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
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3.某气体由H2、CO2、CO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
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A. H2、CO
B. CO、CO2
C. H2、CO2
D. CO2、H2、CO
4.为减少污染、提高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 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
5.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有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 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 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 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CO2气体(CO)过量的氧气点燃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
B CO2(HCl)
洗气
硫酸
C NaCl(Na2CO3)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D O2(CO)灼热CuO洗气
A. A
B. B
C. C
D.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
7.我国自主研究的首颗“碳卫星”即将发射,主要任务是监测各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为节能减
排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__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______燃料的大规模开发使用.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请注意反应条件的书写,产物之一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科学家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
①减排: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______等;
②固定: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将二氧化碳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______.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③利用:工业上用CO2和NH3生产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3−
一定条件
CO(NH2)3+X,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科学家里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再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生产甲醇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我们中学生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这一理念的行为是______.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下列A~E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或元素的信息,请回答:
①B结构图中,x=______;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A、C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③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2)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请写出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并把如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9.某化学活动小组想利用下列仪器制取氧气,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请在图中写出仪器A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其用途是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还需添加的一种仪器是①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②______;
(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利用纯净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的一部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0.同学,你骑过共享单车吗?随着共享单车在我国城乡逐渐普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健康
出行”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下面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共享单车,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钢、铝合金、塑料、橡胶等是制造共享单车的材料,上述材料中属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共享单车生锈与______有关(填名称),为了防止铁制品生
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一点)。
(3)铜、铁、铝是合金中最常见的金属,要比较铜、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如果选用了铝和铜,
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只填一种试剂);铝制品耐用,其原因是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铝具有良好的______性能。
(4)共享单车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来解锁,而手机采用高能锂(Li)电池作为电源。
①锂原子(L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锂离子符号为______;
②锂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1.依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天平的示数将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2打开K1,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用实验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至液面不再变化时,上升到不足“1”处,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4)实验3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12.活动探究三:蜡烛燃烧的探究
甲乙两小组按如图1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图2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甲
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
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______ 光,b
中溶液变浑浊。
乙
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______ ,点
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
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______
A.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
查阅资料可知:蜡烛
+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蜡烛+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碳和氧两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3.为了探究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Ba(OH)2溶
液做导电性实验,往烧杯中滴加9.8%稀硫酸、装置如图1.测得溶液导电强度如图2所示。
(1)用98%的浓硫酸配制9.8%稀硫酸,步骤为:计算、______、稀释、装瓶贴标签;稀释时用到
玻璃棒,其作用为:______。
(2)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灯泡变化:亮→暗→______→亮,还可观察到的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3)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错误;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气体的用途、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故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据此分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改变,进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溶液组成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氧化铜和氢气或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了铜;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
故选:A。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C
解析:解:
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单质,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所以,该反应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物质的类型;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的利用,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金属与酸的质量关系,进而进行合理的判断。
由图可以看出,最后铝和铁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故置换出的氢的质量相等,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根据同质量的铝铁生成的氢气量是铝大于铁,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铝和铁与硫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判断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情况。
A.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铝必有剩余,故A选项错误;
B.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铝必有剩余,故B选项错误.
C.消耗相同的硫酸,需要铁的质量大,故铁先消耗完,不会是铝消耗完而铁有剩余,故C选项错误.
D.利用方程式的计算求出消耗相同硫酸时需要铝铁的质量大小关系;
2Al+3H2SO4=Al2(SO4)3+3H2↑
54 294
18 98
Fe+H2SO4=FeSO4+H2↑
56 98
56 98
由此可以看出,消耗相同的硫酸,需要铁的质量大,故铁先消耗完,铝有剩余,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CuO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答案:温室效应 化石 6CO 2+6H 2O −
叶绿素 光照C 6H 12O 6+6O 2 CO 2+H 2O =H 2CO 3 太阳
能 CO 2+2NaOH =Na 2CO 3+H 2O 分子之间有间隙 CO 2+Ca(OH)2=CaCO 3↓
+H 2O H 2O CO +2H
2− 一定条件 CH 4O 步行上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随手关灯等
解析:解:(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使用.
故填:温室效应;化石;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 2+6H 2O −
叶绿素 光照C 6H 12O 6+6O 2;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H 2O =H 2CO 3.
