来说,《1984》这部小说通过对权力、思想控制、个人权利和真相的揭示,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深思。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更加珍视自由和个人权利,认识到权力滥用和思想控制的危险。
同时,我也更加重视对信息的辨别和媒体的独立性。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自由、公正和平等。
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
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相关推荐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范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1“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
”奥伯里恩很早就对温斯顿说过这句话,最后这句话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真。
一直以来,温斯顿都在这个压抑的世界里活得小心翼翼,但命运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决定,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结果。
关于茱莉亚和奥伯里恩,温斯顿一开始就猜错了,他被茱莉亚精湛的演技所骗,以为她是敌人,却没看到她的真实;而他对奥伯里恩莫名的好感促使他因信任自投罗网。
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折磨让温斯顿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蛮横地摧毁了所有的思想。
当他再次遇见茱莉亚时,两人因互相背叛而产生的强烈的自罪感让我唏嘘不已,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为了控制思想,恣意篡改历史、消灭字词,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谎言?“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
”这是整本书中反复出现的口号,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中。
对外有了共同的敌人,内部就能团结,忽略掉那些内部矛盾,让统治更稳固。
想要自由就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
越是无知越容易被控制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迫切地想读第二遍,因为越到后面越发觉前面有许多没有注意到的铺垫和伏笔,有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那么普通。
我始终记得那双老人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2我曾开玩笑地说,读一读末世,反乌托邦,才能深切体会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么幸福美好。
果然,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在庆幸:幸好我还拥有思考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极权主义的社会充斥着绝望与血腥,中途穿插着温斯顿与茱莉亚短暂的`情感交集是唯一一抹闪烁的亮色,可这段闪烁的光就像一个鲜亮的苹果落到赛马者的帽子上,来不及稍作停顿就已滚落到沙土中,被飞驰的马蹄踩得粉碎。
1984读后感十篇
1984读后感十篇1984 篇1今天,我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诉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由于经常食不果腹,所以他每天都必须坚持到田地辛苦劳作。
有一天,当他正在专心工作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窜出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出来。
由于速度太快,它还没来得及收力就已经撞死在田边的树桩上啦。
这时,农夫又惊又喜,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于是他将野兔带回家,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他想,要是天天都有一只兔子撞死在这,那我岂不是以后都不用劳动啦。
于是,农夫从此就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每天就在那个树桩旁边等待着,等待着……通过这篇文章,我了解到人不能够企图不劳而获,只有自己脚踏实地,才能将日子好好过下去。
1984读后感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一部集。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
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
在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的到来了。
他则是将长辈的认同该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
他要告诉我们,将童年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猫、狗、鼠”。
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与一只仇猫的故事。
作者与猫的关系以及对猫的讨厌。
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和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
童年与青年过得好与坏,他都会留给我们回忆。
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从《1984》可以得到些什么?
《1984》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的小说,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深层问题。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乔治·奥威尔刻画了一个虚构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一个极权统治,人们的自由和思想都被严格控制。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没有隐私,没有自由,甚至连他们的思想也被控制。
从《1984》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警惕权力的腐败《1984》中的是一个完全的极权主义,它控制了人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个通过控制媒体、言论和教育来控制人们的思想,通过监视和暴力手段来控制人们的行为。
这种极权主义的本质是权力腐败,它把权力视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服务。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权力的腐败,防止权力被滥用和扭曲。
二、珍惜自由和隐私在《1984》中,人们没有隐私,他们的一切都被监视和控制。
这种情况下,人们失去了自由和隐私,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性。
我们应该珍惜自由和隐私,维护自己的人权和尊严。
我们也应该保护他人的自由和隐私,尊重他人的人权和尊严。
