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两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划分层次,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
2.解释下列词语。
(1)卑劣:
(2)毒手:
(3)诬蔑:
(4)蛮横:
3.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1899-1946),著名_______ 、学者、_______ 。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
4.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二、综合探究。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6.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悲愤痛恨()
挑拨离间()制造恐怖()卑鄙无耻()
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
表达效果: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句式:
表达效果:
(3) 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表达效果:
(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
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 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相关链接】
1.文体常识:演讲词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通过对
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
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演讲词的特点:1.针对性;2.鲜明性;3.条理性;4.通俗性;5.适当的感情色彩。
【自主学习】
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
2.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拓展提升】
在麦克斯•普朗克生日演讲会上的演讲
爱因斯坦
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
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
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的。
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神殿,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在刚才的想象中轻易逐出的人里面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建筑科学神殿中做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以决定谁该不该被赶走。
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神殿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
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得到天使宠爱而留下来的人吧。
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的、相当怪僻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他们之间却不像那些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引到这座神殿中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
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
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
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
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
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惟一决
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的人。
我常常听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把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是说为了科学而进行脑力劳动。
B.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说法是为了批判和否定投身科学的消极动机。
C.作者将应该逐出神殿的和留在神殿的人作对比,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论物理研究的力量所在。
D.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图像并从而征服经验的世界。
E、普朗克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积极探索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F.作者歌颂普朗克是为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动机来从事科学探索。
2. 文中提到的三类科学家分别是:
3.“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处,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消极动机”指什么?“积极动机”是指什么?
4.作者将“被驱逐的那两种人”和“留下来的人”作对比,其目的是什么?
5.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是指什么?
【当堂检测】
1.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
D、不畏强暴的精神
2.“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3、“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
A、李公朴和闻一多。
B、国民党反动派。
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
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士。
4、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引用反复
B、反问比喻反复
C、反问引用反复
D、设问比喻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