故填:6CO 2+6H 2O −
叶绿素 光照C 6H 12O 6+6O 2;CO 2+H 2O =H 2CO 3.
(3)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故填:太阳能.
②利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 2,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 2+2NaOH =Na 2CO 3+H 2O ;构成二氧化碳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可将二氧化碳压缩,使分子间间隔变小,从而成为液态;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是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Ca(OH)2=CaCO 3↓+H 2O ;
故填:CO 2+2NaOH =Na 2CO 3+H 2O ;分子之间有间隙;CO 2+Ca(OH)2=CaCO 3↓+H 2O. ③由题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
一定条件 CO(NH 2)3+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
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则:反应前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2个、
氢原子6个;反应后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4个,故X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应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据此可推断其化学式是H2O.H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
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
2
−
一定条件
CH4O.
故填:H2O;CO+2H
2
−
一定条件
CH4O.
(4)“低碳生活,保护环境”这一理念的行为有:步行上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随手关灯等.
故填:步行上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随手关灯等.
(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影响及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3)①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低碳生活的措施和做法分析;
本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
8.答案:8 74.92Al2O3 1 4NH
3+3O2−
点燃
2N2+6H2O
解析:解:(1)①由B图可知,第三层上有2个电子,所以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由E图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故答案为:8;74.92;
②A的质子数为8,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C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Al2O3;
③D的质子数为19,其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分四层排列,依次为2、8、8、1,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答案为:1;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
3+3O2−
点燃
2N2+6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第二个方框中缺少3个氧分子,第三
个方框中缺少2个水分子和2个氮气分子;故答案为:4NH
3+3O2−
点燃
2N2+6H2O;。
(1)根据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元素的化合物与化学式的写法、离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酒精灯2KClO
3
−
MnO2
△
2KCl+3O2↑
解析: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
(2)酒精灯是加热常用的仪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
即可;故答案为:酒精灯;2KClO
3
−
MnO2
△
2KCl+3O2↑;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图按中考标准
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酒精灯是加热常用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0.答案:钢、铝合金水和氧气刷漆硫酸亚铁溶液抗腐蚀Li++3
解析:解:(1)钢、铝合金、塑料、橡胶中属金属材料的是钢、铝合金,故填:钢、铝合金。
(2)共享单车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在金属表面刷漆,故填:水和氧气;刷漆。
(3)要比较铜、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选用了铝和铜,则是两金夹一盐的方法,故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硫酸亚铁溶液;铝制品耐用,其原因是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故填:硫酸亚铁溶液;抗腐蚀。
(4)①锂原子(L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故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锂离子,则锂离子符号为Li+,故填:Li+;
②LiMnO2中锂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2=0,x=+3,故填:+3;
根据材料的类别、金属的性质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变小蜡烛燃烧的更旺盛装置漏气燃烧需要氧气
解析:解:(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天平的示数将变小;故填:变小;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烧杯中的蜡烛燃烧的更旺盛;故填:蜡烛燃烧的更旺盛;
(3)用实验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至液面不再变化时,上升到不足“1”处,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石蜡过少或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故填:装置漏气;
(4)实验3中石蜡燃烧消耗氧气,石蜡未完全燃烧就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填:燃烧需要氧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制备方法以及氧气的助燃性来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实验设计与实验现象来分析。
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氧气的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12.答案:小芳碳是黑色固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红氧气 B 二氧化碳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石蜡和氧气反应就会生成碳 C
解析:解:【猜想】
小芳同学的猜想合理,理由是碳是黑色固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故填:小芳;碳是黑色固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实验验证】
碳在空气中燃烧时,不剧烈,发出红光;
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以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故填:B。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填:二氧化碳。
【反思】
(1)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石蜡和氧气反应就会生成碳。
故填: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石蜡和氧气反应就会生成碳。
(2)甲、乙小组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故填:C。
碳是黑色固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量取搅拌,使热量及时的扩散灭
解析:解:(1)用98%的浓硫酸配制9.8%稀硫酸,是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稀释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为搅拌,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2)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为0,会观察到灯泡熄灭。
(3)设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是x
Ba(OH)2+H2SO4=BaSO4↓+2H2O
98 233
100g×9.8% x
98 233=100g×9.8%
x
x=23.3g
答: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3.3g。
故答案为:
(1)量取;搅拌,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2)灭;
(3)23.3g。
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由图示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9.8%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