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4分)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作“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谐。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榻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但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须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后仍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与其坐着美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的获得,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分)
炉火纯青:
笔耕不辍:
2.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画出来。
(2分)
3.作者引用了哪些事例来论说自己的观点?请梳理并概括。
(4分)
4.成功是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成功”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6分)
画里青春
张素燕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画上女子低头微笑,欲语还休,裙据飘逸,立于满图绿色之中。
画纸已发黄发暗,带着岁月的斑驳痕迹。
这是我青春时期画的第一幅国画仕女图。
光阴茬蒋,转眼二十载。
那时在上师范,关术课上李老师教我们画国画。
铺开宣纸,先临某老师的画,勾粉大致的轮廓。
我一直以为画画就跟玩一样,很容易,可没想到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线条画了好多次就是画不像,于是我就急躁地敷衍了事,接着画其他部分。
可李老师不知何时已站在我旁边,用手指着我那条画得不好的线条,笑眯眯地看着我。
他虽然什么也没说,可我却感到他眼里闪好着晶莹剔透得容不得任何污点的光芒。
李老师和蔼耐心地告诉我线条的画法,并语重心长地说:“画画一定要认真细心,不可草率,你们现在刚学画画,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一定要有耐心。
那些真正的画家们作画都是细细雕琢,精益求精的。
”李老师的话知醚翻灌顶,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耐心去做。
画画是一个用心付出的过程,来不得半
点心急。
我调整心态,用心去画。
画好轮廓就到了上颜料的环节。
先是在水粉金里配好颜料,然后再涂到轮廓空白处。
涂色更是一个需要细心的环节,不能快也不能慢,而且涂色需要罩染,一层一层地涂,要匀速前行,犹如练太极的人,一招一式都要运好气力。
掌握好节奏后,我开始感觉涂色也是一种享受。
你看,首先我们是调剂师。
美丽的颜料在等着我们配制,两种不同的颜色搅拌到一起就成了一种新的颜色,它们像美丽的小精灵,在我们的魔幻法术下变来变去。
然后我们是雕刻匠。
我们把调好的颜色均匀地涂抹到画纸上,犹如雕刻匠在打磨一件器具,东敲敲,西磨磨,上雕雕,下刻刻。
最后我们又成了鉴赏家,欣赏把玩已成型的作品。
照片上的这幅画是我的处女作。
虽然这幅画只得了一个甲下的成绩,但画画的过程对我来说却是一次蜕变,让我从一个疯跑野玩的丫头变成了一个恬静稳重的少女。
画画教会了我用心做事,我于画画中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性情,提升了素质。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2分)
(1)好了还要求更好。
( )
(2)马虎从事,不放在心上。
( )
2.文章二、三自然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2分)
A.事情发展
B.地点变化
C.时间变化
D.事物的几个方面
3.围绕这幅仕女图,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简要归纳。
(4分)
4.作画的人欣赏把玩已成型的作品,此时作画的人已成为一名
( ) (2分)
A.调剂师
B.鉴赏家
C.雕刻匠
D.工程师
5.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分)
6.在画画中,你有什么体会呢?请联系生活选择一点谈谈,并写下来。
(4分)
参考答案:
一、
1.(1)精益求精(2)敷衍了事
2.A
3.仕女图的内容;李老师告诉“我”画画要认真、有耐
心;“我”用心画好仕女图;画仕女图让“我”改变,促
进“我”成长。
4.B
5.画画教会了我用心做事,我于画画中磨炼了意志,
陶冶了性情,提升了素质。
6.示例:我从一年级开始学画画,在画画中,我懂得做
事要专心、细致,这有助于我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我稳重的性格,让我受益良多。
二、
1、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最高的境界。
司马迁不断地写作。
