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出处:出自东周·战国时期韩非《韩非子·显学》
原典: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释义: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阐述了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基层做起。

州部指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卒伍为古代军队基层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

意思是说,宰相都是从基层州部中锻炼上来的,而猛将都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出来的。

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

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韩非子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级官员和将领的选拔,一定要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

因为这些人来自基层,更了解战场的形势和百姓的疾苦,也就能够更好地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反之,如果缺乏基层历练,就有可能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常见到一些文章将这句话中的“州部”误写作“州郡”。

“州郡”为古代高级行政区划,其长官为州牧郡守。

州郡制最早出现在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将秦朝的郡县两级制改为州郡县三级制。

《资治通鉴》中,鲁肃劝说孙权不可听群儒之言降曹,因为群儒降曹后,“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就是说他们照样可以一步步做
到州牧郡守这样的大官。

显然,“州郡”与“卒伍”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汪至中
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无论是文治韬略,还是盖世武功,莫不来自基层磨砺和实践锻炼。

干部到一线锻炼,人才从基层培养。

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各种问题和困难最集中的地方,对于有志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基层是驰骋的天地和事业的源泉,基层有最丰富的人情世事、最生动的教学案例、最真实的苦乐忧欢,年轻干部在多岗位工作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中进行磨练,经风雨、见事面,其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办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在基层经受锤炼,意志得到磨练,境界实现升华。

一个干部有没有基层经历,工作状态会完全不同。

也只有在基层经过磨砺,才能真正理解群众、懂得群众,才知道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才会真正树立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办事情、作决策,才不会脱离群众,才会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有在基层经过实践锻炼,与人民群众在同甘共苦中产生的感情,将留在灵魂里、融入血液中,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完全不同,就会真正“接地气”。

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这样的“三门干部”,在年轻干部中不少见。

尽管如此,有些年轻干部依然不愿下基层锻炼:上级机关发展空间大、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快;到基层不能独当一面,工作缺乏信心。

这样的干部,缺少了基层的锻炼,经不起实践的摔打。

很显然,无论对于事业发展,还是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这种状况都不能长此以往。

实践出真知,磨砺长才干。

艰苦环境更能磨练人、造就人。

只有通过实践锻炼,环境磨练,生活砺练,人生才充实,本领才过硬。

年轻干部也只有植根基层、了解社会现实,脚踏实地、读懂中国国情,补上“起于州部,发于卒伍”这一必修课,先“扎下去”,再“冒出来”,人生才会更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