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字形独特、笔力刚健,穿越了1500年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品,字形独特、笔⼒刚健,穿越了1500年的光
中国有三⼤⽯窟,⼀个是⽢肃的敦煌莫⾼窟,⼀个是⼭西⼤同的云冈⽯窟,还有⼀个是洛阳的
龙门⽯窟。
洛阳龙门⽯窟⾥有⼀套举世闻名的碑帖——“龙门⼆⼗品”,刚劲有⼒,雄浑天成,如同铁铸,落
地好像就能听到“当啷”之声,穿越了1500年的光阴,历久不衰!
⼀、什么是“龙门⼆⼗品”?
所谓“龙门⼆⼗品”,指的就是河南洛阳龙门⽯窟中⼆⼗尊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它们字形独特、
⽓势刚健,可以说是龙门⽯窟2800多块碑刻中的精品,代表了中国北魏时期书法的典型风格,
因此也成为了中国“魏碑”体书法的最佳代表作品,受到历代⽂⼈、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为什么被称之谓“魏碑珍品”?
魏碑指的是公元五六世纪北魏乃⾄整个北朝时期碑志造像等刻⽯⽂字的总称,字体体法多变、
笔⼒刚劲、舒畅流利,介于⾪书和楷书之间,对于隋唐时期的书法产⽣过巨⼤的影响,清朝中
期,社会上开始盛⾏魏笔体的书写风潮,⽽龙门⼆⼗品作为魏碑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字体
端正⼤⽅,⽓势刚劲质朴,代表了中国北魏时期书法的典型风格,是难得的“魏碑”书法珍品,更
是被中国书法界公认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三、“⼆⼗品”记录了什么内容?
从龙门⼆⼗品拓碑的内容来看,出资开龛造像者为北魏时期的达官贵族和得道⾼僧,他们为当
时的皇帝歌功颂德,内容上⼤多涉及了当时的历史事件,所以说“龙门⼆⼗品”不仅是魏碑书法的
代表作,更是富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珍贵史料。
四、“⼆⼗品”都刻在哪⾥?
龙门⼆⼗品中的⼗九品都刻在龙门⽯窟的古阳洞内,只有⼀品呢,刻于另外的⼀个慈⾹窟内,
近百年来许多⽂⼈墨客,对“⼆⼗品”都给予了极⾼的评价,⽽流传甚少的极品拓⽚,⽽⼜是后世
书法爱好这千⾦难求的珍贵书帖。
在龙门⼆⼗品中,有2个造像很⼩,每个⼀共⼤约有三⼗余
字,字虽少但魏风浓烈。
龙门⼆⼗品中有⼀个很特别的造像,是北魏孝⽂帝太和⼆⼗⼆年(即
498年),在古阳洞北⾯⽯壁上,有孟达撰⽂,朱义章楷书,也是⼆⼗品中唯⼀的阳刻作品
接下来请欣赏“⼆⼗品”⾼清晰拓⽚,朋友们开开眼界吧!
1.《⽐丘慧成为亡⽗始平公造像记》
《⽐丘慧成为亡⽗始平公造像记》(公元498年)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丘慧成为亡⽗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
孝⽂帝太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
题记由达撰⽂,朱义章楷书。
康
有为称龙门⽯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笔之极规也”。
⽽《始平公造像》⼜是龙门⽯刻中的
代表作。
《龙门⼆⼗品》是龙门⽯窟中的⼆⼗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与其它诸碑不
同之处是全碑⽤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帜。
记⽂内容寄造
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者求福除灾。
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受到书坛重
视,列⼊“龙门⼆⼗品”,此碑⽂⽅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勒,结体扁⽅紧密,点划厚重饱满,
锋芒毕露,显得雄峻⾮凡,被推为魏碑⽅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此龛完成时间有太和⼗⼆年和⼆⼗⼆年两种不同意见。
造像记在龛的右侧,⾼130厘⽶,宽40厘
⽶。
此造像记是龙门⼆⼗品中唯⼀的阳刻作品,⽽且署有孟达撰⽂,朱义章书写。
碑⽂字迹⽅
重,雄强厚密。
2.《长乐王丘穆陵亮夫⼈尉迟为亡息⽜撅造像记》
