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PPT优秀课件说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一: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 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示例二:写山,通过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群 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 示例三: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 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些感慨将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 杂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坐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部分来自《点拨》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
抽 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部分来自《点拨》
(三)一词多义 1.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导思1.文章是从哪 些角度来写山的? 分别写出了山怎样 的特点?
关键词: 追求自由
富春山水
异水——侧面烘托
导思2.在文中找出 写水的句子,想想 作者是如何表现水 的特点的。
借景抒情
导思3:在文中找出含蓄 表达作者思想的句子, 具体说一说其中包含了 什么样的情感。
和赞叹之情)
夸张、比喻、对偶、写出富春
面描写水之清 澈
江水流湍突急出、其巨动浪态奔美腾的水特点皆, 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正面描写,夸张的写江水深邃澄静的特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古代中国人对信的称呼
来自《点拨》
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国古 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换句话说,现代所 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 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 就是公文。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 笔信。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简:原指 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点击添加标题
课后习题
一,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答:山水"独绝"在山奇水异。山势连绵陡峭,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部分来自《点拨》
(七)名句积累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奇山——各种感官
注释:①鸢:俗称老鹰 ②戾:至、到达 ③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④经纶世 务:治理国家大事 ⑤经纶:筹划、治理 ⑥反:同“返”,返回⑦横柯:橫斜的 树枝 ⑧疏:稀疏 ⑨交映:互相掩映
文章解读
写出了山水的总体特色
游览的行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细节抒描写发,侧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课后习题
三,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点击添加标题
向东或向西,方位名词作动词
2.横柯上蔽 3.负竞而上
在上面,方位名词作状语
点击添加标题
向上,方位名词作动词
4.以为顺流下矣
向下,方位名词作动词
重难点问题
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谢谢观看
11 与朱元思书
书 信
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 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 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 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 美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千丈见底
1.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重点)
文章注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
翻译: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注释:①缥碧:浅青色 ②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③急湍:急流的水 ④甚:超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
3.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来自《点拨》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 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 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 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 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 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文章注释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 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 下独一无二的。
注释:①书:古代的一种文体 ②俱:都 ③共色:共同的颜色 ④从流飘荡: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 ⑤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⑥自: 从 ⑦许:表示约数,左右 ⑧独绝:独一无二
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甚点箭击添加若标题奔。
课后习题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想的感 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点击添加标题
文章结构
中心主旨: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
点击添加标题 江的实感起笔,着力描 绘自富江至桐庐一带富 春江的奇山异水,以鲜 明生动的笔点触击添加描标题绘了秀 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 作者厌倦仕途、寄情山 水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由景而生感叹,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志趣,即对 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山 水自然的向往
文章结构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文章注释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
翻译: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 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注释:①激:冲击,撞击 ②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③作响:发出响声 ④韵:和谐之声 ⑤嘤嘤:鸟鸣声 ⑥转:同“啭”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 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 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 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 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 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 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 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 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 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 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 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 可惜已亡佚。
一 读一读字音
缥碧
líng
泠泠作响
xuānmiǎo
互相轩邈
ài
无碍
yīng
嘤嘤
部分来自《点拨》
jìng
负势竞上
yuān lì
鸢飞戾天
二 写一写字形
急
湍
经lún( 纶)世务
部分来自《点拨》
柯
三 文言知识积累
部分来自《点拨》
(一)通假字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里指蝉鸣 )
来自《点拨》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 “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 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 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四)词类活用
部分来自《点拨》
1.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3.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
5.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六)特殊句式
部分来自《点拨》
省略句
急湍甚箭
“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文章注释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 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 成了无数个山峰。
注释:①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②负:凭借 ③竞:争逐 ④互相 轩邈: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轩;高 ⑥邈:远 ⑦直指:笔直 地向上,直插云天 ⑧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重难点问题
2.作者是如何抓住"异"字来写水,"奇"字来写山的?
写"异水”:作者先用"缥碧”直接点明水清澈透明的特点,用"千丈”夸张突 出水之清。接着通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突出江水的清澈。以上 都是俯视。然后平视,写水的动态,"甚箭”的夸张,"若奔”的比喻,生动 形象地把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表现了出来。这样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 描写,水之清,水之疾,都描写得很有特色,突出了一个"异"字。 写"奇山":首先写山之形,从仰视远观的角度,"竞""轩邈""争"化静为动,突出 山之高。接着写山之声,"泠冷""喂喂""千转""百叫"写出一派万物欣荣、 欢快自得的气象。之后写人之慨,"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反衬出景物之怡 人。最后写山之光影,由动返静,显示出山中景物之多变。这些都紧扣 一个"奇”字。
文章注释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 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作者发出了"爹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的感慨。这种感慨由景而生,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 然反应,反衬出景物的怡人。同时也表达了点作击添者加标鄙题 弃名 利、寄情山水的情感和想要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 也可能含有劝慰朱元思放下公务、享受美景之意。
来自《点拨》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 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 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 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 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 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 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 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部分来自《点拨》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
抽 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部分来自《点拨》
(三)一词多义 1.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导思1.文章是从哪 些角度来写山的? 分别写出了山怎样 的特点?