三、拒绝思想奴役在《1984》中,通过控制媒体和教育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成为思想奴隶。
这种情况下,人们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成为了的工具。
我们应该拒绝思想奴役,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我们应该学会分辨真假信息,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和正义。
四、重视历史和文化在《1984》中,通过篡改历史和破坏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思想。
这种情况下,人们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记忆,也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我们应该重视历史和文化,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精神和价值观。
《1984》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的小说,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深层问题。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包括警惕权力的腐败、珍惜自由和隐私、拒绝思想奴役、重视历史和文化等。
这些启示不仅适用于小说中的虚构世界,也适用于现实社会中的我们。
我们应该以《1984》为鉴,认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途,为建设一个更加自由、公正和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2024年名著读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984》读书心得体会《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描绘了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洋国的机器般的统治和对人民思想的严密控制。
这本书呈现出一种荒谬而可怕的未来,强烈地警示着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腐败和对人民自由的侵犯。
读完《1984》后,我深感震撼,对现实社会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本书通过创造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社会,展示了权力腐败的丑恶面目。
大洋国中的党,以“特务”为代表,通过智能设备监控人民的一举一动,并进行恐怖的思想控制,使人民在思想上完全服从。
奥威尔生动地描绘了“特务”为了达到控制人们思想的目的,采用了各种手段来进行洗脑,通过剥夺个人隐私、改变历史、制造恐怖以及使用宣传等方式,迫使人民接受虚假的信息和思想。
这使我深感到权力腐败的可怕之处,一旦权力被恶用,就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存在,政府对人民的监控、信息的过滤和歪曲等,都给了我强烈的警示。
其次,本书还通过描绘主人公温斯顿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故事,传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大洋国的思想控制使人民逐渐丧失了思考和判断能力,人们成为了机器般的奴隶,毫无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作者通过温斯顿的个人斗争,展现了一种真实的人性,他追求自由,并坚持去探索和坚持真理。
温斯顿的反抗带给人一线希望,也让人们看到了自由和人性的可贵之处。
这让我对真理和自由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让我明白了人性中对自由的渴望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最后,本书对现实社会中的媒体宣传和谎言的传播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在大洋国中,党通过宣传和谎言操控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媒体被完全控制,信息被过滤和歪曲,使人民只能听到党想让他们听到的声音,真相被掩盖。
而今天的社会上,媒体也时常出现虚假和夸大的宣传,通过刻意塑造事件和人物,控制和影响人们的思想。
这让我深感到媒体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性和其潜在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4》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984》读后感
文/洋向阳H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九月,同事看完感叹说非常好看,夸得非常动人,经不起诱惑,看完《阿特拉斯耸耸肩》借阅了下。
捧到手里认真读了几页,被作者的写作手法深深吸引,随后自己买了《1984》和《动物农场》。
当时《1984》不在书单范畴,买的要阅读的书到了,就暂时放下《1984》,先读别的书。
后来连叔也推荐了这两本书。
所以看完10月书单,这个月重新拿起这本书,可能是看的时候心不静,再拿起这本书却没有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感觉,读的也不认真。
《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反的是思想,党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主人公温斯顿在党的单位工作,负责篡改真实事件,把所有真实事件都篡改成党想要表达的思想。
不同的是,温斯顿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党工作,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思想最不是死亡,思想最本身就是死亡。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小说分三部,第一部阐述温斯顿自己的想法,他暗恋她们单位的
黑头发女生茱莉亚。
老人家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温斯顿始终相信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会被人所控制。
可人生来空白,思想是在成长中建立的,在物质和经历的基础上,我们思索。
我究竟被控制了多少。
我的判断,我的对错,我的认知极受人影响,这我知道。
明显的东西、朴素的东西、真理,都必须捍卫到底。
自知之明就是真理,坚持到底吧!
第二部在一个夜晚,茱莉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后来他们创造机会见面、约会,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很脏、很乱,但在那间出租屋里他们是自由的。
然而,他们还是被上司奥布莱恩抓捕。
第三部温斯顿被关在小黑屋,受尽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毅力坚强的温斯顿没有屈服。
奥布莱恩给温斯顿套上了一个面罩,铁门打开老鼠会进入面罩撕咬他,他将痛苦的死去。
最后一刻,温斯顿喊出了茱莉娅的名字,铁门关上了,他出卖了茱莉娅,老人家赢了,党赢了,党用权利压迫群众达到了他的目的。
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足,这本书还有很多别的观点没认真读到、体会到,给书一个好评,给自己一个差评。
你没有认真看写读后感,这个读后感将毫无意义。
说不定你体会的东西还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