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5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一:山东13考纲
【山东考纲】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个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根本: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两个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
三项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项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课标提示】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具体知识点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1、背景
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
②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③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奉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背景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广阔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过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说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
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从美国来说: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陷入对越战争的泥潭。
③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
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从中国来说: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国际地位提高;②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③中苏关系的恶化。
2、过程: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被打破。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表现
①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②新时期独立自立的外交具体表现为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④积极开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①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③推动裁军;④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席位;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则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4、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第三:真题回扣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设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解析:此题以毛泽东的言论切入考查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
此题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毛泽东讲亚非拉地区和西欧国家反对美国控制,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勾勒出中国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表达了B项的含义。
A 项材料本身无法表达;材料与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反苏主张相反,可以排除D项。
答案:B
2.〔2013重庆文综,12,4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奉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
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奉献将进一步增大,故①③④正确。
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和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
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②错误。
答案:C
3.〔2013江苏单科,11,3分〕据新华社对1972 年1 ~ 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说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解析: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 项与题意不符。
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
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故选D项。
答案:D
4. (2012福建文综,18,4分)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稳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果;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
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 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
答案:A
5.(2012北京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非洲各国的关系中,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是亚非会议之后的事情,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及中亚地区国家,所以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6.〔2012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处理中印、中缅之间关系时提出来的,是发展与邻近国家及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要表达,目的是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
锁,A项正确。
由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可排除B、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针对的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C项错误。
故选A项。
答案:A
7.(2011上海单科,27,2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蔼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抓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C
8.(2009江苏单科,11,3分)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说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
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
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答案:C
9.〔2010广东文综,18,4分〕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
A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解析:香港回归是1997年、欧盟成立是1993年,苏联已经解体不存在,因此A、C均与史实时间上不符;B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D
10.〔2013年大纲全国,39,20分〕〔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
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8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12分〕
答案:
〔3〕维护国家独立于安全,稳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8分〕
解析:第〔3〕问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注意角度要全面,从国防、外交、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12分〕
解析:第〔4〕问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国际方面要结合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各大国力量比照分析,国内方面要从改革开放的成果入手分析,注意要点要全面,语言要精练。
第四:概念辨析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特点及认识
(1)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项不可分割的整体。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
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特点
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②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管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表达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③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④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3)认识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就能维护世界和平,获得共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
1.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从美国一方讲:①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③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从中国一方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①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
②是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
③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
因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2)影响
①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②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不诉诸武力,不干预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1)演变
①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政策。
③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
(2)影响因素
①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日本战争反省问题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
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
的极其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