3.《步轝郎张元祖妻⼀弗为亡夫造像记》
4.《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5.《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6.《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等造像记》
《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等造像记》
简称《郑长猷造像》,正书,可见⼋⼗四字,书法劲厉朴拙,结体⽅整,⾪意较重。
景明⼆(501)九⽉刻。
古阳洞南壁。
正书,8⾏,⼀⾏12字。
有翻刻本,其第7⾏‘敬造’敬字左上点漏刻。
造像龛位于古阳洞⼝上⽅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
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不等。
圆楣拱内刻卷草葡萄纹,主尊为交脚弥勒(已经残破)。
左右⼆胁侍菩萨侍⽴。
景明⼆年九⽉三⽇(公元501年)完成。
造像记位于佛龛右侧,⾼50厘⽶、宽35厘⽶,记景明⼆年郑长为亡⽗、母皇甫、亡⼉⼠龙以及其妾陈⽟⼥为亡母徐,各造弥勒像。
碑⽂书法有上承汉⾪、下启唐楷的重要意义。
铭⽂:
前太守护军长史,云阳伯长猷为亡⽗敬造弥勒像⼀躯,⼀躯郑长猷为母皇甫敬造弥勒像⼀躯,⼀躯郑长猷为亡⼉⼠龙敬造弥勒像⼀躯,⼀躯郑南阳妾陈⽟⼥为亡母徐敬造弥勒像⼀躯。
景明⼆年九⽉三⽇诚讫。
7.《新城县功曹孙秋⽣⼆百⼈等造像记》
《新城县功曹孙秋⽣、刘起祖⼆百⼈等造像记》
简称《孙秋⽣造像记》。
景阳三(502)年五⽉刻。
在古阳洞南壁。
(黄易拓得)正书,13⾏,上列为记,⼀⾏9字;下列题名,⾏30字。
额正书‘⾢⼦像’三字。
额旁⼆太守名:右⼆⾏,右三⾏。
乾隆拓本,其记第三⾏‘刘起祖’之‘刘’字画完好。
在洛阳龙门⽯窟古阳洞南壁。
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廿七⽇造讫。
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
孟⼴达⽂,萧显庆书。
楷书⼗五⾏,⾏三⼗九字。
字体⽅劲峻拔,沉着劲重。
笔法凝练⾃如。
清康有为《⼴艺⾈双楫》:“太和以后诸家⾓出,庄茂则有《孙秋⽣》”“龙门⼆⼗品中,约⽽分之,亦有数体,《孙秋⽣》沈著劲重为⼀体。
”
铭⽂:
⼤伐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刘起祖⼆百⼈等敬造⽯像⼀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
有愿弟⼦荣茂春葩,庭槐独秀,兰条⿎馥于昌年,紧晖诞照于圣岁。
现世眷属万福云归,洙输叠驾。
元世⽗母及弟⼦等来⾝神腾九空,迹登⼗地,五道群⽣,咸同此愿。
孟⼴达⽂,萧显庆。
8.《⾢主⾼树和维那解伯都卅⼆⼈等造像记》
9.《⽐丘惠感为亡⽗母造像记》
10.《⼴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简称《贺兰汗造像记》为龙门造像精品之⼀。
正书,原共有⼀百六⼗字,本帖精选清晰的前⼆⼗⾏精品⼀百三⼗⼆字,书法峻整隽永。
景明三(502)年⼋⽉刻。
在古阳洞顶部。
正书,5⾏,⼀⾏10字。
铭⽂:
景明三年⼋⽉⼗⼋⽇,⼴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侍中、使持节、征北⼤将军、⼴川王贺兰汗造弥勒像,愿令永绝苦困,速成正觉。
11.《⾢主马振拜和维那张⼦成卅四⼈为皇帝造像记》
12.《⼴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
13.《⽐丘法⽣为孝⽂皇帝并北海王母⼦造像记》
14.《北海王国太妃⾼为亡孙保造像记》
15.《⽐丘道匠为师僧⽗母造像记》
16.《辅国将军杨⼤眼为孝⽂皇帝造像记》
《辅国将军杨⼤眼为孝⽂皇帝造像记》
《杨⼤眼造像记》,楷书刻⽯。
全称为《杨⼤眼为孝⽂皇帝造像题记》,⽆刻⽯年⽉。
但此造像既称为孝⽂皇帝元宠所凿,考⽂帝崩于太和⼆⼗三年(499),造像当在其后。
有云当在景明元年(500)⾄正始三年(506)间。
楷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
为龙门造像记名品之⼀。
洛阳龙门⽯窟是中国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之⼀,经北魏⾄唐的⼀百五⼗多年中,共雕凿了造像⼗万余尊,题记三千六百余处,题记中属于北魏或稍后时期的,占有相当数量。
