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 习作例文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案及反思( 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习作:奇妙的想象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并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
本次习作是在精读课文感受奇妙的想象并借助“交流平台”梳理如何展开想象,通过“初试身手”进行大胆想象的尝试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习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
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
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
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尾巴它有一只猫》这篇例文颠覆惯常思维展开想象,不是猫有一只尾巴,而是尾巴拥有一只猫。
顺着尾巴的思维,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故事。
课文的旁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提示常规思维下不可能发生的事,反着去想象就能实现。
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启示反方向去想象,打开思路,说出更多新鲜有趣的想法,把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例文配有插图,从绿色的枝叶中伸出一条猫的尾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例文内容形成了呼应。
习作主要分为“题目晾衣图”和习作要求两部分。
单元习作的第一部分,提供了7个题目,旨在以富有想象力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习作思路。
第二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
首先对习作范围作了说明:可以选教材中的题目来写,也可以自拟题目。
然后强调了本次习作最主要的要求:想象要大胆。
之后对习作交流提出要求:完成习作后要交流分享,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最后建议开辟专栏展示习作,扩大交流范围,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习作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大胆想象在表达上的作用和意义。
2.能选择课本提供的一个题目,或自己想写的题目,大胆想象,写一篇属于自己想象世界的习作。
3.与同学交换习作,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同学习作的什么内容,哪里需要修改。
4.用上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把自己的想象世界写清楚。
重点难点
1.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大胆想象在表达上的作用和意义。
2.能选择课本提供的一个题目,或自己想写的题目,大胆想象,写一篇属于自己想象世界的习作。
教学策略
1.联系课文
进行单元习作的指导,需要继续用好精读课文的资源,将单元习作与精读课文建立联系。
习作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内容,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与习作的欲望。
针对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象时,可能会出现说得不清楚的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宇宙的另一边》,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宇宙的另一边的样子写清楚的,或回顾《我变成了一棵树》,学习作者是如何将“我”变成棵树之后的事情写清楚的。
在进行讲评指导时,还可以再次借用精读课文中的片段启发学生修改习作,将自己的想象写得更清楚、更有意思。
2.用好习作例文
通过“初试身手”的练习,教师已大致了解学生在展开大胆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应基于学情,将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有效整合,借助习作例文对学生的单元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是用习作例文指导单元习作。
完成“初试身手”两个体验活动后,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同桌或小组先议一议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怎么写,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口头交流和在“初试身手”活动中在想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习作例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可以借助旁批、例文后的思考题等,选择例文中有价值的部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可能存在想象思路打不开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自读例文,借助旁批、插图了解作者展开想象的思路,再通过课后思考题的交流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想象到的故事写下来。
二是将习作例文用于习作讲评。
教师在本次习作的讲评阶段,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选择例文中适当的部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回顾本单元课文,掌握展开想象的方法。
3.大胆创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
我们这节课要尝试写一个想象故事,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题目晾衣图”中的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
《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1)默读题目,谈谈你最喜欢哪个题目。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题目,展开大胆想象。
①抓住题目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将题目进行归类:一类是童话故事类,以故事的主人公为题,如“最好玩的国王”“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树的心思”;一类是假想类的,以故事的主要内容为题,如“手罢工啦”“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也就是以“假如……”的方式为题;一类是科幻类的,以幻想的主要内容为题,如“一本有魔法的书”;一类是颠倒类的,也就是把事物往反方向想象,如“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②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写的题目。
③如果学生想写其他的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参照其中的一个方法来拟题。
学生回忆以前对哪一类想象故事最感兴趣,读得最多,印象最深刻,现在自己对哪一类故事最有话说,就选择那一类写。
确定写哪一类之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确定要写的文章题目。
板块二确立方向,相互启发
1.过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已经选定了题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根据题目展开想象。
2.与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思考:这些题目如何展开故事情节?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宇宙的另一边》的内容是根据题目“宇宙的另一边”有什么事物,发生了什么现象来展开想象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内容是根据题目“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来展开想象的。
(2)引导学生围绕选择的题目,思考可以怎样描写故事,从而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集讨论结果。
(4)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最好玩的国王》: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这本书有什么魔法?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遇到了什么事?它有什么心思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了,这是怎么啦?罢工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为什么会滚来滚去?会滚到哪里,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人类进入冬眠之前、之中和之后,人们和世界跟现在的样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
3.学生根据思维引导展开想象,说说可以围绕题目写哪些有趣的故事。
(1)学生独立思考:这个题目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故事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如赞扬某种优秀的品质,表达某种爱憎的情感,等等。
(2)学生进行独立选材,展开想象。
(3)同桌交流:个人完成提纲后,同桌相互交流,看看是否有想象情节,描写方法是否得当。
(4)推荐同学集体交流,其他同学给出意见,教师相机引导。
板块三例文引路,推敲表达
1.初读例文,体会想象。
(1)过渡:刚刚同学们已经围绕题目确立了写作方向以及要写的故事,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写作中把故事描写得生动、奇妙呢?接下来,请自读两篇习作例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题目展开丰富联想的。
(2)教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一支铅笔的梦想》中铅笔有哪五个梦想?五个梦想有什么共同点?
