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思考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品析描写百草园的段落
1.赏读第②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2)作者在写景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将其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的呢?
3.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4.总结第②段描写景物的顺序。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第③-⑥段,思考问题
1.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三、阅读第⑦段,思考问题
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3.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四、阅读文本,思考问题
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2.怎样理解三个“也许……”句?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4.“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5.第⑨段在结构和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1. (1)写了13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植物)菜畦、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动物)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石井栏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园中的其他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了儿童的羡慕。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则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在大人们看来毫不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强的孩子观赏、玩耍
并能在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2.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所有景物串联,条理有序。
先用两句“不必说……”从整体来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单是……”,这是一种顺序。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整体是从静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静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于略写,“单是”的景物属于详写。
3.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突出百草园中景物之多,加强语势,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生动形象地写出木莲果实的形态;“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的形状颜色,体现出儿童的语言特点。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了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动听,表现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无限乐趣。
4.从整段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从第一层来看,由静物到动物;从第二层来看,先总写后分写,从动物到植物。
5.描写了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表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再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6.(1)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2)①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②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③使人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④给百草园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以及对孩子的吸引力;
三、1.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3.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
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四、1.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
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
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2. 三个“也许”句,表达了“我”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
3.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由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5.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第一句中的“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
第二句中的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
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我”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
因此,第⑨段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