其字体就是⼀般所说的[魏碑体]。
这些题记在早先并不为⼈们所特别注意,清代乾、嘉以后⾦⽯学和碑学兴起,不少⾦⽯家都分赴名⼭访碑求拓,龙门的造像记就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黄易(⼩松)访拓后,始显于世的。
罗振⽟《⽯交录》云:[黄⽒最初只拓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品,后增《孙耿⽣》、《杨⼤眼》、《魏灵藏》为四品。
]后来⼈们⼜增为⼗品,继⾄⼆⼗品。
龙门⼆⼗品,被后⼈作为龙门造像记中的代表作。
但其中仍以黄易所选的《始平公》等四品最为著名。
《杨⼤眼造像记》的书风与《始平公》极为相似,⽤笔⽅峻,结体中敛⽽外张,只是紧敛的程度⽐《始平公》略轻,这也可能是阳刻与阴刻有所不同之故。
康有为评此《记》云:[若少年偏将,⽓雄⼒健],[为峻健丰伟之宗]。
铭⽂:
⾢主仇池杨⼤眼为孝⽂皇帝造像记。
夫灵光弗曜,⼤千怀永夜之悲,*踨不遘,叶⽣含靡道之忏,是以如来应群缘以显迹,爰暨**,*像遂著,降及后王,兹功厥作。
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中正、安成县开国⼦、仇池杨⼤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清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之⾏,路经⽯窟,览先皇之明踨,睹盛圣之丽迹,瞩⽬彻霄,泫然流感,遂为孝⽂皇帝造像⼀区,凡乃众形,罔不备列,刊⽯记功,⽰之云尔,武。
17.《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三字。
有额,楷书三⾏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
北魏造像习惯⽤别体字,此题记尤多。
虽刻造时间⽆明确记载,但书法风格酷似同窟的“杨⼤眼题记”,或疑同出于⼀⼈之⼿,当属北魏刻⽯⽆疑。
原⽯⾝⾼75厘⽶、宽40厘⽶、额⾼15厘⽶、宽15.5厘⽶,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四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窟古阳洞北壁。
清乾隆年间钱塘著名学者黄易访拓后始公布于世。
《⼴艺⾈双揖》将此记列⼊“能品下”,并云:“若《杨⼤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太⼑砍阵.⽆不以险劲为主。
”
此碑应是⽅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笔之妙。
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棱若⼑,有的细锋引⼊,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折笔显见⽅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之上扬。
笔画或⼤或⼩,⼤者纵⽭横⼽,如虎奔龙吟,⼩者轻微⼀点,如蜻蜓掠⽔,皆能顺势合情.绝⽆率意轻发。
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之神采。
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
铭⽂:
夫灵迹诞遘。
必表光⼤之迹。
⽞功既敷。
亦标希世之作。
⾃双林改造。
⼤千怀缀映之悲。
慧⽇潜晖。
唅⽣衔道慕之思。
是以应真。
悼三乘之靡凭。
遂腾空以刊像。
爰暨下代。
兹容厥作。
钜⿅魏灵藏。
河东薛法绍⼆⼈等。
求豪光东照之资。
阙兜率翅头之益。
敢辄磬家财。
造⽯像⼀区。
凡及众形。
罔不备列。
愿乾祚兴延。
万万朝贯。
愿藏等挺三槐於孤峰。
秀九蕀於华苑。
芳实再繁。
荆条独茂。
合门荣葩。
福流奕叶。
命终之後。
飞逢千圣。
神颺六通。
智周三达。
旷世所⽣。
元⾝眷属。
舍百鄣则鹏击龙花。
悟⽆⽣则凤升道树。
五道群⽣。
咸同斯庆。
陆浑县功曹魏灵藏。
18.《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
19.《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20.《⽐丘尼慈⾹、慧政造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