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培训资料无菌附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员工培训GMP基础知识ppt课件
![新员工培训GMP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026d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f.png)
一、GMP实施的关键在人
1、人的工作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 2、药品生产的五大要素
机
机为人控
料
料为人管
人
法
法为人创
环为人治
环
从图可知:无人就无机、无料、无环、无法,更无从谈 药品的生产。由此可见,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人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人员要求
1、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
GMP规定: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必须具有基础知识 和实际操作技能。
3、设施、设备的状态标志
目的:有效的防止差错的发生,做到“我不伤害 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愿意被别人伤害。”
常用的设备状态标志
设备状态
标示含义
1.性能状况
完好
性能正常的设备,还要有已清洁或已消毒
的标示才可用
维修中
正在进行修理的设备
待维修
出现故障尚未维修的设备
2.清洁(消毒状况)
已清洁
已清洗洁净的设备,随时可用
GMP规定: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 企业必须有内容正确的书面质量标准、生产处 方和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以及记录等文件。
(一)如何正确使用文件:1、不使用已撤销和过 时的文件,必须是现行版本;2、将文件放在 工作时随时查阅的地方。
(二)照章办事: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已 经包含了GMP条款要求,所以我们只要仔细地遵 守文件中的每一步骤,那么我们也就符合GMP条 款要求。
文件:本规范所指的文件包括质量标准、工艺规程、 操作规程、记录、报告等。
物料:指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等。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 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 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 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无菌知识培训 PPT课件
![无菌知识培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e4b809ed630b1c59eeb531.png)
洁净室中如何控制必要的参数
控制污染的发生:人员和系统 温湿度 压差 尘埃粒子异常 浮游菌异常 温湿度 压差 Nhomakorabea
洁净室环境异常情况以及污染的来源
Back
合适的无菌培训技术
污染控制是保护公司形象的最高也是最低准则。
在危机发生后再处理已经太晚了。公司应该在事情发生
之前有检查及标准。严格的监控程序是必须的,来料检验 的人员需要培训。
一百万个细胞 10亿个细胞 1 x 1021
大概10小时后(30代)
大概24小时(72代)
1,000,000,000,000,000,000,000 (sextillion) cells
直接增加了产品污染的风险 Back
生产环境中的Bioburden的来源
室内空气
过程用水
Room Air Manufacturing Area
无菌技术规范 我们以一定的规则及指导方针指定:
信任 理解 所有人员共同承担责任 集体参与 自律
人员控制
衣服编码 人员卫生 更衣
环境控制
进出 原料及供应品 清洁及维护 大环境
为什么总是关注灰尘?
灰尘是细菌携带物
病毒 (0,006µm to 0,03µm)
..进出我们身体的生物负载………
嘴
1ml唾液=百万个细菌
胃和小肠
由于胃的酸性环境快速的食物流动,很少有微生 物存在。 每克粪便中含有一千亿的细菌。 40%的排泄物中是由微生物组成的
GMP基础知识培训PPT参考幻灯片
![GMP基础知识培训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8a2b0507375a417876f8f14.png)
2020/2/15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名称 总则 质量管理 机构与人员 厂房与设施 设备 物料与产品 确认与验证 文件管理 生产管理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产品发运与召回 自检 附则
生以及个人卫生。
2020/2/15
6
GMP实施的关键在人
• 1、人的工作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
• 2、药品生产的五大要素
机
机为人控
料
料为人管
人
法
法为人创
环为人治
环
从图可知:无人就无机、无料、无环、无法,更无从谈药品
的生产。由此可见,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人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2020/2/15
7
GMP条款查询方式
2020/2/15
11
第一节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217-227条)
• 第二百一十七条 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人员、设施、设备应 当与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相适应。
• 企业通常不得进行委托检验,确需委托检验的,应当按照 第十一章中委托检验部分的规定,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检 验,但应当在检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 背景:检查员工档案,QA、QC人员数量,生产、质量相关人员资历、经验等。 • 检查员:你们这么多产品,2名QC能忙得过来吗? • 陪检人员:我们质量部长经常来帮忙。 • 检查员:你们四条生产线、加上公用工程、物料这些项目,2名QA能忙得过来吗? • 陪检人员:活多的时候,我们质量部长来帮忙。 • 检查员:QA和QC不能兼任。 • 陪检人员:没有兼任,没有兼任。
• 有章可循 照章办事 有案可查
2020/2/15
GMP附录1无菌药品课件
![GMP附录1无菌药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a264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8.png)
的处理。 1. 轧盖; 2.灌装前物料的准备; 3.产品配制(指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配制)
和过滤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的最 终清洗。
非最终灭菌产品 无菌生产示例
B级背景 下的A级
B级 C级 D级
1.处于未完全密封(1)状态下产品的操作和转运,如产品灌装 (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2)等;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的最终清洗、装配或包装、 灭菌。
关键操作区 气流方向示例
Grade”B”
Grade”A”
0.45± 20% m/s
M
M
灭菌
SCIP 接触部
27
2011-04
关键操作区 气流方向示例
使之不受操 作者的呼吸
影响。
Grade”B”
0.45± 20% m/s
Grade”A”
M
第一章 范围 第二章 原则 第三章 洁净度级别及
监测 第四章 隔离操作技术 第五章 吹灌封技术 第六章 人员 第七章 厂房 第八章 设备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消毒 生产管理 灭菌工艺 灭菌方法 无菌药品的最 终处理 质量控制 术语
为何要写专门的附录?
