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掌握使用酒精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熟悉常用于加热的仪器和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掌握给固体药品、液体药品加热的正确操作及注意事项。
10.掌握化学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仪器连接方法和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准。
单元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和“物质是变化的”观念的认识。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体会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5.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知道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之处,掌握化学运用
物质的性质
识记理解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识记理解运用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识记理解运用
走进化学实验室
常见实验仪器
识记理解运用
药品的取用
识记理解运用
物质的加热
识记理解运用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识记理解运用
三、单元教材教法
单元重点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序 号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2)
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为粉末
无新物质生成
(3)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有新物质生成
(4)
颗粒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到较直观的结论。能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但不够完善,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这两个实验都来自生活,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学生却从未对其细节进行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选择这样的实验,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开始进行探究。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了哪些性质是物理性质,哪些性质是化学性质。本课题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①不明白探究目的,将实验探究变成“照方抓药”做实验;②弄不清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实验结论;③不知道该观察什么,该怎样观察;④不会规范填写实验报告。
练习法操作实验法
案例实践法
问题探究法
情景体验法
单元
教学建议
一、总体建议
1.总体把握,构建知识体系
本单元从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及化学实验开始,主要内容涉及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及相关要求,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原理,是学生学习化学、完成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单元内容
单元课时
建议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课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4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总课时
9课时
评价方案
书面评价实践评价活动评价
二、单元目标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单元难点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3.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仰视和俯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使用托盘天平时“左码右物”且使用了游码后,所称量药品质量的确定。
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虽然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只不他们没有用化学理念思考过。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教学只能在宏观层面进行,因此学生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仅仅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且判断产生的物质是否是新物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模型的搭建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等有待加强。
结论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高
现象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
2.立足课本,活用课本资源
在教学中,运用好课本提供的素材,如图片、资料卡片、方法导引、提示及实验操作等,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的能力。
3.借助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时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体验中内化了知识,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设计
一、单元规划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依据
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应内容:
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等。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相关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探究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的实验,要求学生合作进行,可由一人吹灭蜡烛火焰,另一人立即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用较粗的蜡烛做实验效果较好。以下表格是实验记录。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发黄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内焰最暗;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具体建议
课题1: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会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
1.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对实验进行调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安排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
2.要逐步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等。
(4)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用化学方法确认试管中和烧杯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进行实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观察到产生气泡只能说可能产生了新物质,通过产生的气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才能知道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是一种新物质。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石灰水又是另外一种物质。两者相遇产生了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又是一种新的物质。因此,烧杯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实验11】(1)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水的物理变化,侧重于形态的变化。要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后水的形态,依据水蒸气、冰都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本质上都是水,得出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至于怎样证明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暂时不必探究,待以后再做介绍。
(2)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物理变化,侧重于状态的变化。胆矾在研磨前后,从大块的晶体变成了粉末,没有新物质产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较大块晶体状的胆矾与粉末状的胆矾颜色略有差异。由此说明不能仅仅依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判断产生的是新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2】本实验安排在学习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基本概念后,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结合后面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和运用,也可为后续的实验与探究打下基础。对于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重点在于观察和认识氧气及二氧化碳,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和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例如,为什么用嘴吹的气球总是落向地面,而节日时填充的氢气球却可以飞向天空?对于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分析,重点在于观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和二氧化碳时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对一些重要仪器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等,还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必要的规范训练。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题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让学生了解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方法,知道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必然关系,体验化学学习的特点。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让学生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了解化学实验报告填写的内容及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熄灭后
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探究】对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以下表格分别是步骤3、4、5的实验记录。
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燃着的木条熄灭
结论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低
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物质溶于水时发生了物理变化,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本实验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实验现象的重要观察点是产生了蓝色沉淀。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典型实验现象,可以作为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依据。
②依据沉淀的产生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也不是绝对的。在后续学习时,还会涉及到因溶解度的变化而在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现象。如将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会产生白色浑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及区分。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实验报告填写的内容及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5.掌握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掌握药品的取用规则;能规范的进行物质的加热和仪器装置的连接及洗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过程,认识到学习和规范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数据、合理得出结论、注重安全操作、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善于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绪言课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据此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观察的现象证据,认识判断有无新物质生成的本质依据。了解“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三个观察物质变化的基本环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特殊意义,培养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法分析
内容
特点
教法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概念学习或知识建构技能学习或问题解决
讲授法归纳法
练习法操作实验法
案例实践法
问题探究法
情景体验法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技能学习或问题解决
讲授法归纳法
练习法操作实验法
案例实践法
问题探究法
情景体验法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技能学习或问题解决
讲授法归纳法
了解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实验报告填写的内容及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7.了解化学实验室;熟悉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能正确写出相关仪器的名称;了解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用途、使用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树立规范使用仪器是保护实验仪器并保障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
取用块状药品、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掌握液体药品取用的方法、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能规范使用量筒,能判断仰视和俯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能规范使用胶头滴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