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中药学速记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中药学速记必背
6.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7.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2、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4.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2.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4.银柴胡 退虚热,除疳热。
5.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1、攻下药
1.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2.芒硝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3.番泻叶 泻下通便。
4.芦荟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入丸散,每次1~2g。
4.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6.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7.草果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1.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猪苓 利水渗湿。
4.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5.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2、润下药
1.火麻仁 润肠通便。
2.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松子仁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3、峻下逐水药
1.甘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2.京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3.芫花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4.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5.巴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祛风湿药

中药学知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药学知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药学知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内服皂荚的用法是:( )A、入煎剂宜布包煎B、多研末冲服C、冲服D、沸水泡服E、先煎正确答案:B2、功能凉血止血,散瘀,利尿,尤宜于尿血的药物是:( )A、苎麻根B、白茅根C、小蓟D、茜草E、血余炭正确答案:C3、香附的性味是:( )A、辛、甘,温B、辛、苦,温C、辛、苦、甘,平D、辛、甘、苦,温E、辛、微苦、微甘,平正确答案:E4、功能凉血利咽,善治咽喉肿痛的药物是:( )A、大青叶B、生地黄C、薄荷D、板蓝根E、青黛正确答案:D5、石菖蒲的性味是:( )A、辛苦温B、苦温C、辛苦寒D、苦寒E、辛寒正确答案:A6、柿蒂的功效是:( )A、行气导滞B、疏肝理气C、温中止呕D、降气止呃E、理气健脾正确答案:D7、在“十八反”中,白芍反:( )A、甘草B、藜芦C、乌头D、细辛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8、尤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出血证的药物是:( )A、侧柏叶B、小蓟C、羊蹄D、大蓟E、地榆正确答案:E9、磁石的性味是:( )A、甘寒B、咸寒C、甘咸平D、咸平E、甘平正确答案:B10、下列除( )外,均是黄芪的适应症。

A、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B、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C、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证D、气虚水湿失运之浮肿,小便不利E、脾气虚弱,胎动不安正确答案:E11、贝母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除烦止呕B、化痰止咳、清热散结C、清肺化痰、利气宽胸D、清化热痰、清心安神E、清热化痰、平肝息风正确答案:B12、半夏、竹茹的功效都是:( )A、既能化痰,又能理气B、既能化痰,又能利水C、既能化痰,又能定惊D、既能化痰,又能疏肝E、既能化痰,又能止呕正确答案:E13、桑寄生的性味是:( )A、苦甘温B、苦辛寒C、苦甘平D、辛甘平E、辛苦平正确答案:C14、下列除( )外,均是鹿茸的功效。

A、托疮毒B、壮肾阳C、祛风湿D、调冲任E、益精血,强筋骨正确答案:C15、下列哪项不是牵牛子的功效:( )A、泻下C、杀虫D、活血E、去积正确答案:D16、用治乳汁不通的活血祛瘀药有:( )A、木通,川芎B、泽兰,牛膝C、川芎,穿山甲D、穿山甲,王不留行E、王不留行,泽兰正确答案:D17、开窍药内服多:( )A、入丸、散剂B、另煎C、烊化D、冲服E、包煎正确答案:A18、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是:( )A、化湿、解暑B、化湿行气、温中止呕C、燥湿、解表D、行气、消积E、燥湿、止呕正确答案:A19、既能清肺胃之热而化痰,又能利气散结以宽胸的药物是:( )A、百部B、杏仁C、瓜蒌D、枇杷叶E、桑白皮正确答案:C20、既能养心安神,又可收敛止汗的药物是:( )B、夜交藤C、合欢皮D、酸枣仁E、远志正确答案:D21、为了增强黄芪、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宜采用何种制法?( )A、淬B、炙C、润D、炒E、酒制正确答案:B22、既清肝热又息肝风、平肝阳的药物是:( )A、菊花B、羚羊角C、夏枯草D、牛黄E、石决明正确答案:B23、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的官修本草是:( )A、《本草品汇精要》B、《开宝本草》C、《证类本草》D、《唐本草》E、《本草纲目》正确答案:A24、既能暖肾固精缩尿,又能温脾止泻摄唾的药物是:( )A、益智仁B、菟丝子C、补骨脂D、沙苑子E、锁阳正确答案:A25、风热感冒,头风头痛及目赤肿痛,目昏多泪,风湿痹痛最宜选用:( )A、桑叶B、菊花C、荆芥D、防风E、蔓荆子正确答案:E26、川乌的性味是:( )A、苦,甘,温,有大毒B、辛,甘,平,有大毒C、甘,咸,温,有大毒D、辛,苦,热,有大毒E、辛,咸,温,有大毒正确答案:D27、石菖蒲的功效是:( )A、开窍醒神,活血通经B、开窍醒神,解毒消肿C、开窍醒神,化湿和胃D、开窍宁神,消散痈肿E、开窍醒神,辟秽止痛正确答案:C28、生用能镇惊安神,煅用能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琥珀B、磁石C、朱砂D、远志E、龙骨正确答案:E29、白头翁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凉血止痢B、清热泻火,凉血止痢C、清热燥湿,凉血止血D、清热燥湿,凉血止痢E、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正确答案:A30、既能散风除湿,又能通窍止痛的药物是:( )A、藁本B、防风C、羌活D、细辛E、苍耳子正确答案:D31、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为治黄疸的要药是:( )A、地耳草B、垂盆草C、茵陈蒿D、金钱草E、黄柏正确答案:C32、既能益气养阴,又能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药物有:( )A、西洋参B、山药C、黄芪D、人参E、白术正确答案:B33、牵牛子的适应症是:( )A、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B、虚寒之吐血、衄血、咯血C、寒积便秘D、痰热癫痫发狂E、虫积腹痛正确答案:E34、泻肺、平喘可用:( )A、百部B、款冬花C、葶苈子D、紫苏子E、紫菀正确答案:C35、覆盆子的功效有:( )A、涩肠止泻,温中行气B、涩肠止泻,杀虫C、益肾,固精,缩尿D、涩肠止泻,敛肺止咳E、止泻、止带、止血正确答案:C36、均具既降肺气,又清泻肺热作用的药物有:( )A、白芥子,礞石B、桑白皮,葶苈子C、紫菀,款冬花D、竹茹,枇杷叶E、杏仁,紫苏子正确答案:B37、安神药均归:( )A、脾经B、肺经C、心经D、肝经E、肾经正确答案:C38、既用治湿热淋证,又用于湿疹阴痒的药物是:( )A、车前草、金钱草B、泽漆、瞿麦C、滑石、通草D、萹蓄、地肤子E、茵陈蒿、虎杖正确答案:D39、善治肝郁气滞之胁痛、腹痛和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的药物是:( )A、佛手C、枳实D、橘皮E、木香正确答案:B40、既能补肝肾阴,又能乌须明目的药物是:( )A、枸杞子B、女贞子C、沙苑子D、菟丝子E、桑椹正确答案:B41、既善补益精血,又擅固肾乌须的良药是:( )A、枸杞子B、黄精C、女贞子D、制首乌E、熟地黄正确答案:D42、痰伏胁下及皮里膜外者,应首选:( )A、半夏B、苏子C、白芥子D、白附子E、天南星正确答案:C43、除( )外,均为蒲黄的适应证。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一、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的性能是其重要特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性和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如黄连、黄芩等;热性和温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如附子、干姜等。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能坚;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药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沉降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利水渗湿、重镇安神等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如心经病变常用黄连、百合等;肝经病变常用柴胡、白芍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二、中药的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制剂和贮存等。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是选取药材的药用部分,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切制是将药材切成适宜的片、段、丝、块等;炮炙包括炒、炙、煅、蒸、煮、燀等多种方法。