风险= 可能性 X 严重性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 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 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 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 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 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 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 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和过滤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的最 终清洗。
非最终灭菌产品 无菌生产示例
B级背景 下的A级
B级 C级 D级
1.处于未完全密封(1)状态下产品的操作和转运,如产品灌装 (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2)等;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的最终清洗、装配或包装、 灭菌。
关键操作区 气流方向示例
Grade”B”
Grade”A”
0.45± 20% m/s
M
M
灭菌
SCIP 接触部
27
2011-04
关键操作区 气流方向示例
使之不受操 作者的呼吸
影响。
Grade”B”
0.45± 20% m/s
Grade”A”
M
第一章 范围 第二章 原则 第三章 洁净度级别及
监测 第四章 隔离操作技术 第五章 吹灌封技术 第六章 人员 第七章 厂房 第八章 设备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消毒 生产管理 灭菌工艺 灭菌方法 无菌药品的最 终处理 质量控制 术语
为何要写专门的附录?
风险= 可能性 X 严重性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 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 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 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 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 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 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 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GMP与无菌操作(培训课件之十)
![GMP与无菌操作(培训课件之十)](https://img.taocdn.com/s3/m/264c94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9.png)
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总结词
无菌操作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制药和医疗领 域。
详细描述
无菌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制药和医疗领域。微生物污染可 以导致产品变质、疗效降低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是确保 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无菌操作的实施方法
• 总结词:实施无菌操作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监控、设备清洁与消毒、物料控制等。
• 详细描述:为确保无菌操作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措施。首先,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控,确保其洁净度 和微生物限度符合标准。其次,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滋生。此外,对物料进行严格的控制 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穿戴无菌服、戴口罩和手套等,以降低微生 物污染的风险。同时,应定期对无菌操作过程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无菌操作的持续有效性和产 品质量的安全可靠。
意识和技术水Leabharlann 。04GMP与无菌操作的关联
GMP对无菌操作的要求
03
严格的生产环境
操作规程的制定
人员培训与资质
GMP要求无菌操作的环境必须严格控制 ,包括空气洁净度、湿度、温度等参数, 以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GMP要求企业制定无菌操作规程,明确 各项操作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操作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
GMP强调对无菌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 资质认证,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 识,能够胜任无菌操作工作。
无菌操作对GMP的贡献
01
保证产品质量
无菌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GMP(修订)――附录1无菌药品PPT课件
![GMP(修订)――附录1无菌药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59da3277232f60ddcca191.png)
第十条 应当按以下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确定取样 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
(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A级洁净区进 行悬浮粒子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可能损坏 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当在设备调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A级 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 任何系统的损坏。灌装或分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 灌装点≥5.0μ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解读:1、无菌药品应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 2、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工作态度; 3、无菌药品生产必须按经验证的方法和规程进行; 4、产品质量不能依赖于最终处理可检验。关键是在于生产过程控
制。
附录1:无菌药品
第四条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 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 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附录1:无菌药品
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 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 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 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 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2)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 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在单向流系统中,应当采用等动力学的取样头。
