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四年了,在这四年中我们边学习边摸索,我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逐渐地步入正轨,形成了我校自己的特色,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许多同行的认同。
黑林小学地处偏远的山区,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
在刚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之初,我们也曾迷茫过,不知如何不知如何才能开展好这一项工作。
在校领导布置任务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开展这项工作,而是先派出了部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到开展这项工作比较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其次,我们也积极地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最后,由本校体育教师做一些调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经调研我们发现,在我校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很多困难:1.缺乏专业教师(2008年只有一位专职体育教师):2.场地狭小,活动空间不足;3.体育器材不足。
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1.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让他们能独立承担各兴趣组和所带班级的正常活动;
2.鼓励部分有特长的教师承担一些兴趣小组的主任:
3.积极组织教师教学生,学生一帮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以致用。
我们学校成立了男女篮球队、轮滑队、花棍队、健美操队、腰鼓队、跆拳道队、乒乓球队、棋艺队等,让全校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参加兴趣小组,剩下的学生由班主任教师组织活动,每星期由校委会领导进行量化考评。
活动坚持常年开展,一般兴趣小组每学期调整一次。
由于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的兴趣小组,所以跟兴趣小组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如篮球队、棋艺队在市、县组织的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黑林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 活动将越办越好!
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活动主题与口号
主题:阳光、运动、健康
口号:我运动、我快乐、我阳光
三、参加对象
新桥中心小学五(2)班
四、活动原则
1、全体参与原则。
师生全体参加,充分发挥大家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激励,做到人人锻炼,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在普及与提高基础上的良性发展局面。
2、安全第一原则。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
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
高度重视,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避免事故的发生。
对于一些身体情况特殊学生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锻炼强度要适中,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3、科学性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地恰当地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保证时间的同时也不超时,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
4、教育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谅互爱,团结协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5.创造性原则。
经常进行同样的活动,学生会厌烦,会失去兴趣,其锻炼价值也会降低。
只有不断地翻新,不断地发展,活动才会有生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编自创各种趣味体育活动,集思广益,自制器材,让大课间活动时时有趣,常常新鲜。
6.愉悦性原则。
选择健康的游戏,集体舞,踢毽子,跳绳,拍球等有趣的活动,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轻松地节拍中,自由地活动,把健身寓于快乐之中,成为一种享受。
7.实效性原则
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
活动的开展不能留于形式,更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五、活动目标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实施《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全体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1、优化大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丰富校园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六、活动要求
总要求:做到“四化” 。
即:行动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活动有序
化。
(一)学生具体要求:
1、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地点进行活动,不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
(二)教师具体要求: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室外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积极参与并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伤情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伤害严重必须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并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学校。
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实施与小学生的体能
锻炼
一、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公布监测结果。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对38万多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的结果: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居高不下。
12 月23 日, 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
陈至立强调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
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从事体育工作,必须重视学校体育。
各级政府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从指导思想、评价体系、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从资金投入、条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指导等方面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2月23日,随着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拉开了序幕。
为了加强对此项活动的指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2007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
2007 年5 月29 日上午10 时,我国亿万学生在同一时刻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
同年5 月,在总结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 的基础上,正式命名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从国务院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活动和标准,显示了国家和政府要大力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决心,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1、什么是阳光体育运动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目标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 —5年时间使85 %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 %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2 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完善测试及结果记录体系。
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
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地本单位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4、人们对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反应
自从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人们对此反应不一。
通过调查了解,归
纳出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部分学生的看法是:多数学生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能减轻学习疲劳,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还是无法真正轻松;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关键是要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成绩才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部分教师的看法是:不少教师在认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意义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经常组织考试,学生成绩一旦下降,学校和家长都会有意见,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为此而降低标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接受分数的考验。
有的教师还认为学校给学生安排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之后,一些学生彻底放松了自己,以为学校提供了时间就是要好好玩,而忘记了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还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各界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减负的方式之一,但学生也要承受合理负担,减负不是没有负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握好给学生放松的尺度。
部分中小学领导的看法是:中国家庭过分学校化,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休息、娱乐和自主活动的时间。
学校功能只好随之进行调整,要为学生提供休息、娱乐和自主活动的时间。
因为家庭学校化,所以学校要家庭化,用学校家庭化来
应对家庭学校化。
但有的学校领导则认为目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教师(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不强、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难以使学生满意、活动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等。
部分家长的看法是: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看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累了,比以前活泼了,体质也增强了,可又担心孩子闲暇时间太多会影响成绩……