例如,炒法可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之分,不同的炒制程度会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如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酒炙可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

三、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配伍关系主要有“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一)中药:是区别于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占主流,由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古称本草(二)草药:是指在民间运用,局部运用,未得到官方权威认证的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体的药物(三)本草:中药旧称,以植物类药材居多(四)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道地药材: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

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六)四性:药物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四气)(七)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八)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九)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十)毒性:古代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或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十一)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十二)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十三)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明显增强原有疗效(十四)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十五)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十六)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十七)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十八)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十九)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二十)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即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十一)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二十二)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叫温里药,又称祛寒药(二十三)补虚药:凡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二、比较异同(一)麻黄与香薷①二药同具有辛温之性,同归肺经,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②麻黄发汗力强,故风寒表实无汗之重证多用之。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①《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年代:约在西汉时期作者:不明特点: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②《新修本草》(又称《塘本草》)年代:唐代作者:李�蕖⑺站吹热思�体编撰特点: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③《证类本草》年代:北宋后期作者:唐慎微特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④《本草纲目》是明代的本草著作中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巨著。

年代:明代作者:李时珍特点:历经30年,编写成五十二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附方11000余条,可以说这部著作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⑤《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年代:清代作者:吴其�F特点:对每种药叙述颇祥,绘图较精确,为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1.《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共记载病名170余种,包括内、外、妇、儿各科。

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2.《神农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神农本草经集注》,对《神农本草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

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唐代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44 种。

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中医学必修科目中药学大一期末复习重点

中医学必修科目中药学大一期末复习重点

中医学必修科目中药学大一期末复习重点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

——南北朝?陶弘景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唐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

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9、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中药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药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药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中药学的概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起源、发展、组成、性状、功效、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以及其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 中药的起源
中药起源于古代人类求生的实践经验,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神农氏、华佗等医学家也对中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2. 中药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古代中药、艰苦经济时期的中药、现代中药的研究和开发等。

尤其是在现代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中,有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中药的组成与性状
1. 中药的组成
中药主要由药材组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药材
中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2. 中药的性状
中药的性状主要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


过对中药性状的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了解中药的特性和药效。

四、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1. 中药的功效
中药通过活性成分的作用,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炎、抗菌、镇痛、调节免疫功能等。

不同的中药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有其特定
的功效。

2.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可以作为单药使用,
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或西药联合应用。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疼痛、消
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学属于卫生招聘考试常考的内容,今天带领大家回顾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1.炮制目的
(1)盐制
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
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的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的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2)醋制
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
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

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降低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可增强活血的功效;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的功效;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

(3)酒制
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的作用。

2.炮制方法
(1)修治
①纯净药材;②粉碎药材(粉甘草是指:加工时去皮);③切制药材。

(2)水制
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④喷洒;⑤水飞:矿物类、甲壳类(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