(3)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培养基 模拟灌装试验要求在“最差状况”下进行动态测试。
(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确定取样 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
(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A级洁净区进 行悬浮粒子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可能损坏 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当在设备调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A级 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 任何系统的损坏。灌装或分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 灌装点≥5.0μ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解读:1、无菌药品应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 2、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工作态度; 3、无菌药品生产必须按经验证的方法和规程进行; 4、产品质量不能依赖于最终处理可检验。关键是在于生产过程控
制。
附录1:无菌药品
第四条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 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 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附录1:无菌药品
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 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 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 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 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2)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 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在单向流系统中,应当采用等动力学的取样头。
(3)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培养基 模拟灌装试验要求在“最差状况”下进行动态测试。
新版GMP解读(无菌制剂)医学PPT课件
![新版GMP解读(无菌制剂)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1947dffab069dc50220199.png)
4
无菌制剂附录—原则
第四条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 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 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五条 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 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 用正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 第六条 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 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级别及监测
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灌装或分装时, 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灌装点 ≥5.0μ 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三)在B级洁净区可采用与A级洁净区相似 的监测系统。可根据B级洁净区对相邻A级洁 净区的影响程度,调整采样频率和采样量。
1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版解读 (无菌制剂)
1
无菌制剂变化
主要变化
级别的变化 监测方式的变化 对无菌控制(干热、湿热、过滤)要求提高 细化模拟灌装要求 强化无菌操作要求
人员着装及更衣
增加隔离技术及吹灌封技术要求
2
无菌制剂附录—范围
第一章 范围 第一条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 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 无菌原料药。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 及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3
无菌制剂附录—原则
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 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 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 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 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 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 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 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新版GMP及无菌知识培训课件
![新版GMP及无菌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835cb258f5f61fb73666da.png)
采纳,否则,就依国情决定是否采纳或采纳时加以变通
13
13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GMP修订的准备
2005年国内外GMP标准对比调研 回顾了我国实施GMP的情况 详细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GMP现状与特点 对我国GMP修订的指导思想、参照体系、GMP的框架和具 体内容提出了建议
14
14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参照体系的选择
欧盟 与我国类似
WHO 仿效欧盟
15
美国FDA 法规体系与 我国不同
日本
自从ICH建 立后,出台 了许多政策, 但仍与我们 的格式及内 容不一致
15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拟定的新版GMP框架
基 本 要 求
16
GMP
无菌药品 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
9
9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GMP修订的指导思想
邵明立局长:把建立最严格的质量安全标
(1)
准和法规制度,作为深化食品药品安全
整治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力求贯彻科学监管理念
(2)
注意把握
(3)
• 在科学性上反映当代的药品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和监管
经验
• 在可行性上掌握企业可以执行,监管有据可依
