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军事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
摘要:《老子》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哲学思想。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战略思想的核心;后发制人是老子战略思想的基本方针;以奇用兵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知人”、“自知”、“胜人”、“自胜”是老子的军事指挥原则。

而且, “不以兵强天下”的朴素唯物主义战争观、“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的军事认识论和“以奇用兵”、“柔弱胜刚强”的战争指导思想, 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入发掘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取其精华, 避其糟粕。

关键字:老子思想军事反战柔
引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老子与《老子》
1老子与《老子》简介
(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老子哲学》主要思想
老子的思想体现在人生的哲学上时,就是无欲——无私、无为——无争,前者是修己的根本,后者是处人的原则,因为无欲所以能够知足,因为不争说以能够谦和;知足者常乐,谦和者者受益。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

”无私则能成其私,不争则莫能与此争。

都是依据自然的结果,这和道德依循“自然”,“万物莫不尊而贵德”是同出一理的。

无私——无欲、无为——无争,还表现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所谓的无常心,就是无私心。

若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既然是无私心当然也就会以百姓心为心了。

若用现在的理念来说的话就是民主之心了,也就是民主的思想了.
《老子》哲学的核心内容是“道”论,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间天地万物变化的总规则就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指顺任自然,按自然的原则做事,不强作妄为,这就是老子讲的自然无为,“自然”是道之本性的价值要求,“无为”是方法性的原则。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仅是为了颂扬天道的自然无为,重要的是要落实到现实的社会中,即要以天道统摄人道,使“人道”效法“天道”自然无为的法则,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最终达到天地人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二、老子思想之军事思想
《老子》不是一部兵书, 但是,当其问世之后,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兵书。

如唐朝的王真,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一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等都有这种看法。

老子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反对暴虐战争
老子在第30章说:”以道主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即用到辅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强于天下.用兵这件事一点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就长满了.大战过后,一定会变成荒年.这里明确表明老子反对暴虐战争的思想. 老子反对战争,他指出穷兵黩武,必将自食其果。

因此,老子积极主张“不以兵强天下”,反对以武力杀人而征服天下,并把“兵”视为“不祥之器”和“凶险之器”。

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40章)。

另外,老子虽然反对“以兵强天下”,但也主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用兵的。

老子认为,即使“不得已而用之”,也要持“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态度。

他说:“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1章)如果以取胜为美乐之事,那就是以杀人为快乐;乐于杀人的人,是不会得志于天下的。

所以君子要持“胜而不美”的态度。

老子还主张战胜之后,亦应“以丧礼处之”,切不可弹冠相庆。

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说法: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战争的最后结果,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同时战争又是耗钱、耗物质、耗人的事。

古代战争是这样,现代战争更是如此。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打伊拉克的战争就是如此。

至于战争给人在心灵的创伤和震撼,却是无法估计的。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群众。

“师之所出,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这是对老百姓深受其害的生动写照。

老子的这种思想对军事家有极大的影响,比如《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左传》记载着历史上一个具有深刻启示的战例,即秦穆公派兵准备去攻打郑国的案例。

2柔弱胜刚强
注重战争的“夺”与“与”的关系。

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即要收敛它,一点要暂且扩大它;将要削弱它,一点要暂且增强它;将要去掉它,一定要暂且支持它;将要夺取它,一定要暂且给予它。

这就叫做微妙的明智。

柔弱可以胜过刚强。

鱼不可离开深渊,军过的策略不可以让别人知道。

老子的思想总的来说是“贵柔”“守柔”。

即强调以静制动, 弱者要战胜并取代强者, 就不能与强者死打硬拼, 而要采取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战而胜的策略原则。

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守柔曰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认为,整个宇宙中的事物,不论是人生,还是物理,亦或是用兵作战,都是“柔弱胜刚强”,因此,他主张“贵柔”。

老子认为, 战争的取胜之道重在“以奇用兵”。

“奇正”. 是我国古代兵法中的重要范畴, “正”. 即正确使用武力,“奇”. 即灵活变换战术。

战争中的情况千变万化, 不可墨守成规, 按部就班, 只有将“奇正“. 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在战争中争取主动, 获得胜利。

如何“以奇用兵”呢? 老子提出了以退为进的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思想,即实行后发制人。

3 其它军事思想
另外,在老子的思想中还有善战者不怒的思想,即“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之极。

”祸莫大于轻敌的思想和抗兵相加哀者胜的思想,即“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

攘无臂。

扔无敌。

执无兵。

祸莫大於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在祸莫大于轻敌这个问题上,关羽是最突出的一个反面教员。

他智勇双全。

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巧拒诸葛谨要荆州…但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因为犯了轻敌的错误,最后导致被擒杀头的悲剧。

三、老子军事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曾几次说过: 我喜欢老子, 老子不搞阴谋, 搞阳谋。

老子公开讲“将欲夺之, 必固予之”。

《战国策》将其演化为“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

毛泽东在1935年12月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 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军事战略问题时,就明确提出: “反对单纯防御, 执行积极防御。

反对先发制人, 执行后发制人”。

1936年12月,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运用老子“将欲夺之, 必固予之”的斗争策略, 阐明后发制人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红军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重要意义。

《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思想,为历代诸多军事家所推崇、发挥,并把“奇”、“正”作为一对重要的军事范畴加以论述相应用。

如《孙子兵法·势篇》:“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总之,《老子》的论兵之道、用兵之略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其军事哲学思想的独到性、开创性,为中国历代的军事家所称道、引申和运用,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老子的军事思想,不仅有其历史意义,而且有其现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