(3)火制
①炒:焦白术、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

炒黄、炒焦使药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

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②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如盐炙杜
仲、黄柏;③烫;④煅;⑤煨
(4)水火共制
①煮法;②蒸法;③炖法;④潬法
(5)其他①制霜;②发酵:神曲、建曲、半夏曲;③精制;④药拌。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

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

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2)三七、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3)蒲黄配五灵脂,白及配海螵蛸,艾叶配阿胶的意义
2.槐花、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炮姜
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3.棕榈炭、紫珠叶、藕节、景天三七、血余炭、鸡冠花
各药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2)川芎、延胡索、莪术、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的主要药理作用
(3)郁金配石菖蒲,郁金配白矾,牛膝配苍术、黄柏,川芎配柴胡、香附的意义
2.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川牛膝、苏木、西红花、五灵脂、土鳖虫、血竭、刘寄奴
3.番泻叶
该药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三)润下药
1.火麻仁
该药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2.郁李仁
该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4)陈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香附配高良姜,川楝子配延胡索,薤白配瓜蒌的意义
2.化橘红、青皮、佛手、乌药、荔枝核、甘松
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橼、玫瑰花、梅花
(1)各药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性能主治
理气药的性能功效与适用范围
2.配伍与使用注意
理气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
(二)常用品种
1.陈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
(1)各药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中医药相关的职业。

其中,中药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

中药师是指具备一定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药药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中药制剂,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专业人员。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药师,需要通过中药师考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药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熟悉中药的制剂方法、质量标准、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药药理学知识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中药药理学主要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毒理学知识,了解中药的毒性反应、中毒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药制剂学知识中药制剂学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

中药制剂学主要研究中药制剂的配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制剂方法、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制剂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鉴定学知识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中药鉴定学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鉴别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常见鉴别性状、质量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中药临床应用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

中药临床应用主要研究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案例、中药的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士)《专业知识》复习题(附答案)

中药学(士)《专业知识》复习题(附答案)

