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
卷(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42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 B .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 .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D .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①带来经济风险②提供了发展机会③经济竞争处境十分不利④有百利而无一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试卷第2页,共10页
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
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B .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 .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 .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4、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 .马歇尔计划
C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 .《布雷顿森林协定》
5、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 A .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 .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 .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 .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6、“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 A .给苏联经济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 B .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7、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 .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 .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 .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 .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8、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9、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0、美国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是
A.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B.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D.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11、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12、下列哪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婚姻特点的是
A.我要自己找婆家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作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试卷第4页,共10页
13、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这反映出 A .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B .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D .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14、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5、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这表明 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 .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主体地位 C .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D .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
1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 .解放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8、江南圣地,钟灵神秀,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0、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试卷第6页,共10页
21、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
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 .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C .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D .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22、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
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A .工业中心 B .贸易中心 C .金融中心 D .科技中心
23、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 .王室大力支持 B .地理位置优越 C .商业资本发达 D .金银需求量大
2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5、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君主土地私有制 B .贵族土地私有制 C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 .地主土地私有制
26、下图是唐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
图中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27、“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A.对外出售
B.自我消费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28、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症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29、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其弊端是
A.穷人得不到实惠
B.社会动荡加剧
C.贫富差距扩大
D.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试卷第8页,共10页
30、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
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
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前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20世
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农业和工业上做出
了哪些调整?(8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6分)
(3)材料三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取经后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有何重大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
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
试卷第10页,共10页
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列举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依据材料三,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2分)
参考答案1、A
2、C
3、D
4、D
5、C
6、D
7、B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B
15、A
16、D
17、C
18、B
19、D
20、B
21、D
22、B
23、A
24、D
25、D
26、B
27、B
28、D
29、D
30、A
31、(1)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以牺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不利,
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原因:西方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事例: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影响的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6分)
32、(1)自由主义。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8分)
(2)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整顿银行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10分)
(3)是由大规模减税造成的
【解析】
1、试题分析:当今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发展的趋势表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彼此的依赖程度也不段增强,故选A;但是各国的利益永远不会趋于一致,故排除B;大国强权的色彩没有因为全球化而淡化,民族主义思想也没有减弱,故排除C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风险,使得其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着挑战,同时经济竞争的环境更为不利,故选C;综合上述就可以看出④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试题分析: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二者的关系是区域集团化体现和深化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不同区域集团化组织的竞争态势,当然区域集团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发展,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4、试题分析: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是指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选D;AC均与贸易有关而不是金融领域的,故排除;B与题干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5、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采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的解体,故选C;AD不符合史实,B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6、试题分析:“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给苏联经济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也因为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根据题干要求,其弊端应该是D;AC属于其成就,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7、试题分析:1918年苏俄正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贸易方面是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所以题干中的现象肯定是假的,故选B;A错在粮食价格,因为不允许贸易的话,是没有粮食价格的;因为实行余粮收集制,所以市民不可能买得到,故排除C;D不符合时间,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试题分析: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一贯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在经济大危机下,传统的经济政策已经没法挽救危机了,所以罗斯福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举措,有效的缓解了危机,故选D;ABD是与传统的经济政策相同的部分,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9、试题分析: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应该是指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解决农业领域的经济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耕减产,提高农产品价格,故选C;AB正好与新政相反,故排除;D应该是政府该做的,不需要农民配合,所以不应该是谈话的内容,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0、试题分析: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不但没有克服经济危机反而使形势进一步恶化。
因为经济危机具体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而造成的,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扩大市场,故选C;AB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
11、试题分析: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马可尼实验无线电报成功,此后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成为可能,20世纪初中国境内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是无线电报,故选B;AD的速度比无线电报要慢很多,故排除;C在当时还没有出现,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无线电报
12、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民主平等的实行,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强调新式的婚姻观念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故选A;BCD都是在旧中国存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就是婚姻观念的体现,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新中国婚姻的特点
13、试题分析:“三铁”是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砸“三铁”的举措表明国有企业不再强调职工的平等和固定的经济待遇,而是与市场相联系,受市场发展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故选C;A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B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企改革逐步走向市场
14、试题分析:“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说明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对外开放,再结合题干所述的时间1984年及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一年我国做出了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故选B;A属于1979年的举措,C是1985年的举措,D则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5、试题分析:“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体现的是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了适合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形式,这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故选A;B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的问题已经在1992年接近,故排除BC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16、试题分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以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基本确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故选D;AB意味着我国迎来新民主主义社会,C只意味着我国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试题分析:题干所述两个时期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故AD不符合史实,排除;B只符合1912—1919时期,故排除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等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两个黄金时期
18、试题分析:张謇.荣氏兄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他们的企业发展曲折,一战期间因为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发展迅速,故选B;他们所开办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
19、试题分析: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所以其解体的含义应该是不再自给自足了,而耕与织相分离,就会破坏自给自足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A是解体的原因之一,BC是解体的结果,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0、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1870年以后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这一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石油的需求增加有关,故选B;A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不可以作为主要原因,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1、试题分析:东印度公司是商业资本时代的产物,凭借政府的支持得到较大利益。
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传统的商业垄断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因此要求取消商业垄断。
故英国东印度公司被解散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的结果。
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A项与题意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2、试题分析:“海上马车夫”和“世界摆渡人”都是指在加强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中发挥着中心和重要的作用,故选B;AD不符合荷兰,因为题干是在考查两国的共同点,故排除AD;C虽然是两国的共同之处,但是不符合题干中的称号,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3、试题分析:西班牙和葡萄牙是西欧国家中的中央集权国家,王室对开辟新航路是大力支持的,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而这使得两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远洋航行,故选A;BD是西欧国家共有的条件,C不符合西葡两国,故排除BC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条件
24、试题分析: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下,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规定只有十三行才可以,同时规定外国人可以有限制的进入中国,中国人禁止出国,据此应该选择D;所以不是禁绝对外贸易,也不是封闭边界固守疆域,故排除AB;因为允许外国人有限的与中国贸易,故C也不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25、试题分析:在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大大小小的地主虽然人数不如农民多,但是占有土地数量是最多的,君主土地私有制和贵族土地私有制都属于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人数虽然很多,但是其占有土地的数量却是很少的,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
宋朝以前的市,需要在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时间开市,而且受到官府的严格管理,故选B项。
A不符合题目中的长安城市布局这一条件,C出现在宋代,D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AC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的市
27、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可以看出这些纺织品是用来为自己家的人做衣服用的,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出ACD,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