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人士的看法是:给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而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说是强制性地给中小学生减负。
现在的问题是学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减轻负担,家长却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报各种学习辅导班。
一句话,学校好管,家长难管!如今的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少,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上不同名目的辅导班,锻炼时间减少直接导致体质下降。
部分教育专家的看法是:仅凭借体育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远远不够,应适量增加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发展多样化体育项目,这就是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目的之一。
5、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就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即: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通常说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的一切体育活动。
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如大课间、个人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锻炼等;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以及校外的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等。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发现和培养运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作用和意义。
《湖北省中小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的
时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关于开展湖北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鄂教体艺[2007]8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小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
活动时间安排
(一)走读制学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安排。
走读制学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构成为:30分钟的大课间、40分钟或45分钟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组织1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眼保健操,共为7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
具体安排如下:
1、大课间:学校应在每天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2、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
3、课外体育活动:《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明确规定学校每天安排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
各学校应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1课时的体育活动。
即小学和初中除确保体育课时外,还必须组织每个班级每周开展2次课外体育活动;
4、眼保健操:各学校应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之间,组织学生做好1次眼保健操。
(二)寄宿制学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安排。
寄宿制学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构成为:15至20分钟的早操、25分钟的大课间、40分钟或45分钟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组织1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眼保健操,共为8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
具体安排如下:
1、早操:学校应组织学生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开展15至20分钟的早操活动;
2、大课间:学校应在每天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25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3、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
4、课外体育活动:《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明确规定学校每天安排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
各学校应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1课时的体育活动。
即小学和初中除确保体育课时外,还必须组织每个班级每周开展2次课外体育活动;
5、眼保健操:各学校应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之间,组织学生做好1次眼保健操。
活动内容安排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
其活动内容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实际进行,做到既有规定项目,又有各校特色,同时,所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真正起到运动效果的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
1、早操的活动内容:第一、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或自编操、集体跑操等,以集体跑操为主;
2、大课间活动内容:校园集体舞、第一、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分班级特色体育活动(各校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做到班班有特色项目,如武术操、抖空竹、器械操、健身操、球操、流星球、独轮车、莲湘等项目)等,其中校园集体舞为必须开展的项目;
3、体育课内容:按照小学体育、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
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形体向上、掷实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竞赛及“快乐体育活动”。
活动的组织实施
为了统一领导全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省教育厅、省体育局、
团省委联合成立了“湖北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各市、州、县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
学校是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开展的关键,各学校要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校办、教务、德(政)教、团委、后勤、体卫(规模较大的学校要成立体卫艺工作专门机构)、医务室、保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建立省宏观管理,市、州、县统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
切实加强对学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和实施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牵涉到学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领导班子明确认识、统一思想,并将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向全校师生进行说明,以赢得师生的认同与支持;它需要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等部门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安排好人员、时间、场地和器材;它需要体育组、艺术组教师精心策划、认真准
备,商讨确定活动的推广方案、环节设计和指挥音乐;它需要全体教师科学操作、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分组活动、自编特色操和队伍调动的训练与组织。
阳光体育运动如果没有精细的安排和管理,安全肯定成为一个大问题。
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学校领导和教师就要进行反复研究,制定学校总活动安排表,每周每天班级活动内容、地点都要精心组织和安排,都要全员参与管理,确保活动健康有效开展。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首先要由校长负责牵头,以提高活动的地位和管理;学校其他部门参与,引起全员的重视(政教处、团委或大队部、总务处);再由体育组具体组织。
(一)、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它是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下,开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校内全校性体育活动。
活动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活动内容比课间操丰富,一般有先进行的全校统一的体育活动,如广播操等。
可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安排不同的活动项目。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大,对学生身心有较大的锻炼作用。
大课间的广泛开展,对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基础。
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学校一般代替了原来的课间操。
大课间活动不但调节了学校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积极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课间活动要求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全员参与跑、跳、踢、攀、爬等各项活动,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熟练掌握一项终身受用的锻炼身体的技能,并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
1、大课间活动的特点
(1)、形式活泼,特点鲜明。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共同完成的。
在活动中多采用分班活动为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活动为辅,练习手段以适应学生身心需求,兼顾场地,活动空间的充分利用,全体师生参与,管理有序。
(2)、大课间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原来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向点拨引导、分组教学、情境和游戏化教学方式转变,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过去“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促使原来成人化、军事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儿童化、娱乐化转变,促使过去单一的追求目标向知、情、意、行并举的复合型目标转变,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3)、大课间体育活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了开发潜能的空间,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奠定了基础,注重学生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的提升,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感及进取精神,呈现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发展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