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硕士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的实验系统,例如有先进的INSTRON材料试验机、多套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和振动测试系统、各类型传感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ADINA等,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我校力学学科在强调基础、扩展专业面的同时,今后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培养目标
培养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工程型人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品行优秀,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08010201 固体力学
2 08010401 工程力学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1.实行弹性学制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5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综合素质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其中课程学习在40周以上,参加《学术研讨》、《形势与政策》课2学年,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次数应在10次以上。
学分要求修满35学分以上;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不超过17学分;允许硕士生分两阶段完成学业。
2.培养方式
(1) 在指导上采取以硕士生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跨学科培养硕士生,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
(2)导师指导硕士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3)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硕士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硕士生的综合素质。
(4) 硕士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全脱产硕士生不超过17学分,在职硕士生不超过9学分(不包括培养环节的学分)。
3.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3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即必选一组和必选二组)15学分(其中必选一组须修2门以上),选修课6学分,培养环节7学分。
4.课程设置
硕士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补修课等类别。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
12 必选二组080111107 弹塑性力学32 2 秋季12 必选二组080111201 损伤力学32 2 春季12 必选二组080111200 高等流体力学32 2 春季12 必选二组080111300 本构理论32 2 春季12 必选二组081411206 结构动力学32 2 春季12 必选二组080111109 有限单元法32 2 春季40 任选080111301 断裂力学32 2 春季40 任选080111302 结构稳定32 2 秋季40 任选080111303 复合材料力学32 2 秋季40 任选080111304 动态测试技术32 2 秋季40 任选080111307 随机振动32 2 春季40 任选080111308 非线性振动32 2 春季40 任选080111309 工程软件应用32 2 春季40 任选081411317 组合结构32 2 秋季40 任选081411300 高等土力学32 2 春季40 任选081411302 混凝土结构理论32 2 秋季40 任选081411301 岩石力学32 2 秋季40 任选080111306 流体动力学32 2 春季45 培养环节00001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季45 培养环节000011802 形势与政策 2 秋季45 培养环节00001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45 培养环节00001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秋季45 培养环节000011806 社会实践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000011807 实践教学 1 秋季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必须完成30学时的实践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是协助指导教师进行本科课程答疑、批改作业或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并按要求进行考核。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医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依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
硕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或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首次选题未通过者,应在6个月内补作。
硕士生选题一般在力学系、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内公开组织进行。
硕士生的选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完成。
硕士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九、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在每年的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由土建学院布置,分系(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硕士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茶具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硕士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实践和精力不足的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增刊除外)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发表的文章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未达要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达到以上要求后,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对从2008年起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作硬性要求。
十一、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至少在10个月以上。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郭少华、李铀、李东平、叶梅新、黄方林、饶秋华等。