中药学(士)《专业知识》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宜用中火炒黄的药材是A、槐花B、酸枣仁C、苍耳子D、白芥子E、葶苈子正确答案:C2.酸败度测定适用于A、易发生霉变的药材B、易变色、走油的药材C、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D、含有皂苷类成分的药材E、含黏液质、胶质的药材正确答案:C3.藻类、菌类和地衣类属于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C、低等植物D、裸子植物E、高等植物正确答案:C4.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的药材是A、牛黄B、鹿茸C、麝香D、僵蚕E、蟾酥正确答案:A5.非灵芝(赤芝)药材的性状特征是A、菌柄扁圆柱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B、气微香,味微苦涩C、皮壳边缘薄,常向内卷曲D、菌盖与菌柄表而紫黑色,有光泽,菌肉锈褐色E、菌盖半圆形、肾形,具环状棱纹和放射状皱纹正确答案:D6.哪种药物蜜炙后能增强止咳平喘功能A、百合B、麻黄C、百部D、金樱子E、甘草正确答案:B7.醋制柴胡的目的是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退热作用B、缓其升散,增强疏肝解郁作用C、抑其升浮,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D、助其升浮,增强升举阳气作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8.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横切面可见种皮薄,中间有“S”形折曲的黄色子叶2片重叠,气微,味微苦的药材是A、决明子B、沙苑子C、吴茱萸D、川楝子E、五味子正确答案:A9.药材阳春砂的主产地是A、印度尼西亚B、江西、四川、湖北等C、广东D、安徽E、山东正确答案:C10.来源于鼠李科植物的种子类药材是A、牵牛子B、栀子C、酸枣仁D、鹤虱E、苦杏仁正确答案:C11.沉香药材的形状和表面特征是A、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富油性B、呈不规则棒状,密布黄色细纵纹,大多不能沉水C、呈不规则块、片状,有红棕色树脂斑块,沉水D、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密布棕黑色细纵纹,能沉水或半沉水E、呈不规则块、片状,有棕黑色树脂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大多不能沉水正确答案:E12.巴戟天质韧,断面皮部厚,易与木部剥离,呈现A、灰黄色B、棕黄色C、灰褐色D、红色E、紫色或淡紫色正确答案:E13.诃子的净制方法是A、去毛B、去瓤C、去残根D、去核E、去茎正确答案:D14.当归药材主产地是A、四川B、广西,云南C、吉林,辽宁,黑龙江D、甘肃E、河南正确答案:D15.来源于萝藦科植物,药用干燥根皮的药材是A、川黄柏B、肉桂C、厚朴D、秦皮E、香加皮正确答案:E16.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横切面可见种皮薄,中间有“S”形折曲的黄色子叶2片重叠,气微,味微苦的药材是A、决明子B、补骨脂C、五味子D、川楝子E、地肤子正确答案:A17.净制需要去瓤的药材是A、人参B、远志C、枳壳D、地骨皮E、巴豆正确答案:C18.炮制熟大黄,每100kg药物用黄酒的量是A、10kgB、15gC、30kgD、5kgE、25kg正确答案:C19.药材呈长棒状,花头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头开后,有白色丝状绵毛的是A、洋金花B、款冬花C、丁香D、金银花E、红花正确答案:B20.黄柏盐炙的作用是A、泻火解毒,燥湿B、补血止血C、滋阴降火,退虚热D、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E、清湿热并具收敛之性正确答案:C21.穿山甲药材来源于A、鲮鲤科B、鳖蠊科C、芫青科D、壁虎科E、鲍科正确答案:A22.白芍药材产地的加工方法是A、去皮后晒干B、除去泥沙后晒干C、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D、略烫后晒干E、除去泥沙后烘干正确答案:C23.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的药材是A、鱼腥革B、细辛C、薄荷D、金钱草E、淫羊藿正确答案:E24.来源于木通科的药材是A、川木通C、沉香D、通草E、大血藤正确答案:E25.药材枳壳的主产地是A、印度尼西亚B、江西、四川、湖北等C、广东D、山东E、安徽正确答案:B26.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A、米醋B、蜂蜜C、甘草汁D、酒E、姜汁正确答案:D27.白附片加工方法是A、直接烘干B、放入胆巴水中夜泡日晒,反复多次直至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C、需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D、需胆巴水浸后,煮透心,去外皮后纵切片,蒸透,晒干E、需胆巴水泡后煮透心,横切片正确答案:D28.蕲蛇药材的鉴别特征是A、“冒槽”B、“吻鳞不切鼻孔”C、“挂甲”D、“珠光”E、“方胜纹”正确答案:E29.宜去皮壳的药材是B、骨碎补C、诃子D、百部E、白果正确答案:E30.胃热呕吐宜选用的是A、姜黄连B、酒黄连C、生黄连D、吴萸连E、黄连炭正确答案:A31.动物类药材的一般采收期是A、全年均可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C、采收情况不一D、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E、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正确答案:D32.既适用于葛根,又适用于肉豆蔻煨制的辅料是A、面粉B、灶心土C、滑石粉D、蛤粉E、麦麸正确答案:E33.红花药材浸入水中,可见的特征是A、水被染成金黄色,后变蓝色B、水无变化C、水被染成红色,后变绿色D、水被染成红色E、水被染成金黄色正确答案:E34.去瓤的药材是A、槟榔B、山楂C、川楝子D、枳壳E、栀子正确答案:D35.非血竭药材的鉴别特征是A、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后,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B、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颗粒融化C、在热水中溶解,水变红色D、以火烧之则发生呛鼻烟气,有苯甲酸样香气E、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无扩散的油迹正确答案:C36.加辅料炒时,没有中间传热作用的辅料是A、灶心土B、河砂C、滑石粉D、蛤粉E、麦麸正确答案:E37.呈丝状缠绕成团,气微、味酸的药材是A、猪苓B、海藻C、松萝D、冬虫夏草E、茯苓正确答案:C38.长为10~15mm的是A、薄片B、细丝C、宽丝D、厚片E、段正确答案:E39.酒炙法中,每100kg药物用黄酒的量是A、10~20kgB、1kgC、3~5kgD、20~30kgE、30~40kg正确答案:A40.来源于鸢尾科植物干燥根茎的药材是A、麦冬B、天麻C、山药D、莪术E、射干正确答案:E41.主含士的宁的药材是A、决明子B、马钱子C、小茴香D、苦杏仁E、砂仁正确答案:B42.主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醋酸龙脑酯的药材是A、小茴香B、砂仁C、决明子D、苦杏仁E、马钱子正确答案:C43.蛤粉炒阿胶长于A、止血安络B、通络止痛C、益肺润燥D、固精缩尿E、滋阴补血正确答案:C44.枇杷叶净制的方法是A、洗去毛B、刷去毛C、烫去毛D、燎去毛E、挖去毛正确答案:B45.钩藤来源于A、木通科B、茜草科C、唇形科D、瑞香科E、旌节花科正确答案:B46.“佛指甲”指的是A、乌梢蛇尾部末端呈细长三角形B、乌梢蛇尾部末端有一长三角形角质鳞片C、金钱白花蛇尾部末端呈细长三角形D、蕲蛇尾部末端有一长三角形角质鳞片E、蛇尾部末端呈细长三角形正确答案:D47.