2.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
的积累,叫作“功到自然成”。
3.示例:王羲之勤奋练笔;
水滴石穿;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司马迁编写《史记》。
4.示例:成功是“成”和“功”组合而成的,“功”是“成”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想要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并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去做,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努力的行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才
刘墉
在一本福利基金会出版的书上,看到一张动人的照片——
一个漂亮的年轻人,跟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年轻人长得浓眉大眼,仿佛是旁边老人的翻版。
只是在老人斑白眉毛的下面,有一双失明的眼睛。
老人另一侧,是个中年妇人,或许是那年轻人的母亲吧,居然也是位盲人。
看那标题为《心灵的璀璨与光华》的文章,才知道年轻人是著名的摄影家陆沙舟。
家里穷苦,还没上小学,陆沙舟就得每天晚上带着父母去为人按摩。
父亲吹着笛子,把手搭在陆沙舟的肩上,母亲又拉着父亲,三个人连成一串,走在暗暗的长巷里。
小学之后,陆沙舟开始逃避,逃避“不完整的双亲”,也逃避同学们的眼睛。
进入青春期,陆沙舟变得更叛逆了,不但功课不好,而且常常闯祸。
有一天又闯了祸,被主修工艺美术的导师罚锯木板,陆沙舟存心捣蛋,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
原以为导师一定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导师居然看出他的才华而大加赞美,于是激起陆沙舟对美工的兴趣,一步步努力,终于进入美术职业学校,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家。
看这篇报道,我有很多的感慨,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我高中的时候,也不用功,高二那年有一次英语、数学都不及格,我火气很大,在周记上写了一篇短文《总有一天我要站在彩虹上》,短文的内容很狂傲,说:“我是丰盛、我是美好、我是不回顾地一味向前飞。
我要写诗、我要作画、我要的是什么都不在乎!”
跟陆沙舟一样,我也以为会挨骂。
没想到我的导师庄瑞英女士不但大加赞美,而且建议我登在校刊上。
由于我由投稿人成为编辑人,愈写愈多,愈写愈勤,一路写到了今天。
我后来常想,如果高二时没有庄老师的赞美与鼓励,可能就没有今天这个散文家的我。
同样的做法,我也带到了自己的教室里。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我回到母校教书。
有一天,改学生的书法,发现有个学生写得又黑又脏,但是,笔墨纵肆,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我举着朱砂毛笔,看了又看,不知怎么给分数。
论“规矩”,他的字实在太乱;论“气韵”,他的字又别有一种“丰神”。
最后,我批了“甲下”。
书法作业簿发下去了,我看到那学生眼睛瞪着自己的成绩,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也见到他旁边同学的奇怪反应。
我猜想:他们一定认为我这个导师乱批。
于是我对全班说:“某同学的书法,以一般的标准来看,我应该给他丙,但是我发觉他的字里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大家要知道,字写得漂亮不难,但是写得自成一家,别有风骨,就不容易了。
凡是成功的书法家,必定都因为他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然后,我把那学生叫到桌前,“你下次只要控制自己的笔,不要写出框子,就会好多了。
你想想,一个有才气的人,如果又能约束自己,脚踏实地地学,当然容易成功。
”
我相信,那时候班上每个学生都看到了,他一天天在进步。
他的本子不再又脏又烂,他的字不再横涂竖抹。
最后,他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赛。
如果有一天,他成为名书法家,我一点也不会诧异。
当然,我也可能对自己的“识才”而沾沾自喜。
今天,读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怒目少年》,看到许多“好老师”与“坏老师”的影子与影响,也看到王先生的一段话——
“没有好的家世,只要有好的学校;没有好的学校,只要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老师,只要有上进的志气!”
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而且对大家说:
如果你没有遇上好老师,没有关系!不要怨!你可以假设你自己是好老师,从自己的身上发现各种优点,然后发挥自己、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完成自己!
你要相信上天给每个人一份天才,只是它藏在某个角落,等着你的老师或是你自己把它发掘出来。
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对不对?