②《尾巴它有一只猫》中尾巴为什么有一只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铅笔的几个梦想的提示语,归纳铅笔有哪几个梦想,从铅笔的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心情等方面分析几个梦想的共同点。
铅笔有五个梦想,分别是:溜出教室、跳进荷塘里、躲到菜园里、去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在这五个梦想里,铅笔都离开了抽屉,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和其他生物产生了精彩的互动;五个梦想,铅笔都扮演了别的角色,都感到开心和好玩,充满了童趣。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题目《尾巴它有一只猫》和《猫有一条尾巴》,体会题目好在哪里。
这是一种颠倒想象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新奇有趣,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再读例文,展开想象。
(1)再次快速读习作例文,思考问题。
①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一支铅笔的梦想》说一说。
②“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展开想象说一说。
(2)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作者描述铅笔的五个梦想都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先写出铅笔的梦想是什么,后面再围绕这句话具体描述。
(3)教师课件出示参考例句,引导学生与自己所写的句子进行对照,提升仿写能力。
①第六个梦想,是飞进果园里。
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变成果树的枝干,上面结出最香甜的果子;枝条上还筑满各种形状的鸟窝。
鸟儿啾啾鸣唱,笑容挂满了果农的脸。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②尾巴它有一只狐狸、小鸟它有一片天、小鱼它有一条河;喜欢变脸的天空、喜欢喝水的玻璃杯、喜欢跑步的运动鞋……
3.通过这两篇例文,引导学生明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把故事描述得生动
有趣,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4.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提纲,思考哪些情节可以描写得生动、有趣,标注出重点情节。
5.写好提纲后,同桌互相交流,评议:想象是否新颖、奇妙。
板块四课文回顾,明晰写法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或习作例文,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出生动、奇妙的想象故事。
2.同桌交流回顾。
3.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故事。
4.课后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学生写一个想象故事,完成习作。
(教师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选择教材“题目晾衣图”中的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和长处,增强写作自信,激发作文兴趣。
2.通过自读、互读、互赏、互改,完成习作修改。
3.开辟“想象岛”专栏,分享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写出一个奇妙的想象故事,课下你们已经完成了关于想象故事的习作,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习作修改得更完美一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修改大家的习作。
2.引导学生回顾并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指名学生回答。
(1)写一个想象故事。
(2)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板块二尝试修改,完善习作
1.过渡:以习作要求为标准,接下来我们一起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改习作,教师课件出示修改要求,并巡视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初次修改。
①检查是否有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②检查是否有病句。
(2)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典型问题提示全班同学注意。
3.同桌或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情节是否新颖、语言是否得当等问题对文章进行第二次修改。
(教师课件出示修改要点,并巡视指导)
①情节应该怎样修改才更新颖、有趣?
②语言要怎样表达才更好?
(2)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围绕修改要点收集有讨论价值的习作,比如:情节老套,读了几句就能猜到事情的经过、结果;语言生硬,让人没有想读下去的欲望。
收集之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修改。
板块三佳作赏析,交流学习
1.课堂交流。
(1)全班同学相互传阅,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
(2)指名反馈:你读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你觉得谁编写的故事最新颖、最有趣?简单说一说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想象奇妙、主题新颖、趣味性强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
(4)教师:同学们,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你们知道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反馈,同学间互相补充)
2.学生根据学习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推敲、完善自己的习作。
3.组织学生阅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与最初的习作进行对比,感受文章修改之后的精彩之处,收获习作更上一层楼的喜悦。
4.教师小结:要想让你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同学们在创编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故事才最新颖、有趣。
板块四课后拓展,提升兴趣
1.在班级图书角的旁边,空出一片墙,开辟一个“想象岛”专栏,将优秀习作张贴上去。
2.教师将优秀习作发至社交平台,将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校报或其他渠道。
3.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优秀习作集。
1.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
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
两篇例文的赏析,以学生自己完成为主,教师基本上以点拨指导为辅,较好地贯彻高效课堂的理念。
2.注重读写结合。
本次习作的目的是激发想象、把想到的故事写下来,所以,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抓读写练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象的世界写生动、写具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