• 在先进性上有助于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吸纳了国际GMP
先进标准,同时
继承了98版
兼顾国情
GMP ,吸纳
突出了GMP 把握的基本 原则,注重 科学评估复
了当前监管经 验 7 8
国际上要求 动态标准, 而我国实施
静态标准
我国用B级作 为单向流/层 流的标准
7
7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13
13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GMP修订的准备
2005年国内外GMP标准对比调研 回顾了我国实施GMP的情况 详细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GMP现状与特点 对我国GMP修订的指导思想、参照体系、GMP的框架和具 体内容提出了建议
14
14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参照体系的选择
欧盟 与我国类似
WHO 仿效欧盟
15
美国FDA 法规体系与 我国不同
日本
自从ICH建 立后,出台 了许多政策, 但仍与我们 的格式及内 容不一致
15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拟定的新版GMP框架
基 本 要 求
16
GMP
无菌药品 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
9
9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GMP修订的指导思想
邵明立局长:把建立最严格的质量安全标
(1)
准和法规制度,作为深化食品药品安全
整治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力求贯彻科学监管理念
(2)
注意把握
(3)
• 在科学性上反映当代的药品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和监管
经验
• 在可行性上掌握企业可以执行,监管有据可依
• 在先进性上有助于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吸纳了国际GMP
先进标准,同时
继承了98版
兼顾国情
GMP ,吸纳
突出了GMP 把握的基本 原则,注重 科学评估复
了当前监管经 验 7 8
国际上要求 动态标准, 而我国实施
静态标准
我国用B级作 为单向流/层 流的标准
7
7
4、中国GMP修订的思路和进展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ppt课件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dfe4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2.png)
无菌药品的厂房、设备设计 关键操作区气流方向示例
100级
10000级
无菌药品的厂房、设备设计 关键操作区气流方向示例来自“A”级“B”级
关键点
操作者不能进入“A”级别区域。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考虑以下方面 洁净度级别 空调净化系统验证中获得的结果 风险评估 合理确定取样点的位置 污染风险分析 每个位置与工艺的关系 对人流和物流有良好理解 强调产品存在风险的区域
灭菌方法
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 灭菌方法 热力学灭菌 湿热灭菌 121℃ 30min,115℃ 30min 干热灭菌 辐照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 除菌过滤 流通蒸汽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洁净度级别的标准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生产操作示例(新版GMP)
B级背景下的A级 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产品的操作和转运,如灌装(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等 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以及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转运和存放 无菌原料药的粉碎、过筛、混合、分装 B级 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产品置于完全密封容器内的转运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处于密闭容器内的转运和存放 C级 灌装前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 产品的过滤 D级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的最终清洗、装配或包装、灭菌
洁净度级别的标准
WHO GMP
美国209E
美国 习惯分类
ISO/TC (209)
EEC GMP
中国新版GMP
A
M3.5
100
ISO 5
A
A
B
M3.5
100
ISO 5
B
B
C
M4.5
10 000
ISO 7
2017年GMP培训资料(无菌附录)
![2017年GMP培训资料(无菌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9cf7ce717e21af45b307a8cf.png)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4、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是否有效曾一度主要通过对终产品抽样进行无菌检验来判 断,由于微生物在产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 结果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否合 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验证,在此基础上是否严格按照验证后的工 艺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无菌的可靠性。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3、 明确机械方式传输物料,应确保高级别区域对低级别区域的相对正压,并 且应监测压差。目前采用机械传输物料主要是西林瓶清洗后通过灭菌隧道传输 至A级区进行无菌灌装。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六条 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室) 进行。 1、 明确物料准备、配制和灌装首先必须在洁净区内进行,并且必须在不同的 功能区域或房间进行,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剂灌装的一系列过程无菌要求是逐 级提高的,目的是避免交叉污染。 2、灌装主要是指装入内包装材料的物料的状态为液体。
6、热原反应:注入人体的注射剂中含有热原量达1μg/kg就可引起不良反应,发热 反应通常在注入1小时后出现,可使人体产生发冷、寒颤、发热、出汗、恶心、呕 吐等症状,有时体温可升至40℃以上,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该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7、细菌内毒素:药品中的热原主要是细菌内毒素。一般可以认为:细菌内毒素 就是热原,但是热原不等于细菌内毒素。 8、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热原检查采用家兔法,细菌内毒素检查采用鲎试 剂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前者利用鲎试剂与细 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 质法,系分别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及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 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来测定内毒素。
无菌药品的概念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监测GMP培训讲义课件