苦杏仁的加工方法是A、去芦B、去心C、去皮壳D、去毛E、去核正确答案:C48.龟甲药材的药用部位是A、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B、干燥分泌物C、鳞甲D、背甲及腹甲E、胆结石正确答案:D49.酒蒸女贞子的目的是A、便于切制B、改变药性C、降低毒性D、缓和药性E、增强疗效正确答案:E50.非“发汗”法加工药材的目的是A、便于切制B、减少刺激性C、促使变色D、增加气味E、利于干燥正确答案:A51.乳香醋炙时,每100g药物用米醋的量是A、30kgB、5kgC、20kgD、10kgE、25kg正确答案:D52.制吴茱萸采用的辅料是A、甘草汁B、黄酒C、米醋D、盐水E、白矾水正确答案:A53.米炒党参时,每100kg党参用米A、5kgB、25kgC、15kgD、10kgE、20kg正确答案:E54.以产区命名的羌活商品药材是A、西羌B、竹节羌C、蚕羌D、大头羌E、条羌正确答案:A55.黄柏酒炙后的作用A、滋阴降火,退虚热B、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C、泻火解毒,燥湿D、清湿热并具收敛之性E、补血止血正确答案:B56.宜用中火炒黄的药物是A、酸枣仁B、芥子C、葶苈子D、槐花E、苍耳子正确答案:E57.海金沙药材火试鉴别产生的现象是A、有黄色烟雾,气香浓烈B、有黑色烟雾C、不燃烧D、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明亮火焰E、冒黑烟并有油状物渗出正确答案:D58.川乌药材的断面特征是A、黄棕色,粉质.形成层环纹呈圆形B、棕色,角质,形成层环纹呈圆形C、类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D、类白色,角质,形成层环纹呈圆形E、棕色,角质,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正确答案:C59.水溶液能“挂甲”的药材是A、麝香B、僵蚕C、牛黄D、鹿茸E、蟾酥正确答案:C60.炮制酒大黄时,每100kg大黄片用黄酒的量是A、30kgB、15kgC、25kgD、5kgE、10kg正确答案:E61.米炒后健脾止泻作用增强的药材是A、马钱子B、斑蝥C、槟榔D、牵牛子E、党参正确答案:E62.来源于薯蓣科植物干燥根茎的药材是A、莪术B、麦冬C、山药D、射干E、天麻正确答案:C63.洋金花来源于A、菊科B、茄科C、忍冬科D、鸢尾科E、桃金娘科正确答案:B64.煅石膏的炮制目的是A、增强散瘀止痛作用B、降低寒性C、消除副作用D、矫臭矫味E、增强收敛生肌作用正确答案:E65.巴豆种子中有强烈刺性和致癌用的化学成分是A、巴豆素B、巴豆苷C、巴豆醇的双酯类化合物D、巴豆醇E、巴豆油酸正确答案:C66.赭石的主成分是A、四氧化三铁B、二硫化亚铁C、三氧化二铁D、碳酸锌E、氯化汞正确答案:C67.生品长于涌吐风痰,炒后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饮片是A、薏苡仁B、莱菔子C、槟榔D、白芥子E、薏苡仁正确答案:B68.常用甘草汁煮的药物是A、草乌B、珍珠C、川乌D、吴茱萸E、附子正确答案:D69.药用部位属于地上草质茎的药材是A、荆芥B、穿心莲C、麻黄D、肉苁蓉E、蒲公英正确答案:C70.一般药材的干燥温度不宜超过A、70℃B、60℃C、100℃D、50℃E、80℃正确答案:E71.可引药上行的炙法是A、醋炙B、姜炙C、蜜炙D、盐炙E、酒炙正确答案:E72.耳环石斛药材的原植物是A、黄草石斛B、马鞭石斛C、环草石斛D、铁皮石斛E、金钗石斛正确答案:D73.非板蓝根药材的特征是A、质坚实,不易折断B、断面皮部黄白色C、味微甜而后苦、涩D、根头部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黯绿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E、木质部黄色正确答案:A74.全草类药材采收时间一般在A、全年均可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C、采收情况不一D、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E、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正确答案:B75.酒蒸地黄的目的是A、便于切制B、增强疗效C、缓和药性D、改变药性E、降低毒性正确答案:D76.南柴胡区别与北柴胡的气味特征是A、具败油气B、微甜C、辛辣味D、微涩E、刺喉正确答案:A77.哪项不是黄花蒿的性状鉴别特征A、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纵棱线B、质略硬,断面中部有髓C、叶互生D、香气特异,味微苦E、茎方形,上部多分枝正确答案:E78.青蒿药材中抗疟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挥发油B、青蒿乙素C、青蒿素D、黄酮类E、青蒿甲素正确答案:C79.甘草药材的药用部位是A、根茎B、根及根茎C、根D、块根E、块茎正确答案:B80.石膏具有A、蜡样光泽B、金刚石样光泽C、玻璃光泽D、金属光泽E、绢丝样光泽正确答案:E81.不是蕲蛇鉴别特征的是A、佛指甲B、剑脊C、方胜纹D、翘鼻头E、连珠斑正确答案:B82.宜切块的药材是A、党参B、何首乌C、黄柏D、阿胶E、大黄正确答案:D83.色棕红或铁青,表面有乳头状“钉头”,断面显层叠状者是A、自然铜B、雄黄C、赭石D、朱砂E、炉甘石正确答案:C84.酒当归的炮制作用是A、补血调经,润肠通便B、增强活血补血调经作用C、止血和血,治崩中漏下D、润肠通便,治血虚便秘E、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正确答案:B85.破血宜选用的是A、酒当归B、当归C、当归尾D、当归炭E、土炒当归正确答案:C86.黄芩的炮制方法是A、黑豆汁蒸B、醋蒸C、豆腐蒸D、清蒸E、酒蒸正确答案:E87.雄黄药材燃烧时出现的现象是A、燃之熔成黄棕色液体,并冒黑烟,有强烈蒜臭气B、燃之熔成黄绿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C、燃之冒黑烟,有油珠出现,并有强烈蒜臭气D、燃之熔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E、燃之冒黑烟,并有刺激性气味正确答案:D88.花鹿二杠茸的皮色与锯口面的性状特点是A、外皮灰黑色,锯口中间孔变大B、外皮红棕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C、外皮黑棕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D、外皮红黄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E、外皮灰黑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正确答案:B89.药材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显蓝色荧光的药材是A、庐山石韦B、大青叶C、侧柏叶D、蓼大青叶E、番泻叶正确答案:B90.炮制时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辅料是A、酒B、姜汁C、蜂蜜D、醋E、食盐水正确答案:C91.蛤蚧的药用部位是A、干燥体B、末骨化的密生绒毛的幼角C、胆结石D、干燥分泌物E、背甲及腹甲正确答案:A92.姜炙法炮制的药材是A、厚朴B、黄芪C、知母D、枇杷叶E、芫花正确答案:A93.蒲黄炒炭应用中火炒至A、黑色B、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C、焦黄色D、黑褐色E、表面焦黑色,内部深黄色正确答案:D94.呈长纺锤形,长1.5~3cm,对光透视有一不透明的木心,味甜,微苦的药材是A、玉竹B、天冬C、麦冬D、知母E、川贝母正确答案:C95.石决明药材的原动物属于A、珍珠贝科B、牡蛎科C、蚌科D、鲍科E、海龙科正确答案:D96.骨碎补净制方法是A、挖去毛B、燎去毛C、烫去毛D、洗去毛E、刷去毛正确答案:C97.常用煅淬法炮制的药物是A、白矾B、炉甘石C、石决明D、石膏E、自然铜正确答案:E98.砂炒后趁热用醋浸法炮制的药材是A、狗脊B、鳖甲C、马钱子D、鸡内金E、骨碎补正确答案:B99.阿魏药材来源于A、安息香科B、橄榄科C、金缕梅科D、伞形科E、棕榈科正确答案:D100.含有α,β-桉油醇的药材是A、黄柏B、肉桂C、杜仲D、厚朴E、秦皮正确答案:D。

