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实现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实现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贯彻落实“青海大学2010管理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显著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工作重点,院科研项目部按照“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抓住我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主线,把突破制约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目标,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科研促进教学,协调科研与教学同步发展提高本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是我们目前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一、强化教学与科研融合,实现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必要性
1809年,洪堡就任普鲁士政府教育部长,他针对教师捧着陈旧讲义照本宣科而没有任何外在研究压力的情况,对德国的大学进行了历史性改革,要求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并按照这一原则建立新型的柏林大
学[1]。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基本功能。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成果或经验,以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充实学生的头脑,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科研,则主要是指人们根据已经取得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条件,去探求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首先,科研转化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上,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师把自己在科研中获得的新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形成资料丰富、观点新颖、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日常教学内容,这必然会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其次,科研转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平时在科研活动中所养成的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学风、缜密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意识、探索的勇气等,于无形中传给了学生,使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素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科研转化教学既通过教学实践体现了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又适应教学需求而不断提出新的科研课题,激励教师继续创造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这些不断形成的科研成果又反过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转化成教学内容,从而使科研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2009年度我院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在申请的项目被立项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省科技厅各类项目9项,省农牧厅项目2项,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9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到达经费400多万元,较往年在申请项目的数量及到达经费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也是逐年上升。
二、注重科研与教学相互转化,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1. 将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高校教师要将国内外学术成果尤其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只有具备科研经验的教师才能把课本中的知识教活,用其长期研究中所
形成的感悟,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学术交流是培养人才,吸引、凝聚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性活动,学术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思想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评价,在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中,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争辩中,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思维得到激发和升华。
学术交流使科技工作者增长知识、交流信息、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趋势,更好地把握科研方向。
高校教师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广交朋友,可以增进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成果在学术交流中得到宣传和展示,促进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学术交流中反映的新情况、新思路、新建议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科学前沿,并及时将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此外,专业教师开展以讲座方式的教学,这对提高教学绩效和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院科研项目部先后组织完成了青海省商务厅“发展中国家畜牧生产与管理” 培训任务,学习中采用全英文授课,加强了教师英文交流的能力。
并多次请外国专家来学院讲座与交流,先后二次邀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Gary教授对三江源地区河流地形学及资源整合管理项目进行研讨和合作交流;邀请埃及专家对绵羊寄生虫项目进行合作研究;与韩国专家进行了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探讨;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小进行了粒子物理学相关研究的交流,提高了师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2. 将科研引入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进行,使教师对学生论文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师要运用自己所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归纳提炼观点以及说服论证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和其它研究,有益于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同时,教师也可能会从学生的研究中得到启示,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只有进行学术研究,关注前沿问题,有学术研究成果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适合担任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在逐年提高,学生在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的思路的方法,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科学研究为平台,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其中一个重点建设的项目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该项目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提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这表明,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将成为我国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科研团队的组建是学校为了培育和发展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以培养高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工作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最终目的的。
科研团队要充分认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不断将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院在实践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要使学院科研工作得到普及,
不断的深化,必须要以科研骨干教师为基础,以学科为平台,不断的扩大科研教师队伍,我院正在着力科研团队建设,植物与观赏园艺、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高原动物生产与健康养殖、高原土著动物保护与利用、高原畜产品加工,草业生态七个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
4. 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将科研与学生创新教育相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培养现阶段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2007年国家启动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我院学生积极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这对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强化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9年我院学生申请到团省委科技创新项目4项,有2名学生分别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有1名学生获得第二十四届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5、加强科研工作,积极服务于社会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的支持,学院十分重视科研与教学互动工作,坚持“凝聚团队、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
多年来,学院充分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青海省消灭牛瘟、高原家畜生理学研究,小麦新品种、草原退化草地治理以及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目前,在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保护、高原花卉栽培及育种、高原低氧环境下动物适应性研究、食用菌栽培、高原动物疾病防治、动物饲草料及生产性能研究以及高原牦牛、藏系羊肉产品深加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有机畜牧业等方面都处于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蝙蝠蛾研究、高原花卉培育、高原动物疫病防治等处于领先水平。
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青海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统一部署,加强了我院科研的推广工作,通过对科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和应用现有设备的使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通过示范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能让他们感受到应用科技所带来的实惠。
对县级管理机构的培训应注重建立市场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等,对乡镇专业推广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如何掌握农牧民心理状况、开展全方位服务的其它有关知识等,对示范户的培训要注重灌输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合作意识等。
通过对示范科学研究和社会科技服务,不仅促进了学科领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切实围绕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开展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围绕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建设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团队,规范科研管理,加强科研联系,拓展科研合作,强化科研服务,提高科研水平”的指导思想。
1、在开展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
学校服务”的三个服务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各项工作方法和手段,认真负责全院科学研究、对外科技开发与合作、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科研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工作,明确教学中心地位,主动为教师、教学服务。
2、在紧紧围绕我院整体发展目标及青海农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科团队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鼓励跨专业、跨学科项目的申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院科研力量还较为分散,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有待于整体提高,需要充分实现科研团队的创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4、为了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和研究领域,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队伍和学生创新梯队培养。
5、以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为载体,改善办学条件科研成果改造更新实验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硬件。
6. 科学研究对学科发展与促进专业建设,鼓励广大教师以科研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倡导从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开展交叉性、渗透性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高办学水平,促进专业建设。
7、科学研究对教学内容、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的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新的教育资源,把各类研究项目中收集的素材及其研究成果融入到相应的教学环节和精品课程中去,同时还要结合最新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展教材(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存. 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