![无菌药品的概念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监测GMP培训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5466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4.png)
Page 6
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的监 测
LOGO
Page 7
环境监测的概 念
1、A级洁净区 无菌药品的生产和检验悬的A浮级粒洁子净区提供的是一个相对无菌环境,只能
通过微生物计数(监测沉、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来证明A级环境中 活的微生物数量。 (是定量的,不是定性的(即相对无菌,不是绝对无菌))。
2、环境监测的概率
3 如:A级区5微米的标准; 20个/立方米;
最小采样量=20个÷20个/立方米=1立方米
LOGO
Page 21
便携式粒子计数 器
LOGO
Page 22
悬浮粒子连续动态监测原理 (等动力采样或等速度采样 )
LOGO
Page 23
悬浮粒子连续动态时时监控
LOGO
Page 24
微生物监测项 目
沉降菌
3
相应的5级\7级\8级相对应;FDA对无菌药品洁净环境均采用
100\1000\10000\100000四个等级与ISO相应的5级\7级\8级相对应
GMP(中国、欧盟、WHO)对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的监测分别有“静态”和“动态”
4
两种标准(D级悬浮粒子没有动态标准),且规定从“动态”恢复到“静态”的
世界限度(15~20分钟后自净);而FDA对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监测仅有“动态”
不等于
1批无菌药品无菌检验合格≠ 此批无菌药品的无菌性合格
LOGO
Page 5
无菌检 验
局限性
LOGO
取样数量的局限性,但又不可能100%取样 无菌用的培养基灵敏度,硫乙、改良馬丁
检验人员的水平的局限性
检验环境的局限性,目前药典要求万级背景下的100 级
生产人员的水平的局限性
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的监 测
LOGO
Page 7
环境监测的概 念
1、A级洁净区 无菌药品的生产和检验悬的A浮级粒洁子净区提供的是一个相对无菌环境,只能
通过微生物计数(监测沉、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来证明A级环境中 活的微生物数量。 (是定量的,不是定性的(即相对无菌,不是绝对无菌))。
2、环境监测的概率
3 如:A级区5微米的标准; 20个/立方米;
最小采样量=20个÷20个/立方米=1立方米
LOGO
Page 21
便携式粒子计数 器
LOGO
Page 22
悬浮粒子连续动态监测原理 (等动力采样或等速度采样 )
LOGO
Page 23
悬浮粒子连续动态时时监控
LOGO
Page 24
微生物监测项 目
沉降菌
3
相应的5级\7级\8级相对应;FDA对无菌药品洁净环境均采用
100\1000\10000\100000四个等级与ISO相应的5级\7级\8级相对应
GMP(中国、欧盟、WHO)对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的监测分别有“静态”和“动态”
4
两种标准(D级悬浮粒子没有动态标准),且规定从“动态”恢复到“静态”的
世界限度(15~20分钟后自净);而FDA对无菌药品洁净环境监测仅有“动态”
不等于
1批无菌药品无菌检验合格≠ 此批无菌药品的无菌性合格
LOGO
Page 5
无菌检 验
局限性
LOGO
取样数量的局限性,但又不可能100%取样 无菌用的培养基灵敏度,硫乙、改良馬丁
检验人员的水平的局限性
检验环境的局限性,目前药典要求万级背景下的100 级
生产人员的水平的局限性
GMP与无菌操作(培训课件之十)
![GMP与无菌操作(培训课件之十)](https://img.taocdn.com/s3/m/50910eeb16fc700aba68fc90.png)
紫外线灭菌
• 原理 1、 254nm波长辐射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2、产生微量臭氧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 特点 穿透力较弱,仅适用于物 体表面、空气 消毒 。
使用时注意人员个人防护
常用消毒剂
乙醇 碘伏 甲醛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乳酸 氯和次氯酸盐
• 使用了污染的软膏或乳膏会引起 皮肤和粘膜感染
• 服用了污染大肠杆菌、沙门菌等 致病菌的制剂会导致肠道传染病 的发生和流行
微生物污染途径
• 物体(设备容器、原辅料及包装材料 ) • 空气 •水 • 操作人员
不同环境中微生物量
环境 土壤
水
空气
人体
地板
皮肤
微生物量 104-1010 10-104 10-105
广州XXXX有限公司GMP培训资料之十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
完整ppt课件
1
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 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
特点
1.繁殖速度快 : 大肠杆菌 20min可繁殖一代 1hrs 1个》16 24hrs 1个》4*10E+24个
2.变异快 在进化的压力下,迅速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的变种
洁净区生产人员要求
• 洁净区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少而精,只有工作需要 时才能进入;
• 操作人员在洁净区动作尽量要缓慢,避免剧烈运 动,以减少人的发尘量;
• 洁净区的门应关紧,避免不必要的移动,以保持 洁净区的风速、风量、风型和风压;
• 如果是无菌区的话,操作人员的自我约束就更多 ,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人员的发菌量
• 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为3300~62000个(min· 人);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PPT文档共23页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PPT文档共23页](https://img.taocdn.com/s3/m/723a146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5e.png)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新版GMP无菌药品附录课件
![新版GMP无菌药品附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ec2f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0.png)
跟踪验证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持续改进
总结监督检查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无菌药品生产的监督与检查 制度,提高生产质量水平。
08
无菌品生的急理与
应急处理流程与响应机制
01
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02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应制定明确 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事故的发现、 报告、初步处理、专业人员介入及事 故的最终处理等环节。
01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隔离和及时
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质量追溯的要求
02 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对不合格品能够迅速
追溯到生产批次、原料来源等详细信息。
纠正与预防措施
03
针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
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04
无菌品生的硬件
生产场所的布局与设计