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4篇

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4篇

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精选4篇(一)中药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材进展观察、比拟和分析,确定其真实身份和质量等方面的特征的过程。

中药鉴定内容包括形态特征鉴定、理化性质鉴定、显微鉴定、化学成分鉴定、药理学鉴定等方面。

形态特征鉴定是中药鉴定的根底,通过对中药材的外形、色泽、气味、质地等特征进展观察和比拟,判断其真实身份。

例如,鉴定某一中药材时,可以观察其是否具有特定的形态构造、外表是否光滑、颜色是否一致等。

理化性质鉴定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材进展分析和判断。

主要包括密度、熔点、溶解度、旋光度等方面。

例如,鉴定某一中药材时,可以根据其熔点特征判断其是否为真品,或者通过密度和溶解度判断其是否为所鉴定的中药材种类。

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对中药材进展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观察其细胞构造、组织构造等特征。

例如,鉴定某一中药材时,可以观察其组织构造是否与标准样品一致,细胞是否完好等。

化学成分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中化学药物的检测和分析,判断其真实身份和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例如,通过色谱法可以鉴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药理学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作用机制和药效进展观察和分析,判断其真实身份和成效等方面的特征。

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等。

例如,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判断中药材的药效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中药鉴定内容涵盖了形态特征鉴定、理化性质鉴定、显微鉴定、化学成分鉴定、药理学鉴定等方面。

只有通过对中药材的全面鉴定,才能确保中药材的真实身份和质量,保障中药的疗效和平安性。

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精选4篇(二)女贞子是中药学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具有温肾止泻、固肾填精、涩精止遗等成效。

女贞子与其他相似的植物有时会有一定的区分难度,因此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对女贞子的鉴别方法进展复习是很重要的。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1500字叶类中药通常是指以叶子为药材的中药,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

为了正确鉴别和使用叶类中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药性鉴定知识。

本文将从叶类中药的性状、药材的采收加工和药效成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性状鉴定1.叶片外型: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基部和顶端的形态特征,常见的有心脏形、线状、椭圆形、圆形等。

2.叶片边缘:观察叶片边缘的形态特征,常见的有整齐、锯齿状、波状等。

3.叶面颜色:观察叶面的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叶片的新鲜程度和质量。

4.叶质:用手轻轻触摸叶片的质地,判断是否柔软和韧性。

5.气味:闻叶片的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和特殊气味判断叶类中药的质量和真伪。

二、药材的采收和加工1.采收时间:根据各种叶类中药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正确的采收时间,通常以药材的生长周期、开花时间和收获时间等为依据。

2.采收部位:根据药材的采收部位不同,对于叶类中药可以采收整枝、全株或仅采叶片等。

3.干燥加工:采收后的叶类中药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常见的方法有晾晒、烘干、炒制等,以保持药材的营养成分和药效。

三、药效成分1.挥发油:叶类中药中常常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如薄荷脑、桉叶油等,具有清凉、祛风、镇痛等作用。

2.鞣质:叶类中药中含有的鞣质可以起到收敛、止血、抗菌等作用。

3.黄酮类物质:叶类中药中常常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如芍药苷、木脂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4.生物碱:某些叶类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如茄碱等,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

以上仅为叶类中药性状鉴定的一些基本知识,叶类中药种类繁多,每一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性状特点和药效成分。

在学习和应用中药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药材特点和相关的中药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正确鉴别和使用叶类中药。

中药学复习

中药学复习

一、简答题:1.何谓道地药材?答: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何谓炮制?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3. 何谓归经?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确定依据是什么?试述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我们考试的时候考过)答: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它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①归经理论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方便,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②归经理论对相似药物的鉴别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答:①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的毒药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安全低毒的优势。

