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测定某化合物只含元素C、H、O、N、P,则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B. 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C.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C
【解析】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t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A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B正确;抗体与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一定含有P元素,C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D正确。
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出各种细胞的方式相同
B.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C. 经糖腌过的番茄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物质运输
D. 只要有载体蛋白的参与,都可以实现逆浓度运输物质
【答案】B
3. 下列有关图示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甲、乙两种细胞器
B. 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
C. 甲、乙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 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甲,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A错误;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需要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中心体没有生物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成分,C错误;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无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D错误。
4. 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B. 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C. 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 [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答案】B
【解析】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而不是将五碳化合物还原,A错误;由图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晴天比阴天时旺盛,B正确;②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不产生ATP,C错误;[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02参与,而不是需C02参与,D错误。
5. 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
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B. 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 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D. 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答案】C
【解析】通过题目表述可知,系统素是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也就是激活基因的表达,并不是抑制基因的
表达;系统素由18个氨基酸构成,内含17个肽键;与系统素特异性结合的应该是自身细胞物质,而不是外来“抗原”物质。
6. 如图中a、b、c为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 与b、c相比,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C. 内环境稳态是指a、b、c等中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
D. a、b、c中HCO3–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中不存在血红蛋白,A 错误;与b、c相比,血浆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HCO3–属于缓冲物质,a、b、c中HCO3–浓度对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7. 某同学在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将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提取液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高
B. 色素能彼此分离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 最外侧两圈色素环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D. 若提取液取自缺镁叶片,最外侧两圈色素环颜色较淡
【答案】D
【解析】提取液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类胡萝卜素高,A正确;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正确;最外侧两圈色素环的色素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正确;如果叶片取自缺镁的培养液培养的植物,最内侧两圈色素环颜色较淡,D错误。
8.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污染和食用咸鱼过多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体内含有的原癌基因较其他地区多
C. 鼻咽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的细胞周期耗时短
D. 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存在鼻咽癌高危家族的原因
【答案】B
【解析】环境污染和食用咸鱼过多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A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体内含有的原癌基因和其他地区一样,但其所处环境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较多,B错误;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且增殖速度快,因此鼻咽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的细胞周期耗时短,C正确;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存在鼻咽癌高危家族的原因,D正确。
9.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
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 第1次
B. 第2次
C. 第3次
D. 第4次
【答案】B
【解析】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果蝇的体细胞中均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每个DNA的2条链中均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在第二次有丝分裂时,间期复制完成时会有16个DNA,但是这16个DNA中,有8个DNA均是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另外8个均是非标记链;中期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一个是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另一个是只有非标记链,所以在中期会有8条染色体有标记;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在后期形成16条染色体,其中只有8条含有标记,这8条染色体中的DNA是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所以将会在第2次细胞分裂中,出现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染色体被标记的现象,故选B。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若取一个全部N原子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 代),将其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有2n个,n表示复制代数,只含14N的有(2n一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 个,占总数比例为2/2n。
(3)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为2n×2=2n+1条。
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占总数比例为2/2n+l=1/2n。
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4)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 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 (2n 一1)个。
若进行第n代复制,需消耗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10.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
A. 存活、存活、存活、存活
B. 存活、死亡、死亡、存活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中S型细菌的DNA被DNA酶水解,不能使R发生转化,不会使小鼠死亡,②中加入S型细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③中R型菌被杀死,加入S型细菌的DNA,不会使小鼠死亡,④中高温加热会导致DNA酶失活,可能存在S型菌的DNA,但加入R型细菌的DNA,没有加入R型菌,不会使小鼠死亡。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1. 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B. 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 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
【答案】B
【解析】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而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很多个基因,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所以三者的行为一致,染色体、DNA和基因都能复制、分离合传递,B正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本身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基因的行为,D错误。
12. 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 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 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 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两者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A错误;③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或线粒体或叶绿体,B错误;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不同,DNA 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由肽链的长短可判断出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名师点睛】1.DNA聚合酶催化DNA复制,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同时具有解旋功能,两者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2.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故先合成的肽链长,后合成出的肽链短,据此可判断出核糖体的移动方向;同时由于图中的三条肽链都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合成,故最后三条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可见,多聚核糖体具有加速蛋白质合成的意义。
13.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R、r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
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 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多涨大、呈圆粒是表现型
C. 在a、b过程中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
D. 参与b过程的tRNA有20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等位基因;
2、表现型是生物表现出的性状,如高茎、矮茎等;
3、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过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图中a是转录过程,b是翻译过程.