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 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质量 问题的判断、隔离、处理和召 回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 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 的判断、人员疏散、现场清理 和事故调查流程,确保员工生 命安全。
预案的制定与演练要求
制定预案的基本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应遵循科学、实用、 及时、有效的原则,确保预案的 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背景介 绍
国内外新版GMP颁布与实施
01
02
无菌药品附录修订的背景和目的
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推动作用
03
适用范围与特点
适用范围
无菌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流通等领域
特点
严格的质量标准、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操作规程的细化
法规要求与解读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持续改进
总结监督检查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无菌药品生产的监督与检查 制度,提高生产质量水平。
08
无菌品生的急理与
应急处理流程与响应机制
01
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02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应制定明确 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事故的发现、 报告、初步处理、专业人员介入及事 故的最终处理等环节。
01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隔离和及时
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质量追溯的要求
02 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对不合格品能够迅速
追溯到生产批次、原料来源等详细信息。
纠正与预防措施
03
针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
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04
无菌品生的硬件
生产场所的布局与设计
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 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质量 问题的判断、隔离、处理和召 回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 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 的判断、人员疏散、现场清理 和事故调查流程,确保员工生 命安全。
预案的制定与演练要求
制定预案的基本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应遵循科学、实用、 及时、有效的原则,确保预案的 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背景介 绍
国内外新版GMP颁布与实施
01
02
无菌药品附录修订的背景和目的
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推动作用
03
适用范围与特点
适用范围
无菌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流通等领域
特点
严格的质量标准、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操作规程的细化
法规要求与解读
符合2010版GMP的无菌管理ppt课件
![符合2010版GMP的无菌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e5dcd47c1cfad6195fa735.png)
原料 WFI 氮气 清洗 容器 密封件
2018/11/21
称量 0.22μm 配液
目检 贴签 外包装 质检
过滤 0.22μm
过滤
灌装 放行
A级区 C级区 一般控制 区
清洗 灭菌
加塞轧盖/密 封 灭菌
-4-
无菌灌装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 WFI 氮气 0.22μm 称量 配液 除菌过滤 质检 目检 贴签 外包装
下排式蒸汽灭菌柜
温度计 压力表
热蒸汽在上
冷空气在下 蒸汽挤空气
蒸汽进
蒸 汽 档 板
空气
排放
2018/11/21 -16-
脉动真空蒸汽灭菌柜
工 业 蒸 汽 手 动 阀 A 夹 套 压 力 设 定 腔 室 压 力 设 定 腔 室 真 空 设 定
夹 套
残存的空气越少,温度 和压力的线性关系越好
况超标等偏差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洁净区清洁和人员行为规程
2018/11/21
-35-
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控制(四)
管理措施(工艺和关键设备偏差) 控制各工艺步骤的时限 关键设备故障后的处理方法 发生偏差后增补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样品 案例
2018/11/21
-36-
灭菌后工序
包装完整性检查
-6-
尽量降低灭菌前产品(药 液、容器和密封件)的微 生物污染水平 产品密封后进行最终灭菌 无菌保证的关键工艺 灭菌F0越低,对灭菌前污 染水平的控制要求越高 在洁净环境下进行灌装和 密封
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风险-不同的措施
2018/11/21
主要无菌风险与控制方法
最终灭菌产品
灭菌工艺及其管理 灭菌前微生物控制 除菌过滤 设备、容器、工具、洁净服的灭菌 无菌环境的维护和监控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
2018/11/21
称量 0.22μm 配液
目检 贴签 外包装 质检
过滤 0.22μm
过滤
灌装 放行
A级区 C级区 一般控制 区
清洗 灭菌
加塞轧盖/密 封 灭菌
-4-
无菌灌装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 WFI 氮气 0.22μm 称量 配液 除菌过滤 质检 目检 贴签 外包装
下排式蒸汽灭菌柜
温度计 压力表
热蒸汽在上
冷空气在下 蒸汽挤空气
蒸汽进
蒸 汽 档 板
空气
排放
2018/11/21 -16-
脉动真空蒸汽灭菌柜
工 业 蒸 汽 手 动 阀 A 夹 套 压 力 设 定 腔 室 压 力 设 定 腔 室 真 空 设 定
夹 套
残存的空气越少,温度 和压力的线性关系越好
况超标等偏差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洁净区清洁和人员行为规程
2018/11/21
-35-
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控制(四)
管理措施(工艺和关键设备偏差) 控制各工艺步骤的时限 关键设备故障后的处理方法 发生偏差后增补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样品 案例
2018/11/21
-36-
灭菌后工序
包装完整性检查
-6-
尽量降低灭菌前产品(药 液、容器和密封件)的微 生物污染水平 产品密封后进行最终灭菌 无菌保证的关键工艺 灭菌F0越低,对灭菌前污 染水平的控制要求越高 在洁净环境下进行灌装和 密封
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风险-不同的措施
2018/11/21
主要无菌风险与控制方法
最终灭菌产品
灭菌工艺及其管理 灭菌前微生物控制 除菌过滤 设备、容器、工具、洁净服的灭菌 无菌环境的维护和监控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热原反应:注入人体的注射剂中含有热原量达1μg/kg就可引起不良反应,发 热反应通常在注入1小时后出现,可使人体产生发冷、寒颤、发热、出汗、恶心、 呕吐等症状,有时体温可升至40℃以上,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该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10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一章—范围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条款解读:
