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法分析
[摘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是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全面系统的展示给学生的一节课,既是对氧气性质的总结,也是对下学期涉及到的金属以及酸碱盐等物质性质的有效铺垫。
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对比分析演示实验引导发现
从教材内容看,本节课包括三个方面: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上述教材内容分别做了如下处理,觉得效果不错,与大家共享。
1.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
针对这个内容,教材给出了三个实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倾倒二氧化碳、软塑料瓶变瘪。
然后教材进行了归纳总结。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出的这些内容呢?我对教材上给出的内容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学习过的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制法)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猜想,然后说出猜想的依据。
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我没有给学生做,第二个实验和第三个实验都是用事先准备好的二氧化碳(装在塑料瓶中)进行的。
最后用电子屏幕给出结论。
这样做的理由是:
1.1简洁的设问: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说一说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注意请说出你做出这个猜想的依据。
以学生熟悉的问题开始教学,有效的引起学生的讨论和猜想。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顺利的导入教学。
1.2运用猜想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是我们化学科一个重要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深化,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这是我们每一节课都要挖掘的教育内容。
而猜想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开始。
1.3说出猜想的依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这一事实有认识;而在制取二氧化碳这节课中对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结论也有所了解,训练学生正确的把猜想和猜想的依据联系起来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培养必能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1.4第一个实验没有做是因为在二氧化碳的制法那节课中已经做过了对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
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结论,所以能节省的时间就一定要节省;
1.5第二和第三个实验用塑料瓶带来事先准备好的二氧化碳,这样可以不在课堂上临时制备。
二氧化碳的量比用集气瓶收集的充足,效果很好,节约了时间。
但是一定要注意塑料瓶要用干燥的瓶子。
其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一定要注意:①二氧化碳要从烧杯侧面倒入;②描述现象时要说明两点即:蜡烛火焰熄灭;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③得出结论要强调对应现象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做塑料瓶变瘪的实验时,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即:塑料瓶变瘪是由于瓶内气压变小了,那么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有没有与水发生反应呢?
1.6用电子屏幕给出结论是对上述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形式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
2.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归纳。
教材巧妙的以一个设问导入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有没有跟水发生反应呢?然后进行紫色小花的探究实验。
对于这个内容我的处理如下:首先要做好分组实验,这是进行探究的基础。
然后分组描述现象,并得出每个对比实验的分论点。
最后作对比分析得出: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物是碳酸并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处理这几个步骤要注意以下几点:
2.1一定要做好分组实验。
2.1.1提前两天要给学生准备紫色的小花:用较大浓度的石蕊溶液浸泡滤纸,晾干后做成小花。
2.1.2醋酸要使用浓度较大的醋精效果更好。
2.2分组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时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争做到客观准确。
例如:第一个实验学生容易描述成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这是不客观的。
应该描述成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然后根据书中对紫色石蕊的描述提出紫色石蕊遇到酸性物质能够变红的性质。
第二个实验应该描述成水不能使紫色小花变成红色然后推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第三个实验学生不容易描述出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变红的现象,要联系实验目的加以引导。
这样学生才能客观的描述第四个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
只有正确客观的描述现象才能通过对比得出科学的结论。
2.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几组对比关系。
可以先设问: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教材中一共设计了四个实验,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以科学的引导和归纳。
第一个实验与后面的三个实验是对比关系。
而第二、第三两个实验与第四个实验还有一层对比关系。
2.4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对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因为前面有接触,那么在这节课中只要启发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就可以了。
3.三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
教材内容非常客观的展现了二氧化碳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非常必要,这也是应该挖掘出来的德育内容。
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利用的教学手段一是: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二是展示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
三是展开小组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加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
以上就是我对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一点体会,欢迎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