解:A、根据题意“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产生了新基因r,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表现型是指生物表现出的性状,B正确;
C、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过程中发生A﹣U、C﹣G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tRNA的种类有61种,D错误.
故选:B.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4.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
A. 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 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 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答案】D
【解析】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所以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不一定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A错误;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中含有杂合体,B错误;单倍体植株不育,不产生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C错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所以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
【考点定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15. 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失败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应属于不同的物种
C. 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
D. 若要测定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基因组DNA序列,则需测4条染色体上的DNA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失败形成的异常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自花授粉形成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发育形成四倍体。
减数分裂失败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正确;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不同的物种,B正确;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C正确;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定2条染色体上的DNA,D错误。
16. 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 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 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 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答案】D
【解析】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较大的差异,B正确;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得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D错误。
【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17.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 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M、N、P分别代表16、9、3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而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
18. 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果蝇缺失l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同时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
两只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红眼雄果蝇杂交,则F1中
A. 雌果蝇中红眼占1/2
B. 白眼雄果蝇占1/2
C. 缺失l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
D.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1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若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用W和w表示,Ⅳ号常染色体用A表示,缺失的Ⅳ号染色体用O表示,则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OX W X w和AOX W Y,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AA:AO:OO(胚胎致死)=1:2:1,X W X W:X W X w:X W Y:X w Y=1:1:1:1。
综上分析可知,F1的雌果蝇中红眼占100%,A项错误;白眼雄果蝇占1/4,B项错误;缺失l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AO×1/4X w Y=1/6AOX w Y,C项正确;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AA×3/4(X w Y+X W X W+X W X w)=1/4,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
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0
B.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该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为X A Y a、X a Y A或X A Y A
D.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雄性植株全部表现为突变性状,Q和P值分别为1、0,故A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X a X a,则子代中雌性全部表现为突变性状,雄性全部表现为野生性状,Q和P值分别为0、1,故B 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 a或X a Y A,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X a X a,Q和P值分别为0、1或1、0,故C错误;如果突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组成为Aa,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组成为aa,子代中雌雄个体显隐性性状的比例都为1:1,即Q和P值都为l/2,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方式、个体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 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3号染色体的片段。
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
B. 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与结构正常的9号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
C. 图二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D. 图二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9号染色体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可根据9号染色体一端染色体结节和另一端8号染色体的片段判断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B正确;
C、图2中的母本的2条9号染色体有相同的片段可联会,C错误;
D、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双亲都能产生cwx的配子,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21. 图甲是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相同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
B. H2O2量增加时,d点不移
C. pH=a时,e点不移
D. pH=c时,e点为0
【答案】AC
【解析】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22.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B.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D. 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 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答案】ABD
【解析】噬菌体进入细菌的只有DNA,所以侵染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A正确;DNA的特征元素是P,蛋白质外壳的特征元素是S,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确定是何种物质进行细菌内,B正确;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大量的放射性,C错误;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得到2n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只有2个DNA含有32P,因此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解答本题关键能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
23. 图中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物质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①、②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B. 过程①双向合成,过程②单向合成
C. 过程②的α链中A占17%,U占21%,则对应的DNA片段中T占38%
D. 浆细胞中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②③,记忆细胞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①②③
【答案】AC
【解析】细胞中过程①、②分别表示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也能发生复制和转录,A错误;分析图解可知,过程①双向合成,过程②单向合成,B正确;过程②的α链中A占17%,U占21%,则对应的DNA模板链中T=17%,A=21%,则另一条链中T=21%,因此该DNA片段中T=(17%+21%)÷2=19%,C错误;浆细胞不能增殖,即不能发生DNA复制,只能发生转录和翻译,因此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②③;而记忆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因此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①②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模版链的条数确定①②过程分别是是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24. 据报道,两种分别叫做PBA和TUDCA的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其机理是: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
用患Ⅱ型糖尿病的小鼠进行实验已获得成功。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B. 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血糖平衡的调节
C. 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D. 患Ⅱ型糖尿病的小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ABD
【解析】根据题意“PBA和TUDCA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治疗原理之一是缓解内质网的压力”,可知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A正确;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如果内质网出错将会使胰岛素的加工受到影响,B正确;抑制JNK基因活动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C错误;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D正确。
25.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性状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 该变异植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