第一条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 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1、明确无菌药品的概念及涵盖的范围。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 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 2、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存在。 3、无菌制剂包括注射剂、眼用制剂、无菌软膏剂、无菌混悬剂等。 4、所谓原料药,是指专门供给药品制剂产所用的化学物质。原料药作为药品制 剂企业的上游产品,原料药据其制成药剂需求可分非无菌原料药与无菌原料药两 大类,其中无菌原料药指其中不含任何活性的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病毒等;反 之,对此没有严格要求就是非无菌原料药。
鲎试剂法检查内毒素的灵敏度为0.0001μg/ml,比家兔法灵敏10倍,操作简 单易行,试验费用低,结果迅速可靠,适用于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和家 兔法不能检测的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制剂,但其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灵敏, 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家兔法。
11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9、鲎(hòu),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 剑尾目鲎科,鲎属。俗称三刺鲎、两公婆、 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种栖生于海洋的低 等无脊椎动物并且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 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当时恐龙尚未崛起, 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 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 称。现存于世的鲎有三属四种,常见的有两种美洲鲎和东方鲎。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5、热原(pyrogen):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 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 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 及内毒素。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类, 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通常是磷脂 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磷脂多醇是复合物的活性中心,致热作用最强。 其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7、细菌内毒素:药品中的热原主要是细菌内毒素。一般可以认为:细菌内毒素 就是热原,但是热原不等于细菌内毒素。 8、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热原检查采用家兔法,细菌内毒素检查采用鲎 试剂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前者利用鲎试剂与 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 基质法,系分别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及产生的凝固酶使特 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来测定内毒素。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 过程。 1、明确无菌药品附录的涵盖范围。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二章—原则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 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 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 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 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培训内容简介
八、无菌药品(第八章—设备) 九、无菌药品(第九章—消毒) 十、无菌药品(第十章—生产管理) 十一、无菌药品(第十一章—灭菌工艺) 十二、无菌药品(第十二章—灭菌方法) 十三、无菌药品(第十三章—灭菌药品的最终处理) 十四、无菌药品(第十四章—质量控制)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4、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是否有效曾一度主要通过对终产品抽样进行无菌检验来判 断,由于微生物在产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 结果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否合 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验证,在此基础上是否严格按照验证后的工 艺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无菌的可靠性。
在业界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概念来评 价灭菌(无菌)工艺的效果,SAL定义为产品经灭菌或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 该值越小证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安全性,国 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 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其SAL只能达到10-3, 故仅限于临床必须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最终灭菌的产品,无菌生产工艺只是 用于粉针剂和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订)
无菌药品附录培训
1
培训内容简介
一、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二、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三、无菌药品(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四、无菌药品(第四章—隔离操作技术) 五、无菌药品(第五章—吹灌封技术) 六、无菌药品(第六章—人员) 七、无菌药品(第七章—厂房)
1、无菌药品生产应满足质量要求和预订用途的要求,质量要求是指满足包括每 种无菌药品的质量标准,并且保证药品能够起到相应的疗效。 2、无菌药品的生产过程应对可能引起微粒、微生物和内毒素的潜在污染进行严 格控制,无菌工艺的本质就是减少或者消除这些潜在污染源。 3、影响无菌药品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员,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 及工作态度是人员因素的核心内容。