(1)根据意思连线对应的词语。
①形容做事躇实认真________ 沾沾自喜
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________ 难以置信
③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________ 脚踏实地
(2)文本篇幅较长,结构清晰,在写法上,全文先记叙几个________,再来表明自己的________。
(3)画横线的第6自然段,我们可以叫它为________段;在一二两个事例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请找出第二三个事例之间这样的自然段,画上横线,这是文中的第________自然段。
(4)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写清楚这三个事例(含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例:第一个:父母双盲、敏感而叛逆的少年陆沙舟因一次捣蛋的作品受到老师的激励,而爱上了美工,最终成了一个专业摄彩家。
(5)“我”把王鼎钧先生的哪些话称为“金言”?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这是文中的第________自然段。
(6)“你要相信上天给每个人一份天才,只是它藏在某个角落,等着你的老师或是你自己把它发掘出来”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脚踏实地;难以置信;沾沾自喜
(2)故事;观点态度
(3)过渡;承上启下;11;句子:同样的做法,我也带到了自己的教室里。
(4)第二个:高二时,“我”因为一次英语、数学都不及格而写了一篇内容很狂傲的短文,没想到“我”的导师庄瑞英女士却大加赞美,由此,“我”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第三个:一个学生的书法虽然写得又黑又脏,但是,笔墨纵肆,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经过“我”的鼓励,他一天天在进步,最后,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赛。
(5)19;“没有好的家世,只要有好的学校;没有好的学校,只要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老师,只要有上进的志气!”
(6)自己的努力,即使别人发现了你的优点,如果你自己不努力,慢慢也会被别人落在后面。
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只能说他在这方面稍稍比别人强,需要继续勤加练习,只有很优秀,才能成为这方面的天才。
成为天才,别人的发现和鼓励只是一小步,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谈自己的理解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①脚踏实地②难以置信③沾沾自喜
(2)故事、观点态度
(3)过渡;承上启下;11;句子:同样的做法,我也带到了自己的教室里。
(4)第二个:高二时,“我”因为一次英语、数学都不及格而写了一篇内容很狂傲的短文,没想到“我”的导师庄瑞英女士却大加赞美,由此,“我”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第三个:一个学生的书法虽然写得又黑又脏,但是,笔墨纵肆,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经过“我”的鼓励,他一天天在进步,最后,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赛。
(5)19;“没有好的家世,只要有好的学校;没有好的学校,只要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老师,只要有上进的志气!”
(6)努力,即使别人发现了你的优点,如果你自己不努力,慢慢也会被别人落在后面。
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只能说他在这方面稍稍比别人强,需要继续勤加练习,只有很优秀,才能成为这方面的天才。
成为天才,别人的发现和鼓励只是一小步,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①“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B)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
(1)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我记忆中奶奶所做的事。
(2)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下划线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①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②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3)同样的内容,标点变化后,语气也会发生变化。
请你品读第⑥段画线的语句①,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深意。
【答案】(1)补花、洗菜;扫院子;在灯下学习
(2)①我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的个性。
②终于,足见奶奶低头不语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失落的心理!
(3)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春、夏、秋、冬这几个部分,看每个部分都写了奶奶所做的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第④段写的是奶奶补花;第⑤段写的是奶奶扫院子,第⑥段写奶奶在灯下学习。
(2)“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
表示一个由下往上的动作。
结合语境分析,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吃饭的时候我也不下来,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就从树上把饭接过来,因此这个词语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的个性。
②“终于”,最终,结合语境分析,奶奶拿着报纸向我请教,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说明我对奶奶的不理解。
因此,“终于”说明奶奶低头不语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失落的心理!
(3)结合语境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奶奶拿着报纸向我请教,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听了之后,立刻不语,我意思到了不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奶奶,于是用陈述的语气喊奶奶,于是想求得奶奶的原谅,但奶奶不吭声,又用感叹的语气喊了一声,但奶奶还不理我,又用哀求的语气喊了一声。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围绕老海棠树回忆了与奶奶有关的几件事,表达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以及对奶奶深沉的怀念之情。
据此可知,这篇文章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故答案为:⑴补花、洗菜;扫院子;在灯下学习
⑵ ①我海底捞月,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的个性。
②终于,足见奶奶低头不语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奶奶此刻非常惭愧,失落的心理!
⑶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⑷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
答题时要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
⑷此题考查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最后结合要求答题即可。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
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
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
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
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
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
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