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

因此,应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

③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既尊重文献记载,更重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
结.
以下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的高频考点和重点总结:
1. 中药学基础知识
- 中药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 中药的采集、储藏和鉴别
- 中药的炮制及其特点
-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2. 中药的理论与应用
- 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和药效成分
-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 中药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
- 中药的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3. 中药的药用植物
- 常用中草药的产地、种植和采收时间
- 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 常用中草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 常用中草药的药材和药效互动
4. 中药的配方和制剂
- 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分类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
- 中药的炮制和加工工艺
- 中药的制剂和药用辅料的选择
5. 中药的质量评价和疗效评价
- 中药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 中药疗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合理用药
以上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的高频考点和重点总结。

考生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考点复习(一)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考点复习(一)

第二部分 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 第二部分 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 主要考点: 1.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2.《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有效成分、有毒成分 3.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4.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毒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 5.代表化合物的体内代谢途径 一、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质量控制成分及其结构分类一、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质量控制成分及其结构分类 (一)含生物碱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2017A、B;2018A、B、C;2019A、B;2020A、B;2021A、X) 生物碱 天仙黄马千里川,雷公严防黄花山——苦。

天仙(天仙子)黄(黄连)马(马钱子)千里(千里光)川(川乌),雷公(雷公藤)严(延胡索)防(防己)黄(麻黄)花(洋金花)山(山豆根)——苦(苦参)。

最佳选择题 《中国药典》规定,黄连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是 A.胡椒碱 B.小檗碱 C.药根碱 D.金雀花碱 E.秋水仙碱『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中国药典》以小檗碱为指标成分对黄连进行含量测定。

配伍选择题 A.防己 B.雷公藤 C.洋金花 D.山豆根  E.马钱子 1.《中国药典》中,以东莨菪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 2.《中国药典》中,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D 解析; “花心荡漾”“花仙子”。

洋金花的质控成分是东莨菪碱。

“苦大仇深”“豆比苦”。

山豆根和苦参的质控成分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配伍选择题 A.雷公藤碱 B.汉防己甲素 C.阿托品 D.氧化苦参碱  E.士的宁 1.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是 2.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化学成分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类主要为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碱己等。

双苄基异喹啉类:为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1~3个醚键相连接的一类生物碱。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考试复习)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考试复习)

中药学第一单元、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脾胃气滞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胃寒呕吐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脚气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煎服1-3g,反藜芦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小儿夜啼不安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宜先煎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中药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复习题库及答案1、中药功效不具备( )。

A、多样性B、直接性C、层次性D、独立性答案:D2、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的药物是( )。

A、蜈蚣B、白花蛇C、地龙D、全蝎答案:C3、能引火归元,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

A、肉桂B、附子C、吴茱萸D、干姜答案:A4、山楂的功效是( )。

A、消食回乳B、消食散瘀C、消食化痰D、消食止痛答案:B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大黄的功效( )。

A、泻下攻积B、清热泻火C、凉血解毒D、利尿通淋答案:D6、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是( )A、升麻B、葛根C、柴胡D、桑叶答案:C7、矿石贝壳药的煎法是:A、武火急煎B、文火久煎C、武火久煎D、打碎先煎E、另煎兑入答案:D8、大量久服可引起浮肿的药为:( )A、大枣B、甘草C、蜂蜜D、白术E、山药答案:B9、下列属于植物花粉的药为:( )A、天花粉B、乳香C、没药D、蒲黄E、降香答案:D10、陈皮化痰,适用于( )。

A、风寒咳嗽B、阴虚咳嗽C、湿痰咳嗽D、肺燥咳嗽答案:C11、治疗惊风、痉挛抽搐重症,常与全蝎同用的药物应是( )。

A、天麻B、僵蚕C、地龙D、蜈蚣答案:D12、下列哪项是五味子的适应证( )。

A、肺燥咳嗽B、肺寒咳嗽C、肺虚咳嗽D、外感咳嗽答案:C13、既治食积腹痛,又治疝气痛的药为:( )A、麦芽B、谷芽C、神曲D、山楂E、鸡内金答案:D14、对于外科溃疡、腐肉不脱,以下哪种药物最宜( )。

A、轻粉B、砒石C、明矾D、铅丹答案:B15、寒性病变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A、用寒远寒B、用热远热C、逆者正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答案:E16、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的药物是( )。