10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一章—范围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条款解读:
第一条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 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1、明确无菌药品的概念及涵盖的范围。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 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 2、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存在。 3、无菌制剂包括注射剂、眼用制剂、无菌软膏剂、无菌混悬剂等。 4、所谓原料药,是指专门供给药品制剂产所用的化学物质。原料药作为药品制 剂企业的上游产品,原料药据其制成药剂需求可分非无菌原料药与无菌原料药两 大类,其中无菌原料药指其中不含任何活性的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病毒等;反 之,对此没有严格要求就是非无菌原料药。
鲎试剂法检查内毒素的灵敏度为0.0001μg/ml,比家兔法灵敏10倍,操作简 单易行,试验费用低,结果迅速可靠,适用于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和家 兔法不能检测的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制剂,但其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灵敏, 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家兔法。
11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9、鲎(hòu),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 剑尾目鲎科,鲎属。俗称三刺鲎、两公婆、 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种栖生于海洋的低 等无脊椎动物并且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 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当时恐龙尚未崛起, 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 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 称。现存于世的鲎有三属四种,常见的有两种美洲鲎和东方鲎。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5、热原(pyrogen):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 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 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 及内毒素。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类, 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通常是磷脂 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磷脂多醇是复合物的活性中心,致热作用最强。 其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7、细菌内毒素:药品中的热原主要是细菌内毒素。一般可以认为:细菌内毒素 就是热原,但是热原不等于细菌内毒素。 8、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热原检查采用家兔法,细菌内毒素检查采用鲎 试剂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前者利用鲎试剂与 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 基质法,系分别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及产生的凝固酶使特 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来测定内毒素。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 过程。 1、明确无菌药品附录的涵盖范围。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二章—原则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 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 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 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 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培训内容简介
八、无菌药品(第八章—设备) 九、无菌药品(第九章—消毒) 十、无菌药品(第十章—生产管理) 十一、无菌药品(第十一章—灭菌工艺) 十二、无菌药品(第十二章—灭菌方法) 十三、无菌药品(第十三章—灭菌药品的最终处理) 十四、无菌药品(第十四章—质量控制)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4、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是否有效曾一度主要通过对终产品抽样进行无菌检验来判 断,由于微生物在产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 结果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否合 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验证,在此基础上是否严格按照验证后的工 艺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无菌的可靠性。
在业界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概念来评 价灭菌(无菌)工艺的效果,SAL定义为产品经灭菌或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 该值越小证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安全性,国 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 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其SAL只能达到10-3, 故仅限于临床必须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最终灭菌的产品,无菌生产工艺只是 用于粉针剂和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订)
无菌药品附录培训
1
培训内容简介
一、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 二、无菌药品(第二章—原则) 三、无菌药品(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四、无菌药品(第四章—隔离操作技术) 五、无菌药品(第五章—吹灌封技术) 六、无菌药品(第六章—人员) 七、无菌药品(第七章—厂房)
1、无菌药品生产应满足质量要求和预订用途的要求,质量要求是指满足包括每 种无菌药品的质量标准,并且保证药品能够起到相应的疗效。 2、无菌药品的生产过程应对可能引起微粒、微生物和内毒素的潜在污染进行严 格控制,无菌工艺的本质就是减少或者消除这些潜在污染源。 3、影响无菌药品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员,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 及工作态度是人员因素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