关键词: 追求自由
富春山水
异水——侧面烘托
导思2.在文中找出 写水的句子,想想 作者是如何表现水 的特点的。
借景抒情
导思3:在文中找出含蓄 表达作者思想的句子, 具体说一说其中包含了 什么样的情感。
和赞叹之情)
夸张、比喻、对偶、写出富春
面描写水之清 澈
江水流湍突急出、其巨动浪态奔美腾的水特点皆, 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正面描写,夸张的写江水深邃澄静的特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古代中国人对信的称呼
来自《点拨》
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国古 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换句话说,现代所 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 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 就是公文。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 笔信。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简:原指 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点击添加标题
课后习题
一,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答:山水"独绝"在山奇水异。山势连绵陡峭,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部分来自《点拨》
(七)名句积累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奇山——各种感官
注释:①鸢:俗称老鹰 ②戾:至、到达 ③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④经纶世 务:治理国家大事 ⑤经纶:筹划、治理 ⑥反:同“返”,返回⑦横柯:橫斜的 树枝 ⑧疏:稀疏 ⑨交映:互相掩映
文章解读
写出了山水的总体特色
游览的行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细节抒描写发,侧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课后习题
三,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点击添加标题
向东或向西,方位名词作动词
2.横柯上蔽 3.负竞而上
在上面,方位名词作状语
点击添加标题
向上,方位名词作动词
4.以为顺流下矣
向下,方位名词作动词
重难点问题
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谢谢观看
11 与朱元思书
书 信
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 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 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 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 美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千丈见底
1.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重点)
文章注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
翻译: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注释:①缥碧:浅青色 ②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③急湍:急流的水 ④甚:超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
3.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来自《点拨》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 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 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 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 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 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文章注释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 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 下独一无二的。
注释:①书:古代的一种文体 ②俱:都 ③共色:共同的颜色 ④从流飘荡: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 ⑤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⑥自: 从 ⑦许:表示约数,左右 ⑧独绝:独一无二
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甚点箭击添加若标题奔。
课后习题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想的感 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点击添加标题
文章结构
中心主旨: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
点击添加标题 江的实感起笔,着力描 绘自富江至桐庐一带富 春江的奇山异水,以鲜 明生动的笔点触击添加描标题绘了秀 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 作者厌倦仕途、寄情山 水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由景而生感叹,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志趣,即对 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山 水自然的向往
文章结构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文章注释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
翻译: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 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注释:①激:冲击,撞击 ②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③作响:发出响声 ④韵:和谐之声 ⑤嘤嘤:鸟鸣声 ⑥转:同“啭”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 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 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 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 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 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 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 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 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 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 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 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 可惜已亡佚。
一 读一读字音
缥碧
líng
泠泠作响
xuānmiǎo
互相轩邈
ài
无碍
yīng
嘤嘤
部分来自《点拨》
jìng
负势竞上
yuān lì
鸢飞戾天
二 写一写字形
急
湍
经lún( 纶)世务
部分来自《点拨》
柯
三 文言知识积累
部分来自《点拨》
(一)通假字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里指蝉鸣 )
来自《点拨》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 “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 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 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四)词类活用
部分来自《点拨》
1.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3.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
5.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六)特殊句式
部分来自《点拨》
省略句
急湍甚箭
“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文章注释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 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 成了无数个山峰。
注释:①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②负:凭借 ③竞:争逐 ④互相 轩邈: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轩;高 ⑥邈:远 ⑦直指:笔直 地向上,直插云天 ⑧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重难点问题
2.作者是如何抓住"异"字来写水,"奇"字来写山的?
写"异水”:作者先用"缥碧”直接点明水清澈透明的特点,用"千丈”夸张突 出水之清。接着通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突出江水的清澈。以上 都是俯视。然后平视,写水的动态,"甚箭”的夸张,"若奔”的比喻,生动 形象地把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表现了出来。这样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 描写,水之清,水之疾,都描写得很有特色,突出了一个"异"字。 写"奇山":首先写山之形,从仰视远观的角度,"竞""轩邈""争"化静为动,突出 山之高。接着写山之声,"泠冷""喂喂""千转""百叫"写出一派万物欣荣、 欢快自得的气象。之后写人之慨,"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反衬出景物之怡 人。最后写山之光影,由动返静,显示出山中景物之多变。这些都紧扣 一个"奇”字。
文章注释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 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作者发出了"爹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的感慨。这种感慨由景而生,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 然反应,反衬出景物的怡人。同时也表达了点作击添者加标鄙题 弃名 利、寄情山水的情感和想要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 也可能含有劝慰朱元思放下公务、享受美景之意。
来自《点拨》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 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 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 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 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 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 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 禄之徒的讽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