A、丹参B、红花C、鸡血藤D、王不留行答案:B17、下列五气中何项属五行之“火()A、风B、暑C、湿D、燥E、寒答案:B18、五行中“火”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E、润下答案:B19、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相关()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B20、治疗心气虚、脉结代,宜选用:A、太子参B、白术C、山药D、人参E、甘草答案:E2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答案:D22、“至虚有盛候”是指()A、阳盛阴虚B、阴盛阳虚C、阴阳两虚D、真实假虚E、真虚假实答案:E23、牛膝、益母草均有的功效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道地药材的含义,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3.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中药: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在中医理论或经验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根皮,常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
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药材品种不同,采集时间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全蝎、蜈蚣、地龙——夏末秋初捕捉。
桑螵蛸——三月中旬采集。
鹿茸——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会角化。
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矿物类药材可随时采集。
现代研究认为: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所积蓄的化学成分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植物药,与生长年限的长短有关。
补虚药、缓和药性的药物标以甘味。
(3)苦味:能泄能燥。
通泄-通泄大便-治疗大便秘结等证;
泄降泄-降泄胃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
降泄肺气-治肺气上逆之咳喘;
清泄-清泄热邪(与寒性结合)-治热证;
通利小便-治疗小便不利之证;
燥-燥湿-治湿证-寒湿证(苦温)
湿热证(苦寒)。
坚—苦能坚阴
止咳平喘药、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一般标以苦味。
(4)酸(涩)味: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病证,
止汗、止咳、止泻、止血、固精止带的药物,标以酸味或涩味。
涩与酸味作用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
(5)咸味:能软能下。
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瘿瘤、
痰核、癥瘕等证;
下:泻下作用-治大便秘结证。
能够消散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肿块的药物,多标以咸味。
炙——用液体辅料(酒、蜂蜜、醋、姜、盐水等)与药物拌炒的方法。
加辅料炒——用固体辅料(米、砂、土、麸、蛤粉等)拌炒的方法。
煅法:
是指将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武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
目的是使药材质地松脆,易于粉碎,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直接煅(明煅)——质地坚硬的贝壳类,矿物药材,直接置于无烟炉火上煅烧。
间接煅(闷煅)——质地轻的植物、动物类药材置于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放在火上煅烧。
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为普遍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草:由于药物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指整个传统的药学。
中药的起源——即药食同源
酒为百药之长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
散: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能行气-治疗气滞证
行行血-治疗血瘀证
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均标以辛味;
化湿药、开窍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具有“行”“散”的特性,一般也标以辛味。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急。
补益:治疗虚证。
能缓急止痛:治疗拘挛疼痛证。
和中:治疗脾胃不和证;
调和药性:协调药性、缓和药味。
部分甘味药还能解药、食物中毒。
《本草纲目》
【成书年代】明代(公元1578年)
【著者】李时珍
【内容简介及学术价值】
(1)载药1892种。
(2)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60类。
(3)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本草品汇精要》
作者: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人
特点:按“删《证类》之繁以就简,去诸家之讹以从正”的原则编写,全书立足于文献改编,忽略增收新的品种和经验,且分项过于繁杂,反而招致一些混乱。
主治:指病证,或应用,或适应证。
1.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
2.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功效的分类:
1.对因治疗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调整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如:清热解毒、滋阴补血
2.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如:止咳、止痛
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本草,但未能在历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性本草:《滇南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年代】清代(公元1765年)
【著者】赵学敏
【内容简介】
(1)收藏方药数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
(2)对《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简处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人参——以6年生为最好。
甘草——呈逐年增加趋势。
中药的变质现象:常见的有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
中药的贮存方法:
一般药材应保存在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里,注意调节温度、湿度,避免药材挤压;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宜置于遮光密闭的容器内保存;
毒剧药品和名贵药材应专人专管;
前人用“花椒防虫蛀,石灰防潮”等简单易行的方法,现代仓贮新技术应用环氧乙烷灭菌杀虫,射线辐射等技术均有较好的效果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减毒),以保证用药安全;
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
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贮存、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品质和用量准确;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清除杂质
切制饮片
粉碎处理
2.水制:是用较低温度的清水或用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一种炮制方法。
有洗,淋,泡,润,漂,水飞。
中药的贮存时间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一般是贮存时间越长,有效成分丢失越
多,质量下降,药效会降低,“用药宜新”。
个别药物“主张放陈”使用,可使某一种药
效增强,而有的则使其毒性或刺激性降低。
炮制的含义:
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古称“炮炙”、“修治”、“修事”。
炮制的目的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
温热药: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
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是与药物所治病证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神农本草经》指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利用药物寒热温凉偏性,以纠正疾病的寒热。
寒凉性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等作用。
——用于热证、阳证;
(4)开创世界药学著作先例。
(日本曾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比欧洲最早药典早830多年)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
【成书年代】宋代
【著者】唐慎微
【内容简介及学术价值】
(1)收藏方药数量:1558种,附方3000余首
(2)有极高文献价值,保留宋以前本草;
(3)开创大量复方先例(药后附有方剂)。
温热性药——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用于寒证、阴证。
此外,尚有平性药,是指药物寒、热之偏性不明显,作用较为平和。
3.四性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四性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四性只反映药物性质的一个侧面。
4.注意:
A.四性实质是寒热二性;
B.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性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中华本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5年出版1次。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标准的确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华本草》,成书1998年,载药约8980
味,插图8534幅,2200万字。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著作。
道: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
民族聚居区设置的县称为道,系行政特区)。
地:指地区。
判定的重要依据:是临床疗效。
道地药材:
四大怀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
四大南药——益智仁、槟榔、巴戟天、砂仁、
四大皖药——丹皮、木瓜、菊花、白芍、
浙八味——白术、白芍、菊花、麦冬、浙贝、玄参、延胡索、郁金、
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直接影响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而影响临床疗效。
(6)淡:能渗能利。
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标以淡味。
3.味的来源:
A.实践味-真实滋味;
B.理论味-由药物的作用推出来的味。
(1)个论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法;
(2)系统、全面整理《神农本草经》的内
容;
(3)确立了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成书年代】唐代-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
【著者】苏敬、李勣等23人。
【内容简介学术价值:】
(1)载药844种
(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3)开创图文对照先例;
3.中药的预防功效:中药烟熏、洗浴、佩带或内服。
4.中药的养生保健功效,如灵芝、何首乌等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
中药性能的概念: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
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单一性),要性效统一;
C.平性指偏性不明显。
五味
1.五味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