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摘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一种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确立。
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引进、调动、激励等机制中。
21世纪是人才战略的时代,如何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规范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战略上提出合理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
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之时,要明确“以人为本”是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和核心来实施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中起决定作用、具有最大主动性的是劳动者。
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必须被人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
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所以,列宁说:“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即劳动者”。
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谈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在管理中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
在生产
中,人不仅与物打交道,更多的是与人发生关系,在生产中建立平等、互助、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人有一个团结、和谐、友好相处的生产工作环境,这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重要。
随着生产、职工思想的变化,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促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
管理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如财务、物资、生产、技术、产品、成本、营销、服务等。
这些管理活动都需要人的行使。
离开了人的行为和活动,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就停止,企业的生命自然会终止。
企业的生命力、管理的活力都来自于人这一主体的活动状态。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来自于人才的竞争,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来自于人全面的提高与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一定要建设好人才的凝聚机制,把对人才的凝聚力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对待。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现与应用有:
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领导人把企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人才引进工作。
在一些企业领导人看来,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排在市场、销售、研发等要素之后,事实上,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不是单一的,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前提,企业只有彻底贯彻这一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法认
为,对人才而言,“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
坚持重视人才能力、素质、潜力为指导的选人方针,为企业发展筹备良好的人才队伍。
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外聘人员实行试用上岗制,首先让外聘工作人员对企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看是否能发挥潜能。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人岗不相适应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酌情进行处理。
目前,我国很多比较大的集团公司在用人上,成功地引用了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比如,海尔集团公司实行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的人才机制,河南许继集团公司实行“末尾淘汰制”、“轮岗换岗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3.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因此,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对人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位晋升、改善环境、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
励机制。
具体的需要层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对应于以下几种激励:以上激励机制的运用给予企业员工更多发展机会和挖掘自己能力的空间,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对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注重人才长远发展潜力和职业生涯的设计,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与实现自我价值。
以人为本,从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配置、利用等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现阶段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努力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的开发,单单依靠国家、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投入是不够的,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投入。
在当今社会,人还只是片面的人,而非全面而自由的人。
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应从人本身出发,从人的特
性出发,制定一系列适合人性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人和家庭的人力资源投入,使每个家庭和个人充分感受到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愿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
2.加大教育力度,推动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化。
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促进人的发展的关键,我们应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大幅度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同时,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力资源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力资源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力资源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
3.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生产要素居首位的人力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应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按照人力市场的供求和运行规律进行配置。
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保证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
我们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导下,改革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机制,形成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培育、流动、使用在内的运行机制,把人才的录用、就业、流动、失业、转业、发展等各环节都纳入这一体系中去,保证人力资源在安全高效稳健的市场运行机制条件下进行优化配置。
建设市场服务体系,打造人力资源流动的良好环境。
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提升和无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开拓两方面。
一方面,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提升主要是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的质量。
改变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形成组织形式多元化、服务对象多层次、服务类型多样性的竞争性市场基础格局。
另一方面,无形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开拓主要是建设网上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以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建设沟通便利、服务水平高的人力资源招聘平台,为远近人力资源流动搭起桥梁。
我们还应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与便利,通过网络向全国、全世界发布信息,使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和无形人力资源市场服互为补充,进而高效撮合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提高求职、求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建萍.以人为本的管理与企业价值观[j].中外企业文
化,2005(8).
[2]石书臣.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j].河北大学学
报,2002(2).
[3]扬起全,等.关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制改革,1998(11).
[4]张士铨,等.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体制改革,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