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 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 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 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 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
一是体现了目标的连续性 二是体现了目标的针对性 三是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是体现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是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9年到2002年,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个阶段2002年到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第三个阶段2012年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小康社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
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 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
(二) 、五个加快的具体目标要求
一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 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 法治化。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 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 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设基础更加坚实。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 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任务。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习近平 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次数超过200次。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 段的开局之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方面的要求
(一)、总要求 :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
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坚决 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构 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 我们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方面的要求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报建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全民健 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 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短板与瓶颈,而只有解决这些短板和瓶颈,才能做到 全面。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 维度不仅仅是经济、政治,也包括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因 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的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关键一步。”这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 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什么是“全面”的小康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经历着飞速发展 ,又不得不面对众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例如农村 贫困人口、收入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等。
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不同的时代,在定义小康的水准也不尽相同 。
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康的要求就是在解决温 饱问题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享受 ,而如今的小康水准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康 水准相差甚远。
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1991年提出的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 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 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 中国将是在世界上具有亲和力的,富裕、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不能枉自菲薄,也 不能枉自尊大。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 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 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 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 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 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
1、《诗经》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承载 着古代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最朴实的追求和 向往。
2、恩格尔系数 40-50%为小康。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 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 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方面的要求
(二) 、五个加快的具体目标
三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 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 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四是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 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是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 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2、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
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3、实现总体小康生活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 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1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中共十三大报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两型”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 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 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 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 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 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 足食……”
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